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最后一課教案范文匯總7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課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后一課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體會有關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涵義;
2、能通過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發(fā)愛國主義激情;
3、能根據文章中心選取材料,分清主次,.寫作中做到詳略得當;
4、能根據文意,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修改作文,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5、能就本單元感興趣的問題確立主題進行專題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6、能因地制宜,開展訪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活動,從中汲取愛國主義養(yǎng)分。
二、教學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棗核》(1課時)
《最后一課》(2課時)
《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1課時)
《古詩四首》(1課時)
《晏子使楚》(2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寫作(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1課時)
單元專題.總結(1課時)
三、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本單元課文中的人物,既有風燭殘年的老人;又有貪玩幼稚的孩子;還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對于他們,同學們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興趣。我們教師要竭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熟悉、接受這些人物,從而理解這些人物的愛國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學習本單元,決不能僅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學會從人物身上感受到愛國的情懷,激發(fā)學生愛國的激情,并能將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上。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
1、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2、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3、制定單元專題探究活動方案。
課前學習:翻看本單元課文,選出最感興趣的`一篇。
第一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確定單元學習目標。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談談自己印象最深的課文。暢談
2情境1:瀏覽單元內容,以“親愛的同學們,當你學完本單元,你將會……”為開頭,為本單元寫一段結束語,讓同學們感受到學完單元后的收獲。巡視。瀏覽單元內容,寫一段結束語。
教學反思
第二塊:制定單元專題探究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自由組合,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確立單元探究專題,制定探究活動方案。巡視,參與討論。自由組合,討論制定方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棗核》
學習目標:
1、了解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理解用棗核設置懸念的方法;
3、體味包含深情的語言。
課前學習: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設置懸念的方法。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由“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引出“棗核”。欣賞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2情境1:棗核與“長江長城黃山黃河”比真是微乎其微,為什么以“棗核”為題呢?組織交流評價。思考,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2:棗核長成棗樹需要許多時間,友人試種棗核的想法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嗎?組織交流評價。閱讀,勾畫。交流。
教學反思
第三塊:語文活動:尋找寄托思鄉(xiāng)愛國之情的其他方法。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布置家鄉(xiāng)味道的環(huán)境來寄托愛國思鄉(xiāng)之情外,海外游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托愛國思鄉(xiāng)之情呢?組織,參與活動。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給文中的“友人”寫封信,告訴她《除棗核之外……》
第3課時:《最后一課》(一)
學習目標:能復述課文故事,感受人物的愛國之情。
課前學習:查找有關最后一課的背景資料;回憶自己曾上過的“最后一課”,準備講給同學聽。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小學升入初中;升年級換老師,你有沒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課呢?講給同學和老師聽聽。思考后交流。
2情境1:課文最后一課與同學們的有什么不同呢?組織交流評價。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課與平日上課的不同嗎?比一比,誰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視,參與討論,組織交流評價。閱讀勾畫,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把《最后一課》的故事復述給家長聽,讓親人們也說說他們所經歷的“最后一課”。
第4課時:《最后一課》(二)
學習目標: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感受人物的愛國之情。
課前學習:把聽來的親人們的“最后一課”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
第一塊:回憶上課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你對我應,回憶課文內容。分兩大組一組說出最后一課的表現(xiàn),一組回答平日上課的表現(xiàn)。組織競賽;貞洝R粏栆淮。
教學反思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1:我當導演: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角色分析。組織討論,參與交流。小組討論,集體評議。
教學反思
第三塊:語文活動:《最后一課》表演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2:《最后一課》現(xiàn)場再現(xiàn)。組織交流,參與演出。全班參與,討論,表演。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合理想像,給《最后一課》續(xù)個尾。
第5課時:《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
學習目標:能大致說出錢學森的事跡,了解錢學森愛國報國的深情。課前學習:收集有關錢學森的圖片、文字等資料。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學生介紹錢學森情況。介紹收集的資料。
2情境1:結合課文,填寫錢學森個人簡歷表。(簡歷表主要包含“個人簡歷”和“個人小結”兩部分。)巡視,參與討論交流。閱讀,勾畫,填表。小組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塊:語文活動:我也出國留學……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2:討論交流:錢學森在美國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為了報效祖國,克服重重困難,毅然回國了。如果將來你也出國留學了,你會怎樣呢?組織交流評價。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上網查閱其他海外學子歸來報效祖國的資料,講給同學和家長聽。
第6課時:《古詩四首》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四首詩;
2、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激情。
課前學習:借助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查找四首詩的.寫作背景;選出最喜歡的詩熟讀成誦。
第一塊: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情境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推薦最佳選手進入班級詩歌朗誦比賽。(比:咬字正、發(fā)音清、節(jié)奏準、情感好。)巡視,指導。小組詩歌朗誦比賽,推薦最佳選手。
2班級詩歌朗誦比賽。組織評價。參與,聽讀,評價。
教學反思
第二塊:感知詩的內容和藝術形式。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情境2:辯論:結合詩的內容......
