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1
這是一本有關小學生寫作的書,這是一間有溫度、有能量的讀寫教室。
讀著蔣軍晶老師的《讓孩子學會寫作》這本書,感覺好溫暖,好溫暖。蔣老師旨在讓那些至今還在寫作門外徘徊的孩子能夠走進來,走進這間教室,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敏感和熱情,并希望孩子能在寫作中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們在寫作上遇到的困難。蔣老師在這本書里,盡量不說概念,更多的是和我們講想法、講怎么做、講故事,講了很多孩子聽的懂、記得牢、用的上的寫作技巧,蔣老師希望這間讀寫教室,能收容流浪在寫作門外的.孩子們。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有溫度的教育!
讓孩子學會。寫作
蔣老師說,寫作是可教可學的。實用的技巧比天賦更重要。一個藝術家,如書法家徐渭、畫家梵高,盡管最終追求的是自然平淡天真的藝術風格,但在開始的練習階段,也是在努力掌握基本的技巧。所以要教孩子寫作技巧,教孩子聽得懂,記得牢、用的上的寫作技巧。比如說作者風靡朋友圈的十個寫作技巧:寫外貌不用有,寫想不出現(xiàn)想,不用成語,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要連著動。好的技巧和文學并不違背。
蔣老師的14堂作文課,課課精彩,課課引人深思:怎樣的文字有畫面感;童話的套路與創(chuàng)新;慢慢寫,見字如面;告訴和描述的區(qū)別;想象建立在常識的細節(jié)上。在這里蔣老師用不同的方式來指導學生來寫作。比如寫童話,寫信,寫外貌,把繪本改成小說,為盲人講電影,和名家寫同題詩,寫電影觀后感,寫新聞報道,用心寫愛。真正的用實例來記錄自己的教學指導過程。相信每一位小學生都會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來寫作。在文字的背后,我更多的是看到蔣老師在寫作教學上的用心良苦:為了讓孩子能學會如何寫外貌,組織去上海見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學會童話的套路和創(chuàng)新,參加湯湯童話書屋的作文比賽;為了讓孩子學會寫電影觀后感,組織班級影院。正是蔣老師用心的陪伴和付出,孩子們才不知不覺地走進了這間充滿溫情的讀寫教室。
比寫作技巧更重要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讀到最后:“比寫作技巧更重要的”。
蔣老師認為:比寫作技巧更重要的,不僅是寫好的考試作文,而且是寫好作文。還有拿起筆老老實實寫自己熟悉的,寫自己,寫自己的內心。文字是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這是寫作至善至美之境。葉文玲說:“寫作,首先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是作者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逼纷x著蔣老師的文字,仿佛聽到了他的聲音:“寫作是可教可學的,我們要教給學生好的技巧;比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寫自己的內心,讓讀者看到的是你從內心流淌的文字!边@是一間多么有溫度的讀寫教室!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2
蔣老師在本書的一開頭就寫了孩子寫作上的苦惱其實同時也是老師在教學作文上的苦惱,真的是只有在一線走上講臺的老師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每個班總有一部分“寫作困難”的孩子。蔣老師找出寫不好作文的原因:有的人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和天賦;有的人是因為書讀得少、不會讀;有的人是因為寫得太少;有的人是因為缺乏一定的寫作技巧。蔣老師幫我們找到了原因,我們就可以研究如何對癥下藥幫助自己班的孩子了。
每天堅持閱讀是孩子們必須要做的功課。早上的晨讀我一般讓孩子讀課本和課外背誦里的古詩詞,中午的二十分鐘時間,我一定讓孩子們讀課外書,而且一定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書。一般我給孩子推薦的都是故事性比較強的書籍,這樣孩子讀著有興趣。從一年級開始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yè)中第一項永遠是閱讀,我們班級也會選一本書來共讀,比如前一段推薦的《小豬唏哩呼!、《我想去看!,我會每周抽時間讓孩子們全班交流本周自己閱讀的課外書中有什么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內容,分享給大家,讓孩子知道每天的二十分鐘讀書要認認真真讀進去,還要有自己的思考。
