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范文匯編5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fā)。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土保持方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土保持方案 篇1
資源型城市環(huán)城礦山,尤其是環(huán)城露天礦山大量固體廢棄物被排棄在排土場,容易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周圍大氣和水體被污染,并嚴重破壞礦山周圍的自然景觀,威脅周圍居民的生活與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礦山企業(yè),特別是國有老礦山企業(yè)的礦山廢棄地的綜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顯著,而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治理維護費用的投入給企業(yè)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安徽省馬鞍山市姑山鐵礦的鐘山排土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模式進行了研究及示范,通過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徹底解決了排土場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對居民生活、身體健康帶來的威脅和危害,同時通過農、林、副產品收入,提高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的經濟效益,改變了綜合治理“投入大、產出小”的局面,減輕了國有老礦山企業(yè)的經濟負擔,為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類似資源型城市環(huán)城礦山廢棄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提供參考借鑒。
1 研究區(qū)概況
1.1 研究區(qū)簡介 姑山鐵礦位于長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馬鞍山市,礦山采用露天開采,開采規(guī)模為150萬t/a。鐘山排土場主要排棄姑山鐵礦露天開采剝離的巖土,已于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場南北長約 550m,東西寬約350m,共形成5個排土平臺,標高分別為20m(1平臺)、30m(2 平臺)、40m(3 平臺)、50m(4 平臺)及 60m(5 平臺)。排土場總占地面積約22.8hm2,其中4平臺是面積最大的平臺,面積約5hm2。鐘山排土場區(qū)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 1 895.5mm,最大 1d 降雨量316.1mm。梅雨期最長達43d,梅雨量最多達530.9mm,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季節(jié)性強,5~9月份降雨量約占全年的60%以上。所在地區(qū)年平均風速2.46m/s,最大 風 速 39.9m/s,年 主 導 風 向 及 頻 率 分 別 是 ENE 和10.75%,年次導風向及頻率分別是E和8.98%。
1.2 治理問題的提出 鐘山排土場位于馬鞍山市規(guī)劃城區(qū),其東側緊靠寧蕪高速公路(G4211),毗鄰青山河,北部、西部和南部3面緊鄰居民區(qū),西側有當涂至查灣縣級公路沿排土場而過。目前排土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排土場平臺土壤貧瘠,土體石礫含量高、壓實嚴重,滲透系數低,遇到大雨,容易形成較大匯水,造成嚴重水土流失;(2)排土場棄土質地松散,遇到大風天氣極易形成揚塵,遇暴雨極易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誘發(fā)滑坡等地質災害;(3)排土場緊鄰馬蕪高速公路及青山河,嚴重破壞了青山河兩岸的自然景觀,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視覺污染。
2 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2.1 綜合治理目標 通過治理,徹底解決鐘山排土場生態(tài)破壞、揚塵及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同時通過農、林、副產品的收入提供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2 土地適宜性評價 鐘山排土場已于20xx年停止生產,筆者首先根據鐘山排土場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性質等實際情況,并參考馬鋼姑山鐵礦土地利用規(guī)劃和鐘山排土場附近居民的意愿,對鐘山排土場土地適宜性進行了評價,初步確定了排土場土地的擬利用方向,評價結果見表1!1】
2.3 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根據排土場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目標,參考馬鞍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1]
及姑山鐵礦相關規(guī)劃等,并征求排土場附近居民的意見,將鐘山排土場劃分為4個功能區(qū)進行綜合治理,如圖1所示。【2】
2.3.1 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4平臺) 該功能區(qū)主要位于排土場4平臺,該平臺位于排土場的'中間位置,為排土場面積最大的平臺,面積達5hm2。該功能區(qū)的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并通過農副產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1)設計在鐘山排土場4平臺修建排灌系統(tǒng)及集水池,收集平臺匯水,一方面可以為綜合治理提供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將4平臺集水池建設為漁塘,在外圍飼養(yǎng)鵝、鴨等家禽;(2)設計將排土場4平臺其余土地建設為農田,種植花生等經濟作物。
