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蟬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蟬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蟬教案 1
一、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體驗制作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和初步的空間辨別能力。
3.引導幼兒嘗試用看圖示的方法折蟬。
二、活動準備:
1.課件-花燈片:折紙步驟圖示。
2.課件-聲音:蟬的叫聲,圖片:蟬
2.正方形彩紙每人一張。
三、活動過程:㈠導入。
1.播放聲音:蟬的`叫聲 。師: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在叫?
2.出示圖片:蟬 。引導幼兒觀察蟬的外形特征
㈡展開。
1.引導幼兒學看步驟示意圖,認識折紙符號。看看折紙步驟圖上有什么符號
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
2.幫助幼兒掌握折疊的步驟和方法。;引導幼兒逐步觀察折紙示意圖,請幼兒
講講折法。
3.教師逐步演示折法
(1)對折成三角形
(2)再對折成三角形,在中間形成一道折痕線
(3)沿著折痕把一角向上折
(4)用同樣的方法折另一邊
(5)把上折的一角向下折
(6)用同樣的方法折另一邊
(7)翻過來把,把第一層紙的角往下折
(8)把剩下的一個角向下折
(9)把兩個末端向后折
(10)把兩個小角向前這一點(頭),一只蟬就折好了
4.你認為蟬的哪一步分最難折?讓幼兒講講還不清楚的地方,老師再細講。
5.鼓勵幼兒看著折紙步驟圖示,嘗試折蟬
(1)提醒幼兒每個步驟都要折齊,壓平。教師巡視,幫助個別幼兒。
(2)引導幼兒根據(jù)步驟圖示,最后畫上眼睛。
、缃Y束
1.把幼兒折的蟬,都插在大樹背景圖上。
2.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交流作品。
幼兒園蟬教案 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折疊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折疊完成作品。
2、學習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折紙蟬,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活動重點:
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折疊符號的理解,學習兩種折紙蟬的方法。
活動難點:
幼兒能獨立看圖折疊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折紙步驟圖 幼兒用書“清涼一夏”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蟬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謎語,請你們仔細聽,教師講謎面“天熱爬上樹梢,總愛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說知道知道!
2、請幼兒猜,教師說出謎底“蟬”。
3、夏天來了,小朋友有沒有看到很多蟬,蟬也可以叫它知了,因為它的叫聲很像在說“知道,知道”。
二、看圖示,引導幼兒學習第一種折蟬的方法。
1、(出示第一種折法的成品)小朋友,看,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蟬,看看老師這個蟬是怎樣做成的'?
一)學習第一種折紙蟬的方法
2、出示第一種蟬的折紙步驟圖:小朋友,一看這種蟬是怎么折的吧。
請幼兒自己先看圖,并說一說。
3、教師示范并教學折法:
、僬叫渭垖钦酆,左右下角分別向中間對折。
、谏辖且捞摼向下折。
、凵蠈拥纳辖且捞摼向下折。
、茼斀且捞摼向下折。
⑤左右角向后折。
⑥添畫眼鏡,這樣就完成了。
二)引導幼兒自主看圖學習第二種折紙的方法
(出示折紙步驟圖二)小朋友,這是另外一種折紙蟬的方法,待會老師要請你們自己看圖進行折紙,看圖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箭頭的方法。
三、介紹材料及活動要求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你們多準備了幾張正反形紙,如果你折的快一些,就可以多折幾個,你也可以想辦法讓你的蟬變得更漂亮,比如涂上漂亮的顏色,剪貼一些花紋等等。
2、折的時候一定要自己認真去看圖,看清楚每一步的箭頭,虛線的位置等等,每一步折的時候都要記住壓好。
3、折好后,老師會幫你們寫好名字,我們最后把折好的蟬粘到外面的美工墻上,墻上有樹,可以粘到樹上,也可以粘到墻上,像是在飛一樣,粘的時候小朋友要自己看,粘出不同的姿態(tài)來。
幼兒園蟬教案 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蟬的外形特征和習性。
2、對蟬有探究興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蟬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樂幼教課件-照片:蟬
2.樂幼教課件-聲音:蟬。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課件聲音演示:聽聽誰在叫,引起幼兒興趣。
播放《蟬》的叫聲,聽一聽,是什么叫聲?猜猜是誰?