除了讀,從一年級開始,我讓孩子從常見的句式練習,練寫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從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到寫一段話,到寫簡單的看圖寫話,展開想象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多幅圖的看圖寫話,再到今年二年級寫日記,同桌兩個互評,二年級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弱,一開始寫日記,有一部分孩子寫的像記流水賬,沒有中心和重點,心里也很苦惱,我就開始給孩子有意地布置一個主題,讓孩子知道寫什么,慢慢地記流水賬的日記少了,就像蔣老師在書中寫到:寫作一定是在寫作中學會,要想寫得好,還是要多寫,寫自己能寫的,寫自己想寫的,寫得多了,他們就能慢慢找到寫的感覺了。我們班這群孩子才剛剛寫日記和寫話的這一個學期的時間,明顯就感覺出了他們的變化,字數(shù)多了,學會用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講一件事情,能抓住重點去寫了。。二年級課本中安排了幾次寫話,在課堂上給孩子講過之后,讓孩子自己練寫,孩子們的寫話總能帶給我驚喜,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我覺得還要教給孩子觀察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培養(yǎng)孩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就要教給孩子觀察方法,讓他們懂得觀察要有順序。觀察“事”時或按時間先后順序;觀察動物、植物由整體到部分;觀察景物可以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觀察人物不僅要觀察外貌,還要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只有觀察有序,學生的印象才會深刻,才能把作文寫得有條有理,寫得具體。如寫《小白兔》,就要把小白兔的外形告訴別人,你就得把小白兔的外形作為觀察的重點——毛色、耳朵、嘴巴、尾巴、前肢、后肢都必須仔細觀察,這樣才能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捕捉到我們所需要的材料;倘若要告訴別人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就應該把小白兔吃食、睡覺、行走等方面作為觀察重點。確定觀察重點時,還要注意事物的特點。只有孩子掌握了觀察的方法,就能養(yǎng)成仔細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最后的寫作技巧,我和蔣老師有同樣的想法,寫作技巧是必須教給孩子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有寫作的天賦,不需要老師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該從何下手,所有的個性都應該是在熟練掌握技巧的基礎上的自然發(fā)生。我一定會在今后的寫作 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讓我和孩子們都不再害怕作文。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3
這是一本教老師如何訓練學生習作的書,然而卻不是一本教技巧的書,相反看起來更像是一本激發(fā)老師認真、全情投入習作教學的書。蔣老師的書不如管建剛老師的書方法、策略多,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看到一位熱愛習作教學的教師應有的樣子。蔣老師將一些作文公開課分為兩類:1、“造米”——課內看圖,做游戲,做實驗,表演等,然后把經過寫一篇作文。2、“找米”——把孩子引向真實的生活,還列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學校的寫作課程體系,就是讓孩子們到生活中去觀察。比如,學校的果園,校舍旁邊的花,當太陽沒入烏云的時候。這樣我想起我之前帶著學生觀察校園里的花,我事先把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先記下來,讓他們著重觀察植物的顏色、樣子、味道、像什么。然后帶著他們走進操場,一種花一種花的介紹名稱,學生們仔細地觀察,認真地聞,調皮地玩耍。二十分鐘的'觀察以后,返回教室結合自己的筆記,寫寫校園的花。我批改后又在全班分享。這樣的習作,寫的很原生態(tài),自然而美好。后來,又帶學生進行了紫藤的觀察,有了上次的經歷,學生的觀察更有目的性,觀察更細致,想象力也更豐富。三年級的學生,有許多寫的比我還好。不得不說,“找米”的習作課堂,更真實,也更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習作潛力。
我們以往認為的好文章“春天百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就是好文章的代表,但是蔣老師卻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比如他認為“這是一個可愛的大花園,園里長滿了柔嫩的青草,草叢中到處露出星星似的美麗花朵,還有十二棵桃樹,在春天開出淡紅色和珍珠色的鮮花”這樣的文字才是美的,能讓我們感受到具體的畫面感,而不是空洞的描述。為了訓練學生將描述具體化、有畫面感,蔣老師安排學生描述一片樹葉,不少于400字。并且讓學生將自己描述的這片樹葉貼在紙上,以便蔣老師對照。學生描述的越具體,這項旨在提高他們描述能力的訓練就越有效。為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蔣老師還將寫作地點安排在肯德基,有新意的做法,激發(fā)出了學生巨大的潛力,許多學生的描述都符合要求,并且從樹葉的顏色、脈絡、觸感都有很詳細的描述,不得不說,蔣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真的是做出了很多努力。
