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品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目測10以內的數(shù),并準確地說出目測的方法與結果
2、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學具:幼兒操作材料、彩筆、鉛筆、橡皮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小熊開超市”引導幼兒探索目測的方法。
1、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目測出物體的數(shù)量。師:說一說:超市來了什么小動物?有多少?并出示正確答案驗證。
2、教師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大膽說出目測的方法與結果。
師:有幾只小豬?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請你把你的.方法用筆圈出來。3、教師歸納幼兒所運用的目測方法。(兩個兩個數(shù),三個三個數(shù),數(shù)群數(shù)…….)
二、幼兒運用目測方法統(tǒng)計出超市貨物的數(shù)量。
1、教師啟發(fā)幼兒用多種方法說出總數(shù)。
師: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知道物體的數(shù)量?并將這種方法用筆畫出來,并寫出數(shù)字。
2、個別幼兒講述其它的目測方法。
師:說一說,你還有什么目測方法?你們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快?為什么?組織幼兒討論得出結論。
3、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共同發(fā)現(xiàn)了好多的目測方法,有兩個兩個數(shù)、三個三個數(shù)、五個五個數(shù)、數(shù)群數(shù)、接數(shù)…….,小朋友真棒!
三、競賽“比眼力”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兩組,開展競賽活動。比一比哪組能快速目測出貨物的數(shù)量并予以獎勵。
四、游戲“評選優(yōu)秀員工”
教師提供操作材料,幼兒在規(guī)定時
大班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3、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靈敏性。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游戲準備:
短皮筋、長皮筋若干
游戲玩法:
引導幼兒嘗試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1)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練習單腳內外跳皮筋。(幼兒圍成圓圈,單腳撐皮筋,另一只腳練習跳)
(2)三位幼兒子撐起根皮筋,讓幼兒自由探索皮筋的多種跳法(單腳跳、雙腳跳、雙腳交替跳、叉花跳等)。
(3)通過民間游戲"跳格子",引導幼兒探索并練習跳皮筋多種方法。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大班的幼兒對音樂有了初淺的認識,尤其對那些有情節(jié)的音樂作品更為喜歡。他們很愿意用歌聲、用動作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而且他們對音樂節(jié)奏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初步從音樂中聽出所表現(xiàn)的內容,會用肢體模仿。在音樂欣賞鐘表店這一活動中,我會給幼兒提供鐘表店的.PPT,讓他們更為形象、準確的觀察了解鐘表的走動和響鈴,為下個環(huán)節(jié)欣賞音樂做好經驗準備。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在鐘表店》,感知行走三拍后會出現(xiàn)鬧鈴的規(guī)律。
2、嘗試用肢體動作及合適的樂器表現(xiàn)出音樂中鐘表行走的聲音和鈴聲。
3、培養(yǎng)幼兒輕拿輕放樂器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傾聽音樂,感知行走三拍后會出現(xiàn)鬧鈴的規(guī)律。
難點:嘗試用肢體動作及合適的樂器表現(xiàn)出音樂中鐘表行走的聲音和鈴聲。
活動準備:
PPT(鐘表店),音樂,節(jié)奏譜,響板,響筒,串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入場律動:小朋友們到老師這來,我們跟著音樂跳支快樂的舞吧!(搖手、蹲、搖擺、蹲走。)(《兩只老虎》伴奏)
2、情景設置引出鐘表店。小貓叮叮家的鐘表壞了,它想請我們小朋友去鐘表店幫它選一個。那我們趕緊去鐘表店吧。
3、觀看PPT,感受鐘表的各種聲音,用動作來表現(xiàn)。小鐘表走路是什么聲音呢?(嘀答嘀答嘀答)誰來用身體動作模仿一下?這又是什么聲音呀?(叮鈴鈴)誰來用動做表現(xiàn)一下鬧鈴聲?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傾聽樂曲《在鐘表店》,并感應曲式。你剛才聽到了什么?(鬧鐘的聲音)鬧鐘發(fā)出了什么樣的聲音?(咕咕)(叮鈴鈴鈴)那你覺得這首樂曲有幾段?(兩段)是從哪兒聽出來的?(有兩次不一樣的鬧鈴聲)
