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認識序數(sh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是中班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序列是多層次、多方向的。但在中班的序數(shù)教學中多數(shù)是從左到右認識排列整齊的橫列。這種方法在初期有助于幼兒較快地認識序列中的序數(shù)關系,但若總是這樣循規(guī)蹈矩,則會對序數(shù)的認識狹隘而固定。以靈活多樣的方法認識序數(shù),既有利于形成序數(shù)的概念,又可以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擴展思維空間。因此,我在設計活動時,內容上兼顧到序數(shù)的方向性和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shù)的認知;教學過程以游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輕松的活動中自主地感悟、探索、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認識序數(shù)第一至第六,知道用第幾可以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辨別數(shù)序,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六種動物磁性教具,數(shù)字磁性教具1——6,標有1——6名的獎牌,獅子頭飾一個,口哨一個。錄音機,音樂磁帶《運動員進行曲》、《小司機》,幼兒人手一張“車票”(正面為數(shù)字1——6,背面圓點1——6個的數(shù)字卡片),一張畫有6個格子的紙及鉛筆。
2、背景圖一:六條直線跑道;背景圖二:樓房一幢(設計為6層,每層6個房間,左邊一個樓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以游戲口吻引入:“今天,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獅子國王特意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當裁判員”。
二、基本部分:
(一)小游戲:森林運動會
1、運動員進場:
師:“運動會開始,請運動員進場!”六名幼兒在背景音樂《運動員進行曲》中手持動物磁性教具進活動室,面向全體幼兒站成一排。
師:“請裁判員看看,今天有哪些代表隊參加運動會?第一代表隊是誰?第二代表隊是誰?……”(按入場順序從左到右看)
2、認識跑道:
、艓煟骸敖裉毂荣惖捻椖渴琴惻,規(guī)則是在同一時間內跑得最遠的運動員得第一,依次排名次。各位裁判員先來看看今天的比賽場地!保ǔ鍪九艿缊D),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指定最上方一條跑道為第一跑道,讓幼兒依次認識第一到第六跑道。并用數(shù)字磁性教具標識在跑道的左側。
、茙煟骸氨荣愸R上就要開始了,請運動員站到指定的跑道上。小兔站在第三跑道,小鹿站在第五跑道!保ㄕ堄變阂圆门袉T身份帶領運動員站到指定的跑道上,起點在左,終點在右)。
3、動物賽跑:
師:“比賽開始!”在幼兒加油聲中教師將六種動物磁性教具移動成前后不一的情形,并以口哨聲響為結束比賽信號。
師:“比賽結束,請各位裁判來看看,各運動員分別得了第幾名?(從右往左看)請幾位裁判員來為它們頒獎!保ㄓ變河脴擞1——6數(shù)字的磁性獎牌教具標識名次。)
(二)、小游戲:賓館小憩
1、師:“比賽結束,運動員要回賓館休息了。”(出示樓房背景圖),“這棟賓館有幾層樓?第一層,第二層……(讓幼兒學習從下到上數(shù)樓層);每層有幾間房間?第一號房間、第二號房間……(幼兒學習從左到右數(shù)房間,指定緊挨樓道的房間為第一號房間)!
