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3-01-31 08:33: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3、情感目標: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數(shù)學和價值,對數(shù)學產生求知欲,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重點難點:

  1、使學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家鄉(xiāng)出了一位航天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誰嗎?

  (聶海勝)同學們看他來了(出示聶海勝出征時圖片和時刻)這是聶海勝和他的同伴即將出征飛天的時刻,這是幾時幾分呢?(指生認時間)

  師:在7時35分,聶海勝和隊友揮手告別祖國和家人,滿懷豪情和信心進入飛船,(課件出示飛船即將發(fā)射升空的圖片和時刻)這是什么時間呢?

  師:英雄已準備就緒,飛船要點火升空,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播放飛船點火前倒計時錄像,30秒準備,20秒準備,10、9……2、1,點火)

  師:在剛才的情景中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到比時、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提示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倡數(shù)學教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皶r間”看似司空見慣,可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用學生熟悉和崇拜的家鄉(xiāng)英雄聶海勝作為開課的引子,由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的自然過渡到新課題,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系統(tǒng)的時間觀念做下鋪墊。]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1秒。

  師:秒雖然是計量短暫時間的單位,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秒呢?(馬路上紅綠燈、運動員賽跑計時等等)

  [設計意圖:數(shù)學服務于生活,從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找一找生活中的秒,讓學生感受秒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秒在生活中有它存在的作用。]

  師:秒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我們用什么來計量秒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各種計錄秒的鐘表。

  認識秒針,發(fā)現(xiàn)秒針的特點。(鐘面上三根針中秒針又細又長,秒針走得最快)

  師:觀察鐘表,說說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有關秒的知識?(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取秒針走1小格是1秒)課件展示秒針走1小格,這是多長時間?

  課件展示秒針從12走到1,這是幾秒?

  課件展示秒針從12走到6,這是幾秒?

  課件展示秒針從1走到5,是幾秒?怎樣想的?

  課件展示秒針從12走到5還多2小格,是幾秒?

  課件展示秒針從6走到11還多3小格,是幾秒?

  課件展示從12走到12,是幾秒?

  學生活動:同學兩兩合作,一生撥動秒針,另一生說時間,然后互換。

  [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注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的數(shù)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是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重要途徑。感知1秒,建立秒的具體概念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因此通過多媒體展示秒針的走動,認識幾秒的時間,讓學生互動操作認識秒。多種體驗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秒”的概念]

  2、認識1分=60秒。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秒會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是幾秒呢?

  小組合作:觀察鐘表,秒針走1圈,分針有什么變化?

  指生說。

  得出結論: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走1小格,是1分。1分=60秒。

  [設計意圖: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建立在自己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學生自己觀察鐘表發(fā)現(xiàn)分和秒的關系,對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概念是一項有價值的操作和思考活動]

  三、活動體驗,感受時間珍貴

  1、感受1秒

  師:1秒鐘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來體驗一下。(課件播放秒針走1秒的時間)你有什么感想呢?

  師:1秒鐘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師播放1秒時間,生試做。)

  生匯報自己1秒鐘能完成什么?

  師:1秒鐘我們眨一下眼睛、拍下手、讀一句話等等,那么在生活生產中1秒鐘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課件:1秒鐘里,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蜂鳥振翅55次,

  植物中生長最快的`竹子長10微米

  三峽電站1秒鐘可發(fā)電2700千瓦時,

  汽車1秒鐘奔跑20米,

  神舟六號飛船1秒飛行7。8千米,

  1秒鐘里,全球植樹造林的面積約1414平方米……

  師:觀看了生活中的1秒鐘,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2、體驗1分鐘。

  師:1秒鐘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巨大的作用,讓我們不能小瞧這短暫的時間。那么1分鐘有多長呢?我們來體驗一下。(師播放1分鐘時間的滴答聲,生靜靜觀察體會)

  說說自己的感受。

  游戲活動:嘗試1分鐘記憶詞語。比一比誰記得多。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愛的活動和圖片展示引導學生感受短暫時間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1秒鐘、1分鐘雖然短暫,但是十分珍貴,是點滴的分、秒構成了時間的長流,只要我們用心,同樣可以在自己的學習時間里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四、聯(lián)系實際,鞏固拓展

  1、小小裁判員

  前不久學校舉行了運動會,這是三年級四位男同學50米跑的成績

  三年級組男生50米跑成績統(tǒng)計表

  老師想請你們來當小小裁判員,評判一下誰是冠軍,并說說你的理由。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練習十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間單位,我會用。

  小華每天睡9個(),每天看動畫片30()小亮吃飯用了20(),系紅領巾大約需要20()小明跑50米用了12(),跳繩10下大約用7()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做眼保健操大約是5()

  3、練習十四第6題,

  填寫適合的時間單位:

  4、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時間家庭中的一位小成員——秒,感受到了時間的重要,在這四十分鐘里,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升華思維,提高思考能力,為下節(jié)課學習做好鋪墊。]

  作業(yè):

 、侔呀裉焖鶎W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谡乙徽以谏钪校1秒可以做些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為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去親自體驗。本節(jié)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shù)一數(shù)步數(shù)”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新課標強調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制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才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著說:這就是“什么”。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jù)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shù)、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shù)來回答)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感和親切感,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目光,為學習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時,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shù)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師找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經(jīng)驗的“切合點”,在學生建立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shù)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shù)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學校周邊的地圖:從學校向右走,從校門口-麻行僧街-大榕樹-百里東路-市二醫(yī)大約1千米。從學校向左走,從校門口-一百超市--江心碼頭-江濱西路-郭公山-勤奮

  水閘-現(xiàn)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fā)到現(xiàn)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三、千米和米的換算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深約達5000米、南京長江大橋的長約6000米,能把它們成用千米作單位的嗎?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四、總結評價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家庭作業(yè)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xiàn)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tài)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lián)系生活提供豐富學習材料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活教材,使數(shù)學不顯得枯燥而是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的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四、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jù)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游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3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養(yǎng)、操作及思維的能力。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教室立體圖。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shù)學知識。在教室里你們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先用手沿著邊圍一圍,再讓我們把它描下來。(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2、舉例。

  生活中像這樣的僵局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長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談話: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特征,仔細觀察黑板面,課桌面以及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請學生匯報。

 。2)驗證

  談話:同學們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小組,互相討論,想辦法驗證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這些特點。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驗證?

  (3)班內交流,總結。

  提問: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ò鍟洪L方形四條邊,對邊相等)

  講述:我們把相對著的邊叫做對邊,相鄰邊叫做鄰邊。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發(fā)先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臺上演示。

  小結:剛才同學們用折、量、比這些方法說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講述: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提問:長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呢?指名回答并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課件演示)

  小結:剛才小朋友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就是長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過電腦演示長方形的變化,呈現(xiàn)正方形。指出:長方形的長縮短到和寬相等,這樣就成了一個正方形。

  引導學生依據(jù)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總結出正方形的特征。

  講述: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板書:邊長)

  3、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應用拓展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長方形,再將圍成的長方形改成一個正方形,說說圍成的圖形為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用兩副同樣的三角形,分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3、用長方形紙折出正方形,并說明折出的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個正方形。

  (1)照樣子剪出圖形,再看看是什么圖形?

 。2)說一說,剪出的圖形為什么是一個正方形?

  5、動手測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計數(shù)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大約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三、全課小結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進一步認識、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比的認識教案12-10

小學數(shù)學《倒數(shù)的認識》教案12-20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案02-14

認識計算機小學教案03-10

小學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1-12

認識比教案12-1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立體圖形的認識》11-26

小學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案(通用20篇)05-16

《倒數(shù)的認識》教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