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望海潮》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海潮》教案 篇1
【情景導入】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徑錢塘(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什么樣的一首詞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信息篩選】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然后說說讀后的感受。
2、這首詞描寫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筆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樣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點呢?富庶而又美麗的繁華大都市。人們生活安定和美,一切顯得極為和諧。
3、具體來說,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內容?請結合文本本身來簡要概括一下。
明確:上片寫杭州美麗的環(huán)境和繁榮的經濟,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過渡)了解了詞大概內容后,請同學們再來朗讀課文,跟著作者再次走進當年的杭州。
【合作探究】
1、自古杭州皆繁榮,那么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展現(xiàn)它的美麗和繁華的呢?
明確:“東南形勝”三句從地理條件、悠久歷史來說的,“煙柳畫橋”六句是從風景美麗和人口眾多來說,“市列珠璣”三句是從人們生活的城市的商業(yè)發(fā)展來看的。這是上片描寫的內容。
2、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文本詳細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說:“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yōu)美,故曰“形勝”! 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著筆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
“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帮L聯(lián)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表現(xiàn)都市戶口繁庶!霸茦洹比,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綠樹環(huán)抱,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芭瓭眱删,錢塘江潮的澎湃與浩蕩!疤靿q”,愿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用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笆辛小比錁O寫杭州的.繁華。市場上商品豐富,商業(yè)繁榮,市民家家戴著羅綺。只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的一面,讓我們在畫面式的描寫中領略了杭州美好的一面。
3、上片就杭州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刻畫,再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和美麗。那么,下片圍繞西湖,又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呢?請結合詞本身來說說。
明確:“重湖”三句寫了西湖與眾不同的美麗景色,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于宋初已十分秀麗。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保瑢懰锖苫。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保ā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罚叭、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如此美麗,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蕩漾著優(yōu)美的笛聲和采菱的歌聲!版益裔炢派復蕖,是說漁翁、采蓮姑娘都很快樂!版益摇倍郑瑒t將他們的歡樂神態(tài),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
4、結尾的幾句寫了什么內容呢?
明確:結尾處詞人達官貴人到此游樂的場景,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煊赫氣勢。詩人筆致灑落,音調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賳枺鹤詈髢删涫菍懡o誰的?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詞中“圖將”是指把杭州美景畫出來,“鳳馳”指朝廷。這樣一來,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顯了。是說:希望長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畫出來,等日后升遷,去朝廷做官時,可以把它拿出來,獻給朝廷,并夸示于同僚。這里其實暗含對長官日后飛黃騰達、不斷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純粹的奉承之辭。
②這樣的奉承之辭,有些評論家說,它是完全游離于主題之外的,它跟本文無關,你認為呢?結合文本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不是游離于主題之外,而恰恰相反,它點明了全詞的主題和寫作目的。因為本身這首詞就是作者路經杭州時,寫給地方長官的投贈之作。作者想通過它獲得長官的召見和賞識,那么必然會對長官進行奉承。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整首詞的藝術性。對此,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望海潮》教案 篇2
南宋著名詞人柳永也對杭州和西湖情有獨鐘,寫下了著名的詞作《望海潮》。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雖未成功,但柳永也差點成了千古罪人。當然,這只是前人牽強附會的說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2、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
【教學重點】
1、體會煉字技巧。
2、學習點染藝術。
【教學難點】
1、探尋主旨。
2、背誦全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公元1161年,金大舉進攻北宋。據(jù)《鶴林玉露》一書記載:有一首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焙笕酥x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謝處厚把金兵大動干戈、大舉進攻北宋的責任歸到這首詞及其作者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為這首詞的關系?(肯定不是的,他們都夸大了文學的作用了。)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這首詞的影響非常大。這首詞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積累·整合
1、柳永介紹。【據(jù)中國社科院楊義研究員統(tǒng)計,柳永今存下212首詞中,近40首詞近乎全景式地描繪大都市!】
2、題目解說。既是詞牌(柳永自制之詞牌,與音樂有關),又是標題(與內容有關)。
三、感受·鑒賞
。ㄒ唬┮蚵暻髿,掌握誦讀方法。
1、學生朗讀。
2、教師正音。
、僮x準字音。(注意韻腳)
、谧x對句讀。(注意節(jié)奏)
、圩x出情感。(注意抑揚)
3、教師范讀。(或聽配樂朗誦)
4、學生體味,師生齊讀。
①全詞感情飽滿,適度夸張,鏗鏘有力。
、谏掀瑢懶蝿僦睾湾X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巯缕瑢懳骱逵牡拿谰,文字優(yōu)美,詞曲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內容。(結合注釋,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景象。
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狀況。
。ǘ┩魄谜Z言,體會煉字技巧!景鍟簾捵謩釉~數(shù)詞】
1、“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薄纠首x】
三句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tài)。“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把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寫得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云綠樹環(huán)繞著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朗讀】
前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芭笔沟么档讶撕筒闪馀臑t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朗讀】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ㄈ┟枋鲆饩,學習點染藝術!景鍟狐c染】