2、播放樂曲《在鐘表店》,幼兒根據(jù)樂曲拍節(jié)奏,嘗試找出三拍響一次鈴的規(guī)律。
(1)我們一起用小手給這首曲子伴奏吧。小鬧鈴走的時候拍手,遇到鬧鈴響你可以彈手指或轉手腕。
(2)我們每拍幾次手,小鬧鈴就會響?(三次)
3、再次播放樂曲《在鐘表店》,并畫出節(jié)奏譜,進一步讓幼兒感知三拍響鈴的規(guī)律。這個小X代表什么?(小鬧鐘在走)這個﹏代表什么?(鬧鈴聲)小鬧鐘走了幾下小鬧鈴就出來了?(三下)
4、繼續(xù)播放樂曲《在鐘表店》,根據(jù)節(jié)奏譜打節(jié)奏,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
。1)我們一起來打節(jié)奏,嘀答嘀答嘀答鈴……(老師指著節(jié)奏做舉手代表叮鈴鈴鈴)
。2)我們再來一次,播放《在鐘表店》(老師帶幼兒拍拍手,舉手)
5、嘗試用不同樂器表示鐘表走的聲音和鬧鈴聲。
(1)老師帶了好多樂器,看看都有什么?(響板,響筒,串鈴,手鈴)
(2)響板,響筒的聲音比較清脆,這像什么?(鐘表走)而串鈴的聲音像什么?(鬧鈴)
(3)打擊樂演奏(我們一起用樂器給這首曲子伴奏,好嗎?)
三、結束部分
演奏結束了,讓我們輕輕的把樂器放到剛才拿的地方,去外面做游戲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蓖ㄟ^對雕刻、繪畫、攝影作品的欣賞,初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體驗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美好。
、材芙柚约旱脑薪涷瀸L畫作品中人與動物的關系進行大膽想象,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繪畫作品的理解。
、硣L試在"山洞"中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體驗自由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苯涷灉蕚洌撼醪搅私庠既祟惖纳顮顟B(tài)、參與過對動物的有關討論
⒉物質準備:
、呕顒訄鼍埃哼\用桌子布置成山洞的形狀、用地拼鋪在地上供幼兒了與教師進行談話。
、仆队皟x、電筒、油畫棒、圖畫紙、背景音樂磁帶、錄音機、電腦課件
、抢L畫作品:盧梭《睡著的吉普塞姑娘》、《叢林組畫》;米羅《人投鳥一石子》、《人物與鳥》、幾米《夢想》、李可染的《牽牛圖》、《初見疏柳掛新綠》;原始雕刻作品《拉斯科洞的馬頭》;圖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活動過程:
、币l(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爬"山洞"
、残蕾p原始雕刻作品《拉斯科洞的馬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
啟發(fā)想像: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現(xiàn)了最早的人類,就是原始人。他們在一些山洞頂上刻下了一些圖畫。小朋友們猜猜看,原始人會在洞頂上刻什么呢用投影儀打出圖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粡垐D片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你怎么看出來的為什么原始人要刻畫動物為什么要刻這么深的山洞里小結:動物對于原始人來說特別的珍貴,人類要生存必須要依靠動物,所以他們把動物刻畫在山洞中,認為這樣他們就能捕獲更多的動物。
、承蕾p其它藝術作品體驗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美好。
、爬蠋煟簞游锖臀覀內祟愑泻苊芮械年P系,你們喜歡動物嗎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歡動物,還有一些畫家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了很多人和動物在一起的圖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瞥鍪咀髌罚哼@些圖畫中都有人和動物,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然后選一張你最喜歡的圖畫給它貼上標記。
請幼兒為自己喜歡的`作品貼標記。(在背景音樂中幼兒進行選擇)啟發(fā)幼兒在選擇時與同伴進行交流:為什么喜歡這幅圖畫
、抢蠋煟簞偛琶课恍∨笥讯歼x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圖畫,還和小伙伴一起談了談自己的想法。我們來看看哪張圖畫小朋友們選的最多。
