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22 12:05: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3、能積極動手,體驗探索小火箭飛上天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自制飲料瓶“小火箭”人手一個。

 。2)大火箭1個。

 。3)課件。

  2、經驗準備:

  (1)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2)課前幼兒已對火箭發(fā)射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出示慢羊羊)以動畫人物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來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兒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樂瓶及紙制圓錐體(其中有瓶蓋的瓶子5只),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師提醒幼兒發(fā)射器放在地上不動,讓火箭飛上天

 。2)個別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我們一起來用這個方法試一試。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這個方法不能飛上天。恳龑в變河^看瓶子后發(fā)現蓋了瓶蓋。

  (2)小結:(演示課件,講解原因)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瓶子里的空氣就會從瓶口沖出來,小火箭就飛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1)競賽游戲:火箭發(fā)射

  要求幼兒兩兩結對,比比誰的小火箭飛得高。

  個別提問:為什么你的小火箭飛得高,他的小火箭飛得低呢?

  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氣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會飛得越高。

  5、小結:

  今天,我們幫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辦法,還找到了讓小火箭飛得更高的方法,我們真了不起。你們看!(出示大瓶火箭)慢羊羊又發(fā)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飛得高,還是大火箭飛得更高呢?來,我們帶著它們回到教室里再去試一試,比一比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能夠讓幼兒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現象。

  2. 嘗試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幼兒自己的實驗結果。

  3.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作力及耐心。

  難點:引導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不銹鋼的勺子(有新有舊、大小、形狀差異,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 用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還有什么本領呢?

  二、游戲:照鏡子

  教師問幼兒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發(fā)現畫下來。

  三、游戲: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里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學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過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兒思維活躍,幼兒在老師的悉心教養(yǎng)下,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正逐漸養(yǎng)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2.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積極與幼兒多做戶外活動,多給幼兒機會與空間的發(fā)展,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各環(huán)節(jié)中加強觀察與指導,多積極多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并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習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認真制定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大家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高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老師的參與意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這次活動中,不單是老師和幼兒互動,對幼兒的生活習慣、活動常規(guī)還需培養(yǎng)。根據自己本班幼兒的情況,對幼兒在在日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結果的作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我們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并圍繞了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在探索、發(fā)現的環(huán)境中,我們通過談話與交流,使我們的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得到開展。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多為幼兒考慮更多些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讓幼兒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自己發(fā)現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并了解水位高度與水柱噴射距離間的關系。

  2.啟發(fā)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準備:

  1.可樂瓶若干,根據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鉆洞并用膠布封住,然后裝上水。

  2.小紅旗和小黃旗每人各一面,藍、紅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膠布若干。

  4.用來測量水位高度的繩若干。

  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都喜歡玩水。今天我準備了一些瓶子,我們一起來玩噴水的游戲,好嗎?

  二、動手操作,交流經驗(一)進行第一個實驗。

  1、你們的桌子上都有兩個瓶子,這兩個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2、我聽到大家都說得很好,現在請你們用膠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色的線上。

  3、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是黃色的水噴得遠,還是藍色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黃旗,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只瓶子中間插上小黃旗。

  4、(都做完了)現在請兩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然后把兩個瓶子放在一起,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后插上小紅旗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5、提問:怎么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噴出的水會一樣遠呢?

  6、師操作,驗證結果。

  7、請幼兒用繩測量噴水的洞口離水面的高度。

  8、發(fā)現了什么?

  9、師再次操作,驗證結果。

  10、出示總表,小結:水位一樣高,洞口一樣高,一樣大,它所受的壓力就一樣,所以,噴出的水就一樣遠。

 。ǘǔ鍪居袃蓚洞的瓶子)進行第二個實驗。

  1、師:看,這個瓶子有兩個洞,如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哪個洞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洞旁邊貼上藍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個洞中間貼上藍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現在請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旁貼上紅色的三角形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3、提問:怎么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4、師操作,驗證結果。

  5、為什么下面的洞水噴得遠?