最后一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小說背景理解“最后一課”的含義。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怎樣的人,從而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懂得母語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樹立熱愛漢語、學好漢語的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1、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線索。
2、分析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
[教學方法]:
概括法討論與點撥法
一、導語設計: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愛國的表現(xiàn),失去民族語言就等于喪失國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再也不能學習漢語,每天你掛在嘴邊的普通話不能再用了,從今天開始你只能用日語交流,那么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發(fā)表感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后一課》,體會一下國家被占領,將要失去自己祖國語言的法國人民是什么樣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體知識
1、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28歲的時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獲得巨大成功!蹲詈笠徽n》是他短篇小說的代表作,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當時正是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時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地區(qū)。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tǒng)治這些地方,普魯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就產生于這樣的時代背景。
2、本文的體裁為短篇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今天我們將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體會小說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交流預習情況
四、深入探討
1、課文題為“最后一課”,圍繞最后一課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第一段(1—7)上課前(故事的開端)
第二段(7—23)上課時(故事的發(fā)展)
第三段(24—29)下課時(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2、最后一課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不同嗎?(可從氣氛、學生、老師等角度歸納)
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xiàn)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溫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后排還坐著好些鎮(zhèn)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教室里有一種嚴肅的氣氛。
五、深入探討,剖析人物
1、在整堂課的過程中變化最大的人物是誰?(小弗郎士)
2、在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對什么的思想感情都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請大家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從對學習,對老師、對祖國幾個方面來談小弗郎士的變化。(小組討論)
A、小弗郎士本來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他總是想著逃課,去找鳥窩,去溜冰,最討厭課本,覺得它們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而現(xiàn)在他覺得它們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
B、以前他覺得韓麥爾先生是個很嚴厲的人,現(xiàn)在他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開始理解和同情韓麥爾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C、對于祖國,作為小學生的小弗郎士一開始并沒有失去國土的悲痛,沒有愛國的意識,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還覺得比學習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課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義,懂得去仇恨普魯士的侵略者,說他們是“壞家伙”,成長為了一個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3、是什么讓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
是他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國的慘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課的典型環(huán)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進了他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4、看來韓麥爾先生對于小弗郎士的影響非常大。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
個什么樣的人呢?結合具體內容來談。(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談時提醒:自己思考準備回答的同時注意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進行反駁。
教師調控為三種理解。
a、學生發(fā)言,認為韓麥爾先生
、偈且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夙n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夙n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zhèn)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陧n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
這是他給孩子們及鎮(zhèn)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離開他工作40年的地方,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語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節(jié)課又一節(jié)課,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這個可憐的人異常的難受,他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也說不下去。……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后一課,以表示對失去國土的敬意;對自己從前的工作態(tài)度進行了反省,對阿爾薩斯人進行了直率的批評;贊美法語,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面對即將要喪失的祖國語言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這些都足以證明韓麥爾先生對于祖國的熱愛。
。ㄔ谟懻撝兄攸c放在第③種“見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韓麥爾先生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
最后一部分,作者從人物描寫的哪些方面來刻畫韓麥爾先生?
語言:“我的朋友們啊”、“我——我——”;神態(tài):“臉色慘白”“呆在那里”;動作:轉、拿、使、寫、靠、做手勢。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結合討論,有感情的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6、最后一堂法語課上,無論是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還是原本普通的韓麥爾先生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畫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傳達給讀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對最后一課的描述,深入的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形象,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對于侵略者的仇恨。
六、合作探究,語言品味
1、這篇小說是以誰的口吻,來敘述這個悲壯感人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篇小說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來寫的這叫做第一人稱的寫法。這種寫法便于寫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有利于寫出他的變化。例如:文中上學路上的心理描寫和背書時的心理描寫,都很真切感人,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頑皮少年的變化、成長。
2、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①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边@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凇翱匆娫S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huán)境描寫又表明什么?