2、教師以總臺服務員安排各運動員住在×層×號房間,請幼兒以服務員身份帶運動員入住。“小鹿住在第5層第2號房間,小狗住在第3層第4號房間……”
(三)、幼兒操作活動
1、獅子國王的小測驗:
師帶上獅子頭飾:“今天的裁判員和服務員表現(xiàn)得都很好,不過,我還想考考小朋友,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那么能干?”指導幼兒在畫有6個格子的紙上操作練習:“請在從左往右數(shù)的第一個格子里畫上三角形,在從右往左數(shù)的第二個格子里畫上正方形……”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2、乘車旅游:
師:“獅子國王很滿意大家今天的表現(xiàn),它決定邀請小朋友們到動物王國去做客。它為我們準備了六輛大客車,貼有紅旗標志的那輛為第一輛車,從左到右依次為第二、第三輛……。每個小朋友一張車票,正面的數(shù)字是車號,即第幾輛車;背面的圓點數(shù)為座位,就是第幾排。請小朋友根據(jù)你手中的車票依次上車。幼兒持票上車后搭肩成六列,教師以售票員身份檢查幼兒是否對號入座。
三、結束部分:
在《小司機》的音樂聲中幼兒出活動室。
活動點評:
這是一個以幼兒生活體驗為基礎的教學活動。教師獨具匠心,設計精巧,把抽象的序數(shù)教學融于無痕的系列游戲活動之中。讓幼兒玩中樂、玩中悟、玩中思、玩中學,體現(xiàn)了教師對《綱要》、教材和幼兒生活實際較深刻的理解和嫻熟的教學藝術。
本活動的成功之處主要還體現(xiàn)在:
1、活動形式游戲化。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清楚,故事性強。幼兒在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都有學習、鞏固1——6的序數(shù)的機會。
2、活動內容基于幼兒生活體驗,活動結構科學合理,活動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從右到左——從下到上與從左到右相結合”的順序逐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既“保底”又“攀升”,讓幼兒在玩中有“想頭”。培養(yǎng)了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整個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師生良好的互動。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幼兒的主體地位突出,整個活動氣氛十分活躍,幼兒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活而不亂,效果很好。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萌發(fā)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塑料袋、氣球、玻璃杯、土塊、、蠟燭、奶瓶等材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語,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2、鼓勵幼兒分組自由探索:找找空氣在哪里。
(1)請幼兒分別用塑料袋在活動室及戶外“裝”一袋空氣,并請幼兒說出自己是從哪里裝的。
(2)請幼兒將土塊放到水里看一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有氣泡冒出)再用吸管向水里吹氣,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氣泡冒出)使幼兒初步感知土里有空氣。
(3)出示醬油、醋、橙汁等,請幼兒觀察品嘗,說出什么顏色?什么味道?提問:空氣有沒有味道?有沒有顏色?
教師小結:空氣是無色、無味的`,它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周圍到處有空氣。
3、了解空氣的作用
(1)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點燃蠟燭,請幼兒用玻璃杯慢慢罩住,問幼兒發(fā)現(xiàn)了什么?(蠟燭慢慢熄滅了)幼兒思考空氣還有什么作用?
(3)師幼一起討論空氣的作用和用途,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4、教師講解小火箭的制作方法(師幼共同制作)。
5、制作完成后,讓幼兒各自展示自己的火箭,看誰的火箭發(fā)射的高。
6、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火箭會飛起來?萌發(fā)他們初步的科學意識。教師向幼兒講解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使幼兒感受作為一名中國的自豪感。
7、帶幼兒到戶外玩小火箭,結束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xiàn)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wěn)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jīng)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huán)境準備:體育區(qū)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 幼兒自由玩球!哆@一環(huán)節(jié)大約2分鐘!罚ɡ蠋熣f:孩子們你們喜歡玩乒乓球嗎?快來拿一個乒乓球去玩吧。 ( 幼兒滾球 夾球 拋球 轉球 自由玩耍,老師觀察)(老師的鼓勵語言是: 他的玩法真有趣 ,他的玩法和別人的不一樣,這種方法真好玩,你們一起玩著試試。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xiàn)象!哆@一環(huán)節(jié)大約1分鐘》(老師說:孩子們,小球玩累拉 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過程中,乒乓球會從柜子上不停的掉下來老師趁機說:哎呀 小球站不穩(wěn),你們還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哆@一環(huán)節(jié)大約8分鐘》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wěn) ? (老師說: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穩(wěn),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他趕快站穩(wěn)嗎?)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幼兒的講述,老師的鼓勵用語是:恩你動腦筋拉, 你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還有不一樣的想法嗎?趕快動動小腦筋吧!)注意:老師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氣說:“你的方法真好 你的想法真對 等等 因為這時老師的鼓勵用語是為了 激發(fā)孩子們想不同的辦法 ,在孩子們的想法并未得到實踐證實時,老師不應以肯定的語氣鼓勵,否則孩子都會模仿別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別的方法了。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wěn)?(老師說:孩子們想的方法可真多PS這里不要說:孩子們的想法可真好 因為他們想的方法好不好沒有經(jīng)過實踐證明SO 應該說: 孩子們想的方法可真多。 可是 今天老師只為大家準備了一張紙,你們能不能就用這一張紙讓乒乓球站穩(wěn)呢?)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幼兒的講述,老師的鼓勵用語是:快動動腦筋吧,你講的真清楚,你想的和別人不一樣,還有不一樣的辦法嗎?快告訴大家吧)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大約10或14分鐘》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wěn) 。(孩子們想了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我們趕快來動手試一試吧)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老師在巡回輔導時,應用語言引導孩子總結自己的做法,讓孩子在制作過程中就組織好將來在交流中要表述過程的語言,老師在觀察時 要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 ,在展示時 有意識的選取閃光點給大家看)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用紙做成了盒子,把球裝在了盒子里,讓小球站穩(wěn) 。 可是有的孩子 是作了一個橋,把球壓在了下面 這種做法就是一個閃光點。
四、交流!哆@一環(huán)節(jié)5或7分鐘》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經(jīng)做好的孩子可以給你旁邊的小朋友看看,說說你是怎樣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還未完成的孩子,減少消極等待。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誰的小球已經(jīng)站穩(wěn)了? 快來告訴大家 說說你的好辦法)幼兒說完后,將自己的作品放在柜子上 ,大家一起觀察小球是否站穩(wěn)了。老師提問:他的方法成功了嗎? 如果小球站穩(wěn)了 老師說:大家給他鼓鼓掌 祝賀你 你成功拉 你的方法可真好! 如果失敗了,老師說: 沒關系 請你再想想辦法 或者 請你再試一次 調整一下 再上來。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個別展示過后老師說(現(xiàn)在請大家都到柜子前面來試一試,看看你的辦法成功了嗎?)
