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共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貪吃。
2.能大膽創(chuàng)作,充分想象,用已掌握的搓、團圓、捏、壓印等技能制作出各種水果,發(fā)展其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1.泥巴若干,各種材料:樹葉、牙簽、小棒,樹枝等。
2.泥蛇一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一條泥做的蛇)“你們看誰來了呀?”
“它的名字叫多多。你們想知道多多的故事嗎?”
二、欣賞故事
1.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提問:小蛇多多吃了哪些水果?
三、制作水果
1.你想吃什么水果?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各種不同的水果。
2.我們來把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做出來吧!
3.介紹材料,“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材料?”(泥和一些輔助材料)
( 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輔助材料和工具,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做出與別人不同的水果)
4.幼兒制作,教師觀察指導
提醒幼兒將泥搓的光滑后再制作
四、多多吃水果
1.(教師拿著泥蛇吃水果)“多多看見小朋友做的水果,嘴巴又饞了!
2.教師挑一些做的比較別致的水果讓多多吃,并進行簡單的講評,如:“這個蘋果很漂亮,又圓又大,我要吃的`。”等。
五、多多怎么了
1.多多吃了香蕉、蘋果、橘子、草莓……現在肚子脹鼓鼓的好難受!
2.多多為什么會這樣啊?怎么辦呢?(引導幼兒幫忙想辦法)
3.教師繼續(xù)講故事。從“一只小螞蟻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到最后。
4.多多吃了太多的東西,很難受,幸虧有小螞蟻幫忙才能輕松的回家,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像多多一樣一下子吃很多東西?(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一下子吃很多東西對身體不好,有好吃的東西不一定要一次吃完。
中班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認識消防員的制服、工具及其用途。
在參觀活動中認真觀察和思考,大膽提問。
教學準備:
《謝謝你幫忙》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2頁。
家長通知書、數碼相機。
教學形式:集體
1、提前給家長發(fā)通知書,告知他們參觀活動內容。
2、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2頁,與幼兒討論消防員制服的特點、功能以及消防工具的用途,鼓勵幼兒提問并嘗試回答。
例如:
消防員制服的特點是什么?
為什么消防員的制服會反光?
消防員用什么工具來滅火和救人?
氧氣筒有什么用途?
防煙面罩有什么用途?
3、老師提議參觀消防局,觀察消防員的工作和裝備。
4、參觀時,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并鼓勵幼兒提問,對事先討論過的內容作出更正或補充。
老師可利用數碼相機拍攝參觀過程。
5、回園后,與幼兒討論消防員制服的特點、各種工具的用途等,老師可出示參觀的'照片,幫助幼兒回憶照片的內容,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如繪畫)記錄下來。
6、請幼兒把照片和自己記錄的內容貼在展覽區(qū),大家共同分享和回顧。
教學評價:
能描述消防員制服的特色。
能說出消防員工具的用途。
能大膽提問。
中班教案 篇3
日期:
20xx年1月4日
活動名:
場景布置
執(zhí)教者:
xxx
活動目標:
1、從情境中的圖片內容和實物中類推出排序規(guī)律。
2、在欣賞和布置中培養(yǎng)推理能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節(jié)日裝飾圖重點與
難點類推出排序規(guī)律活動過程:
一、欣賞
在《節(jié)日》裝飾圖中幼兒與討論從左到右各內容的排序規(guī)律(如樓房:從高到矮;彩旗,從多到少;樹形,一棵圓一棵三角;彩球:紅黃藍;來賓,2男一女等)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過節(jié)的圖片,你們發(fā)現了這副圖片有什么特點?
二、布置
教師和幼兒一起布置環(huán)境,如馬路上的樹怎么種,樓房繼續(xù)怎么造,小旗怎么插,彩燈怎么掛,并講出類推規(guī)律。
師:我們把剛看到的圖片上的內容進行排序。請小朋友來扮演來賓。
三、尋找
師:那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有規(guī)律?
