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8篇【必備】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跟家人寫過信嗎?露西正在給出遠門的爸爸寫信。讓我們看看她都寫了什么呢?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一封信》)
二、識字解詞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課件出示1)
。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
。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4)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 (課件出示2)
fēnɡ xìn jīn zhī yuán zhū bǐ dēnɡ diàn yǐnɡ
封 信 今 支 圓 珠 筆 燈 電 影
各自拼讀,讀好前鼻音“信、今、電”,后鼻音“封、燈、影”以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圓”。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并用生字口頭組詞。
。2)出示新詞(課件出示3)
一封 削土豆 朝外 一沓 刮胡子 修臺燈 冷清
肩膀 一團 一束 鮮花 星期
借助拼音,開展讀詞游戲。
開火車讀,再讀。
小老師領讀,齊讀。理解、記憶。
。3)讓我們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通課文。
、俜肿匀欢,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陂_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
3.整體感知內容。
請大家?guī)е@些問題讀課文。(課件出示4)
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
(露西和媽媽一起給爸爸寫信的故事。)
露西的信寫了幾遍?(兩遍)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ㄕn件出示5 )出示生字:
封 信 今 支 圓 珠 筆 燈 電 影
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總結:
(1)加一加:“火”加“丁”是“燈”。
(2)換一換:“株”減“木”換“王”就是“珠”。
。3)猜謎語:“令少一點”就是“今”;“俺家大人不在家”就是“電”。
2.組詞語:給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
。1)師范寫,重點指導“信、珠、筆”并講述:(板書:喝 井)
“信”右邊的三橫中,第一橫最長,下面兩橫稍短。“口”要寫的扁一些。
“珠”王字旁的最后一筆是提。右邊的'“朱”上面的撇是短撇,下面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提下面;豎是最長的筆畫,寫在豎中線右側。
“筆”豎彎鉤是難點,豎要靠近豎中線,轉彎要圓潤,下面的部分要平,鉤朝上。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提出要求。
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嚴格按筆順描寫。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四、總結交流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認識了露西小朋友,并了解了她的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脈絡,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教學重點:
1.理清層次
2.品味語言
3.把握主旨
預習提示:初讀課文積累字詞了解作者感知內容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兩句古詩中含有我國一位現(xiàn)代女作家的名字你知道是誰嗎?
教師:你能知道她名字的深刻用意嗎?
教師:冰心的確是一位冰清玉潔的作家。誰還了解更多?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補充介紹。
1.作者介紹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個北洋水師的軍官家庭,福建長樂人。五四運動爆發(fā)時,滿腔熱情地投入青年愛國運動,并以寫“問題小說”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報國、婚姻家庭等問題。在此同時,還寫了許多清新雋美的小詩,其詩集《繁星》《春水》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筆雋逸,藝術精巧。冰心最喜歡的文學形式還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獨成一體,被當時讀者譽為“冰心體”。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說散文《超人》《往事》,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燈》《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等。
二、檢查預習
、偕肿⒁
云翳yì 巉巖chán羞怯qiè心魂驚駭hài休憩qì驕奢shē
梟鳥xiāo蔭庇(yìn)芳馨xīn朔風shu叢莽mǎng
②詞語積累
巉巖:高而險的山巖。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驚駭:驚慌害怕。休憩:休息。
蔭遮:枝葉遮蔽。驕奢:驕橫奢侈。
喧鬧:喧嘩熱鬧。清吟:這里指清脆地鳴叫。
梟鳥:貓頭鷹之類的鳥。蔭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
芳馨:芳香。叢莽:大片茂盛的草。
葉落歸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云翳:陰暗的云。
三、研讀課文
教師提問:
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
.小組討論,展示交流
、佟耙唤核苯(jīng)歷了哪些生命過程的體驗?(可用文中的關鍵語句回答)這些體驗有無先后順序?從中你領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經(jīng)歷的生命過程的體驗:有時候他遇到巉巖前阻,他憤激的`奔騰了起來,怒吼著,回旋著;有時候他經(jīng)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靜靜的流著,低低的吟唱著;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使他心魂驚駭,他暫時渾濁了,擾亂了;有時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這時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走。
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物性質和發(fā)生的狀態(tài)來看,不分先后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
這些情況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說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現(xiàn)象,其實是生命的歷程,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谕ㄟ^“一棵小樹”的經(jīng)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幾個連續(xù)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guī)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于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fā)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四、拓展延伸
啟發(fā)學生談話與想象,進一步領悟生命的真諦。
生命還象什么?為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五、小結:我的閱讀體驗是:(學生談收獲,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學反思:
《談生命》一文是冰心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教學本文著力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從而獲得生命體驗。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無不在本文有充分的體驗。本文的設計既立足于此,但在學生與文本對話時沒有隨文章展開,而是機械地分析出來,沒有達到與作者的共鳴。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9個。積累詞語9個、句子2句。背誦全文。
2、能正確、熟練地朗讀全文,知道一群孩子們來到窗下,為一位在戰(zhàn)場上失去雙腳的紅軍爺爺種月季花和牽;ǖ墓适。學習他們愛長輩的好品質。
3、能熟練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軍、論”。
4、說說自己尊敬長輩的一件事。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生字9個。
同時從小養(yǎng)成尊重長輩、關心他人的好行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今天老師講一個故事:《朱德的故事》
2、揭示課題:40、窗下
3、齊讀課題
二:聽錄音、感知:
1、跟著讀一讀
2、輕聲讀一讀。
三:學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
2、查字典比賽:
字
什么部首
在字典第幾頁
軍
論
3、學生字:
a.讀準字音,小火車讀。
b.小組交流:
“攀”書空、數(shù)一數(shù)筆畫。
“簇”書空、用“一簇簇”練習說詞語。
“株”可以說一株株什么?