1、解釋“點染”。
詞(主要是慢詞)中的.所謂“點染”,就是說,根據(jù)主題與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有的地方應予點明,有的地方則需要加以渲染!包c”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相互配合,里互外應,便造成強大的攻勢,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包c染”很像議論文中的總說與分說,“點”是總提,“染”是分說;“點”是中鋒突進,“染”是側翼包抄。光有“點”,無法感動別人;光有“染”,也很難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
2、《望海潮》運用了點染手法,請加以說明。
、傩蝿佟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诙紩獰熈嫎颍L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鄯比A——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芮寮巍腥锕鹱,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四、思考·領悟
有人說柳永的《望海潮》是投贈之作。這一詞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贊揚甚至奉承,這就使得這首詞在最后出現(xiàn)了一個格調不高的結尾。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么?【討論】【主旨的多元解讀】
意見一詞的結尾格調不高,沖淡了這里的詩情畫意,難怪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評價柳永“格固不高”。(《教參》的看法)
意見二作者在詞中全面、細致地描繪了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和艷羨之情。詞的結尾寫到的一個地方官吏的形象,和詞中描寫的“釣叟蓮娃”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美麗壯觀的景象,繁榮富足的生活,不僅生于斯長于斯的普通百姓安居樂業(yè),縱使盼望或即將進入中樞的地方官吏也流連忘返!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不過從側面襯托了此地湖山的清嘉。曾經住過杭州的人,或是在杭州當官的人,即使高升了,又如何舍得這里的青山秀水美人呢!只好將它畫了下來,帶進京去,夸示于同僚了。
五、應用·拓展
比較閱讀柳永《望海潮》與林升《題臨安邸》這兩首描寫杭州的作品,看看它們在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上的不同。(課堂時間不夠,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望海潮》。
2、發(fā)揮想像,用散文化的語句改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望海潮》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體會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詞的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是學習重點,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xiàn)手法,感悟詞的'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是難點。
【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審美欣賞
【輔助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配樂朗讀,讀出節(jié)奏,感受語言美。
【學生朗讀后,教師指導節(jié)奏、用韻,示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美感】
三、知人論世,了解背景,感悟詞意。
【學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內容)和風格,簡介背景,體會詞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
【上片】寫杭州城的風光優(yōu)美與經濟繁華。
【下片】寫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與祥和歡樂的生活畫面(形勝、繁華)
【詞的背景與風格簡介】
四、誦讀欣賞
【誦讀要求】讀出優(yōu)美的風景,讀出優(yōu)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
【誦讀指導】節(jié)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韻味十足,余味無窮。
【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杭州風景詞句,要讀得婉轉清麗,讀出驚艷贊嘆之情;錢塘江觀潮詞句,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雷霆萬鈞之勢和觀賞者的驚嘆之情!案偤郎荨闭Z氣要上揚而有余味。
【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節(jié)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感受意境、欣賞簡析)
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意象氛圍、表現(xiàn)手法或者煉字等任一方面簡單說明喜歡的理由。
六、遷移拓展、比較鑒賞
善于鋪敘,是此詞一大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精心選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從時空極力鋪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的極度繁華。
試比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時、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與細致刻畫。寫一段文字,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的作品,并簡單說明理由。
【文本與資料】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形勝:地理條件優(yōu)越。三吳:吳興、吳郡、令稽為三吳。都會:大都市。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怒濤:洶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指錢塘江。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盈:充滿,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外湖、里湖,故稱重湖。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清嘉:清秀美麗。嘉,一般作“佳”。三秋:農歷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稱羌管,泛指樂器。泛夜:指在夜間飛揚。嬉嬉:歡樂快活。蓮娃:采蓮姑娘。千騎:形容州郡長宮出行隨從眾多。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煙霞:山水美景。圖:描繪。鳳池:鳳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泛指朝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望海潮》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柳永及他的詞的創(chuàng)作成就。
。玻b賞這首詞并運用聯(lián)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常畬W習本詞中鋪敘的表現(xiàn)手法。
二.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對古詩詞的了解和積累,初步掌握分析標題,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品味意象,感受揣摩意境的等古詩詞的鑒賞方法,通過學習本詩,進一步鞏固聯(lián)想、想像等欣賞古詩詞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
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lián)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四.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鋪敘的表現(xiàn)手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fā)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詞,產生于晚唐,興盛于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余”;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ㄈ郎郊捌溆绊懀毫(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ㄋ模w感知。
1.請同學聽錄音,注意詞中生字的讀音,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場景?并試著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受?