2.3.2 生態(tài)用材林、防風林區(qū)(1~3平臺迎風坡及5平臺) 該功能區(qū)包括鐘山排土場1~3平臺迎風坡及5平臺,該功能區(qū)的主要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防風固土、并適當考慮環(huán)境綠化。在平臺內側修建排水渠系,排除匯水;在平臺營造生態(tài)用材林及防風林,一方面可以防治風害,為4平臺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的建設提供保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林木蓄積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在高速公路旁栽植雪松、棕櫚、紫葉李等觀賞樹種,營造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消除視覺污染。
2.3.3 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1~3平臺背風坡) 該功能區(qū)包括鐘山排土場1~3平臺背風坡,該功能區(qū)的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時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平臺內側修建排水渠系,排除匯水;在平臺營造經濟林,種植油桃等,通過經濟林產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由于1~3平臺背風坡緊鄰居民區(qū),設計同時在林間開辟道路,修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提高社會效益。
2.3.4 水土保持林區(qū)(排土場邊坡) 鐘山排土場邊坡坡度較大,且流沙和石渣混排,質地松散,是水土流失和粉塵污染的主要源頭,該功能區(qū)治理方向為建設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采用喬灌草綜合配置。
3 示范區(qū)建設及運行
3.1 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建設及運行 根據設計,將鐘山排土場4平臺建設為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分為經濟作物種植區(qū),魚塘及家禽飼養(yǎng)區(qū)2部分。截至20xx年底,姑山鐵礦在4平臺開挖魚塘(集水池)2口,在外圍建立圍網飼養(yǎng)鴨、鵝等家禽,魚塘和家禽飼養(yǎng)區(qū)面積約0.5hm2,其中水面面積0.3hm2。
利用姑山鐵礦剝離的第四系粘土作為客土[2-3],覆蓋厚度80cm,建造了約4hm2農田,鐘山排土場排棄的混合巖土及客土已經過檢測,符合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值。集水池(魚塘)現處于蓄水階段,并已在魚塘外圍飼養(yǎng)了少量的鵝和鴨等家禽,主要供應姑山鐵礦食堂;在建造的農田上種植了芝麻、花生等經濟作物,20xx年芝麻產量約70kg/667m2,花生產量約300kg/667m2,基本達到附近農田的平均產量,經濟效益顯著。
3.2 生態(tài)用材林、防風林區(qū)建設及運行 根據設計,在鐘山排土場1~3平臺迎風坡及5平臺建設生態(tài)用材林、防風林區(qū)。選用楊樹作為生態(tài)用材林、防風林的主要樹種[4],采用穴狀整地回填客土的方式進行土地整治,楊樹栽植株行距2m×2m,林下撒播草籽。在寧蕪高速公路(G4211)旁栽植雪松、棕櫚、紫葉李等綠化樹種。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完成了生態(tài)用材林、防風林區(qū)的建設,營造了一條長約1 000m的生態(tài)用材林、防風林帶,既起到防風及水土流失,為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提供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又通過林木蓄積增加了經濟效益,更改善了寧蕪高速公路(G4211)的自然景觀,消除了視覺污染。
3.3 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建設 根據設計,姑山鐵礦在鐘山排土場背風坡的各個平臺建設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選擇油桃、葡萄及梨作為生態(tài)經濟林的主要樹種,建設形成了油桃園、梨園、葡萄園等。油桃及梨樹栽植株行距為2.5m×3m,葡萄株行距為1.5m×2m,同時在生態(tài)經濟林地面種植了紫花苜蓿,以改良土壤。由于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緊鄰居民區(qū),為了給居民提供休閑場所,同時為發(fā)展觀光農業(yè)奠定基礎,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在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修建人行道路。截至20xx年底,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共修建休閑觀光道路 1 400m,栽植油桃約 200 株,梨樹約 700 株,葡萄約300株,20xx年共出產油桃約2 950kg,葡萄約1 900kg,梨15 000kg,所產水果全部供應馬鞍山及附近市場,經濟效益顯著。
3.4 水土保持林區(qū) 根據設計,20xx年起姑山鐵礦對鐘山排土場斜坡逐步進行了治理,水土保持林區(qū)采用喬灌草綜合配置,選擇構樹、楊樹作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喬木樹種,紫穗槐作為灌木樹種,綜合考慮覆蓋地表速度、根系深度和冷暖季交替的問題,草種選擇百喜草、黑麥草、紫花苜蓿、狗牙根混合草籽[4]。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林區(qū)的建設,構樹、楊樹的成活率達95%以上,長勢良好,3年生的楊樹胸徑已達近20cm,鐘山排土場斜坡部分的揚塵污染及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
4 結論
通過研究,構建了包括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生態(tài)用材林及防風林區(qū),生態(tài)經濟林區(qū)及水土保持林區(qū)等功能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鐘山排土場模式,通過治理,不僅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時還通過農、林、副產品的收入提供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鐘山排土場模式可以為長江流域乃至國內資源型城市類似礦山排土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提供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安徽省馬鞍山市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guī)劃(20xx-2015年)[Z].馬鞍山市人民證府,20xx.