活動延伸:
老師的結束語言:( 今天,大家都通過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我們遇到的困難,在區(qū)角里還有很多不同的材料 大家可以去尋找更多的讓球站穩(wěn)的方法。﹨^(qū)角里投放紙張。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讓孩子嘗試實踐更多的讓小球站穩(wěn)的方法。
活動反思:
科學在于探索,科學在于發(fā)現(xiàn),其實,有些我們無需說得過于清楚,孩子們只要在實踐中多看、多學、多玩,他們便能知道這其中的奧秘,一些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知道蜜蜂與蜂蜜的關系。
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處。
認識養(yǎng)蜂行業(yè)。
活動準備:
"社會":《養(yǎng)蜂人家》。
掛圖:《蜂蜜是怎么來的》。
有關養(yǎng)蜂的小知識。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蘿卜、黃瓜等。
活動過程:
將蜂蜜放在碟子里,請幼兒嘗嘗味道,然后猜一猜:
--這是什么?
--你們知道它是哪里來的嗎?
觀察掛圖《蜂蜜是怎么來的》,介紹蜂蜜的由來。
--蜂箱是養(yǎng)蜂場里養(yǎng)蜂的地方。
--收蜜時,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開蜂箱蓋;然后用噴煙器噴一噴,讓蜜蜂飛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還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后將一片片蜂巢放到機器上旋轉,把蜂蜜甩出來。。
--流出來的蜂蜜,經(jīng)過處理,就可以裝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來榨果汁啦!
--請幼兒選擇一中事先準備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機,加入適量的水,蓋好蓋子,開始榨果汁。
品嘗果汁,并進行比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來,請幼兒品嘗,說說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請幼兒品嘗,并說說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種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一些動物避暑的方法。
2.喜歡動物,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故事:《誰跟小羚羊去避暑》。
2.動物圖片,水筆,教師用“誰跟小羚羊去避暑”表格,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感覺怎么樣?
幼:夏天,感覺很熱。
2.師:天熱的時候,怎樣讓自己涼快一點呢?
幼:吹電扇,吃冷飲……
3.師:你們有這么多讓自己涼快的方法。瞧,我們的動物朋友小羚羊(出示圖片,貼在表格中)也覺得非常熱,可是它既沒冷飲吃,又沒電扇吹,它有什么辦法讓自己涼快呢?
幼兒回答。
師:原來小羚羊會跟著媽媽去高山地帶避暑,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大樹,非常涼快(邊畫邊說)。小羚羊一邊走一邊喊“誰跟我去避暑”。
二、觀看課件,了解小動物的避暑方法。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誰跟小羚羊去避暑》,小羚羊去請了哪些動物朋友呢?它們去了沒有呢?為什么?
2.教師邊播放課件,邊完整得講述故事。
3.師:你聽到小羚羊去請了哪些好朋友一起去避暑?
請幼兒回答,教師將動物圖片一一貼在表格中。
師:這些好朋友和小羚羊去避暑了嗎?(沒有)那它們到底是怎樣度過夏天的呢?