  6、小結:雖然,洞口一樣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壓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會噴得遠。

 。ㄈ┯^看錄象,拓展經驗。

  1、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樣的瓶子進行比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樣高,但大小不一樣大的瓶子比較。

  延伸: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不同,并蓋緊蓋子的兩只瓶子,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看哪只瓶子噴得水遠?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fā)展為對動物的興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蛞蝓,激發(fā)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qū)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蝸牛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收集關于蛞蝓的資料。

  物質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只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么天氣、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為什么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后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臟,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作物,是害蟲,為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雖然常見到,但幼兒因怕臟而很少去仔細觀察。通過本次活動,旨在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明白不管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們都應了解它,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關注之情。此活動首先通過實物及幼兒自己的發(fā)現讓幼兒產生觀察、探索的興趣,并在幼兒產生好奇的.時候對蛞蝓和蝸牛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幼兒很快地了解到蛞蝓的特性;顒又羞讓幼兒了解蛞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因此這一部分要深入探討,并可插入一些關于生態(tài)平衡的知識。

  二、效果分析

  幼兒的求知欲越來越強,對于不認識的的動物等特別好奇,因而在實物的幫助下幼兒提問較多,但因為幼兒很少去仔細觀察,很多幼兒雖見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稱。由于幼兒對蛞蝓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幼兒能逐步地解開蛞蝓之迷,F在幼兒的環(huán)境意識越來越濃了,當知道蛞蝓是害蟲時,就表示要消滅它,老師借此機會向幼兒介紹了有關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的粗淺知識。幼兒對此興趣較濃。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是流動的,對水的流動現象感興趣。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水會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動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制作的PPT;紅色和綠色兩種不同顏色的水; 透明的礦泉水瓶;兩種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組;貼絨教具:兔子和烏龜;水;毛巾;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講述謎語,請小朋友來猜。

  師: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覺,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水)

  2、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水的特性:會流動。

  師:原來水是它是會散步,會奔跑的啊!

  3、師:水沒有腳,怎么會走,怎么會跑呢,老師不相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究竟會不會跑。

  二、水會流動

  1、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發(fā)現水會流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在干嘛?(水會跑)

  師:水會跑,而且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名字說:流!水會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師引導小朋友用手勢來表示水會流,一邊做手勢一邊說:水會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問:你們知道水會往哪里流嗎?

  2、教師出示透明的礦泉水瓶和水,引導幼兒發(fā)現水會往下流。教師將水倒入透明的礦泉水瓶,一邊倒一邊說:水往哪里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師再將礦泉水瓶里面的水來回的輕輕搖晃,引導幼兒去驗證水的確是往下流的,是往低處流的。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是往瓶子的`哪個方向流的呢?為什么會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師小結:因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里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處流的。

  四、看誰跑的快

  1、教師出示兩個貼絨教具:小兔子和小烏龜。

  師:老師的兩個好朋友小兔子和小烏龜也想和小水滴玩游戲,你們想不想看看?

  2、教師出示兩塊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將兩滴不同顏色的小水滴滴在兩塊板面上,引導幼兒觀察那種顏色的水跑的快,那種顏色的水跑的慢。并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師:小兔子喜歡紅色,就把水變成了紅色,小烏龜喜歡綠色,所以把水變成了綠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烏龜的小水滴跑低一點的路,我們看看誰會跑的比較快?

  3、教師操作,小朋友觀察

  4、小兔子和小烏龜換一下“路面”,重新比賽。

  師:小烏龜不服氣,想再比一次,不過,這次小烏龜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點的路了,我們再來看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5、小結: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動

  1、教師將調好的兩種不同顏色的水分給小朋友,2個人一小組,小朋友自由組合,教師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及操作,感知不同紙張制作的睡蓮的吸水性能。

  2、培養(yǎng)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3、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紙張的睡蓮(粉畫紙、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筆、記錄表、6張集體記錄表格、盆子、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我的小花園》

  二、引發(fā)興趣師:我的小花園里開滿了鮮花,老師這里也有一朵花,但是是用紙做的花。

  (1)出示一紙制含苞待放的睡蓮。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朵紙做的睡蓮會在沙里、土里還是水里開放?

  (2)教師把紙睡蓮分別放入裝有沙、土、水的盆里?、水中的睡蓮怎樣了?

  (3)念兒歌:(師)睡蓮睡蓮哪里開?(眾)沙里它不開。(師)睡蓮睡蓮哪里開?(眾)土里它不開。(師)睡蓮睡蓮哪里開?(眾)水中它才開。

  (4)為什么睡蓮能在水中開放呢?(請個別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

  三、幼兒實驗

  (1)這里有不同紙張制作的睡蓮,請你們把它們放在水中試一試能不能開放。哪種睡蓮先開?哪種睡蓮后開?

  (2)引導幼兒把不同質地的紙制成的睡蓮放入水盆中仔細觀察。

  (3)幼兒操作。發(fā)現睡蓮開放的順序不同。

  (4)請它們仔細看看什么紙做的睡蓮最先開放,什么紙做的睡蓮最后開放?