明確: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zhí)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壅n前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④“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
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xiàn)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⑤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3、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并說說它們的含義: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2)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中飄揚。
。ㄒ娊虆ⅲ
七、拓展延伸
1、普魯士侵略者為什么不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qū)的人民學法語了?
明確:因為語言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是聯(lián)系人民思想的紐帶,它能使人們不忘自己的祖國,團結起來和侵略者斗爭,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魯士侵略者想
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們好永遠統(tǒng)治這些地方,禁止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qū)的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國人民。
補充資料:在我們國家也同樣出現(xiàn)過這樣文化侵略的現(xiàn)象,日本占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后,為了奴役中國人民,日本人在東北強制中國人學習日語,給中國人灌輸自己是日本統(tǒng)治下的滿州人的思想,想從思想上徹底的奴役中國人,把中國人變?yōu)樗麄兊呐`。當然日本人的陰險用心并沒有得逞,否則今天我們就不能夠在這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
2、如今,隨著時代的需要學外語變成一種潮流,同學們如何看待學外語這個問題。(學習外語同樣是為了愛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3、如果這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結束前韓麥爾先生讓聽課的人各講一兩句話,請你選擇一個人物,根據他的個性,以他的身份寫出要說的話。
六、課文小結
小說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xiàn)了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習了這篇小說,我們明白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是也有個別嘴里喊著愛國,心里也想愛國,卻并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既然懂了這個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漢語的學習中去。
板書:
環(huán)境:(時代背景)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
敬仰
人物: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喚醒
貪玩、不愛學習、幼稚普通教師、不大負責任的人
情節(jié):變
懂事、愛學習、愛祖國愛國志士
情感: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22、屋里極靜,他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2分)
23、③(2分)
24、極度悲憤(2分)兩文主題相同:都是反映淪陷區(qū)人民在敵人鐵蹄下屈辱的、悲憤的生活。(2分)
25、說明做亡國奴的痛苦使他無法控制自己,導致失去平日的鎮(zhèn)靜。(2分)
26、學生們(1分)表明學生們的心情也非常痛苦,以致有些麻木。(3分)
27、略(未從修辭手法方面賞析的不得分。共5分)
28、韓麥爾先生自制力強,在悲憤中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在離開前全部教給學生;而祁老師被亡國的痛苦和由此產生的悲憤弄得失去自控能力,只好以不上課的方式來表示抗議。這兩種情況都是他們愛國精神的表現(xiàn)。(意思正確2分,具體分析2分,共4分)
最后一課教案 篇3
課前預習:
1. 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資料(普法戰(zhàn)爭)
。. 自主閱讀,整理生字生詞。
相關課程標準: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學目標:
。薄⒗砬逍≌f情節(jié)發(fā)展。
。、理解課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寫
。、分析哈墨爾先生形象。
4、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評價任務:
1. 復述課文故事
。. 對人物形象有自己的初步認識
。. 對小說的文體知識有初步了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人生中的第一次與最后一次”為話題,讓學生談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教師簡單點評,歸納引導:我們的人生有許多的最后一次,在19世紀的法國,有一名小學生,他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了解一下。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根據預習介紹作者及背景,教師簡單補充:都德,法國十九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chuàng)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1870年,普魯士人侵法國,爆發(fā)了普法戰(zhàn)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zhí)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zhàn)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tǒng)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三.簡要地講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脈絡,并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后老師歸納。
明確:本文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zhèn)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后,當地人民深感亡國的痛苦,在小學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語課的情景。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寫小弗朗茨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第二部分(7-23),寫哈墨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和小弗朗茨對平時不用功的悔過。
第三部分(24-文末),寫“最后一課”結束時,哈墨爾先生的異常表現(xiàn),突出了他的愛國精神。
四:整體感知
1. 文章主要寫了那些人?主要任務是誰?
