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初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
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關鍵是提高能力,那么初中學生如何才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呢?
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方法
一、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很多情況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是由于教師滿堂灌,學生不知道該學什么,該怎樣去學,從而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挫傷,學習興趣下降,
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因此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明每次課的學習目的,即課堂上應該理解和掌握的學習內容;其次要向學生解釋本堂課學習內容的價值,
即現(xiàn)在所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實踐有何聯(lián)系,對學生今后發(fā)展有什么意義;最后教師還應該具體指導學生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要求。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利用各種手段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地自我評價,開發(fā)學生主體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xiàn)出頑強的鉆研精神。
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
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成為教學中隨時隨地的一項任務。
營造和諧的情景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積極情感的教學環(huán)境,就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為此,每節(jié)課教師都應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走進課堂,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輕松愉快的笑容,適度得體的形體動作來營造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課堂上。
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覺地去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此外,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三、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形象性和具體性
新穎的東西能激發(fā)人的興趣,形象具體的東西易喚起人的情緒。
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就是要盡量避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學過程在內容上具有新意和靚點,在教學方法上應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夠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并使學生易于接受。
保持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就應該給教學內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
課堂上恰當?shù)剡\用啟發(fā)式教學,結合具體的實驗內容,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
四、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義、規(guī)律、法則等,那么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識也將會更牢固。
自己克服的困難越多越大,其學習也就越積極。
因此,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就會在愉悅的情緒中產生一種渴求學習的愿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獲取。
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思維受阻時,教師只作適當?shù)奶崾竞桶凳,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fā)現(xiàn)"的,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獲得的知識,理解必然是深刻的。
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果后,將會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學習。
五、努力用教師的行為和情感來影響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其中包含著情感的交流。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逐漸熟悉、親近,進而發(fā)展成為朋友。
教師的品格,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敬業(yè)態(tài)度、責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生往往會將對教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為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喜愛。
師生情感越融洽,學生就越喜歡老師的課,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就越高。
反之,就會產生逆反心理,積極性就無從談起。
"春風化雨潤心田,育人育德細無聲".教師應該心中有愛,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尊重與關愛應體現(xiàn)在講話時的語調、面部表情及各種場合上。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求全責備,對每個學生都抱著熱情、信任的態(tài)度,并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這種關愛,那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得到激發(fā),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真誠的關愛,還體現(xiàn)在能夠真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贊賞地接受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需要、困難及情緒的變化,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此外,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我們教師還應該從各方面關心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多和學生溝通,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同時,也不斷地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多和他們交流,與他們分享。
總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外我們教師還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天職。
只有通過各位教師的努力,才能培養(yǎng)出同學們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堅強的學習毅力,才能促進同學們樹立遠大的宏偉志向,并為各自的志向而努力拚搏!
初中生的學習技巧
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tǒng)化
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
小學期間,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學科也相對簡化,主要學習語文、數(shù)學等最基礎的課程。
語文主要是識字教育和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數(shù)學主要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觀、感性的知識,并沒有細化了的完整的學科知識。
老師的教學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觀性,而不是強調知識的完整體系。
進入中學以后,學習的內容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
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時,物理、化學等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些學科知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初中生的學業(yè)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
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 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激烈
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xiàn)激烈的分化
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初中學生心理的波動和生理的變化,使得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xiàn)激烈的分化。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和初中成績相關不大。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小學是學習尖子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后繼續(xù)保持領先的情況大大減少;相反,有些小學時被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后來居上成為學習冒尖者。
而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卻與高中學習呈明顯相關。
(2)初二年級往往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
一般來說,經過預初、初一的學習適應和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勢,成績的差異逐漸明顯。
尤其到了初二年級,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學課程相繼開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也表現(xiàn)得越來越突出,這時學習開始出現(xiàn)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與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狀況。
(3)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工夫所呈現(xiàn)的差異。
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由于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習往往顯得輕松自如而依舊學有余力;學習較差的學生窮于應付,事倍功半,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學習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這種對待學習是否輕松的狀態(tài),是判斷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依據。
3、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日顯重要
對初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進入初中以后,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
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直接幫助也逐漸減少,不少家長也因為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而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
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使他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并幫助其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
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4、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
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校里,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老師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