二、展開
1.課件-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蟬》
。1)蟬是什么樣子的? (黑褐色)
(2)蟬的'頭上有什么?
(頭上有一對復眼,一對短短的觸角,嘴像針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
。ū成嫌袃蓪Ρ《该鞯某岚。)
。4)身體下面有什么?
。ㄉ眢w下面有三對足。肚子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
2.師幼討論,蟬的聲音是怎樣發(fā)出來的?
(雄蟬在夏天發(fā)出“知了、知了”的聲音,這種聲音是蟬的翅膀振動發(fā)出的。)
三、結束
討論:蟬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ㄏs生活在樹上,靠吸樹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樹木,是害蟲。)
幼兒園蟬教案 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折紙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折疊完成作品。
2.學習兩種不同的方法折紙蟬,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3.愿意將自己的探索經驗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看步驟圖紙的經驗。
2、步驟圖。
3、蠟光紙和勾線筆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夏天到了我們會經常聽到什么在叫呢?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折蟬。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掛圖(折紙《蟬》的步驟圖),進一步理解折疊符號。
提問
。1)這是什么?猜猜折的是什么?(蟬)
。2)圖上有哪些折疊符號?(幾種不同的箭頭)你能告訴大家這是什么意思嗎?
。3)虛線是什么意思?(按虛線折)
(4)箭頭是什么意思?(折疊的方向。)彎曲的箭頭是什么意思?(折向反面。)
2、分享折疊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有誰折好了?告訴大家你是按哪一種方法折的.?是怎么折的?折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分別讓幼兒講述兩種折紙的方法。)
3、互相幫助,調整完善作品。
。1)教師:沒有折好的小朋友,說一說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有誰知道怎么辦?
。2)同組的幼兒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制作任務。
三、結束部分
評價與展示作品。
大班美術活動《獅子王-拼貼》優(yōu)質課視頻+課件PPT教案音樂點評自評等
幼兒園蟬教案 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折疊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折疊完成作品。
2、學習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折紙蟬,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手工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引出活動內容。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猜謎底是什么,教師念謎語,說鳥不是鳥,躲在樹上叫,自稱啥都知,其實全不曉。
誰來告訴老師謎底是什么?
小朋友說對了,謎底就是蟬。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蟬,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只蟬是用紙折出來的',小朋友想知道老師是怎么樣折出來的嗎?
二、引導幼兒看折蟬步驟圖。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看看折蟬的步驟圖,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哪些折疊符號?
2、圖中有幾種不同的箭頭,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教師指著虛線問,虛線是什么意思呢?箭頭又是什么意思你?彎曲的箭頭又是什么意思呢?
教師小結:虛線的地方就是要按虛線折,箭頭說明的是折疊方向,彎曲的箭頭說明要折向反面。
三、教師講解并示范。
這蟬有兩種折法,老師今天給你們示范兩種,然后小朋友們選擇一種折。老師邊講解邊示范折紙。
1、我們把正方形的紙對折后,在右下角分別向中間對折。
2、上角依虛線向下折。
3、上層的上角依虛線向下折。
4、頂角依虛線向下折。
5、左右角向后折。
6、一個蟬就折好了,然后用蠟筆給蟬畫上兩種眼睛,瞧一個蟬折好了!
教師: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們示范第二種折法。
正方形紙對角折后,依虛線上邊向后折,左右角依虛線向前向中折,然后翻過來。一個蟬就折好了,這只蟬是比剛才的那個蟬更胖一點的蟬,最后添上眼睛、完成了。
四、幼兒制作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按照老師剛才教你們的方法進行折蟬,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能夠把蟬折得又快友好。
2、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3、對一些折的好的孩子的作品進行展示,給與表揚和鼓勵。
幼兒園蟬教案 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蟬的外形特征和習性。
2、對蟬有探究興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蟬的認識。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蟬的特征。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蟬若干只、蟬的鳴叫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錄音機放蟬的鳴叫聲,請幼兒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東西的叫聲?