四:讀詞語:
小小組讀;開火車讀;叫號讀。
五:讀句子:
抽生讀;男、女生讀;齊讀。
六:讀課文:
1、思考:我們到紅軍爺爺窗下拿了什么?劃出有關句子。
2、讀好第一節(jié),讀出語氣:
3、紅軍爺爺為我們干什么?說一說。
4、今天我們來干嗎?
5、讀好第三節(jié)。分組讀;男、女聲比賽讀。
七:背課文:
1、分組背。
2、會背的'站起來背。
3、齊背。
八:拓展延伸:
說說你尊敬長輩、關心長輩的一件小事。
九:推薦讀課外讀物:
關于紅軍長征的故事。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吐字清楚,讀音準確。
2、了解文學的內容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
3、體會課文豐富的情感和優(yōu)美的語言。
學習重點:
1、了解文學的內容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
2、品味本文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
3、擬人手法和對話方式的`運用。
第一課時
課堂學習: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門,大至國門,小至房門,林林總總,也有神奇的門,如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 。一扇陌生的大門,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門后面永遠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滿誘惑,當穿過那扇門,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天地。同學們,當你踏入中學大門的時候,有什么感受呢?(同學交流,學生評價)
今天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想把我們領進文學領域的入口處,揭開文學這片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盡情領略文學的無限風光,從而深深地愛上文學,做文學的忠實讀者。
二.朗讀大比拼: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讀音準確。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朗讀比賽。方法如下:
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成員毛遂自薦,在此基礎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參賽。組織學生評委,確立評分標準,評出優(yōu)勝者并陳述理由。教師對未獲優(yōu)勝的同學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大膽展示自我的精神。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 作者為我們打開的是一扇什么樣的門?怎樣才能打開這扇門?(從文中找答案)
四、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探究1:剛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作者要為我們打開一扇文學之門,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說一說什么是文學?(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探究2:在無數(shù)關閉著的門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門,這就是文學之門,為什么說文學之門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門”?試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回答。(學生踴躍發(fā)言,從第四節(jié)中找出了很多句子來理解文學之門的重要性。)
五、 拓展延伸:
文學之門實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門,門外與門內的風景大相徑庭,請你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為徘徊在門外的和進入文學大門的人設計一段對話。(分組討論,每組自己確定角色,推薦代表上臺發(fā)言)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文學是人類感情……燦爛的智慧”。
2.為你熟悉的某一部文學作品中的某一文學形象寫一段簡介,字數(shù)80到100字之間。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容:《媽媽的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0個漢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并用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媽媽平日的愛,懂得要尊重關心父母不讓父母操心。
教學重點:體會詩的感情,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并用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隨唱,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體會“媽媽的愛”。
二、自學初讀課文,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識字。
三、識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讓我考考你”
四、交流
1、分小節(jié)感知
2、媽媽的.愛是什么?從哪兒能看出媽媽的愛?
