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基坑支護的超期使用與加固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深基坑支護的超期使用與加固的論文,歡迎各位物理學的同學借鑒!
摘要:介紹了建筑的大體積砼的特點,及其對大體積砼工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介紹大體積砼結構裂縫產生的原因并以材料、施工、設計和維護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綜合解決,并提出預防和和減少砼裂縫的方法和施工中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大體積砼;裂縫;控制
1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特性
大體積混凝土,國內尚無一個確切定義。日本建筑學會標準(JASS5)中規(guī)定:“結構斷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的,同時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C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美國混凝土學會(ACI)中規(guī)定:“任何就地澆筑的大體積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小,必須要求采取措施解決水化熱及隨之引起的體積變形問題,并以最大限度減少開裂”。
近十幾年來,由于高層建筑的發(fā)展,其基礎多采用了箱基等大體積混凝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混凝土設計強度較高,單方水泥用量較多,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內部溫度較一般混凝土要大的多;結構斷面內配筋較多,整體性要求較高;基礎結構大多埋置地下,雖然受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但要求抗?jié)B性能較高。
因此,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和溫度變形而造成的裂縫,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抗裂和抗侵蝕性能,是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
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目前國內尚無正式規(guī)定,過去曾提出內外溫差應控制在20°C以內,南方一些地區(qū)規(guī)定控制在25°C以內。寶鋼工程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溫度控制在30°C。從國內的施工實踐來看,混凝土的溫升和溫差與表面系數(shù)有關,單面散熱的結構斷面最小厚度75cm,雙面散熱在100cm以上,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外最高溫差預計超過25°C的混凝土結構,可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一些大城市建造了一批高層建筑和高聳構筑物。這些建筑物的基礎,大多采用大體積混凝土,通過這些工程的實踐,促進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發(fā)展。
對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取得不少成就,主要有:在設計上,改善了大體積混凝土的約束條件以及結構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施工技術上,從選料、配合比設計、施工方法、施工季節(jié)的選定和測溫養(yǎng)護等,采取了一系列綜合性的措施,有效克服了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問題。
2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
2.1施工工藝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一般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即最高氣溫≤30°C為宜。當氣溫大于30°C時,應周密分析和計算溫度應力,并采取相應的降低溫差減少溫度應力的措施。
混凝土的配制,應嚴格掌握各種原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攪拌時間為,自全部拌合料裝入攪拌筒內起到卸料止,一般不少于1.5min~2min。雨季施工期間,應勤測含水量,并隨時調整用水量和粗細骨料用量。
攪拌后的混凝土,應及時運至澆筑地點,入模澆筑。在運送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灰漿流失、坍落度等變化現(xiàn)象,如發(fā)生離析現(xiàn)象,必須進行人工二次拌合方可入模。
2.2施工中注意的問題
2.2.1泌水和浮漿的問題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層澆筑,上下層施工的間隔時間較長(一般為1.5~3h,即控制在凝結前),因此各澆筑層易產生泌水層,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尤為嚴重。解決的辦法是,可在結構四周側模的底部開設排水孔,使多余的水分從孔中自然排走,或利用正式設計的集水坑或人為的“水潭”,將多余水分集中后用專門的軟軸泵或隔膜泵抽水排出。對于墻體等豎向結構,可用調整配合比和坍落度的辦法解決。
2.2.2后澆縫的留置與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分縫分塊,不僅可以減輕約束作用,縮小約束范圍;同時也可利用澆筑塊的層面進行散熱,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另外,尚可滿足綁扎鋼筋、預埋螺栓等工序的操作需要。但接縫的處理必須滿足防止?jié)B漏水的要求。
后澆縫的設置和處理如設計無規(guī)定時,其間距一般為20~30m,縫寬1m,可在后澆縫形成40d后封閉,冬期可適當延長。封閉前,應仔細鑿毛,并將鋼筋按設計要求連接好,再用比原設計砼強度提高一級補償收縮混凝土(亦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膨脹劑)將縫灌密實。