學生回答:哈墨爾老師、小弗朗茨和以霍瑟為代表的鎮(zhèn)上的人。哈墨爾是主要人物,小弗朗茨是線索人物。
五.師生共同研討學習
1.復習小說三要素、人物描寫方法等知識。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
2. 再讀課文,分析小弗朗茨的人物形象。
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標畫出人物描寫的具體語句,按照以下句式分析:……一句是……描寫,體現(xiàn)了XX……的`特點。
提示:先分析小弗朗茨人物形象,要按照故事發(fā)展的先后來分析,以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變化。
明確:具體語句省略。主要是心理描寫。人物形象: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
3、分析哈墨爾先生人物形象。
。1)討論:作者描寫哈墨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明確: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神態(tài)描寫:“哈墨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的眼睛里帶走似的”這寫出了哈墨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xiàn)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語言描寫:……充分地表現(xiàn)了他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
。2)討論:在《最后一課》中,哈墨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朗茨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著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xiàn)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著,又深情地贊美了祖國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著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后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吧钋、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哈墨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蘊含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4.環(huán)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明確:“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是本文中小弗朗茨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huán)境描寫又表明什么?明確: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zhí)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3)課前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明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xiàn)出小弗朗茨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哈墨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六:課堂小結,達標測試
1、 找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緊扣學習目標)
2、 達標測試
七、利用多媒體出示達標測試題目,學生獨立完成。
閱讀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答題
1、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棗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這段話采用了哪種修辭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段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哈墨爾先生發(fā)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也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這一段有幾處細節(jié)描寫。請分析這些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 寫掛在鐵桿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飛進來的金甲蟲沒有影響孩子們專心畫“杠子”,這反映了孩子們怎樣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弗朗茨對鴿子叫聲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什么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哈墨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1) 小弗朗茨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痹鯓永斫夤珷栂壬呐e止和表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最后一課》是一篇傳統(tǒng)篇目,一篇有著深刻教育意義的小說。在教學設計中,我緊緊扣住小說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把這作為本課的教學依據和重點,讓學生從人物描寫入手,抓住人物形象作為全文學習的主任務,理清情節(jié),理解環(huán)境描寫作用,效果較理想。
最后一課教案 篇4
《最后一課》片斷教學
教學內容:《最后一課》下課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2)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的理解。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他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運用課本劇的形式詮釋課文內容,刻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教學用具準備:鐘、號子、錄音機、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教室里,到處充滿著愛國主義氣氛:課桌的鐵桿上掛著美麗的法蘭西阿爾薩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專心畫桿子,鎮(zhèn)上的老人們正捧著初級讀本,發(fā)出古怪的聲音;韓麥爾先生正一動也不動,瞪著教室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里的東西全部帶走似的可就在在這時,鐘聲響了,最后一課下課了。大家想一想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的心情會怎樣又會怎么做呢?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下課部分內容。
二、自主、合作學習
朗讀以下部分內容后,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這部分內容主要描寫哪個人物?(板書:韓麥爾先生)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韓麥爾先生形象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來回答,剛才,這位同學答得不夠完整,誰能再來補充?那位同學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明確:這部分主要從神態(tài)、語言、動作三個方面來描寫韓麥爾先生形象的。神態(tài)方面主要是從臉色慘白和哽住來體現(xiàn);語言方面主要是從韓麥爾先生所說的話語當中可以看出;動作方面主要是從描寫韓麥爾先生的一些動詞可以體現(xiàn)。】(板書:神態(tài):慘白哽住語言:法蘭西萬歲動作:使出*著)
、平烫玫溺娐曧懥,韓麥爾先生為什么臉色慘白和哽住?
、侨绾卫斫馑D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句話的意思?
