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力的教案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力的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貝聿銘大師在建筑設計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理解并初步運用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難點】
學習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革新創(chuàng)造精神和他的一片愛國之心。
【學法指導】
本篇課文篇幅比較長,應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爭取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并注重本文多種寫作方法的結合。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 字音互填,并將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晶瑩剔透( ) 勘察( ) 貝聿銘( ) 軒然大波( )
遺shuāng( ) 初生之dú( ) lín( )選 yíng( )系
水 xiè( ) diàn( ) 定
2.細讀課文,思考:與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亮點?
3.文章介紹了貝聿銘獲得的榮譽和藝術成就主要有哪些?(按時間順序列舉)
4.讀完文章,你有疑問嗎?請將你的疑問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疑問:
二、課堂助學
1.導入。
2.各小組交流預習情況并展示
3.學習研討
。1)文章開頭兩段寫的是什么內容?這兩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三個小標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3)貝聿銘建筑設計的總體特點是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語句回答,也可以根據文段內容自己概括。)
。4)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訊,但貝聿銘是一個建筑大師,因此不能不寫他的建筑設計,為了表現他設計的藝術,作者綜合運用了描寫、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試各舉一例加以賞析。
4.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訊,為什么不以人名為題,而是以“展示華夏文化魅力”為題呢?
5.師生質疑、解疑。
6.請用一句話總結本節(jié)課你的所得。
三、課堂鞏固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20世紀70年代初,貝聿銘首次回到闊別近40年的祖國探親觀光,心中有無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來到中國。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說過:“我的根在中國!
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在貝聿銘的心中留有極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問他:“貝老,您相信風水嗎?”“建筑師都相信風水的,不是迷信的風水,風水有好幾種,比如說我們建筑要擺房子,要背山傍水,這也是風水。我覺得風水我們應該相信的,可是風水要是弄得太過分一點,那就變成迷信了,這個我反對!彼@樣坦誠地亮明個人的觀點。蘇州庭園的長廊曲徑、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與周圍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學的運用,在他數十年的建筑設計生涯中,都有軌跡可尋,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園內新建的香山飯店,更是他將現代建筑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相結合的精心之作。
1978年,他謝絕了一個在故宮附近設計高樓的邀請,而選擇了遠離市區(qū)的香山飯店的設計。他提出,應嚴格控制北京古城區(qū)的建筑高度,以保持從故宮向外平緩開闊的空間格局。接受了香山飯店的設計任務后,他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頂,俯覽周圍環(huán)境,而且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考察當地的大建筑和園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規(guī)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因此,這座新建的香山飯店,就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愈會感到她輕妝淡抹的自然美。
與過去設計的那些摩天大廈相比,香山飯店的規(guī)模并不算大,但是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國外設計某些建筑高出十倍!彼說:“我們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國建筑的根還在,還可以發(fā)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從香山飯店的設計,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筑物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
1.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1)我的根在中國。
。2)中國建筑的根還在,還可以發(fā)芽。
。3)貝老,您相信風水嗎?
。4)建筑師都相信風水的……
2.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從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中汲取了哪些營養(yǎng)?
3.文中加線的這句話的意思是
4.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曾經唱紅大江南北,它道出了千千萬萬海外游子共同的心聲:我們的根在中國。試想:20世紀70年代,當貝聿銘首次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心中有無限的感慨,你能想象出他內心的感受嗎?請用一段話描述他當時的心理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體上浮、下沉、懸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輪船、氣球、氣艇、潛水艇的浮沉原理。
(三)教具:鐵塊、木塊、廢牙膏皮、玻璃水槽、水、自制潛水艇模型(12-11小實驗)。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浮在水面上的木塊沒入水中部分的體積是50厘米3,它在水面上的體積是25厘米3。求:它受到的浮力多大?它的質量多大?木塊的密度是多大?(出示小黑板,并畫有圖12-5示意圖)
要求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演算。由一名學生板演。演算完畢,教師講評。
2.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
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下沉,F浮G物;懸浮,F浮=G物。物體漂浮在液面上的條件是:F浮=G物。
追問并演示:實心鐵塊在水中下沉,木塊在水中上浮,試比較鐵和木塊與水密度的關系。
教師啟發(fā)學生答出:
鐵塊浸沒在水中下沉,