3、自主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小節(jié)讀文。并討論:媽媽的愛是什么?從哪兒能看出媽媽的愛。
五、誦讀通過朗讀,背誦課文,感受媽媽的愛。
六、評價。
自主、全方位評價。
七、寫字
1、認讀生字卡片并擴詞
2、同桌合作,自認識較簡單的字
3、向困難挑戰(zhàn)。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識記和理解:生字詞,會讀會寫,能在句中理解包括注解的意思,能在課外遷移運用。記住散文文體特點,會辨認。背誦全文。理解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分析和欣賞:能借助想象,讀懂春天圖畫,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課文脈絡。順利發(fā)表自己的欣賞結果。
3、情感和價值觀:熱愛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確處理“自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字詞、修辭、文體和課文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展開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欣賞評價春天之美,順暢表達閱讀的體會。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1、布置預習:查字典正音,搜集春詩,誦讀課文兩遍,理清課文思路。
2、導入:交流春詩,口頭說說春天印象,說說《春》這一課寫了一個怎樣的春天。
3、學生個別朗讀:其他同學邊聽讀,邊用線段在句中畫出課后的生字詞,畫出運用比喻的句子。等學生讀完,教師糾錯讀音,朗讀過程不打擾。
4、理清課文脈絡,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課文寫了三個部分,即盼春——繪春——贊春
5、反復誦讀課文多遍,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要求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句子中具體標出語句中的重音和停連,教師要起示范作用。
6、布置作業(yè):(1)抄寫課后生字詞和課下注釋各兩遍,邊抄邊記。(2)抄寫運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邊抄邊理解作用。(3)背誦課文1—4段。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明確要求。
不符要求的,老師課后找他們談話。
二、教讀課文:
按“總—分—總”的順序進行。
(一)初步感知課文:
1、思考完成課后練習一:本文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了那幾幅圖畫,你最喜歡哪一幅圖畫,說說你的理由。
2、思考完成課后練習二:說說自己朗讀和默讀后的.體會,有什么韻味?是什么感覺?請舉例說明。
3、課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腳步近了,——描繪五幅春景圖,——三個比喻點明春天的特點。
(二)深入解讀課文:
1、課文的開頭:作者怎樣盼春?運用反復和擬人,寫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練習四的第一題)
2、課文的主體:作者如何寫小草、野花和春雨的?運用什么詞語、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結合完成課后練習)
3、理解文末贊春的句子(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三),鼓勵學生實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說出贊春的句子。
4、難點突破:課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具體語句分別談一談。 文中的 比喻句有這些……
5、小測1—4段默寫。
(三)課堂背誦6—結束的語段,下節(jié)課默寫。
三、課外作業(yè):
1、老師發(fā)給學生春天的詩和散文,要求學生記誦,做摘抄。2、完成本課的校本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 : 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復習《詠雪》。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1)與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 瞻前顧后 (4)下車引之 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 舍己為人 (6)則是無信 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業(yè) :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 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敘中有議,敘議結合的寫法;
2、繼續(xù)培養(yǎng)速讀的能力;
3、懂得不忘記過去老一輩的苦難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學習邊敘邊議,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我"對養(yǎng)菜的特殊感情。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方,流傳著。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說法。地菜就是薺菜,在很多年紀稍大的人心中,這是一種很好吃的菜·現(xiàn)在吃過的同學不多。這是我國的一種民俗。養(yǎng)菜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們今天的口味,這是一一種有苦味的草,但在幾十年前的舊中國,它卻是窮人的救命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挖養(yǎng)菜》,就反映了這種生活。
作者簡介。
張潔,當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從小被父親遺棄,靠母親撫養(yǎng)長大,1960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改革開放之初,她發(fā)表了短篇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尸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引起強烈反響,被認為是思想解放在文學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來的'孩子風誰生活得更美好風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總之,這是一位在當代文學界很有影響的女作家。
三、教師范讀課文。
要讀出感情,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特點。
四、自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2.本文寫了哪幾件事?
3.通過敘述這幾件事,表現(xiàn)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4.我們從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明確答案(或提示):
1.線索是"挖芥菜"。
2.寫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慘遭遇;童年挖芥菜的美好時光;解放后與孩子們挖芽菜、吃芥菜。本題允許學生提出更多的答案,如四件事、五件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主題是要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邊的幸福生活。
4本題應該允許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切中一點,不計其余。
五、組織討論。
圍繞"代溝"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作者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兒女們的做法亦無可厚非,可以選中一個切入點,有針對性地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理解當代學生的心態(tài),要知道,這一代人恐怕連遷就的筷子都不會伸出去,但這未嘗不是好事,我們不應該總想著把自己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強加給下一代。
六、找出文章中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目標1)
張潔的散文自成一體,很有風格,語言清新、流暢,富有表現(xiàn)力,情文并茂。
1.體會夾敘夾議的寫法。
可以以文章第一部分中的"不敢回家"和第二部分中的"兒女們不愿吃芥菜"為例.指導學生體會其中敘議結合的寫法。
2.學習作者高超的語言技巧。
可以以文章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為例,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體會作者高超的寫法技巧和語言能力。
七、寫作訓練。
根據(jù)自己的體驗,聯(lián)系課文,圍繞"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這一中心,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要作過多的指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
八、教師小結(思想教育)
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夾敘夾議,寫一位關心兒女成長的母親;貞浰陼r代的苦難,向孩子們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薺菜"為線索展開廣泛而充分的聯(lián)想,希望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消除兩代人的隔膜,與孩子成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們能珍愛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
九、布置作業(yè)
A、完成練習四。
B、完成練習二(揣摩語句)
D、 圍繞"什么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這一中心,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十、說課精要:學生解答問題時,讓他們自由發(fā)揮,不要作過多指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
十一、教學結構:導入--簡介作者--范讀--提問--交流--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寫作訓練--小結。
【教學總結】
本課教案設計的得意之處,首先是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從了解“饞丫頭”的故事中,體會“我”所經(jīng)受的生理和物質的苦痛;通過被追打一事,體會“我”所經(jīng)受的精神的苦難,從而進一步理解精神的苦難甚于生理和物質的苦痛。其次,對于在文中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句話的理解,遵循作者寫作的思路,充分體會完前文的鋪墊,再去體悟,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才更加到位和深刻。不足之處是:文章對比的寫法,夾敘夾議的語言,在課堂上沒能夠透徹的處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精選)12-01
語文教案【精選】01-07
語文古詩教案09-22
語文小學教案10-21
語文教案【精選】09-06
語文教案[精選]01-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5-27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2-3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2-26
語文教案(精選)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