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于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chuàng)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于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A.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鑒賞: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綠柳含煙,畫橋流水,門上懸著擋風的竹簾,窗上掛著翠綠的帷幕,還有那高高低低的亭臺樓閣,這里大約住著十萬戶人家。“煙柳畫橋”,是說柳色如煙,彩橋似畫。臥波如虹的長橋,掩映在惹霧含煙的楊柳之中,顯然,這是城外游覽區(qū)的景色。那么,城中的居住區(qū)又是怎樣呢?四個字:“風簾翠幕”!帮L簾”,是擋風的簾子!按淠弧,是翠綠色的帷幕。這是對華美房舍的刻畫。詞人在這里是惜墨如金。乍看起來,寥寥四字,似乎遠不足以反映人民的富裕。其實并非如此,只要細細品嚼就會感到,這四個字言簡意賅,容量很大。既然住的是窗掛風簾、門懸帷幕的漂亮房舍,那么,房子主人的殷實富有自然是不言而喻了。而這樣的殷實之家如果只是屈指可數(shù)的十戶八戶,那當然也說明不了什么問題,然而卻竟有“十萬”之多,這就不能不令人驚嘆這座人煙稠密的大城市是何等地物阜民康了!皡⒉睢,本指長短不齊,這里形容城中房屋櫛比鱗次,高低不一!笆f”是個約數(shù),并非確指。
。拢纠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鑒賞: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
古木參天的綠樹環(huán)繞著江堤,洶涌的波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奔騰不息的錢塘江綿延無邊,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霸茦洹,形容樹木茂密,遠望如云!疤靿q”,原指長江,這里指錢塘江。詞人這里描繪的是這樣一幅畫卷:綠云一般的樹木,護繞著巨龍似的江堤;堤外狂波怒濤,飛花濺沫;放眼望去,江海一片,寬闊無邊,真不愧為天然的險阻屏障。詞人所以要選擇錢塘江潮的鏡頭,那是因為“浙江之潮,天下偉觀也”(周密《觀潮》)。大江之上,一旦潮來,長風鼓浪,波推濤吼,玉城雪嶺般的潮水,如千軍萬馬滾滾而來,大有吞天沃日之勢。詞人寫江潮的目的,在于襯托杭州形勢的險要,是對首句“形勝”二字的展開,從而使這個“三吳都會”在華美之中而顯得壯麗。
。茫纠菏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
鑒賞: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市場里擺滿了珠寶等珍貴商品,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戶戶都滿是綾羅綢緞!案偤郎荨,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杭州的富庶當然不只這兩個方面,但這兩者都是婦女常用的裝飾用品,暗示城市的聲色之盛。至此,詞人又筆鋒回轉,從另一角度進一步描寫都市的繁華景象!笆辛兄榄^”,是說市面上陳列著珍珠寶玉,這是寫發(fā)達的商業(yè)!皯粲_綺”,是指人們穿戴著綾羅綢緞,這是寫家庭的富足。“競豪奢”,是說人們在比賽豪華闊氣。一個城市的繁華富有,往往是由多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而細軟之物則最能代表財富。詞人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僅僅選取了珠寶、服飾來形容這個城市的豪奢競逐,這充分顯示了詞人選材的匠心和剪裁的精工。
。模纠褐睾B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鑒賞: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麗。三秋時節(jié)桂花飄香,映日荷花綿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叭锕鹱印闭諔隘B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睂懰锖苫。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偌大的西湖,一到夏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滿湖田田的荷葉亭亭玉立,嬌嫩的荷花,如美人出浴。這里,由于詞人采用了互相照應、變幻騰挪的手法,從湖寫到山,從樹寫到花,從夏寫到秋,因此參差交織,跌宕多姿,把美麗的西湖寫得神采飛動,逼真欲現(xiàn)。