[2]李香梅,趙艷,蔡桂香,等.冶金礦山排土場土壤改良及植被恢復技術[J].現代礦業(yè),20xx(7):124-126.
[3]譚輝,鐘鐵,白懷良,等.馬鋼姑山鐵礦排土場復墾物種選擇與土壤的關系[J].科技資訊,20xx(26):150-152.
[4]王飛,鐘鐵,李書欽,等.排土場生態(tài)復墾植被優(yōu)選試驗研究[J].現代礦業(yè),20xx(7):70-73.
水土保持方案 篇2
一、簡要說明
有關水土保持方案實施情況說明。
二、防治責任范圍
1.批復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與實際發(fā)生的責任范圍對比,調整變化的原因。
2.擾動土地的治理面積、治理率。
三、工程設計
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設計報告中的設計要點,重大設計變更。
四、施工
1.工程量及進度。各項防治工程完成的數量、實施時間,與批準的方案實施時間、工程量比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質量管理。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的質量控制體系,施工事故及其處理。
3.工程建設大事。包括有關批文,較大的.設計變更,有關合同協(xié)議,重要會議等。
4.價款結算。批準的工程量及其投資,施工合同價與實際結算價對比,分析增減的原因。
五、工程質量
1.項目劃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單元工程劃分情況。
2.質量檢驗。監(jiān)理工程師、質量監(jiān)督機構的質量檢驗方法,檢驗結果。
3.質量評定。初步驗收確定的各單位工程的質量等級,對整體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價。
六、工程初期運行及成效評價
1.工程運行情況。各項水土保持工程建成運行后,其安全穩(wěn)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況,工程維修、植物補植情況。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試運行期間控制水土流失面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及治理程度,項目區(qū)水土流失強度變化值。廢棄土、石、渣的攔擋量、攔渣率,各類開挖面、拆除后的施工營地的平整、護砌量,植被恢復數量。
。2)植被變化。建設前、施工期間、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積,植被恢復指數。
。3)土地整治及生產條件恢復。土地整治率,施工臨時占用耕地的恢復數量,土地生產力恢復能力。
(4)水土流失監(jiān)測。根據水土流失專項監(jiān)測報告,提出施工期間、工程運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限值。對水系、下游河道徑流泥沙影響,水土流失危害情況變化。
。5)綜合評價。主體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實際影響范圍、程度、時間,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七、附件及有關資料
1.工程竣工后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圖
2.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文件、資料
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合同、驗收報告
4.工程質量等級評定報告
5.水土流失專項監(jiān)測報告
6.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圖
7.水土保持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影像資料
水土保持方案 篇3
1、基本情況
1.1 項目區(qū)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概況。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頭河,是淡水河的一條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鹽田區(qū)的梅沙尖,一直向東流經坪山鎮(zhèn)、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西區(qū),在惠陽區(qū)的下土湖納入淡水河,是一條跨越三個地區(qū)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長39km,整個流域匯水面積184.9km2。
坪山河兩岸地勢平緩,階地相對較開闊,地面高程約為18~29m,河床高程約15~20m。坪山河流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瀕臨南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qū)多年平均氣溫21.8℃,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9mm。受季風影響,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項目區(qū)主要土壤有赤紅壤、紅壤、山地黃壤和沖積土,以赤紅壤為主。
根據現場踏勘,工程沿線地形較為平坦,植被覆蓋率較高,因此工程沿線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水土流失程度輕微,其土壤侵蝕模數為500t/(km2·a)。
1.2工程概況.坪山河治理范圍起于大亞灣與深圳交界處的上洋村,終于惠陽與大亞灣交界處新規(guī)劃的龍海一路橋。河道整治長度8.96km,新建堤防長度14.65km。本工程等級為Ⅲ等,堤防級別為3級,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水閘建筑物工程級別均按3級設計。
工程內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澇兩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其中河道整治8.96km,堤防建設14.65km;治澇部分包括新建水閘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條;拆除重建翻板閘2座。
本工程施工總工期為28個月,估算總投資為30471.21萬元。
2、防治分區(qū)
根據項目區(qū)的地貌特征、工程總體布局、設計和功能區(qū)劃,將本工程分為主體工程區(qū)、取土場區(qū)、棄渣場區(qū)、施工營造區(qū)以及臨時施工道路區(qū)5個水土流失防治區(qū),主體工程區(qū)包括堤防建設區(qū)和水閘建設區(qū)兩個二級分區(qū)。
3、水土流失預測
3.1 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本工程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127.06hm2。
3.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本工程占地類型中園地、林地、荒草地屬于水土保持設施,因此本項目建設損壞水土保持面積為32.65hm2。