小學生的學習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自制能力,所以,帶有明顯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一旦離開教師和家長,不少學生往往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無法自覺的安排學習。
相對來說,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
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松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yè)拋至腦后,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游戲、武俠小說、通俗言情小說,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讀物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為影響學習的因素。
有些學生自制能力比較脆弱,還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
自覺性、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就能保持相對持久和穩(wěn)定的學習狀態(tài)。
總體看來,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的年齡。
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
初中學習方法推薦
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學習和培養(yǎng),雖然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日益明顯,但非智力因素依然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影響初中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學習的習慣、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比如:課前預習新課的習慣,可以在教師教授新課之前大致了解課程內容,有助于把握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作業(yè)認真書寫的習慣,不僅可以保證作業(yè)的美觀整潔,提高作業(yè)的質量,還能夠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
反之,不良的習慣也會成為學習進步的絆腳石,不少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腦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課心不在焉、作業(yè)馬馬虎虎、做事丟三拉四。
1、 抓住課堂四十五分鐘,學會聽課
聽課也有不少學問。
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課堂學習是學習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四十五分鐘課堂學習效益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也許有的家長和學生會想,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聽課誰不會呀。
其實不然,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呢。
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聽。
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能夠幫助我們從周圍環(huán)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選擇對當前活動最有意義的信息;同時,使心理活動維持在所選擇的對象上,還能使心理活動根據當前活動的需要作適當?shù)姆峙浜驼{整。
所以,注意對于學習尤為重要。
集中注意、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往往一無所獲。
其次,要帶著問題、開動腦子聽。
有些同學聽課不善于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看似目不轉睛,但一堂課下來心中卻不留痕跡。
俗話說:疑是一切學習的開始。
帶著問題聽課,就能使聽課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帶著問題聽課,還能促使自己積極動腦,緊跟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及時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
再次,要積極舉手發(fā)言,認真做好筆記。
教與學應是雙向交流、互相促進的。
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積極舉手發(fā)言就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思維,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是說邊學習邊動筆的好處。
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復習舊知識的依據,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筆記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很多家長感到對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無從了解和把握,其實,每天查看一下他們的課本和筆記,就是一種好方法。
2、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地進行學習
時間是個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是艱苦的勞動,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1)幾個需要家長引導孩子處理好的關系
玩與學的關系,主與次的關系,發(fā)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系
這里,家長必須幫助指導孩子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首先是處理好玩和學的關系。
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應該花在學習上。
但是,學習又不是初中學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適當和有益的活動(包括“玩”)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把孩子的閑暇時間安排得嚴嚴實實,不讓孩子有娛樂和活動的時間;有些家長卻對孩子的課余活動放任自流,這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fā)展。
要指導學生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靜得下心來;活動時生龍活虎、放得開來。
學習和玩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處理好主和次的關系。
初中階段學習知識的密度大大增加、學習知識的廣度也大大增加,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處理好各種知識內容之間的主次關系。
學科之間有差異,基礎學科、工具學科是初中學習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一定要學得扎實。
學科內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識的靈活運用是主,自己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主,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再次是處理好發(fā)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系。
興趣是學習動力產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對哪一門功課感興趣,這門學科也就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但是,初中學生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興趣也往往不夠穩(wěn)定,有些孩子對興趣的理解也比較片面。
表現(xiàn)在學習方面主要有以下情況:一會兒喜歡這,一會兒喜歡那,見異思遷,結果什么也沒學好;光憑興趣學習,自己認為不感興趣的就敬而遠之,結果就成了“跛腳”。
其實,初中的學習是整個人生學習的基礎,首先要學好每一門功課,初中學習過了關,高中階段就可能比較順利;即便是通常被認為是“副課”的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實際上都是將來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所以,培養(yǎng)興趣必須以打好基礎為前提。
(2)遵循記憶規(guī)律安排學習
遺忘呈現(xiàn)出“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
這規(guī)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規(guī)律的心理學家艾客浩斯發(fā)現(xiàn),學習剛結束,遺忘就相伴開始了。
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復習的時間較長,如果第二天復習了,第三天就遺忘少了,需要復習的時間也較短;如果第三天復習了,第四天遺忘得就更少了……。
總之,遺忘呈現(xiàn)出“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
這規(guī)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及時復習。
初中生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的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了事。
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復習。
要改變這種前學后忘,到后面問題成堆的現(xiàn)象,關鍵要做到“及時”,特別是對于那些字母符號、公式、外語單詞等意義性不強的學習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復習。
這好比在堤壩塌方之前,及時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學習。
“及時復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勞永逸”。
學習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分散復習比集中復習效果更好。
以學習外語單詞為例,如果當天學習了20個單詞,一位同學在當天晚上集中復習一小時,加以鞏固;另一位同學當晚復習半小時,第二天再復習15分鐘,第四天復習10分鐘,一周后再復習5分鐘。
結果后者記憶的效率明顯高于前者。
利用分散學習的道理,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采用“卡片”復習的方法。
例如復習英語單詞,把卡片分為左右兩邊(或正反兩面),分別寫上中文詞義和英語單詞,然后自制七個袋子(或信封),每袋內放置一周中某一天應復習的卡片,復習時,用手遮住一面,回憶另一面的內容。
當天復習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里,以此往復有規(guī)律地交替復習,效果十分明顯。
其他如數(shù)學公式等各種知識均可用卡片來進行復習。
過度學習。
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在83歲高齡時,仍能熟練背誦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一百位,別人問他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他回答說;“說起來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在學習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記憶某些內容,到剛能勉強背誦時就停止了學習,結果過了不久就不會準確回憶。
如果能“一鼓作氣”,再多學幾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這樣熟練的記憶,保持時間也特別長久,這就是“過度學習”。
一般而言,過度學習保持在50%-100%范圍內。
舉例子說,背誦一首唐詩,如果用十遍剛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讀3-6遍,這樣就能爛熟于心,倒背如流了。
過度學習要與及時學習和分散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3、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學習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學好各門功課
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科逐漸細化,各門學科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和規(guī)律。
理科類數(shù)、理、化學習重抽象思維,要善于融會貫通;文科類語、史等重知識積累,要善于聯(lián)系實際。
只有把握各學科的特點,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學好各門功課。
【提高初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0-09
小論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范文10-07
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09-30
提高初中學習效率的方法09-30
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的方法10-17
提高初中生學習興趣的方法11-23
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09-30
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