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高專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臨床檢驗基礎教學改論文
醫(yī)學檢驗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要求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掌握各種基本操作技能。臨床檢驗基礎是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亦是眾多專業(yè)課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目前,傳統(tǒng)的臨床檢驗基礎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本文對臨床檢驗基礎課程教學體會進行了總結。
1優(yōu)化教學內容
1.1臨床檢驗基本技術課程的開設
臨床檢驗基礎是第二學期才開設的課程,前幾屆學生反饋,如果前期學習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術,對新學期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可以更好地進人實驗狀態(tài),而不是在開展新的實驗項目時,把有限的時間耗費在了解基本技術操作上。因此,本教研室編寫了校本教材《臨床檢驗基本技術》,并且在學生人學初即開設此課程。該課程教授的內容有:移液技術(移液管及微量吸管的使用)、離心技術(離心機的使用)、光譜分析技術(分光光度計的使用)、顯微鏡的使用及維護、血液標本采集技術(靜脈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與染色技術(瑞氏染色)。學生通過第一學期對上述項目的接觸及練習,第二學期上臨床檢驗基礎實驗課時操作都比較熟練,容易上手。
1.2改變傳統(tǒng)PPT的制作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常以填塞方式引導學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材內容,且一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也較為粗糙’常把課本內容一字不漏地照搬到PPT上,甚至利用掃描儀將課本內容復制粘貼到課件中。如今是一個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而我們面對的學生均是“90后”,他們反感沉悶的教學氛圍及千遍一律的、毫無變化、毫無新意的教學方法。因此,本教研室對課件制作方法進行改進,不再照搬課本原文,而是將重要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再配上與內容對應的有趣的QQ表情、動畫等。這樣就使得課件非常生動,重點突出,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解“尿液一般性狀”章節(jié)中的“尿量”時,介紹健康成人的尿量為1-2IV24h。制作課件時,為了強調1~2L的容量,彈出常見的家庭裝綠茶罐子的圖片,把具體的數字量化、形象化。講解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呈毛玻璃樣微渾時,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均未捜索到毛玻璃樣微渾的腦脊液圖片,索性在課件中插入毛玻璃的圖片,直接加深學生感觀認識。
2強化實驗教學
2.1合理分組,充分利用資源
本專業(yè)還招收高職單招的學生,此類學生醫(yī)學基礎較好,尤其是檢驗相關操作經過臨床實習已十分熟練。因此,在實驗課分組時將其安插在其他學生中間,實驗課時讓其對其他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示教。例如:在教授靜脈采血方法時,雖然學生看過教師示教,但是操作時仍難免緊張,而教師也很難顧及到每一個人’而此時各組高職單招學生的指導和幫助則能使課程進展順利,節(jié)約時間。
2.2重視實驗標本的采集及制備
為了讓學生看到陽性表現,實驗標本均來源于本地區(qū)兩家三甲醫(yī)院。學期初,根據課程進度安排,實驗員與醫(yī)院檢驗科相關負責人聯系,收集相應的標本。若標本不夠理想,亦會人工制備陽性標本。例如,開展“尿液有形成分鏡檢”實驗時,實驗員會在尿液標本中滴加血常規(guī)標本以便學生更好地觀察尿中紅細胞形態(tài);“磺基水楊酸法測定尿蛋白”實驗時,實驗員會制備5種不同濃度的標本,展示從陰性到陽性的梯度變化。
2.3應用PBL教學法
PBL是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學習討論并達到解決問題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m。它是一種新的臨床醫(yī)學教育觀,在之前學習的相關實驗操作均已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在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中,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其對臨床疾病的診斷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只會做實驗不會分析的階段。例如,課前教師從附屬醫(yī)院搜集并整理典型的化膿性感染患者標本’力求臨床資料來源真實、內容詳盡,包括病例、各項檢査報告單和血涂片等。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演示給學生,并確定討論基本框架,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進行討論。按照疾病診斷步驟,例如,此患者的重要臨床表現及體征是什么?有價值的輔助診斷是哪些?血常規(guī)及血涂片有哪些異常?確診該疾病臨床上尚需進一步檢查哪些指標?并要與哪些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并上機操作血常規(guī)檢查及觀察血涂片,之后,每組派代表發(fā)言,其他組員補充,最后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利用PBL教學法將相關理論知識與臨床病例相結合,不但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及較強的綜合能力,如病例的選擇、問題的擬定、激發(fā)學生興趣等能力。
3全員聽課,嚴把教師關
為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研室全員一學期需互相聽課兩次。其中,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10次,共20學時,并做好相關記錄以備査驗。通過聽課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4舉辦技能大賽
第二學年末,即實習前舉辦臨床檢驗技能大賽。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取消自愿報名賽制,要求全員參加。參賽人員及比賽項目由比賽當天觀摩的校領導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名單現場抽取。避免了以往參賽選手均是班級表現突出的學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實驗室晚上和周末對外開放,均能看到學生練習的身影,真正做到以賽促練,為臨床實習做準備。
5改革考核內容及模式
學生期末成績由3部分組成,即理論考核成績(占50%)、實驗考核成績(占35%)和平時成績(占15%),可避免學生為得高分而只背書本知識不重視操作及平時作業(yè)書寫的問題。實驗考核側重考査學生動手能力、實驗習慣以及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以往考細胞形態(tài)知識點時,均是教師找好細胞’學生分組輪流辨認,導致后面的學生多半已知道考核內容。為此,我們改變考核模式,由學生找細胞,在規(guī)定時間內找到教師指定的細胞即過關,否則為不及格。平時成績則由上課回答問題和實驗報告完成情況來決定,而實驗報告更加注重分析的書寫與實驗結果討論’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實驗失敗的原因。
6開辟校外課堂,注重理論聯系實踐
憑借附屬醫(yī)院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去檢驗科見習。在臨床帶教教師的帶領下,參與標本采集、上機檢驗、儀器保養(yǎng)維護和質控等書本上才能見到的操作,使學生產生更直觀的認識。學生可以觀察臨床帶教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不僅加強了無菌觀念,而且可以參與報告結果討論,還可以觀察血凝儀、流式細胞儀等在學校實驗室里看不到的大型儀器。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科學系統(tǒng)地評價疾病,對臨床檢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認識,也更切合我們的教學初衷。
7結語
以上措施對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臨床檢驗基礎這門課程是有幫助的,隨著臨床檢驗技術在臨床醫(yī)學中應用的日趨廣泛,臨床檢驗基礎在醫(yī)學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顯。我們要與時俱進,在未來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繼續(xù)深化教學改革,由以往單一的“教”轉變?yōu)榧取敖獭庇帧皩А?教會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高職高專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臨床檢驗基礎教學改論文】相關文章:
臨床醫(yī)學檢驗論文題目09-23
醫(yī)學檢驗的進展與臨床應用10-26
醫(yī)學檢驗論文致謝內容10-26
醫(yī)學檢驗專業(yè)雙語教學初探10-26
醫(yī)學檢驗技術個人總結11-13
臨床醫(yī)學檢驗專題報告01-03
臨床醫(yī)學檢驗中的實驗誤差10-26
臨床醫(yī)學檢驗質量控制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