。牛纠海呵脊芘,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鑒賞: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如果說對西湖景色的描寫,詞人是憑著視覺的話,那么,接下去對游湖的描繪,則主要是憑著聽覺了!扒脊芘,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薄芭,吹奏!傲飧琛,采菱少女唱的歌!胺骸保。幯。這里,詞人所展現(xiàn)的是這樣一幅游湖圖:美麗的西湖,日夜都有游人泛舟,白天,悠揚的笛聲在晴空里蕩漾;晚上,婉轉的菱歌在夜空中漂;垂釣的老翁笑逐顏開,采蓮的姑娘歡歌嬉鬧。讀到這里,我們如果掩卷品味,凝神遐想,可能會有置身其境之感,被那歌聲笛韻所陶醉。詞人就是這樣眼耳并用,任情揮灑,抓住了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事物,把西湖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詩情畫意。
。ㄎ澹〗Y。
這首詞著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xiàn)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世俗失意了一位官員,卻造就了一位詞壇的傳奇;蛟S柳永自己也沒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國文學史上會占有這樣一個重要位置。歷史記住了柳永,只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經歷和那歪打正著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一個人在社會這架大算盤上只是一顆珠子,他受命運的擺弄;但是在自身這架小算盤上他卻是一只撥著算珠的手。才華、時間、精力、意志、學識、環(huán)境通通變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個人很難選擇環(huán)境,卻可以利用環(huán)境,大約每個人都有他基本的條件,也有基本的才學,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來全在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怎么處理。就像黃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懸崖絕壁,沐著霜風雪雨,就漸漸干挺如鐵,葉茂如云,游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所以,同學們,利用好你所擁有的一切,不要怨天尤人,當你認為人生的大門已經關閉時,或許早已有一扇窗為你打開。
寫作特點。鋪敘:是指用整齊的語句優(yōu)美的描述詳盡的描繪某一對象的手法.例子:
(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著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xiàn)了大都市的風彩。
。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ㄆ撸n堂朗讀背誦
六.板書。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歷史傳統(tǒng)史驚嘆、
2.自然景觀環(huán)境優(yōu)美、
。呈芯婷步洕睒s贊美
4.生活圖景生活安定羨慕
七.作業(yè):
背誦這首詞。
八.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成功落實了教學目標123的內容,學生通過課堂朗讀,基本成誦,建立了對詞的音樂美的基本印象,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落實了一些疑難語句的理解,課堂教學是有效的.但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運用聯(lián)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方面還顯得信心不足,這與詩詞賞析實踐偏少有關,課后還需創(chuàng)設機會,增加閱讀實踐,實現(xiàn)閱讀鑒賞能力的提升.