3.3 棄渣量。根據主體工程可行性研究技術資料工程量統(tǒng)計以及土石方平衡計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59.72萬m3、棄土棄渣111.05萬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經預測,項目區(qū)水土流失總量為23176.23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22101.08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在措施布設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⑴ 分區(qū)治理原則;⑵ 互補性原則;⑶ “五定”原則;⑷ 效益優(yōu)先原則;⑸ 綠化美化原則。
4.2 分區(qū)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2.1主體工程區(qū)。本方案補充在河道開挖邊坡坡頂布設排水溝,將山體匯水排至附近溝渠,排水出口處布設沉砂池。
施工前首先沿征地紅線設置臨時編織土袋擋墻和臨時土質排水溝,沿排水溝每200m設置臨時土質沉砂池一個;雨天準備防水塑料薄膜覆蓋開挖回填坡面以及堆土、堆料。
對堤防背水坡腳平地破壞范圍裸露地表進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恢復綠化,草籽選擇狗牙根、百喜草(配比7:3)。
4.2.2 棄渣場區(qū)。根據工程建設的棄渣方量以及棄渣路線距離,經實地踏勘,本工程布置了7個棄渣場,全部位于河道兩岸的魚塘和坑洼地。本方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防護。
工程措施:棄渣結束后,沿棄渣場四周修筑排水溝,排水出口設置沉砂池。
植物措施:根據大亞灣區(qū)對于該片區(qū)的規(guī)劃,坪山河兩岸以商住用地為主。因此,棄渣結束后,對渣場進行土地整治覆30cm厚表土,并撒播草籽綠化。
臨時措施:根據棄渣場后期綠化覆土的需求量,將主體工程區(qū)清理的表土,臨時堆放在棄渣場,在堆土四周設置0.8m高的`臨時土袋擋墻攔擋,并在臨時土袋擋墻外側設置臨時土質排水溝。
4.2.3 取土場區(qū)。取土場為上一村一個小山包,現狀為桉樹林,植被覆蓋良好。
工程措施:取土場取土前進行表土剝離,取土結束后,取土平臺四周和取土邊坡坡腳設置排水溝,組成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排水出口處布設沉砂池。
植物措施:取土結束后于開采跡地覆蓋表土0.3m,并植樹種草綠化。取土邊坡坡高為8m,坡度為1:1.5,坡腳種植爬山虎。
臨時措施:對剝離的表土進行臨時堆放,四周設置0.8m高的臨時土袋擋墻攔擋,并在臨時土袋擋墻外側設置臨時土質排水溝。
4.2.4臨時施工道路。擬在臨時施工道路兩側開挖土質排水溝,每200m設置土質沉砂池一個,以避免匯水對路面的沖刷及水土流失對下游的影響。工程完工后,對臨時施工道路進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綠化。
4.2.5施工營造區(qū)。施工前沿施工區(qū)四周設磚砌排水溝,排水溝出口處設磚砌沉沙池。施工結束后,施工結束對場地進行土地整治并植樹種草綠化。
水土保持方案 篇4
一、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1.水土流失現狀分析
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擾動地貌和破壞植被引發(fā)土壤侵蝕加劇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棄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組成,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地點為疏勒縣巴合齊鄉(xiāng)轄區(qū)河段,工程區(qū)內水土流失侵蝕類型以風力侵蝕和水力侵蝕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環(huán)境因素影響,項目區(qū)以西北風為主,春季風速較大,灌區(qū)表層土壤干燥,常有沙塵天氣,且天然植被無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補給,生長緩慢,因此風蝕加劇,加之不合理的人為活動也會增加水土流失量;后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為土堤,抗沖能力差,因此也容易產生水土流失。根據對主體工程報告的評估,對其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前瞻預測,由于工程建設臨時施工道路等原因,項目區(qū)原地貌植被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對于施工料場和生活區(qū),也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現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
根據項目區(qū)水土流失現狀及主體工程報告,結合項目區(qū)自然條件、主體工程布局及工程建設用地范圍,劃分水土保持分區(qū),主要分為河道護岸工程區(qū)、料場區(qū)、臨時生產生活區(qū)和施工道路區(qū)共4個防治類型區(qū)。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項目,其水土保持方案應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區(qū)內,即將主體工程布置設計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視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對工程開發(fā)建設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區(qū)措施布局如下:①河道護岸工程區(qū)。該區(qū)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針對主體工程設計的河道護岸工程,采用單排井柱加格賓石籠防沖順壩護岸形式,對紊亂的河進行調整道,穩(wěn)定主槽流路并減少河岸坍塌,進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②料場區(qū)。從專業(yè)料場購買河道護岸工程所需的卵石,本方案設計并不包括砂石料場進。③臨時生產生活區(qū)。該區(qū)分布于河道工程區(qū)外,包括施工單位臨時倉庫、房屋、施工場地和材料堆放地,占地0.26hm2,在工程建設完成后應予以拆除,產生的棄渣應就近回填到河道兩岸的凹地,并對土地進行平整。④臨時施工道路區(qū)。該去主要分布在河道堤防上和堤防外圍,在施工期間應對經常路面進行灑水,確保路面不起塵土,嚴禁過往車輛隨意碾壓周邊土地,在工程建設完成后,應按照路面要求對路面進行找平處理,原有植被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復。