  四、交流實驗結果

  (1)剛才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討論:為什么粉畫紙做的睡蓮最先開放?牛皮紙做的.睡蓮最后開放?

  (4)請幼兒回答,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紙的質地。

  (5)小結:有的紙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紙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

  五、填寫實驗表

  (1)教師講解記錄方法。

  (2)幼兒填寫實驗的結果,并說說表格中的記錄結果說明了什么。

  六、游戲《花仙子》

  活動反思:

  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問、喜歡探索操作活動,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于是我設計此節(jié)科學活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各種紙質的睡蓮展現出來,讓幼兒猜想,它們能在土、沙,水里開放嗎?因為有些幼兒先前這方面的知識經驗缺乏,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想,教師對孩子的猜想暫且不做評價,讓孩子進一步試著實驗觀察,結果結論一致,教師繼續(xù)抓住幼兒探究心理,為什么紙做的睡蓮為什么能在水中開放呢?初步讓幼兒了解紙有吸水性。教師循序漸進,紙有多種,它們吸水性一樣嗎?幼兒通過猜想-----驗證------再驗證,最后通過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整節(jié)活動結束,老師和領導對活動的組織評價較高,組織比較嚴謹,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探究欲望較高,最后通過區(qū)域活動使幼兒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從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紙質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兒不注意觀察,有可能結果不同,所以教師在備課之前盡量選擇吸水性差別較大的觀察,對于吸水性差別小的,放在區(qū)域中個別指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和講述等活動,初步了解有關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生殖方式及其發(fā)育過程。

  2、豐富詞匯:胎生、卵生,知道常見動物是卵生還是胎生的。

  3、激發(fā)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增強對小動物的熱愛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客人,看,是誰來了呀?(小鳥)小鳥長大了,它想飛到外面去看看周圍的世界,我們跟著小鳥一起去看看吧。

  二、觀看課件、了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課件了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觀看蜻蜓的課件。

 。1)、提問:故事里小鳥碰到了誰?蜻蜓媽媽在干什么?

 。2)、蜻蜓媽媽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寶寶是怎樣長大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ppt課件,(卵→幼蟲→蜻蜓)

 。3)師:還有哪些動物和蜻蜓一樣也是產卵的?(出示ppt課件:蝴蝶、蒼蠅、蚊子)

 。4)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鳥謝謝你們告訴了它這么多知識,它繼續(xù)往前飛,又會看見什么呢?

  2.觀看母雞的課件。

 。1)、小鳥看到誰在干什么?母雞是怎樣生寶寶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ppt課件(母雞→雞蛋→小雞)

 。2)、師: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出示ppt課件:鴨、鵝、鳥)小結:像這些動物媽媽先產卵,小寶寶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養(yǎng)分,然后不斷的變化長大,最后長成和媽媽一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這種動物媽媽生寶寶的方式有個好聽名字叫:卵生。

  (3)、擴散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出示ppt課件:鷹、螞蟻、魚、壁虎)師小結:其實動物界里,很多鳥類、昆蟲累、魚類、爬行類都是卵生動物。

 。ǘ⒘私馓ド鷦游锏挠嘘P常識。

 。1)、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課件,貓的圖片,貓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它長的怎么樣?

 。3)、出示ppt課件,狗的圖片,狗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它長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觀察小貓、小狗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的一個模樣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還要喝媽媽的奶長大呢。)小結:像小貓、小狗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的一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這種動物媽媽生寶寶的方式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胎生。

 。4)、發(fā)散性思考:出示ppt課件,大象是胎生動物還是卵生動物?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出示ppt課件,豬、牛、兔……)師小結:其實在動物界,許多哺乳動物都是胎生動物。

  三、鞏固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1)、分別出示各種小動物ppt課件,讓幼兒猜猜它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

 。2)、幼兒講述后,教師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ppt課件,以競賽的形式,幼兒進行搶答,進一步鞏固對卵生、胎生的知識。

  1、師介紹參賽小組:紅隊:紅隊紅隊,紅隊必勝,耶!