讀到蔣老師帶領學生去見雷夫這一片段,我覺得蔣老師是一個很用心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極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的條件,并且為了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了讓學生對這件事充滿向往,他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隆重的像學生介紹雷夫,再比如帶領全班學生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當學生對這件事充滿期待的時候,蔣老師就跟學生說,“我們要見雷夫,那么你們知道怎么描寫雷夫的外貌嗎?寫外貌是很難的,我教你們一些技巧”蔣老師讓學生要大量的借鑒文學作品中的外貌描寫,還教給學生一些非常有用的小技巧,比如第一個,寫外貌不出現(xiàn)“有”,很多孩子寫外貌就是是串聯(lián)器官,顯得很生硬,但不這么寫,他又寫不長,蔣老師就告訴學生可以保留器官,但不能出現(xiàn)“有”字。第二個是寫外貌,要用“有”,這個“有”指的是最有特點的“有”,也就是說要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第三個是寫外貌有多用“像”。前兩種方法比較適合有特點的人物,但大部分人都是大眾臉,于是蔣老師就帶著孩子們,閱讀名家筆下的人物外貌描寫。這些技巧,平時孩子們可能都聽不進去,但是因為跟真實的任務一結合,效果就不一樣了,他們就可以自發(fā)的將技巧和自己的創(chuàng)意融合在一起,寫出來的文章,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的寫作技巧,我和蔣老師有同樣的想法,寫作技巧是必須教給孩子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有寫作的天賦,不需要老師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該從何下手,所有的個性都應該是在熟練掌握技巧的基礎上的自然發(fā)生。我一定會在今后的寫作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讓我和孩子們都不再害怕作文。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4
蔣軍晶老師是我在參加"名師工作室活動"時知道的一位名師,了解并不多。前段時間王老師推薦我們作文課題組的老師讀蔣軍晶老師的《讓孩子學會寫作》這本書時,我才好好的去了解他。一看百度中關于蔣老師的資料,真的很了不起,獲得了無數(shù)語文比賽的全國一等獎,于是特地去看了他《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實錄,在教學中,蔣老師強調讓學生自己去"找",找那些負載著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再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以增強語感。把語文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道。他還對作文教學有著深刻的研究,他總結的"十個作文小竅門"在《讓孩子學會寫作》這本書中也介紹了,好的技巧真的應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們能聽得懂、記得牢、用得上。這本書的第一章是:寫作是可教可學的,感覺字字句句都敲打著我的心,讓我受益匪淺。
蔣老師在本書的一開頭就寫了孩子寫作上的苦惱其實同時也是老師在教學作文上的苦惱,真的是只有在一線走上講臺的老師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每個班總有幾個"寫作困難"的孩子,這是客觀存在的。蔣老師沒有回避這個問題,而是正視它并且找出寫不好作文的原因:有的人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和天賦;有的人是因為書讀得少、不會讀;有的人是因為寫得太少;有的人是因為缺乏一定的寫作技巧。蔣老師幫我們找到了原因,我們就可以研究如何對癥下藥幫助自己班的孩子了。
天賦,這個我沒法教出來,但是寫作的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一個好的作文題材,一篇好的教學設計,一位思路清晰的老師,這都是孩子愛上作文的因素,這也是我們老師只要努力、下功夫,就可以做到的。
多讀書,這是我們學校一直在做的事情,作為語文老師我非常感謝學校為了語文開展的教學活動"晨讀"和"二十分鐘閱讀".作文能力真的是一個長期語言不斷積累的過程,閉門造車出不來好的'文章。早上的晨讀我讓孩子一定要大聲地讀出來,這樣語感才能形成,晚自習前的二十分鐘時間,我一定讓孩子們讀課外書,而且一定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書。我會在星期五的時候讓孩子們全班交流本周自己閱讀的課外書中有什么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內容,分享給大家,讓孩子知道每天的二十分鐘讀書要認認真真讀進去,不能只是做做樣子。