2學情分析3重點難點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望海潮(東南形勝)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望海潮(東南形勝)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望海潮》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xiàn)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xiàn)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xiàn)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xiàn)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zhí)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jù)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2、課后練習第一題。
《望海潮》原文和譯文
原文:
江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yōu)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望海潮》賞析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帶給人們的美感也是多樣的,或壯美,或柔美,詞人面對不同的美景,也會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以婉約詞風著稱的李清照面對壯闊的大海,寫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稱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被稱為婉約派正宗的柳永在錢塘觀潮、西湖覽勝的時候,自創(chuàng)新曲,譜寫了這首風格豪放的《望海潮》。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有許多詩人、詞人曾經歌詠過這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留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稱是歌詠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筆墨給我們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與秀麗。
上片總寫杭州城的形勝與繁華。開篇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字字鏗鏘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氣勢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與悠久歷史:杭州城是東南一帶、三吳地區(qū)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華富庶而著稱。“形勝”、“繁華”四字是點睛之筆,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勝與繁華主要體現(xiàn)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處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轉轉,道路兩旁柳色如煙,小河上彩橋似畫,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見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懸掛著擋風的簾櫳,門前披垂著翠綠的帷幕,屋舍密集,整個杭州城約有十萬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處當然莫過于錢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長堤上樹木成行,郁郁蒼蒼,遠遠望去如云霧縈繞。每年八月份來此觀潮,澎湃浩蕩的波濤以排山倒海之勢涌向岸邊,如同卷起了千萬堆霜雪,聲響震天如萬鼓齊鳴,場面何其壯觀!整個江面望不到盡頭,這里的地勢非常險要,如同一道天塹護衛(wèi)著這座美麗的城市。那么,市民生活狀況如何?市場上各色商品琳瑯滿目,珠寶珍玩、綾羅綢緞應有盡有,家家戶戶過得殷實富足,那些富豪權貴們更是爭奇斗富,窮奢極欲,盡情享受著太平盛世的歡娛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勝景莫過西湖,下片則專詠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勝景,山水相映生輝: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把湖面裝點得分外美麗;周圍的靈隱山、南屏山等等數(shù)不清的山峰重重疊疊,深秋時節(jié),桂花濃濃的香氣彌漫在山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裝扮著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據(jù)說,這首詞流傳開來以后,金主完顏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產生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這未免有點夸張,但柳永的確很恰當?shù)馗爬ǔ隽撕贾菸骱罹咛厣拿馈D敲,美麗的西湖給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幾多歡樂?不管白天夜晚,總能聽到漁翁那悠揚的笛聲,還有采蓮女子婉轉甜美的歌唱,收獲的幸福寫在他們的笑臉上。據(jù)《鶴林玉露》卷一記載,這首詞是柳永獻贈給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吳熊和先生考證認為當是投贈給杭州知府“孫沔”的,見《吳熊和詞學論集·柳永與孫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證》),作為投謁之作,詞的末尾自然要唱一點頌歌: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位威武而又風雅的長官來到西湖與民同樂,他醉意濃濃地陶醉在簫音鼓樂中,嘯傲流連于山水之間。何不把把這西湖美景繪成圖畫,來日升官回京時獻上朝廷?這句話當然包含著柳永對這位長官的升遷祝福,雖然是奉承話,但卻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詞中。
這首《望海潮》有如一篇都城賦,柳永以他最擅長的賦家之筆層層鋪寫開來,由宏觀而微觀,由內而外,由陸而水,由遠而近,氣勢時而博大激越,時而輕柔婉轉,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城這“人間天堂”的美麗與富庶,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歡樂,仿佛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和諧盛世的歷史畫卷?梢哉f,柳永的《望海潮》為我們提供了城市文明進程中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范本
《望海潮》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詞和宋詞的相關情況;了解柳永的詞作。
過程與方法:分析《蝶戀花》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賞析最后兩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鋪敘手法和點染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柳永的癡情和對杭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鋪敘渲染手法和點染手法。
教學難點:分析《蝶戀花》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賞析最后兩句。
教學方法:朗讀、鑒賞、背誦、討論、分析。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基本閱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蝶戀花
【導入語】
宋詞和唐詩一樣,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臻于完善,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宋詞的天地,去細細品位它們的動人之處。
【詞和宋詞介紹】