找出幼兒選擇最多的繪畫作品進行集體交流。(用電腦課件將作品展示出來):你們?yōu)槭裁聪矚g這幅畫在這幅畫中人和動物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畫中的人,你會有什么感覺小結:在這些繪畫作品中,人和動物在一起感覺很美好,很有趣,很快樂。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葱蕾p《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進一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出示《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向幼兒介紹蒂皮和她與野生動物朋友的故事。進一步理解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要善待動物,對動物"不要害怕,但是要小心。"
⒌創(chuàng)作體驗請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動物畫在山洞中,相互欣賞,自由交流,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動物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參與的問題。環(huán)保應該從娃娃抓起,從自我做起,基于此,我設計并組織了本次活動重在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原于興趣,而動物是幼兒最感興趣最喜歡的。
大班教案 篇5
主題產生:
經過了火辣辣的夏天,秋天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樹葉開始變黃,天氣開始變涼,各種各樣的水果開始上市……這些發(fā)生在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是那么有趣,那么美麗。
在一次的飯后水果--吃橘子的過程中,有孩子說:“今天吃橘子真開心,橘子上面的顏色真好看,有黃有綠的。”“我看到現(xiàn)在水果店里都是橘子,橘子是秋天的水果嗎?”有孩子提出了疑問?吹轿野验僮悠つ玫疥柵_上曬,朱懷遠馬上說:“我知道橘子皮可以煮水喝,我媽媽就給我喝過。”其他的孩子都表示了質疑:橘子皮怎么可以吃呢?秋天還有哪些水果?……秋風吹去了夏日的酷熱,天氣慢慢地開始變涼,大片的樹林脫下綠裝,樹葉開始飄落,桂花散發(fā)著迷人的芳香,菊花爭艷,蟹兒肥黃,果實豐碩,孩子們開始準備秋游的食品與物品……這多姿多彩的秋天在孩子們的眼里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充滿了無窮的探索樂趣。
目標:
1、感受和探索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和變化,了解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2、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探究活動,在活動中體會秋天的美。
主題網(wǎng)絡: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室墻面
1、將幼兒收集的水果、種子、葉子等進行展示,并附上相應的'漢字,布置成水果樂園、豐收的種子和葉子展覽會等。
2、利用幼兒撿到的各種落葉布置出秋天的果園,供幼兒互動。
區(qū)域
1、在美工區(qū)投放各種果實、樹葉等進行裝飾,制作。
2、在益智區(qū)里利用水果進行排序和分類等活動。
3、語言區(qū)中投放實物與字卡,找對應等。
家園共育:
1、請家長幫孩子準備一件夏裝和一件秋裝,以便進行“秋天我們穿什么”的大討論。
2、幫助孩子帶1~2種水果,了解水果的名稱,特點、口味和營養(yǎng)價值等。
3、了解秋天的水果有哪些?為什么其他季節(jié)的水果也會有?
4、讓孩子到田間感受一下秋天豐收的場景,收稻谷、挖山芋、采毛豆等。
5、收集一些花生、玉米、瓜子、黃豆等,分別放在盒子里,自制標簽,做成種子標本。
6、和孩子一起去揀一些落葉,制作樹葉標本,或樹葉拼貼畫。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關注目標:
關注衣服的生產加工過程及其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
技能目標:
培養(yǎng)關愛他人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學習利用廢舊物品動手制作玩具衣服的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衣服和加工生產過程。
態(tài)度目標:增強對廢物利用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勤儉節(jié)約習慣和熱愛周圍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參與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持久地與他人交往,不浪費資源,并能宣傳影響別人。
活動準備:
1.自己的小衣服;
2.廢舊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衣服哪里來(通過談話、快速聯(lián)想,使幼兒意識到自己所穿的衣服有很多,并且在不斷地丟掉很多小的衣服,而自己所穿的每件衣服是用很多的'資源生產加工,并經過人們艱辛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
1.談話提問: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怎樣來的?