3.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根據各水土流失防治類型區(qū)的水土流失的特點,依據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原則(治理與防護相結合、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治水土流失與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結合的原則)統(tǒng)籌布局各水土流失防治類型區(qū)的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系統(tǒng)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該體系應以工程措施為先導,在各永久建筑物周邊、塊石料場和道路沿線建立邊坡防護工程,在棄渣場建立攔渣工程,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控制性,使新出現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攔蓄和集中控制,并在此基礎上對料場、渣場的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土,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物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來對該區(qū)域進行綠化,臨時施工區(qū)、廠區(qū)、公路沿線以及庫區(qū)周圍的綠化,也是先進行土地整治工程,然后采取植物措施,以保護新生地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能夠使綠化工程的觀賞性和后效性得以展現,實現水土流失由被動控制向主動開發(fā)治理的轉變。蓋孜河防洪工程建設過程中及投產運行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均由42團負責,并根據“誰開發(fā)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進行管理,工作內容主要有:施工過程中工程占地范圍內的水土保持監(jiān)測,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等。
4.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因施工期間會對原有植被及施工場地周邊環(huán)境造成破壞,擾動原地面致使項目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水土流失,初步估計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為5.36萬元,即水土保持工程總投資為5.36萬元。該防洪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減輕汛期洪水對項目區(qū)造成的各種危害,還能夠間接提高灌區(qū)內的引水保證率,有效改善灌區(qū)灌溉條件,并對灌區(qū)內的部分鹽漬化土地進行改良,有利于提高該區(qū)域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小結
綜上所述,防洪工程建設涉及范圍較廣,開挖動土面較多,對當地的水土保持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切實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設計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系統(tǒng)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通過水土流失防治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布局,對各防治分區(qū)進行綜合整治,人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形成工程建設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協(xié)調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5]。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屬于較為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保護及水土保持工程,增設護岸后水流會集中歸槽下泄,對下游地區(qū)水庫蓄水及耕地灌溉均有利,以往42團蓋孜河洪水災害對農田、林帶、交通要道、房屋等造成了很大危害,使得當地群眾的的財產遭受損失,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該防洪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 篇5
編制與實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設項目的生產過程中將經濟、生態(tài)與社會效益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出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項目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此,必須在結合水利工程的具體情況和水土流失的特點上全面、準確地編制與設計保持水土的方案,以此來科學地預測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綜合性措施對水土保持進行合理地布置。
1.水利工程中常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一些問題
1.1 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過于形式化
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開發(fā)商在工程的建設和施工過程中將自身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明確下來。但是,現階段的絕大多數開發(fā)商并不重視方案的編制工作,過于形式化,僅僅只是將編制和審批水土保持的方案當作是簡單的例行公事,思想上尚未形成方案實施的具體概念。
1.2 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2.1 在范本的幫助下抄襲之風盛行
目前,方案編制單位中的科學技術人員,相關的專業(yè)配備嚴重準備不足,而在所謂的范本的幫助下,不少人員借機不去進行深入地調查與研究,導致不能仔細地勘測工程現場的具體情況,在編制方案的過程中,人員互相借鑒和抄襲的現象十分嚴重。
1.2.2 方案編制人員不能十分清楚地將主體工程的概念表達出來
由于對方案進行編制的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充分地認識到與水利工程相關的建設性質、當地的地形地貌、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具體工藝、土石方挖填平衡的實際特點等,致使在編制方案的過程中,該有的項目十分簡略,不應該進行闡述的地方敘述了很多。