【這兩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去思考:第一題:教堂的鐘聲響了意味著什么?此時韓麥爾先生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第二題:韓麥爾先生寫字時心情會怎樣?從他寫出字的內容法蘭西萬歲!又可以表現(xiàn)出他內心對祖國充滿著怎樣的感情?現(xiàn)在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剛才,同學們討論很積極,發(fā)言也很踴躍。大體上已經把要點說出來了,只不過語言組織方面有點欠缺,F(xiàn)在,老師進行小結:臉色慘白是因為教堂的鐘聲響了,最后一課下課了,韓麥爾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這里教法語了,內心無比悲痛。因為悲痛,所以說話哽往了。還有韓麥爾先生用一連串有力的動作,寫出法蘭西萬歲集中體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失去國土,失去國語后,內心無比悲痛的心情,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敵人的無比仇恨。以及他對法蘭西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板書:愛祖國恨敵人)
三、課本劇表演
過渡:剛才,同學們透過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體會到他的內心世界。那么如何把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呢?(依次打出課件)
1、神態(tài)方面:①臉色慘白②哽住
【組織形式:這兩個神態(tài)都是由于什么原因所致?對了是因為悲痛。所以我們只要以悲痛的神情來表演臉色慘白即可。請幾位同學試表演一下。(剛才,前幾位同學演得不夠自然,后幾位同學演得很自然,很有感染力。)那么,哽住該如何表演呢?剛才,有位同學說到:用平常被哽住神情來表演,說得很好,那位同學你來試來表演被哽住的神情這位同學表演得很好,同學們想一想要帶著什么樣的感情去演哽住對了,要帶著著無比悲痛的感情去演,現(xiàn)在再請那位同學來演一下演得很形象,很逼真。韓麥爾先生就是這種神情】
2、語言方面:①我的朋友啊,我我②法蘭西萬歲!③放學了,你們走吧。
【組織形式:同學們先思考:這三句話都可以用什么樣的感情去朗讀呢?(對了,悲痛)同學們再注意看一下第二句法蘭西萬歲!,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還有包含著怎樣的感情呢?(對了,對法蘭西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現(xiàn)在,請幾位同學試朗讀這幾句話。(同學們,感情方面把握得很到位,只是語氣上有所欠缺。)現(xiàn)在,
同學們聽錄音磁帶朗讀,注意錄音磁帶朗讀的節(jié)奏與語氣;接下來,同學們進行模仿錄音磁帶朗讀,也可以自行設計朗讀。對不足之處加以指正,對朗讀很好的加以肯定!
2、動作方面:①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②他呆在
那兒,頭*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組織形式: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跟我合作,他朗讀小黑板上的內容,我來表演。剛才,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剛才表演的時候,加了兩個動作,這兩個動作是什么?(對了,就是寫字時,手在微微的顫抖和粉筆被折斷好幾次)老師為什么這樣處理?(對了,為了更能突出韓麥爾先生無比悲痛的心情)接下來,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同學朗讀,另外一個同學根據朗讀進行表演。同學們可以模仿老師的表演,也可以自行設計表演。】
4、這部分除了寫韓麥爾先生之外,還寫了小弗郎士,那么小弗郎士該如何演呢?此時,他覺得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么高大,可見他很理解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我們只要讓小弗郎士用理解的目光隨著韓麥爾先生的移動而移動即可。
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現(xiàn)在,叫幾個男生把韓麥爾先生整個過程試表演一下,從中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充當韓麥爾先生角色;另外選三個學生分別充當小弗郎士、敲鐘手、吹號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學充當最后一課的學生,配合韓麥爾先生寫出法蘭西萬歲,同時讀出這一句話的內容。)
現(xiàn)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這四位同學上臺為我們表演,
剛才這四位同學演得相當棒,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為他們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謝。
三、拓展性學習
過渡:剛才,同學們演得很好,把韓麥爾先生無比悲痛的心情,表演得淋漓盡致。韓麥爾先生似乎心中有千言萬語卻沒有說出來,同學們請看我的朋友們啊,我我這一句話,、同學們想一想韓麥爾先生此時會想對學生說些什么話呢?請同學們把它補充出來?梢允钦n文里面的內容,也可以自己想像進行補充。
【明確:剛才,同學們回答得很踴躍,從你們回答的內容當中,我可以歸納出大體上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補充:第一,對國土的愛;第二,對敵人的恨;第三,對祖國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和希望!
四、小結
1、齊讀下課部分內容。
2、下課部分主要寫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通過他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充分表現(xiàn)出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敵人的無比仇恨。這是小說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說的結局部分。行文至此,嘎然而止,這樣安排更耐人尋味,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五、板書設計
10、最后一課
都德
神態(tài):慘白哽住
下課韓麥爾先生動作:使出*著愛祖國恨敵人
語言:法蘭西萬歲
最后一課教案 篇5
文通中學基礎教案 No16.