(了解衣服的生產加工過程:種植棉花——施肥——管理——收獲——紡織——設計——剪裁——縫制——購買……)
2.分析引導:使幼兒關注一件衣服的背后所需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
3.從情感教育入手,啟發(fā)幼兒關注衣服的背后蘊含著的一些事情,教育生活中要幼兒節(jié)約,不要浪費。
活動二:穿哥哥姐姐的衣服和大班、一年級的哥哥姐姐或親戚家中的哥哥姐姐們聯(lián)系,互相交往,贈送衣服(互動活動);手拉手做朋友,建立長期的交往。
活動三:我的小衣服
(自己的衣服小了不亂丟掉,把它送給弟弟妹妹穿。)
1.到小班(或低年級)找自己的伙伴和弟弟妹妹做朋友,互相交往、談話。
2.把自己的小衣服送給弟弟妹妹穿。
活動四:廢物的制作(通過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衣服的實踐活動,學會一兩種衣服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利用廢物制做物品的興趣。)
1.教師示范演示制作方法,可折衣服、剪衣服,粘貼裝飾衣服等。
2.幼兒自己動手制作。
3.時裝表演,通過這一活動,進一步增強廢物巧利用的意識,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才能。
活動五:向貧困地區(qū)小朋友捐贈衣服
在教師的帶領下,把自己穿不完或不穿的衣服(也可帶動家人)捐贈給貧困地區(qū)的小朋友,培養(yǎng)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和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注意事項:
1.活動中利用的廢舊材料必須是干凈的,或已消過毒的。
2.在整個活動中,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操作材料,注意安全。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故事畫面,分享故事情節(jié),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主人翁從不幸變?yōu)樾疫\的故事發(fā)展過程,感受智慧的力量和自主閱讀的快樂。
準備:人手一本故事書和一支鉛筆
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看書,(分發(fā)人手一本圖書)問:你們知道這本書名稱叫什么?什么是“幸運”?這里的“我”是指誰?
2、請幼兒自主看書,看后問:你覺得誰是幸運的?為什么?
二、閱讀故事
1、閱讀故事第一部分。
。1-3頁)提問“一天,有誰?在干什么?突然聽見咚咚咚的敲門聲?還說“嗨,小兔在家嗎?”這是怎么回事?他倆說了什么?
2、閱讀故事第二部分。
。4——5頁)提問:小豬怎樣想辦法對付狐貍的?他倆怎么說又怎么做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P5 問:狐貍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提醒幼兒可以用筆做過程的記錄,然后分享不同的記錄方法)小結:小豬變成了全村最干凈的小豬了。
。6——7頁)狐貍準備干什么時,小豬又使出什么招?說說狐貍做事的`過程,小結:小豬變成了全村最肥的小豬了。
。8——9頁)狐貍又想干啥?小豬讓他干嘛?又使招了嗎?狐貍自言自語說什么?(解釋:什么叫自言自語?)狐貍又開始忙什么?從哪里開始做?小結:小豬變成了全村最嫩的小豬了。
3、閱讀故事第三部分:
。10頁)你們猜小豬又和狐貍說什么了?狐貍聽見嗎?為什么?小豬一共使了幾招?他享受到了什么?(要求用好聽的詞來說)小結:多么舒服的澡、多么豐盛的午餐、多么愜意的按摩。(解釋:愜意就是很滿足的意思)
三、總結:
問:這天到底誰幸運?為什么?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野貓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jié)。
2、發(fā)現(xiàn)并能糾正故事中野貓所犯的錯誤,訓練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3、增進對城市認識和喜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我們的城市有一定的認識。
2、多媒體課件《野貓的城市》。
3、圖片:野貓、斑馬、小鹿、花奶牛、大河馬;磁鐵。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個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個很癢的地方;城市是一個很羞的地方。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發(fā)現(xiàn)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
活動難點:
啟發(fā)幼兒糾正故事中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見過貓嗎?(見過)老師這里也有一只貓。我們用掌聲把它請出來好嗎?問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貓,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貓,是一只會說話的野貓。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提問:
1、出示圖片一提問:
過渡語:你們瞧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呀!小動物們都會問野貓什么問題呢?(個別動物提問,河馬問什么問題呢?)動物們圍著野貓問長問短,問城市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吃的。有誰能告訴我“問長問短”是什么意思?(就是問這問那,表示對城市的好奇。)野貓可得意了,晃著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后皺著眉頭說:“城市太大了,我們怎能用嘴巴講的清楚呢?讓我來比劃給你們看吧。
2、出示圖二提問:
過渡語:你們瞧野貓會用什么東西來比劃城市?(斑馬)師:你們看看野貓會用斑馬來比劃城市的什么呢?(斑馬線)師:它會怎樣去比劃呢?(動物們從它身上踩過)師:小動物從斑馬身上走過去,那斑馬會有什么感覺呢?斑馬會怎么說呢?(出示文字)老師小結:城市是有斑馬線的`地方,人們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3、出示圖片三提問:
過渡語:野貓拍了拍腦袋說:城市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那它又會用什么來比劃城市呢?那我們來瞧一瞧,(出示圖片三)師:有誰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圖案像什么呢?(圖片、地圖)野貓在花奶牛身上畫來畫去,奶牛的感覺是什么樣的?(癢,出示文字)(請幼兒互相指一下身體的部位,來感覺一下。)老師小結:城市有規(guī)劃圖,按規(guī)劃建設城市,方便人們的生活,人們生活得很快樂。
4、出示圖片四提問:
過渡語:野貓想了想說,城市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哪里呢?