。ú⒆層變簢L試擺放)價值分析:
通過欣賞節(jié)日裝飾圖,讓孩子通過自己以及老師的'指導類推出其排序規(guī)律。
通過實踐,學以致用,更好的消化吸收類推的知識。
在掌握類推排序后,將知識衍生至生活經驗中。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喜歡朗誦兒歌。
2. 學習做值日生,逐漸培養(yǎng)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3.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大家來幫忙》兒歌、拍攝值日生工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看照片,說說值日生為大家做了哪些工作。
2. 出示《大家來幫忙》兒歌,與幼兒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誦兒歌:
大家來幫忙
你幫忙,我?guī)兔Γ?/p>
大家一起來幫忙,
你拿筷子我拿碗,
一起吃飯和喝湯。
3. 鼓勵幼兒把值日生做的工作編到兒歌中。
4. 幼兒自愿組合,分成五個小組,制作值日生卡及進餐環(huán)節(jié)要做的事情圖片。
5. 每天進餐時,教師指導幼兒做值日生,為他人服務。
活動評價
能朗誦兒歌《大家來幫忙》。
愿意為他人服務。
活動建議
請幼兒到娃娃家玩開飯游戲,然后說說各人在游戲中負責的工作。
請幼兒回家?guī)图胰碎_飯,第二天回幼兒園分享經驗。
活動反思
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進行“我們的身體”這個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長大、長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說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現在穿不上了,有的說現在能夠到以前夠不到的東西了。于是,我有意識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測量紙,結果孩子們很感興趣,關于自己長大、長高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我覺得有必要開展一次集體活動,讓孩子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發(fā)現,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同時,我把比較高矮及排序的數活動整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積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進一步體驗長大的快樂。我還通過做游戲、欣賞散文等多種方式,萌發(fā)幼兒想長得更高的愿望,努力實現整合的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目標: 1.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體驗自己在長高,并為自己在長大而高興。
2.樂于與同伴分享和交流,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成長的樂趣。
準備:
幼兒收集有關證明自己在長高的資料,實物投影儀。
過程: 一、交流分享 1.現在你們上中班了,都說自己長高長大了,請問你們是怎么發(fā)現自己長高的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時小結和提升,并運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相關資料,讓幼兒體驗長大的自豪感。)
2.你們有的高,有的矮,比一比到底誰高誰矮好嗎?
二、比高矮 1.幼兒自由結伴比高矮,并說說誰高誰矮。
2.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比的?(幼兒介紹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對面、眼睛看、看參照物等。)
三、游戲:排排隊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排排隊的游戲,看看誰最高誰最矮。
2.請5名同伴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隊。討論:誰最高?誰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還是矮?(原來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3.分小組比高矮。
四、產生想長得更高的愿望 1.你們喜歡高還是喜歡矮?
2.請幼兒欣賞散文詩《長高》(見附)。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使自己長得更高?
附:
我剛生下來的時候,只有小老鼠一般高,后來我和貓咪一般高,F在我比企鵝還要高,將來我會像斑馬一般高。慢慢地我會像長頸鹿一般高,也許最后我會比恐龍還要高。
媽媽說我在做夢,爸爸說我在吹牛。我不是做夢也不是吹牛,我真的是這樣想,想起來就覺得快樂。
爸爸媽媽,讓我想想行嗎?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集中度不高,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參與意識不強。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3的分解和組成
活動準備
桃子圖片、孫悟空、豬八戒頭飾、彩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記歌曲導入
2、指名一名幼兒扮演孫悟空,老師扮演豬八戒,并戴上頭飾。
3、教師在樹上貼桃子圖片,并講豬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5、讓幼兒用手勢比劃2的分解和組成
二、新授
1、教師講解并板書課題:3的分解和組成
2、教師講豬八戒和孫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兒用彩筆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師再指名兩名幼兒扮演孫悟空和豬八戒,指名幼兒匯報分法,教師將桃子分到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手里。
4、師生一起用手勢比劃3的分解和組成
三、延伸活動:
游戲活動“猜一猜”
四、小結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們學了幾的分解?它一共有幾種分法?
教學反思
學習《3以內的分解與組成》是讓學生理解分與合的重要思想,是認識客觀世界常用的'方法。讓孩子在操作中認識數的組成,體驗分與合,所有的例題和練習都是先把若干個實物分成兩部分,再把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從數的分解體會數的組成。孩子通過這樣的活動,不斷體會分與合,感受分與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聯系的, 從做題的角度來看,孩子都會這類型的題目了。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經典)11-03
【經典】中班教案10-09
(經典)中班教案11-02
[精選]中班教案08-10
[經典]中班教案08-09
中班教案【精選】08-19
(精選)中班教案08-08
[經典]中班教案08-04
[精選]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精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