多寫,這是我本學期才開始做的事情。之前看的一本關于作文的書中,有一位老師就是讓孩子天天寫日記,同桌兩個互評。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好,于是也在班上實施。二年級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弱,評價能力幾乎沒有,但這都沒關系,就像蔣老師說的那樣:有的人讀得挺多,但拿起筆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筆尖上的成長及其緩慢。寫作一定是在寫作中學會,要想寫得好,還是要多寫,寫自己能寫的,寫自己想寫的,寫得多了,他們就能慢慢找到寫的感覺了。我們班這群孩子才剛剛寫日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明顯就感覺出了他們的變化,字數(shù)多了,內容不再總是流水賬了,充實多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墒牵⒆觽冇袀通病,就是不會打標點,甚至是不打標點?吹绞Y老師寫作技巧中有一條建議是:一段話里至少出現(xiàn)6種標點。我準備好好研究后給孩子們進行訓練。
最后的寫作技巧,我和蔣老師有同樣的想法,寫作技巧是必須教給孩子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有寫作的天賦,不需要老師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該從何下手,我們不可能一味地強調孩子的自然生長,那樣時間太長,效率太低,所有的個性都應該是在熟練掌握技巧的基礎上的自然發(fā)生。蔣老師的"十個寫作技巧"正是我們老師需要的,非常的實用,孩子們也能聽得懂,最重要的是馬上就能用得上,不難操作。我一定會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讓我和孩子們都不再害怕作文。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5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單元,因為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童話故事。童話總能把人們帶入美好的情境,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本單元的習作也是寫童話,四年級學生對這個話題并不陌生,他們在上學期就寫過?墒,總不能寫一樣的吧?而且與三年級相比,四年級的學生寫出的童話應該更為具體生動。寫什么呢?怎么教呢?我忽然想起了蔣軍晶老師的《讓孩子學會寫作》一書,在這本書里有很多適合一線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的方法。
蔣老師說要在富有儀式感的情境中教技巧。因此,本單元教學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布置了"綜合性學習"的任務——各自搜集喜歡的中外童話,認真讀一讀。并鼓勵他們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一個單元的閱讀教學結束后,在口語交際課中,開展講童話故事比賽,評出故事大王予以獎勵。至此,學生對于童話的興趣已經非常濃厚了,我便趁熱打鐵,開始寫童話習作教學。首先,根據同學們在口語交際課中說的童話,帶領學生們給童話分類。童話怎么分類呢?蔣老師在《童話的套路與創(chuàng)新》一文中給我們列出了童話的七種經典結構,分別是"王子與公主"型、"三個兒子"型、"屌絲逆襲"型、"尺寸比賽"型、"反復結構"型、"奇幻世界"型、"故事新編"型。當我把這幾種結構板書在黑板上時,孩子們恍然大悟:童話就是這樣編出來的呀!
接下來,就是教技巧啦!技巧也是蔣老師說的,但是我讓學生以為這些技巧是他們自己總結出來的,例如:童話中的很多人物是沒有名字的;童話發(fā)生的時間是很模糊的,沒有確切年代或具體時間;童話的結局一般是光明、美好的。學會了這些技巧,再有那么多童話類型可供選擇,孩子們寫起來格外輕松。正如蔣老師說的那樣,童話的創(chuàng)作大多從模仿開始。無需我催促,孩子們在課堂上奮筆疾書。草稿一收上來,我首先被孩子們的`作文題目吸引了——《大玩零食城》、《驕傲的紅背包》、《籃球旅行》、《顛倒世界》、《發(fā)明家小紅狐》……這些有意思的作文題目實在令我驚嘆。班上習作水平比較好的同學寫的根本停不下來,有幾個同學甚至寫了一千多字,盡管內容還有些稚嫩,但是他們有習作興趣,這是多么可貴呀!一些平時習作水平不太好的同學,也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主動去編故事。開學這么久,我第一次沒跟在他們后面要作文草稿。
很幸運,在本單元習作教學之前看了蔣老師的書。很慶幸,在班上做了這樣的習作教學嘗試。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怎樣把自己說的、想的寫出來。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讀《讓孩子學會寫作》有感】相關文章:
讓孩子學會賞識隨筆05-11
怎樣讓孩子學會學習03-21
我學會了寫作作文10-09
學會生存的寫作范文10-08
巧激孩子寫作興趣細掘孩子寫作源泉范文10-12
讀《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有感12-22
讓孩子學會愛父母的作文10-08
教育孩子學會尊重方式09-30
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的方法09-30
讓孩子學會原諒他人的方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