- 相關(guān)推薦
英文書名和標(biāo)題翻譯原則
英文書名和標(biāo)題翻譯原則
摘要:書名和標(biāo)題是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眼”,既概括了全書或全文的重要信息,又表明了作者的用意所在。
因此好的譯名不僅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能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名之立,旬月踟躕,書名翻譯更是要慎之又慎,仔細(xì)思量。
筆者從平時的閱讀中收集了一些實例,結(jié)合了一些翻譯大家的譯法,在此略談英文書名和標(biāo)題翻譯的七大原則(或技巧)以供讀者參考。
關(guān)鍵詞:書名;翻譯;原則
一、力求忠實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dá)的思維內(nèi)容準(zhǔn)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dá)出來的語言活動。
嚴(yán)復(fù)的三大翻譯標(biāo)準(zhǔn)為“信、達(dá)、雅”,信,即忠實是翻譯中最先考慮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A Tale of Two Cities(《雙城記》)、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與!)等名著的翻譯都既忠實于原書名,也忠實于整本書的內(nèi)容。
翻譯書名、標(biāo)題要忠實,但忠實不是刻板,必須字字對應(yīng),那樣反而做不到忠實。
有時需要在忠實的前提下作靈活變通,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反而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赫爾曼·梅爾維爾的Moby Dick(《白鯨》)就不是直接按讀音譯成莫比·迪克而是根據(jù)原文中莫比·迪克是一條白鯨翻譯而成,這樣的譯名可以讓讀者更加直接明了地理解該著作的內(nèi)容。
二、避免誤解。
有時英文書名、標(biāo)題為為符合時事需要,取得醒目效果或轟動效應(yīng),故意采用一些耐人尋味的修飾手法,而這可能會導(dǎo)致讀者理解錯誤。
在翻譯過程中,一個避免錯誤的主要辦法,就是理解透徹原文的意思,然后再用漢語把它恰當(dāng)貼切地表達(dá)出來。
US opposes intervention in Syria這篇文章所報道的不是美國在敘利亞反對干涉,而是美國反對干涉敘利亞的內(nèi)政,因而完整的標(biāo)題應(yīng)該是US opposes any other countries to enforce an intervention in Syrian internal affairs.同樣,在Shenzhou-9 spacecraft delivered to launch center一文中,所報道的不是神舟九號自己飛到了發(fā)射中心,而是神舟九號被運送到了發(fā)射中心。
三、力求簡潔
漢語具有極強(qiáng)的概括力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信息。
有時僅用一個漢字就能表達(dá)出一個英文從句甚至整個句子的意思。
因此我們要用精練的語言翻譯英文書名、標(biāo)題,力求達(dá)到言簡意賅的效果。
例如,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原英文名就有6個單詞,而嚴(yán)復(fù)翻譯把它翻譯為《天演論》,就三個字。
為了使譯文短小精悍,譯者常常省略原文中一些功能詞或重復(fù)詞,或把較長的詞組譯為較短的單詞,比如Gone with the Wind最初譯成漢語時譯者就只用了一個“飄”字。
四、追求雅趣
翻譯是一門藝術(shù),是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
好的譯文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又讓人感到質(zhì)樸清新;再者,漢語的語義更容易引發(fā)人們的奇思妙想。
例如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愛麗絲夢游仙境》)的譯文既富有奇幻,新趣的文學(xué)色彩,又迎合了廣大讀者的審美期待。
大部分讀者都希望能從英文名著中了解更多的異國文化,期望讀到富有異國風(fēng)情的譯文,渴望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所以《愛麗絲夢游仙境》成功地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This Side of Paradise(《人間天堂》),如果我們簡單地翻譯成“天堂的這一邊”,就顯得庸俗,且缺乏美感。
而“人間天堂”四個字就可以引起讀者對作者描繪的人間天堂的美好的想象。
五、另起爐灶
有些英文書名和標(biāo)題的譯名平淡無奇、缺乏雕琢;有的只是一個人名、地名,或加上傳記、歷險記、故事集等字眼。
這其中還包括一些經(jīng)典名著,如喬納森·斯威福特的Gulliver's Travels(《格利佛游記》)、查爾斯·狄更斯的David Copperfield(《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杰弗里·喬叟的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這些外國文學(xué)名著的譯名早已家喻戶曉,所以無需我們?nèi)ジ淖,但對那些尚未完全普及的書籍,譯名的低劣很可能會影響它們的流傳。
所以遇到這類書名或標(biāo)題,譯者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重新給它們起個貼切合適的名字。
例如:把Oliver Twist譯成《霧都孤兒》、Gone with the Wind譯作《亂世佳人》。
六、借用成語
漢語的成語形式短小,易記易用;生動形象,愛憎鮮明;內(nèi)涵豐富,言簡意賅,十分適合用來翻譯英文書名和標(biāo)題。
此外,成語符合中國人歷來的審美情趣,可以大大增強(qiáng)作品對讀者的吸引力。
例如,威廉·豪威爾斯的A Hazard of New Fortunes最初被譯為《新財富的危害》,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后來被改譯為《時來運轉(zhuǎn)》則吸引了很多讀者。
索爾·貝婁的Seize the Day(《只爭朝夕》)、威廉·莎士比亞的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終成眷屬》)和查爾斯·狄更斯的Great Expectations(《遠(yuǎn)大前程》)等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七、弄清典故
典故即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句或故事。
作者在引用典故翻譯書名和標(biāo)題時,不會告知你這個詞或這句話有著什么樣的寓意或故事,是引自誰的,所以我們一時很難從字面上看出其中玄機(jī)。
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們不去仔細(xì)推敲,查閱資料,而直接照字面去翻譯典故就容易犯斷章取義的錯誤。
比如,海明威的For Whom the Bell Tolls(《喪鐘為誰而鳴》),其書名取自約翰·鄧恩的No Man is an Island(《沒有人是孤島》):“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and therefore,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it tolls for thee”。
聽到喪鐘,不必問其為誰而鳴,不論誰死了都與你有關(guān)。
因而筆者認(rèn)為將書名譯為《喪鐘為誰而鳴》比《戰(zhàn)地鐘聲》更能準(zhǔn)確地表達(dá)作者的意圖。
參考文獻(xiàn):
[1]豐華瞻.漫談書名的翻譯[J].《外國語》,1980(2):58-60.
[2]唐述宗.美國長篇小說閱讀指導(dǎo)[M].安徽:黃山書社,1991.
[3]扈 暢.簡論英文書名及文題翻譯[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0(4):78-80.
[4]唐述宗 揚紹北.翻譯英文書名與標(biāo)題的十大基本原則[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9(2):85-88.
[5]CCTV News.US Opposes Intervention in Syria [DB/OL].省略tv.cn/program/newsupdate/20120420/107860.shtml,2012-4-20.
[6]CCTV News.Shenzhou-9 spacecraft delivered to launch center [DB/OL].省略tv.cn/20120410/107211.shtml,2012-4-10.
【英文書名和標(biāo)題翻譯原則】相關(guān)文章:
讀書名言英文10-18
商務(wù)英語翻譯的原則論文10-06
英文求職信寫作原則10-26
讀書名言短的英文10-05
英文作文寫作翻譯10-08
英文翻譯摘要11-15
英文摘要翻譯11-14
翻譯英文簡歷10-26
兒童餐桌禮儀養(yǎng)成原則和技巧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