詞,本來是配樂的歌詞,所以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又稱長短句。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原來樂譜也即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詞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長調又叫慢詞。詞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雙調、三調、四調,不分段者叫單調。詞有四個特點:a 句子長短不齊,又叫“長短句”;b 有固定的詞牌,字、句數(shù)、聲韻固定,“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c 結構多為兩片或兩闕;d 押韻要么全押平韻,并一韻到底,要么全押仄韻,一韻到底,中途換韻不多。
詞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發(fā)展變化過程。北宋初年,詞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調;到柳永、蘇軾,詞才發(fā)展到全盛時期。柳永被認為是婉約派的創(chuàng)新者;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開宋代豪放詞的先河。南宋初年,詞人目睹中原淪陷,欲圖收復而不能,詞中常含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棄疾。待到局勢稍定,一部分詞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辭藻上來,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詞分為兩種風格: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柳永介紹】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柳三變,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稱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少年時代到汴京應試,流連于秦樓楚館,常為歌妓填詞作曲。由于流傳的軼事和詞中所表現(xiàn)的內容,人們都把他看作是一個風流浪子,以至不為時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揚。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聞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詞”。由是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最后,他在飽受世態(tài)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時,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業(yè)詞人,從他開始,慢詞始盛,打破了小令詞壟斷詞壇的局面,使詞體發(fā)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其詞多描寫羈旅行役、離愁別恨和同情妓女之作,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藝術上,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韻諧婉,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壇偶像,其在當時的影響力絕不遜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guī)模的“粉絲”。
論數(shù)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shù)。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超女”的“粉絲”。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fā)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后來的話本還據(jù)此傳有名篇《眾名妓春風吊柳七》,影響深遠。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于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說,柳永的名詞《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顏亮大舉進攻南宋,讓他差點兒成為漢奸。
基于柳永詞的藝術魅力和他在當時的社會效應,我們現(xiàn)在來學習他的詞。
【譯文】
我長久地佇立倚靠在高樓上,微風輕細,望盡天邊,春愁黯然而生。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又有誰會理解我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打算放縱一下,追求一醉,面對著美酒應當放聲歌唱,但勉強尋歡作樂又沒有什么滋味。衣帶漸漸寬松了我也最終不會后悔,為了她我憂愁得容顏憔悴是很值得的。
【詞作賞析】
師:作者一個人長久地站在高樓上做什么?
生:眺望遠方。
師:他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草色、煙光、殘照。
師:他看到這些景物時,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這些景物,他想到自己的憂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自己的內心又有誰能夠明白呢?因此內心愁悶孤獨。
師:詞人登樓遠眺,看到春草、煙光、夕陽就感受到了內心的愁悶孤獨,說明這首詞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呢?
生:情景交融。詞人將春景與春愁融為一體。
師:詩人看到這些景物,感受到了自己的愁悶孤獨,那么,他怎樣把這種孤獨排解出去的呢?
生:打算放縱一下,唱歌喝酒。
師:他的排解方法有沒有起到作用?
生:沒有,“強樂還無味”,勉強尋歡作樂沒有什么滋味。
師:詞人到底為了什么事情而感到愁悶孤獨?他怎樣看待這種愁悶孤獨的?
生:為了情人,思念情人但卻見不到她,得了相思病,因而茶飯不思,胃口不好,造成了營養(yǎng)不良,使得連衣服穿起來都變寬松了。但他并不后悔,因為那個情人太優(yōu)秀了,太有才了,所以即使因為思念她而變得消瘦也是值得的。
師:在上闋中,我們只知道作者很愁悶孤獨,但并不知道他愁悶孤獨的原因,直到現(xiàn)在才明白了,原來他是為了情人。因此,“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話在敘事抒情的基礎上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寫出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執(zhí)著,矢志不移,創(chuàng)造了一個形象鮮明的藝術境界。這也是這句話成為佳句和千古名句的原因。
望海潮
【導入語】
柳永寫了一首詞,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但出師不利,完顏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戰(zhàn)中慘敗,自己也被手下殺死。
謝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弊髡甙淹觐伭链髣痈筛甑呢熑螝w到柳永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為柳永的關系?肯定不是的,他們都夸大了文學的作用。但有一點肯定的是,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這首詞《望海潮》
【翻譯】
杭州位于東南方地理形勢重要的地區(qū),是江吳的都會,自古以來就很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如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沙堤,怒濤洶涌,卷起來的浪花就像霜雪一樣,天然的壕溝江河無邊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市民家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相過奢華的生活。白堤兩側的里湖、外湖與重疊的山峰非常秀麗,山上有秋季的桂子,湖中有十里的荷花。晴天麗日,處處都吹奏者音樂,菱舟夜泛,傳來一陣陣的歌聲,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喜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高高的牙旗,官員乘著酒醉聽簫鼓的演奏聲,觀賞、吟唱煙霞風光。日后要把杭州的美好景色畫下來,帶回朝廷去好讓皇帝夸獎。
【詞作賞析】
師:“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三句與上闋中后面的內容在結構上構成了什么關系?