4.請幼兒一一說出故事中動物的避暑方法,教師在表格中畫出相應動物的避暑方法。
小紅馬單獨聽錄音,幼兒根據(jù)對話回答。師:小紅馬的方法真有趣,我們小朋友出了汗會覺得難受,可是小紅馬出了汗像洗了冷水澡一樣涼快,原來小紅馬身上有許多汗腺,就像我們小朋友皮膚上的汗毛孔一樣,熱了就會出汗,使自己涼快起來。
小黑狗、小松鼠靈活聽錄音。
和幼兒學一學小黑狗和小灰兔避暑時的動作。
5.小結(邊指表格):小羚羊想邀請它的好朋友去高高的山上去避暑,可是小紅馬靠出汗來調節(jié)體溫。小黑狗伸出舌頭來排汗,讓自己涼快。小松鼠換掉厚厚的皮毛,穿上薄薄的夏裝。小灰兔靠兩只大耳朵來散熱,讓自己變得涼快。所以,它們都不會跟小羚羊去避暑。
三、拓展經(jīng)驗,通過觀看另一個電腦課件,了解其他動物的`避暑方法。
1.師:小羚羊繼續(xù)去找好朋友,瞧(出示幻燈片),它們是誰呀?(梅花鹿、河馬、長頸鹿、大象),究竟這些好朋友會不會跟它去避暑呢?它們都有什么樣的避暑方法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討論一下。
2.請幼兒來說一說這些動物是如何避暑的,回答正確的,教師出示幻燈片。
四、結束活動。
師:小動物的避暑方法真有趣(黑板上出示4只小動物的避暑方法),除了這些小動物,小羚羊還會去找誰呢?它有沒有找到和它一起去避暑的小動物呢?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到網(wǎng)上或者書本上去查一查,將各種小動物過夏天的方法記錄在這張表格里,再來告訴其他小朋友,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育價值分析
幼兒對超市并不陌生,但對超市物品的擺放缺乏認識,也不清楚去超市購物的流程。通過這個活動,可以使幼兒進入超市后,對超市的物品擺放有所了解,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意義。
活動目標
1、了解超市的用途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引發(fā)對超市的興趣。
2、能將6~10數(shù)量的物體與相應的數(shù)字進行對應,了解數(shù)的'實際意義。
活動難點
了解超市的用途,并學習數(shù)物對應
難點剖析
幼兒的觀察能力不夠,所以要對幼兒零散的經(jīng)驗進行輸理,拓展幼兒超市購物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教學策略創(chuàng)意說明
1、講述故事,引出問題
教師講故事從開始至“可把我累壞了”
提問:森林里的小動物在買東西時遇到了什么麻煩?
小動物買東西真不方便,你們有沒有辦法解決他們?
教師講述故事后半部,提問:金毛鼠想出了一個什么辦法?
大家都很喜歡“亮亮大超市”,為什么?
2、討論:我喜歡的超市
你家周圍有什么超市呢?超市是怎樣的?你喜歡去超市嗎?為什么?超市里怎樣購物?工作人員都做哪些事情?
3、數(shù)物對應的操作練習
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并以“亮亮超市”貫穿于活動,便于幼兒理解超市的主要特征。
后續(xù)反思與調整策略
正是因為此次活動的選材直接來源于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超市的內容是孩子熟悉的、親身經(jīng)歷的,適合于幼兒的講述活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和投入,師幼互動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兒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語言活動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師的示范講述引起了幼兒濃厚的講述興趣,還讓幼兒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結構,幼兒在講述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運用。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蠟燭、打火機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是塊干毛巾。
3、教師: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xiàn)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濕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
。ǘ┮隹諝庠。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么?(毛巾)這是什么?(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哦?匆豢磿l(fā)生什么現(xiàn)象。(氣泡產(chǎn)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濕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會濕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么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感知空氣。
1、教師: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首先讓孩子問一問,摸一摸,感知袋子里沒有味道)現(xiàn)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
3、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你看見了什么? (什么也看不見),打開袋子聞一聞,有沒有什么味道?(沒有)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
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空氣,實際上空氣是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ㄋ模┡c空氣寶寶做游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讓小朋友自己總結、自己說)
教師小結:誰吹的`氣多誰的氣球就大。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ㄎ澹└兄諝獾淖饔
1、將蠟燭點燃,用玻璃杯罩住,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用手捏住鼻子閉上嘴巴,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玻璃杯罩的蠟燭很快會熄滅是因為蠟燭把杯子里面的空氣燃燒完了,因為空氣可以支持燃燒。人沒有了空氣會很難受,呼吸困難。
。┍Wo空氣,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世界上除了我們人類需要空氣外,哪些東西還需要空氣呢?