第3 教時課題
《最后一課》
課型:新授
年級:初二
學科:語文
主備人:龐連平
備課時間:9、13
目的要求
1、了解寫作背景;
2、掌握小說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
3、初步理解文章中表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體會文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2、理解行動、心理描寫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閱讀法,體會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課文,簡介作者:
都德,法國19世紀著名小說家,第一部自傳體小說是《小東西》。
《最后一課》代表了他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境界。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挾 ( ) 祈禱( ) 慘( )白哽( )
2、解釋詞語 :
征發(fā) 思量 詫異 慘白
三、引導學生作了解性的閱讀。
1、范讀課文,注意語氣、語調。
2、討論小說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
3、理清小說的脈絡,劃分課文的結構
四、進行理解性閱讀 ,分析課文第一部分。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討論課文第一部分內容。
教學步驟
、俚谝还(jié)的心理活動,刻畫了小弗郎士的貪玩和不愛學習,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平時的嚴厲; 這些景象,比分詞有趣多了-------集中表現(xiàn)小弗郎士的幼稚。
、趯懶「ダ墒吭谏蠈W路上的見聞有哪兩處?有什么作用?
(兩處: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正反映出小弗郎士無憂無慮、天真幼稚的心理狀態(tài)。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點出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貪玩呢?
明確:不是,可我還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點,也是他能夠覺悟的基礎。
、艿谒墓(jié)寫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為寫最后一課做準備。
、萦懻摲治鰞赡陙韷南ⅰD的作用。
明確:兩年來: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壞消息指小弗郎士能感受到的普魯士侵略帶來的災難;擠表現(xiàn)了人們對布告的關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3、小結第一部分內容。
通過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刻畫了小弗郎士的貪玩、幼稚、不愛學習、不懂事,可還能管得住自己,點明了最后一課的時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氣氛不同尋常。
4、討論第一部分這樣安排結構的作用。
明確:和后來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徹底轉變形成強烈的對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變得成熟、懂事的發(fā)展過程。
五、繼續(xù)進行理解性閱讀,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劃分第二部分層次。
第一層(從平常日子到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寫上課前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從我看見這些情形到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課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zhèn)上人對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從我正想這些的時候到我真永遠忘不了),寫最后一課的`動人情景。
2、速讀第一層。
3、討論:為什么寫平時上課的情景?
明確:總------平時上課喧鬧的一貫性;
也------吵鬧的聲音很大。
------- 為寫今天上課與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對比,表明
教學步驟
今天的不同尋常。
4、隨文指點討論偏、都的作用。
明確:偏:表明事實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對照。
都:和平時形成了對比。
5、體會韓麥爾先生的踱來踱去。(表明他內心活動劇烈,難以平靜。)
6、體會最使我吃驚中最的作用。
明確:把這堂課的不尋常推到了極點。
7、歸納這一層。
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烘托最后一課的莊嚴、悲憤的氣氛,表現(xiàn)了最后一課引起的學生、老師以及鎮(zhèn)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對這最后一課的無比珍惜。
六、布置作業(yè) :
1、閱讀課文。
2、整理筆記。
3、作業(yè) 紙。
板書設計
最后一課
上 去得很晚 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幼稚、貪玩、
學 想別上學 天氣、畫眉、普魯士兵 不愛學習、
路 還能管得住自己 跑 上氣不接下氣 不懂事、
上 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交代時代背景 還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懸念
上 學生紀律
課 老師態(tài)度、穿戴 對照鋪墊
前 聽課對象
教后記
文通中學基礎教案 No.17
第4教時
課題
《最后一課》
課型
新授
年級
初二
學科
語文
主備人
龐連平
備課時間
9、13
目的要求
1、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點語句的含義;
2、繼續(xù)深刻體會文章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理解課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語句的含義;
2、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幾種描寫方法及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通過朗讀體會語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語句的含義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簡析幾個句子的含義。
1、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這些景象,比分詞有趣多了;可我還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3、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二、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1116)
1、指名朗讀第二層,注意體會人物的感情。
2、隨文指點討論又柔和又嚴肅、我的孩子們包含的感情,理解韓麥爾先生話的意思。
明確:柔和、我的孩子們······、我的-----包含對祖國、對同胞、對學生的無限深情;
嚴肅------包含對亡國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語課-------是抗議普魯士統(tǒng)治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
3、討論文章是怎樣運用心理描寫表現(xiàn)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變化的。(讓學生暢所欲言)
明確:萬分難過:(1)對敵人的恨;(2)對失去學習祖國語言機會的痛苦;(3)對過去不好好學習的懊悔。
教學步驟壞家伙:指占領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普魯士軍隊。寫出了小弗郎士對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段心理獨白獨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的話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強烈的共鳴,在悲劇命運的打擊下,小弗郎士的愛國情、亡國恨一起被引發(fā)出來。
4、理解最使我吃驚的,后面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zhèn)上的人,······一句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法國人的愛國情感:鎮(zhèn)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方式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表現(xiàn)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因為被剝奪了學習法語的權利,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祖國。這一舉動,是阿爾薩斯和洛林人民真摯的愛國熱情。
5、歸納分析第二層
明確: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點明了主題。普魯士禁教法語,這是對法國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猛醒,激發(fā)了他學習法語的熱情。
三、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三層(1723)。
1、指名朗讀這一層,注意體會思想感情。
最后一課教案 篇6
【創(chuàng)意說明】
《最后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zhèn)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學這篇小說時應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真正屬于民族的東西唯有語言,語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課》讓我們聽到了一首愛國的壯歌。
二、自主感悟,檢查預習
1、快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把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說說你為什么被感動?