生:總分。
師:上闋前三句是總寫,后面的三部分內容是分寫,分別寫出了杭州“形勝”、“都會”、“繁華”的特點。那么,哪些語句是扣住“形勝”來寫的,哪些語句是扣住“都會”來寫的,哪些語句是扣住“繁華”來寫的?
生:“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路橋華美,居室華麗,人口眾多!霸茦漯埖躺场比鋵懙氖恰靶蝿佟保袄@”字寫出了樹的濃密,“卷”字寫出了波濤洶涌的氣勢,“天塹”說明錢塘江就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地勢險要,“無涯”說明錢塘江無邊無際,特別的壯闊,這里的景象顯得雄偉壯觀,跟柳永一貫的婉約風格不一樣,體現(xiàn)出豪放的一面!笆辛兄榄^”三句寫的是“繁華”。
師:可見,上闋著重寫了杭州的繁華,其實,杭州不僅僅繁華,而且還很美。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那么,西湖到底怎么個美法呢?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下闋。下闋寫景的句子是哪些?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生:寫景的句子是“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二字,寫水里荷花,這三句寫出了景物的秀麗。
師:寫人的句子是哪些?寫了幾類人?寫出了他們的什么特點?
生:寫人的句子從“羌笛弄晴”到“吟賞煙霞”,寫了兩類人,一是老百姓,一是官員。“弄”字寫出了瀟灑歡快之情,“泛”字寫出了輕盈愉悅之態(tài),“嬉嬉”寫出了安閑自在的樣子,總之,老百姓過著祥和快樂的生活。官員則過著品酒聽樂、吟詩賞景的生活。
師:最后兩句寫要將好景畫下來,拿去給皇帝欣賞。景觀美好,實際暗指政績成就卓越,表達了對官員的祝福。
【藝術特點】
1、鋪敘渲染手法的運用。
師:這首詞從表達方式來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生:記敘和描寫。
師:在記敘時,作者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生:作者用了鋪敘渲染的手法。這首詞從最有特色的角度,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大量選用對偶句,并采取藝術夸張的形式濃墨重彩地寫出了城市的繁榮面貌。
結合。上闋中,開頭三句是點,接著從“都會”、“形勝”、“繁華”三個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下闋中,“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接著的兩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別從山中桂花與水里荷花兩方面來些,是染。
作業(yè)布置:預習《下一課內容》。
《望海潮》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簡介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理解這首詞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領悟少年柳永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禮贊的豪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過程和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
【教學重點】
品味柳永詞的婉約之美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詞人內心情感與外在詞風形成的關聯(lián)。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要點:了解詞的知識,柳永生平經歷及作品特點,講析第一首詞《望海潮》。
一、課文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蘇軾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詩中這樣描寫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首詩將西湖與西子相比可謂推陳出新,愈發(fā)顯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態(tài)。而南宋還有一位著名詞人柳永也對杭州和西湖情有獨鐘,寫下了著名的詞作《望海潮》。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雖未成功,但柳永也差點成了千古罪人。當然,這只是前人牽強附會的說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該詞,再度領略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吧。
二、賞析《望海潮》: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平。
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指高官孫何。
異日圖將好景:圖,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主要描寫了什么內容?
背景:這是一首投贈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開封應考,路經錢塘,為了謁見兩浙轉運史孫何,而寫下了這首詞投贈他。
內容:詞主要描繪了北宋時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4、合作探究,賞析詞作。
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錢塘”的繁華?
詞作極力贊揚了杭州自然環(huán)境之秀美、城市經濟之繁榮、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寧。作者從地理位置、歷史傳統(tǒng)、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現(xiàn)了“錢塘”的繁華。
上闋: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繁榮。
總體介紹:
“東南形勝”,地理位置重要;“三吳都會”,社會條件優(yōu)越;“錢塘自古繁華”,有著長期繁盛的歷史。
具體鋪敘:
“煙柳畫橋,風聯(lián)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薄齾嵌紩。在街巷河橋的美麗環(huán)境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yè),人煙十分稠密。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薄獤|南形勝。錢塘江岸,綠樹如云,錢塘江水,洶涌壯觀,不愧為自然“形勝”之地。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錢塘繁華。市場上陳列著各種珠寶,普通人家也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案偂弊趾芎玫膶懗隽撕贾莞幻癖壬萑A、斗闊氣的情景。
下闋:極寫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yè)。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應“疊巘”,“十里荷花”照應“重湖”。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薄傩盏挠螛。四季皆美的西湖,從早到晚都有游興頗濃的人群,他們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無不祥和歡樂。(互文見義)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薄賳T的游樂。詞作最后直接贊美孫何的執(zhí)政能力和與民同樂的作風,并預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詞的最后兩句雖然有粉飾太平的味道,卻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華奢靡的社會現(xiàn)實。
5、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敝械摹熬怼备臑椤巴啤焙貌缓,為什么?
