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認識圓錐教案

時間:2025-01-06 07:32:56 教案 我要投稿

認識圓錐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圓錐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圓錐教案

認識圓錐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測量圓錐的高。

  課前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并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知識點

  學生活動

  一、初步感知

  教師示出圓錐體鉛錘實物、圓錐型漏斗實物。

  指出這是圓錐體實物。

  同學們能指出生活中的圓錐體嗎?

  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游戲,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畫面,注意出現(xiàn)的圓錐體的鏡頭。同學們舉手搶答出圓錐體物體。

  感受圓錐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認識近似圓錐實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結論:

  圓錐體東西好像不多,只有鉛錘,漏斗,沙堆,鉛筆尖等。

  學生找出了:煤堆;糧堆;帳篷;削好了的鉛筆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圓錐;圓錐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一)圓錐的認識

  1、演示動畫“圓錐的形成”

  (1)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么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

  (2)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是一個圓錐體。繞另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也是一個圓錐體。分別閃爍底面半徑和高。

  2、教師提問:

 。1)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柱的高?

  3、學習圓錐體。

  提問:

  (1)圓錐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錐的高?

  4、教師小結:

 。1)(演示動畫“圓錐體的認識”)

 。2)測量圓錐的高。

 、僖龑W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谟弥背吆腿前迦绾螠y量圓錐的高。

  教師巡回參與討論,指點方法,關鍵解兩個三角板的位置問題。

  教學圓錐體的特征:

  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學生回答圓柱特征。

  學生觀察、觸摸圓錐體模型,感受圓錐體有幾個面。學生指出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學生討論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總結方法:用大小兩個三角板,保證高與桌面垂直,標高線與垂直三角板垂直。還要注意減去沒有刻度的0.5厘米。

  三、鞏固反饋

  1.請你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2.請你說出圓錐的`特征.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圓錐各部分名稱.

  學生討論后匯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么區(qū)別?

  圓錐體的特征

  學生總結圓錐體和圓柱體的區(qū)別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認識圓錐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認識圓錐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是小學數學最后教學的形體知識。與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圓柱和圓錐也是基本的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經常能夠看到這些形狀的物體。教學圓柱和圓錐,能夠擴大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范圍,豐富對形體的認識,有利于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教學圓柱和圓錐,也能夠豐富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活動經驗,深入理解體積的意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利于完善認知結構,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學圓柱和圓錐,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探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機會,有利于轉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具體安排見下表:

  例1圓柱、圓錐的形狀特點

  例2圓柱的側面積

  例3圓柱的表面積

  例4圓柱的體積

  例5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認識圓柱和圓錐

  教學內容: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fā)現(xiàn)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及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資源:1、課件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2、教師: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么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說。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么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圖(5)是什么形狀?板書:圓錐

  你能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說,如鉛筆、煙囪、套管、鉛錘等)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二、合作探究,認識特征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

  談話:對于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后再來研究,好嗎?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并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谠倜幻總面有什么特征?

 、廴缓笮〗M內互相說一說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么特點?

  教師巡視解答疑惑。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ㄏ戎该麑W生拿著實物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指名不拿實物說發(fā)現(xiàn)。師生及時共同進行評價)

  談話: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個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說,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大小相等,叫圓柱的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課件隨時演示,將茶筒的底面和側面抽象出的圓柱立體圖形

  板書:底面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1個曲面

  高兩底之間的距離

  3、認識圓柱的高

  教師從學生拿來的圓柱中隨便找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圓柱,讓學生觀察比較。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底面大小決定圓柱粗細,高決定圓柱的高矮

  談話:哪是圓柱的高,誰來指一指?

  談話:你知道你手中的圓柱形有多高嗎?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條嗎?

  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圓柱的高,記下測量數據,多量幾條,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測量結果。指名一組到講臺前演示,使學生明確:圓柱的高長度相等,有無數條。

  提問:什么是圓柱的高?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高上下兩底面之間的距離(無數條)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圓柱的高

 。ǘ┱J識圓錐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圓柱,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錐形物體,觀察圓錐體,摸一摸、量一量,和圓柱比一比,它與圓柱有什么不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觀察結果。

  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圓錐是尖的有一個頂點。

  教師出示圓錐實物課件

  思考:圓錐有幾條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fā)學生用平移的方法將藏在圓錐中的高平移出來測量,學生合作動手測量圓錐模形的高并指名上臺演示。

  板書:底面1個圓形

  側面1個曲面

  高1條

  2、交流對圓錐的認識

  3、小組討論比較圓柱與圓錐的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5、學生閱讀課本9、10頁的內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10頁練一練。

  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是圓錐?為什么?

  2、練習二第1題。

  結合圖形指出圓柱、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3、練習二第1題。

  “連一連”。學生自主連線,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回顧新知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點,鞏固圓柱與圓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圓錐教案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九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小節(jié)第一部分《圓錐的認識》。這一部分是在學生掌握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而安排的內容。我們要想認識圓錐,進一步學習有關它的知識,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這一部分內容的第一節(jié),為下面學習起到一個良好的鋪墊作用。由于圓柱與圓錐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因而教材把圓錐的認識安排圓柱的認識之后,為學習圓錐的特征以及體積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

  2、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的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fā)展。所以在教學時適宜讓學生主動思考,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錐的特征。另外,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操作、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能根據具體情況想出測量高的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了解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

  4、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5、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多個、圓錐的模型一個、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部分教材的內容特點,經過我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本節(jié)課主要用動手實踐、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流程

  1、復習提問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導入新課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觀察一下,觸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3、講授新課

  (1)、教學圓錐的認識

  課件展示,如果我們沿著些圓錐的輪廓畫線,可得到圓錐的幾何圖形。

  教師根據幾何圖形指出:圓錐的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再觸摸,得出圓錐的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錐的側面。

  再觀察物體,教師指出: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你能從物體上找到圓錐的高嗎?(教師指出母線不是高)

  你能從圖形上找到圓錐的高嗎?(學生回答)

  你能確定圓錐高的條數嗎?(學生回答并根據定義總結:只有一條)

  (2)、小結

  第一步,學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師生總結: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請學生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你能根據測量圓柱高的啟示,來測量圓錐的高嗎?(小組嘗試)

  請同學展示,測量圓錐的高的過程。

  師生總結:

  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閱讀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轉動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課堂練習

  利用課件,展示習題,指名口答。

  5、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四、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為了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為主,幫助為輔,我進行了嘗試。從教學內容方面,本部分知識適合采取這種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動的空間。從學生方面,學生的求知欲較強,活動能力與小學相比有大的提高,他們能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情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合作交流的方式。

認識圓錐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征、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后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guī)律”的學法指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網絡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征。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導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zhèn)游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么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后,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認識圓錐教案】相關文章:

圓錐體的認識教案02-20

數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教案03-26

圓錐的體積教案09-03

《圓錐的體積》教案03-24

圓錐的體積參考教案03-23

《圓錐的認識》六年級數學教案03-25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03-26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設計03-26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