∴F浮 G排水 ρ水·g·V排<ρ鐵·g·V鐵。 ∵鐵塊浸沒水中,V排=V鐵,∴實心鐵塊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鐵塊下沉。 同理可得出,ρ木<ρ水,木塊浸沒于水中,木塊重比它排開的同體積的水重小,木塊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塊重,所以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浮在水面上。 二、進行新課 1.新課引入 提問:實心鐵塊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可否讓密度比水大的鐵塊在水中上浮或漂浮在水面? 啟發(fā)學生回答:輪船是鋼板焊成的,采用空心的辦法,使物體的密度小于水,它就可以浮在水面。 演示:把卷緊的牙膏皮放入水中,放手后可觀察到它下沉?招牡难栏嗥つ芷≡谒嫔稀 小結并板書: 三、浮力的利用 1.采用“空心”的辦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問:用樹干挖空制成的獨木舟的好處是什么?看課本圖12-9。 答:減小重力,可以多裝貨物,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2.輪船 、賳枺狠喆瑸槭裁茨芨≡谒妫 學生答出:采用了把它做成空心的辦法,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使輪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诮榻B輪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的水的質量。 以上兩問題、邊講邊板書。 板書: “2.輪船: 、侔衙芏却笥谒匿撹F制成空心的輪船,使它排開更多的水而浮在水面上。 、谂潘浚狠喆瑵M載時排開的水的質量。單位是噸! 、塾嬎阏n本P12-8輪船一段中的問題。 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演算,教師講評。 、茌喆瑥暮铀側牒@,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有無改變?它的排水量是否改變?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輪船從河水駛入海里,因為它是漂浮狀態(tài),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船重,因此受到的浮力大小不改變。它的排水量也是不變的。追問:輪船從河水駛入海里是浮起一些還是沉下一些? 答:輪船將浮起一些。輪船從河水駛入海水里,它受到的浮力不變,即排開的河水重和海水重相同。但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因此,輪船排開海水的體積小于它排開河水的體積,所以輪船將浮起一些。 3.潛水艇: 問: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jié)撍聺、懸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p> 演示:潛水艇小實驗,簡介裝置,進行演示。 看課本圖12-13,圖12-14。重點觀察潛水艇的.水艙及水艙中水的多少對潛水艇浮沉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下潛”:向潛水艇水艙中充水,潛水艇逐漸加重,潛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漸潛入水中。 “懸浮”:當水艙中充滿水時,潛水艇重等于浮力,潛水艇可以懸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壓縮空氣將水艙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潛水艇變輕,潛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從而浮出水面。 板書:3.潛水艇: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來實現的。 4.氣球和氣艇: 看課本圖12-15,圖12-16,并閱讀課文。 問:節(jié)日氣球、熱氣球、飛艇,其體內充的是什么氣體?這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還是小?它為什么能夠升空? 答:節(jié)日氣球或攜帶氣象儀器的高空探測氣球里充的是氫氣或氦氣;熱氣球充的是被燃燒器燒熱而體積膨脹的熱空氣;飛艇中充的是氫氣或氦氣。這些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由于氣球或飛艇的總重小于氣囊排開的空氣重,即重力小于浮力,氣球和飛艇就能上升。當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越高空氣密度越小,它受到的浮力變小,浮力等于重力時,它就不再上升,停留在這個高度。請你想一想,如果這是個載人的帶吊籃的氣球,為了使乘客返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辦法? 板書:4.氣球和飛艇,體內充有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氫、氦、熱空氣)。 三、總結本節(jié)學到的重點知識。 四、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課文后的練習第1、2、3、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力的基本知識 2、難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ǘ┲v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以及教學VCD,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和衅饍蓚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長鐵片,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長鐵片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活動:(1)拉開彈簧時,有沒有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圖11。4—4,能得到什么啟示?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ㄈ┱n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ㄋ模┎贾米鳂I(yè) 1、書本第33頁第2、3、4、5 2、完成同步練習 。ㄒ唬┙虒W要求: 1.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對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2.知道彈簧秤是測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構造。會用彈簧秤測量力。 。ǘ┙叹撸豪ζ,彈簧秤。 學生實驗器材: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fā)。 。ㄈ┙虒W過程: 一、引入新課(5分鐘) 請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前,分別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學觀察,然后回答: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本節(jié)學習力的測量。 板書:二、力的測量 二、力的單位(5分鐘) 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為紀念牛頓而命名。 板書:1.力的單位:牛頓。 拿起2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牛頓。 提起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的力約為10牛頓。 舉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約為200牛頓。 三、彈簧秤(10分鐘) 說明彈簧秤是測量力的工具。根據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制成。 讓學生拿起彈簧秤,觀察它的構造:彈簧、指針、外殼、刻度、掛環(huán)、掛鉤。 介紹使用方法: 1.觀察刻度、零點 【力的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力的教案02-10 力的測量教案范文10-12 物理摩擦力教案02-23 【熱門】力的教案4篇10-09 【精華】力的教案(通用8篇)11-07 大班科學《神奇的力》教案10-10 文化力對經濟力的推動11-03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03-16 幼兒園關于力的教案優(yōu)秀12-22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12-05力的教案 篇3
力的教案 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