二、引導幼兒觀察蟬。
1、教師出示蟬,引導幼兒討論:蟬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蟬的頭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樣子的.?背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樣子的?
3、小結:蟬的身體是黑褐色的。頭上有一對復眼,一對短短的觸角,嘴像針,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兩對薄而透明的翅膀。身體下面有三對足。肚子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
4、討論:蟬能發(fā)出怎樣的聲音?這種聲音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雄蟬在夏天發(fā)出“知了、知了”的聲音,這種聲音是蟬的翅膀振動發(fā)出的。)
三、了解蟬的生活習性。
討論:蟬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蟬生活在樹上,靠吸樹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樹木,是害蟲。)
教學反思:
我明白“只有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獲取,學生才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但蟬脫殼那一段實在太難想象了!要是有錄像參照,可能還好點兒,通過真實觀察,再來看語言文字是怎么再現(xiàn)的。
幼兒園蟬教案 7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折紙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折出作品。
2、了解蟬的生活習性,學習折紙蟬并進行添畫,感受手工活動的快樂。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折紙步驟圖、卡紙若干,幼兒用書資源,水彩筆,繪畫本,膠棒。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蟬,了解蟬的生活習性
。ㄒ唬┲i語:唱歌不用嘴,聲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錐,專吸樹枝水。
。ǘ┥盍曅越榻B。
二、看圖示,引導幼兒學習折蟬的方法。
。ㄒ唬┏鍪鞠s的折紙步驟圖,引導幼兒自主觀察步驟圖,介紹材料,嘗試折紙。
(二)根據(jù)幼兒的操作情況,請幼兒清楚地講述制作步驟,教師總結。
。ㄈ┙處熢俅问痉恫⒅v解折紙過程中的難點。
。ㄋ模┯變涸俅螄L試,教師總結。
(五)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進行添畫。
三、作品欣賞與評價分析
(一)幼兒自評、互評。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以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為導入,教授新課分為三個活動:活動一,折紙。讓學生通過折紙活動進一步鞏固用分數(shù)表示陰影部分所占總面積的幾分之幾,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展示折紙的情況之后,引導學生對折紙情況的進一步思考:“如果要計算兩張紙的陰影部分加起來是多少,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從而引出第二個活動:列算式。在這個活動中引導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能力。在進行小組匯報時,引導學生觀察列出的算式進行思考可以將算式分為幾類?在分類進行計算過程了解到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必要性,引出了第三個活動:探索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讓學生以“1/2 +1/4 ”為例進行小組內的探討之后進行小組匯報,最后總結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是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進行計算。
現(xiàn)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得與失分析如下:
1、肯定點:
(1)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包含多次的小組討論,并讓較多的小組進行匯報,鼓勵學生嘗試多種算法,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性的理念。
。2)設計折紙活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讓學生“在做中學”。
(3)在講解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注重算式的規(guī)范性。
2、不足點:
。1)設計過程中以復習通分為導入,將學生的思維定勢在通分這個圈內,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2)設計折紙活動時,沒有完全發(fā)揮出折紙的作用。這一部分可改進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折紙進行計算。學生在折紙進行計算過程中,引發(fā)思考“通過折紙進行計算較為復雜,有沒有較為簡便的方法呢?”從而導出從通分的角度進行討論。
。3)在小結時,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小結應交給學生,教師針對幾個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從而揭示異分母分數(shù)的算理。
也許現(xiàn)在的我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及學習評價的處理措施有些“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只要明確發(fā)展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我們將能夠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幼兒園蟬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蟬教案03-31
《蟬》《孤雁》教案10-06
大班美術蟬教案12-14
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教案:認識蟬10-07
《螳螂捕蟬》教案02-09
《瘸蟬》教案設計10-07
關于《螳螂捕蟬》的教案10-09
《螳螂捕蟬》教學教案10-10
《螳螂捕蟬》語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