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械設計基礎教案
機械設計基礎教案
教學目的與要求:
1. 了解機械的組成及機器、機構、構件和零件;
2. 了解本課程的性質(zhì)、任務、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掌握機械的基本組成。
2. 掌握機器、機械、機構、零件等概念。
3. 機器與機構的區(qū)別。
教學手段與方式:
課堂講授
教學內(nèi)容:
引 言
機械設計是一門應用科學,是研究機械類產(chǎn)品的設計、開發(fā)、改造,以滿足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科學需求的科學。機械設計涉及工程技術的各個領域。同時又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本課程主要對機械的常用機構和常用零件分別進行介紹。
一、機械概述
1、機械的特征: 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2、機器: 是構件的組合體,各構件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能完成有用功或
實現(xiàn)能量的轉(zhuǎn)換。
3、機構: 是構件的組合體,各構件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4、構件: 由一個或幾個零件剛性地連接在一起,做為一個整體而運動的單元。
5、零件: 不采用裝配工序制成的單一成品。分為通用零件和專用零件。
二、本課程的內(nèi)容、性質(zhì)、任務
1、本課程的內(nèi)容
1)構件靜力分析 (理論力學)
主要研究剛體在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即根據(jù)力系平衡條件分析平衡剛體的受力情況,確定各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構件承載能力計算的基礎。
2)構件承載能力計算(材料力學)
主要研究變形固體的強度和剛度問題,為機械零件確定合理的材料、截面形狀和尺寸,為達到既安全又經(jīng)濟的目的提供理論基礎。
3)常用機構 (機械原理)
主要研究機器中常用機構的組成、工作原理、運動特性、動力特性以及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常用機械傳動 (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
主要研究機器中常用機械傳動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和運動特性,以及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通用機械零部件(機械零件)
主要研究機械中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選用、設計原理和方法。
2、本課程的性質(zhì)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從理論到實際的設計,從基礎課到專業(yè)課程的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
3、本課程的任務
1)能熟練地運用力系平衡條件求解簡單力系的平衡問題。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方法。
3)熟悉常用機構、常用機械傳動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點、應用、結構和標準,掌握常用機構、常用機械傳動和通用零部件的選用和基本設計方法,具備正確分析、使用和維護機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設計簡單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
4)具有與本課程有關的解題、運算、繪圖能力和應用標準、手冊、圖冊等有關技術資料的能力。
4、本課程的學習方法
本課程是從理論性、系統(tǒng)性很強的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向?qū)嵺`性較強的專業(yè)課過渡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1)學會綜合運用知識 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綜合運用本課程和其他課程所學知識解決機械設計問題是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是設計能力的重要標志。
(2)學會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 本課程又是一門能夠應用于工程實際的設計性課程,除完成教學大綱安排的實驗、實訓、設計訓練外,還應注意設計公式的應用條件,公式中系數(shù)的選擇范圍,設計結果的處理,特別是結構設計和工藝性問題。
。3)學會總結歸納 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多,內(nèi)容繁雜,所以必須對每一個研究對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設計思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與其他研究對象進行比較,掌握其共性與個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分析和解決設計問題的能力。
。4)學會創(chuàng)新 學習機械設計不僅在于繼承,更重要的是應用創(chuàng)新,機械科學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程,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歷程。只有學會創(chuàng)新,才能把知識變成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機械的組成及機器、機構、構件和零件;了解本課程的性質(zhì)、任務、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
【機械設計基礎教案】相關文章:
機械設計基礎心得體會03-16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心得體會04-26
信息技術基礎教案11-09
基礎訓練教學教案10-08
基礎訓練4教學教案10-08
基礎訓練5教學教案10-08
應用文寫作基礎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基礎教案01-11
幼兒園基礎課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