2、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干凈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呢?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光透過其他物體時的折射現(xiàn)象。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兩顆、鉛筆人手一支、水。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講述生活趣事“小貓抓魚”,引發(fā)幼兒興趣。
1、師:小貓想抓魚缸里的小金魚,它的.小貓爪每次都是對準小金魚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自由討論并回答
3、教師小結幼兒的答案。
二、教師介紹今天的實驗材料,并操作示范,引發(fā)幼兒思考。
1、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貓抓魚”的有趣現(xiàn)象,小朋友們肯定想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要做的小實驗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導幼兒思考:如果將手指放入水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呢?
3、幼兒猜測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4、教師小結:手指放入水中,會發(fā)現(xiàn)手指折彎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們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這是因為光在水中發(fā)生了折射現(xiàn)象,F(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現(xiàn)象吧。
三、教師帶領幼兒做鉛筆插入水中的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約2/3的清水,放入鉛筆。
2、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從杯子的側面觀察水中的鉛筆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3、教師小結:可以發(fā)現(xiàn)水面外地部分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來像是被折斷一樣,這是因為“光的折射現(xiàn)象”。
四、引導幼兒觀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師介紹試驗方法:將一個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將另一顆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邊,幼兒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接著再從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觀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兒自由操作,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積極討論探索。
3、教師小結:從側面觀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時會顯得較大,而水杯旁邊的玻璃球為正常的大小。當從上或從下觀察水中的玻璃球,將不會出現(xiàn)任何的變化。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比比、嘗嘗、數(shù)數(shù)等活動,了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征工功能。
2、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了解換牙的一般常識。
3、發(fā)蔚縣幼兒的感官,培養(yǎng)探索自身奧秘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的手一個、食品若干。
2、牙齒模型一個,有關牙齒三兄弟(門牙、犬齒、臼齒)形狀、功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主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寶寶。"
。ǘ┻\用感官進行探索,了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征、功能。
1、數(shù)一數(shù)(知道牙齒的數(shù)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寶寶?讓我們請鏡子幫忙,照一照、數(shù)一數(shù)。"(幼兒自己數(shù),同伴之意相互數(shù))
(2)"你們嘴巴里上面有幾顆牙?下面呢?一共有幾顆牙?"
2、比一比(知道牙齒的名稱)
(1)"你們嘴巴里的牙寶寶模樣長得一樣嗎?張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門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頭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
3、嘗一嘗(知道牙齒的功能)"牙寶寶模樣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它們的本領也不一樣,讓我們來嘗一嘗,看看它們的本領到底有什么?"給舍圖片、模型小結:現(xiàn)在我們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齒有差不多有20顆,每天你開口笑的時候,第一個看到的是門牙,它負責將食物咬斷,門牙旁邊有尖尖的頭是犬齒,它負責將食物撕碎,最里邊肥肥胖胖的叫臼齒,它負責食物過口腔的最后一關將它們完全磨碎后吞進肚子里。
(三)了解的換牙的一般常識。
1、剛出生的嬰兒有牙齒嗎?你有沒有的換過牙?
教師小結: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這樣,吃奶時就不會咬痛媽媽的了。大約長到七個月大小時,小寶寶就開始要吃些主食了,這時,也開始長牙了。我們稱它為"乳齒",到六歲開始換牙,新長成的稱為"恒齒",全部長成有32顆呢。
2、人會的是牙,那動物會不會的換牙呢?
豐富知識:動物也會的換牙,馬和獅子一生的換一次牙,蛇和鱷魚則一生的是好幾次牙。
。ㄋ模┝私庾o牙的一般常識
1、假如人沒有牙齒會怎么樣?
2、牙齒會生病嗎?我們怎么樣保護牙齒?
師生共同小結:當我們牙齒痛、有蛀牙時就必須去找牙醫(yī)治療。不過最重要的是平時的保健,吃完東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會蛀牙喔!
活動延伸:
1、回家找資料查查還有哪些動物也要的換牙,它們一生換幾次虎?
2、看看老爺爺、老奶奶的牙,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又要掉牙了?掉了還會再長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6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4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05
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9-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24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2
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實用]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