1.2.3 防治指標沒有任何特色而言
將國際上最新采用的無量綱指標除去以外,在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中,并沒有將各地區(qū)、各行業(yè)和各企業(yè)的具體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作為參照,導致所制定的防治指標與標準不僅不夠全面不夠詳細,并且沒有任何特色而言。
1.2.4 不能夠準確地對水土流失進行預測
在預測水土流失的時段,往往帶有很強的隨意性,水土流失的界定也并沒有嚴格按照水利工程的建設情況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在對棄土棄渣流失量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由于直接將眾多數據省略掉,導致結果存在很大的誤差;由于沒有對材料的質量、標段的劃分、運輸的距離以及施工的時段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導致對棄土渣量的估算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1.3 實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問題
“先建設后施工”的不良傾向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只有在順利完成主體工程的建設之后,才能針對水土流失的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只有在完成主體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后才進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給予問題考慮出發(fā)點的不同,導致主體所能夠提供的各種資料在滿足方案的'編制和設計中面臨著很大的難度,防治措施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在變更主體工程的設計方案時,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將變更的具體情況告知給相關的編制單位,導致不能進行同步變更,方案中與保持有關的措施也很難繼續(xù)執(zhí)行。
2.提高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重要措施
2.1 促進保持水土法制觀念的進一步增強
地方政府應該發(fā)揮好帶頭領導的作用,通過對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大力宣傳,從思想上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單位與個人的認識,促進保持水土法制觀念的進一步增強,把人為水土流失的防治當作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去對待。另外,根據最新修訂的《水土保持法》與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促進地方水土保持法律發(fā)揮的有效完善。
2.2 促進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平的進一步有效提高
對相關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專業(yè)技術方面的培訓,以此將他們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嚴格地進行權限的編制,杜絕出現越權編制的行為。通過野外勘測和實地調查,能夠更加充分地掌握不同類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擾動特點,然后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布置相關的防治措施。
(3)深入地研究預測水土流失的各種方法,盡可能地能夠針對水利工程類型的不同提出相應的預測方法,進而能夠在此基礎上為科學合理地布局各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4)對主體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方面進行客觀、公正且科學的評價與分析,針對那些與實際要求不相符合的項目選址和選線提出否定性的意見和建議。
2.3 對保持水土措施的實時進度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安排
在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水土保持制度進行嚴格執(zhí)行的過程中,結合各階段防治水土流失的具體目標,將當地氣候的特點和主體工程的具體進度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充分地考慮,以此對保持水土的具體措施進行合理的安排,保證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施工。另外,出于對北方地區(qū)冬季氣溫的考慮,與土方石工程措施有關的措施堅決不能在冬季施工,在采用植物措施時也應該對土壤的解凍時期進行充分考慮。
結語
編制與實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設項目的生產過程中將經濟、生態(tài)與社會效益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出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項目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本文從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過于形式化、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實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現階段水利工程中常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經過深入地思考與分析,從促進保持水土法制觀念的進一步增強、促進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平的進一步有效提高以及對保持水土措施的實時進度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促進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重要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相關文章:
水土保持方案01-25
水土保持方案【必備】10-05
【精選】水土保持方案4篇05-19
水土保持方案三篇05-19
【精選】水土保持方案三篇05-27
水土保持方案15篇01-25
水土保持方案(15篇)03-06
水土保持方案九篇06-03
水土保持方案(精選15篇)01-11
水土保持方案四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