2.2.3模板工程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模板承受著混凝土的側壓力及振搗混凝土的振動力,必須保證模板及其支撐體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產生過大變形。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模板,不能完全套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配置,而應根據(jù)實際受力情況,對模板、立柱、拉桿及支撐系統(tǒng)的所有構件,進行設計計算,爭取足夠的安全儲備量。
大體積混凝土對模板的剛度要求較高,在有條件的時候,宜優(yōu)先使用鋼模板。采用木模板時,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防止木模吸收混凝土表面水分后膨脹變形。
3防止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措施
合理選擇混凝土的配合比,選用水化熱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在滿足設計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水泥的用量,以減少水泥的水化熱。從實踐經(jīng)驗看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可以防止裂縫出現(xiàn)。
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過1%和3%。
應根據(jù)施工季節(jié)的不同,分別采用降溫法和保溫法施工。夏季用降溫法施工,即在攪拌混凝土時摻入冰水,一般溫度控制在5~10℃,在澆筑混凝土后采用冰水養(yǎng)護降溫,注意水溫和混凝土溫度之差不超過20℃,采用覆蓋材料養(yǎng)護。冬季采用保溫法施工,利用保溫模板和保溫材料防止冷空氣侵襲,達到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的目的。
采用分層分段法澆筑混凝土。分層振搗密實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熱能盡快散失。采用二次振搗的方法,增加混凝土密實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兩層混凝土在初凝前結良好。也可采用下層混凝土面上預留溝槽,加強上下層混凝土的連接。
作好測溫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以及表面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之差不超過25℃。
在混凝土中摻加少量磨細的粉煤灰和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蓳郊泳從齽,推遲水化熱的峰值期。
摻入適量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溫度應力。
改善約束條件。根據(jù)工程特點,采取某些措施,降低外約束力。例如:在大體積混凝土下設置滑動的墊層,作法是在墊層混凝土上,鋪一層低強度水泥砂漿,降低新舊混凝土之間的約束力。防止護坡樁對混凝土約束力,在大體積混凝土四周與護坡樁之間砌筑隔離墻,既作為模板,又減小了大體積混凝土外約束力。
設置后澆縫。當大體積混凝土平面尺寸過大時,可以適當設置后澆縫,以減小外約束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于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
分層澆筑時,為了保證每個澆筑層上下均有溫度筋,設計者應將溫度筋作適當調整。溫度筋宜細密,一般用?準8鋼筋,間距為15cm,雙向布筋,這樣可以增強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上層鋼筋的綁扎,應力爭在澆筑下層混凝土后進行,這樣便于混凝土的保溫覆蓋和保持鋼筋的整潔。對于一次綁扎成形的鋼筋網(wǎng)架,混凝土下料高度過大時,應采用溜槽或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的離析。
混凝土中摻加一定數(shù)量毛石。可以減少水泥用量,毛石還可吸收混凝土中一定的水化熱,這是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一種良好措施。
小結
大體積砼結構結構裂縫預防和控制是一門邊緣科學,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以材料、設計、施工和維護四個方面加以綜合解決。設計方面,要積極采用先進技術,配合成熟的技術措施,抗放兼施,以抗為主,在理論上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在實踐操作中采用切實可行的技術,在經(jīng)濟上合理節(jié)約。材料配置,施工組織方面,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確保大體積砼的質量,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施工操作規(guī)程操作,不斷改進操作工藝,加強養(yǎng)護,以預防和減少大體積砼裂縫的產生,將工程裂縫損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參考文獻
[1]工程結構裂縫控制.土木工程[M].
[2]高層建筑建筑施工手冊. 中國建筑出版社.
[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手冊[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深基坑支護的超期使用與加固】相關文章:
建筑深基坑支護技術的分析10-07
深基坑支護工程委托合同書通用03-16
土木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應用論文10-11
淺談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管控論文10-06
橋梁加固技術10-05
建筑加固技術論文10-08
煙囪加固施工方案10-07
談談堤防工程加固施工10-26
框架異型柱加固施工10-05
堤壩工程防滲加固工藝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