  綠隊:綠隊綠隊,健康快樂!耶。

  2、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當出示動物圖片時,請每隊隊員進行舉手搶答,答對的小組隊員自己插上一面小紅旗,搶答結束后以紅旗多的一隊獲勝。

  3、總結得分情況,祝賀獲勝小組。

  五、活動延伸:

  師:大自然還有許多動物,哪些是卵生動物,哪些是胎生動物呢,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收集一些圖片帶到幼兒來,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是“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組織本次活動時,我首先從幼兒常吃的雞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著自然過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時,借助多媒體演示,幼兒對胎生和卵生的含義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區(qū)分環(huán)節(jié)照顧到個別差異;最后延伸環(huán)節(jié)是對能力的提升,留給幼兒思考探索的空間,也體現了終身發(fā)展的科學教育理念。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佳佳在家玩時,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結果土豆片變顏色了,她很好奇,就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幼兒園。根據孩子的好奇心我設計了“好玩的淀粉”這個活動,讓幼兒親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變化,增加了他們對實驗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感知淀粉遇碘會變顏色,從而激發(fā)學習的欲望,提高觀察的全面性,思維的發(fā)散性及操作的協調性。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鹽水、水、酒、針管、噴壺若干,各種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小朋友們看,我這有一張畫,你們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這里有一種神奇的`藥水,現在我把它噴上去,這次你們看到了嗎?(看到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幼兒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會我們就會找到答案了。

 。、做一做

  (1)我今天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一瓶水,你們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樣呢?(白色)我們叫這種水為淀粉水。我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東西,在這些東西里有一種能使淀粉水變顏色的,是哪一樣呢?我們一起來試試。順便把觀察到的記錄下來。

 。2)教師巡回指導。

 。3)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场⒄乙徽

 。1)剛才我們發(fā)現淀粉水遇碘變藍,那哪些東西里有淀粉呢?(幼兒自己猜)你們說了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ǎ玻┙處熝不刂笇。

 。ǎ常┱l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樣找到的?

 。、實驗我們做完了,你們知道這幅畫中的秘密嗎?(用淀粉水畫的,碘酒噴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僅僅有這一種玩法,還有許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們再一起來研究。

  5、活動延伸

  結合美術活動“奇妙的畫家”,讓幼兒用淀粉水繪出圖畫,再用碘酒噴出來。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百科: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其基本構成單位為α-D-吡喃葡萄糖,分子式為(C6H10O5 )n。淀粉有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類。前者為無分支的螺旋結構;后者以24~30個葡萄糖殘基以α-1,4-糖苷鍵首尾相連而成,在支鏈處為α-1,6-糖苷鍵。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通過探索發(fā)現紙張通過折疊等方式可以站立和承重。

  2.能通過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折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玩過“站起來”的音樂游戲。

  2.幼兒嘗試過借助輔助材料讓物體站起來,如讓筆站起來等。

  3.幼兒參加過美工折紙活動。

  物質準備:

  1、游戲音樂、播放器。

  2.教師用的統(tǒng)計表。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張紙、記錄表、積木若干、筆。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導入。

  1.引導語:來,讓我們跟著輕松的音樂玩“站起來”的游戲吧,小朋友們要開動腦筋,讓自己站起來、站得穩(wěn),比比看誰的辦法多。

  2.隨著音樂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師報出數字指令,幼兒做“站起來”的動作。例如,教師報“3”,則幼兒身體3個地方與地面接觸;教師報“5”,則幼兒身體5個地方與地面接觸。

  二、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

  1.出示紙張導入:看大家玩得這么開心,紙張娃娃羨慕極了,它也想自己站起來,我們來幫他想想辦法吧。

  2.分給幼兒每人一張紙,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3.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可給幼兒適當的提示,如可通過折疊的方法讓紙張站起來。

  4.分享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讓紙張站起來了呢?

  5.教師根據幼兒的示范在統(tǒng)計表中畫出相應的圖示。

  三、實驗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折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1.猜測并實驗:哪種紙張上放的積木最多?

  結合統(tǒng)計表提問:紙張娃娃站起來了,它們可神氣了,都說自己的力量大,你們猜猜這幾個紙張娃娃誰舉起的積木最多。

  2.鼓勵幼兒猜測并自由把積木放在站著的紙上。

  小結:同樣的.紙張,折的方法不一樣,它能承受的重量也不一樣。

  四、設置挑戰(zhàn),比較實驗并記錄。

  1.提問:紙怎么折疊,能使積木放得多又穩(wěn)呢?

  2.出示記錄表,提出要求:每人一張記錄表,把折紙的方法畫在第一行格子中,紙張實際能承受的積木數量記在第二行格子中。

  3.出示幼兒折的紙,分享交流:

 。1)你的紙張娃娃放了幾塊積木?你用了什么折疊方法?

 。2)你在擺放積木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4.小結:折紙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要先讓紙自己站穩(wěn),再小心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6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4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05

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9-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24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2

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實用]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