2、聽寫字詞,矯正讀音。
三、聽讀──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是怎樣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文章的思路。
(課前、上課、下課)
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huán)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11~23):寫最后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四、品讀──體味語言 感悟思想
師:小說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和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來品讀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要求: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組討論:
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回答一個問題。學生討論后明確:
、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
、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么樣子的孩子嗎?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后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課的典型環(huán)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品讀方法同上,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劃出這些句子品讀)。
中討論,從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入手:
、 韓麥爾先生為什么在最后一課穿上節(jié)日盛裝?
、 監(jiān)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比喻什么?整句的`含義是什么?
⑶ 韓麥爾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了韓麥爾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后明確:
、 外貌描寫:穿打,戴著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課時,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 神態(tài):結尾部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小弗郎士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監(jiān)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 動作與神態(tài)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3、理解:
一方面表現(xiàn)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xiàn)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4、小結:
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yè)和祖國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著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fā)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的關于牢記祖國語言的精辟見解,表現(xiàn)出他對戰(zhàn)勝侵略者的執(zhí)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五、體驗反思
《最后一課》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發(fā)生的,它充分體現(xiàn)了被占領區(qū)域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我們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怎么去表達和實現(xiàn)我們的愛國熱情?
在閱讀本文后,哪些地方讓你收獲很大?
明確:通過典型環(huán)境,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六、作業(yè)
練筆:
1、讀《最后一課》有感。
2、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并把它寫下來。
【備選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說明:運用快速閱讀和品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體會小弗郎士的心理反應和思想情感的變化,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的描寫,感悟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從而領悟文章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激發(fā)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三、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來仔細品讀,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課文主旨。
五、總結全文
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了。
最后一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充分理解文章表現(xiàn)重大主題的途徑和方法;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同“教學目標’的前一項。
課型:
議讀課。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踝x課文,思考并回答為什么要以《最后一課》為題?
。ǘ┠x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會環(huán)境的語句、激疑:不要這些語句效果怎樣?(提示:通過簡練的語句巧妙地安排社會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這樣,為小說人物的出場、情節(jié)的展開和主題的表現(xiàn)作了必要的鋪墊和交代。)
。ㄈ┓蹲x,學生討論:不寫鎮(zhèn)上的'人效果怎樣?(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鎮(zhèn)上的人,并且在寫法上做到了以點帶面,似實襯虛,讓讀者從最后一課聯(lián)想到法國人民廣泛而深入的愛國義舉。)
(四)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畫出關鍵詞句。
第二課時
(一)默讀第三部分,說說印象最深的細節(jié)。(提示:學生上習字課時金甲蟲和鴿子的細節(jié),郝叟老頭拼讀字母時古怪的聲音等。這些真實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收到了“見微知著”的功效。)
。ǘ┳x,議:課文為什么要以第一人稱作為結構線索?
。ㄈ┏浞终归_想象,以《韓麥爾先生》為題進行再創(chuàng)作。
【最后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教案03-13
最后一課教案11-23
《最后一課》優(yōu)秀教案02-02
最后一課教案優(yōu)秀06-27
關于最后一課教案01-06
寒假前最后一課教案12-23
都德的最后一課教案12-23
最后一課教案匯編9篇04-11
關于最后一課教案八篇04-06
【必備】最后一課教案4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