。1)野貓說城市里有抽水馬桶,對?
。2)河馬說城市是個不知羞的地方,對嗎?
。3)為什么動物們說城市是個不知羞的地方?
老師小結:城市里有抽水馬桶,人們不隨地大小便,是個講衛(wèi)生講文明的地方。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
師:我們的城市真的是一個很疼、很癢、很羞的地方嗎?師:野貓比劃的城市恰當嗎?老師引導幼兒共同小結:故事中的野貓有點自以為是,用了自己以為很正確的比喻,來比劃城市,因為它講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讓森林里的動物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動物們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了。其實我們的城市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個先進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里來了一輛汽車,從車上下來許多小朋友,假如是你從那輛汽車上下來,你會怎樣介紹我們的城市?(出示課件)
五、總結:
我們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是一個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希望小朋友們都用恰當?shù)谋扔飨騽e人介紹我們的城市。
活動反思: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我做到了充分備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有以下幾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教師的情緒飽滿,態(tài)度積極,始終以微笑的面容對待孩子,無形中給孩子一種精神的鼓舞,因此孩子們能充分施展自己,把自己知道的都說出來與老師分享,一種積極互動式的良好師生關系奠定了本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
第二,教師語言簡練,聲音甜美,充分發(fā)揮了語言課的特點。教師能通過自身的示范,給孩子的語言起示范引導作用。同時,老師能對幼兒的回答作出應答,不斷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因此孩子們思維活躍,踴躍發(fā)言,達到了語言課的目標:想說、敢說、有機會說。
第三,此活動教師物質準備充分,掛圖色彩精美、精致,動物圖片逼真,因此老師操作起來非常吸引幼兒,所以他們聽得很仔細。課件動畫也很有特色,在課件的引導下,幼兒更積極地思考問題,又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四,活動設計難度層層遞進,符合幼兒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非常有層次性、條理性。當講第一遍故事時,能讓幼兒記住故事的名字及故事中的人物。當看課件時能更深一層的提出問題。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不斷解決一個個問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加強,發(fā)展了幼兒連貫的語言。
第五,老師能將拋出的問題想辦法引導幼兒理解、回答。在引導幼兒回答“野貓的城市里有什么?斑馬、花奶牛、河馬分別說城市是什么樣的?”時,老師進行很流暢,主要是聯(lián)系生活中的例子。孩子們自始至終是活動的主體,這也充分看出教師以人為本的思想。讓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給孩子們以正確的概念。
第六,把童話故事遷移到我們所生活的城市,讓幼兒從觀察身邊的城市做起,愛我家鄉(xiāng)、愛我中華,情感目標得到再次升華。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幼兒美術教案大班03-10
[精選]大班教案07-31
大班教案【精選】08-27
大班教案(精選)11-29
(經典)大班教案08-04
(精選)大班教案08-11
大班教案(經典)08-11
大班教案[經典]08-01
大班教案(精選)10-20
大班教案【經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