“霜雪”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xiàn)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字顯得比較平板,力度和氣勢都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北憩F(xiàn)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一個“弄”字寫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采蓮少女快樂穿梭。“嬉嬉”二字將他們的快樂神態(tài)栩栩如生的展現(xiàn)了出來。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6、詞作表現(xiàn)手法
點染結合。先總提,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獎等手法,極力鋪敘,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二、背景導入:這是一首投贈之作,作者路經杭州,想要謁見當時出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贊揚甚至奉承。就寫了這一首詞進獻,所以在詞的上片極力贊揚杭州自然環(huán)境之美、城市經濟之繁榮。卻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榮奢靡的社會現(xiàn)實。那么,下面我們來看本詞。
三、整體感悟:(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評價柳詞說:“音律諧婉,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看注釋理解文意)完成課后第一題
1、詞中描寫了那些景物?煙柳、花橋、風簾、帳幕、云樹、怒濤、青山、桂花、荷花、煙霞。
2、文中景物給你怎樣影響和聯(lián)想?千百年來,西湖風景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風姿倩影,令人一見鐘情。就連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詩人說他之所以舍不得離開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杭州有個魅力的西湖。三面環(huán)山,碧波盈盈,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環(huán)湖的山有許多奇峰,瞧,那一對山峰高聳入云,從山腳到山頂就像俯瞰刀劈,山頂云霧繚繞,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驚膽顫,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雙峰插云”。在西湖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如靈隱寺、黃龍洞、煙霞洞、放鶴亭。歷史著名的詩人蘇軾和白居易在這里修建了蘇堤和白堤。意大利馬可波羅說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雖然末句有獻媚的味道,格調顯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為作者最好的明證。
引導:結合上面的想象,說說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
3、《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杭州是東南的重鎮(zhèn)。
(2)歷史傳統(tǒng):自古以來,杭州是繁華都市。
(3)自然景觀:有著名的錢塘江、秀麗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們安居樂業(yè),處處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
四、問題探究:
1、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闭f的是詞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本詞用的就是點染手法。比如上闋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染,展開描寫。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為人們津津樂道,西湖有許多景物,為何獨寫“桂子”和“荷花”?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憶江南》中有“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之句,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笨梢姽鹱雍秃苫ㄗ钅墚嫵鑫骱拿谰埃瑥亩宫F(xiàn)杭州的風姿。
3、“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有何深意?
好景,除寫湖山勝況,市井繁華,還暗送頌孫何政績良好之意;“歸去鳳池夸”則暗含入朝執(zhí)政之意。兩句歌頌并祝福孫何任滿報政于朝。
五、小結:同學們,我想這清麗的詞句能打開聯(lián)想、想象的思維空間。下去希望同學們多讀,去感受文中優(yōu)美的藝術形象。
板書:
望海潮
柳永
詞的別稱:“詩余”、“樂府”、“曲子詞”、“長短句”
柳永:約987—1053年,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人。世稱“柳屯田”。
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制慢詞(長調)的詞人。
地理環(huán)境
歷史傳統(tǒng)
《望海潮》自然景觀表現(xiàn)古都杭州的繁華和美麗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意思相近即可)
【《望海潮》教案】相關文章:
望海潮教案范文08-10
《望海潮》教案一等獎03-20
《望洞庭》教案11-23
《望岳》教案11-08
《春望》教案03-11
《望天門山》教案01-01
[實用]《望洞庭》教案15篇09-21
杜甫詩春望教案總匯05-15
《望天門山》教案(精選10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