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提升開題論證報告質量五個再關注
【摘要】開題論證報告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對于尚處于研究初期階段的一線教師承擔課題研究任務,尤其要注重開題論證報告,以保證研究過程順利,研究成果豐碩。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指導基層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經驗,聯(lián)系當今教師課題論證中的一些問題,在分析眾多有關撰寫開題論證報告理論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還要再關注教師課題論證報告中的論證整體思路、課題名稱、核心概念、文獻綜述、對專家指導的心態(tài)等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開題論證報告 教師課題研究 再關注
近年來,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熱情普遍高漲,尤其是校本研究專項的設立,使得教師市區(qū)級規(guī)劃立項課題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既然課題得以立項,其研究過程的規(guī)范要求就相對較高,由此,全市各區(qū)縣科研管理部門的科研課題管理也更加規(guī)范。作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我認為,課題立項之后的開題論證是保證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為,對于研究經驗水平尚待提高的一線教師而言,開題論證是課題研究的真正開始階段,也是課題實施之前的最后一次設計。往往很多在申請立項時應該解決的問題,教師的課題立項中都沒有完全解決,因此,開題論證,尤其是現(xiàn)場開題論證,有其與專家、教授立項課題,理論書籍論述中所不同的獨特地方,需要特別引起關注。
近期,我區(qū)分批分期組織了區(qū)級立項課題現(xiàn)場開題論證活動。其間,我越發(fā)感到,現(xiàn)今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要更多地聚焦于問題解決的課題研究之中,要增強圍繞問題的課題研究整體設計意識。因為,處于教育科研初級階段的教師,雖然能夠按照開題論證報告各部分的要求撰寫報告,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寫這一部分內容,不能很好地突出科研課題的科學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可操作性等價值屬性。致使“報告”就是為了“報告”,而不能周密地思考自己的研究設計,很好地指導自己的研究過程。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教師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應繼續(xù)關注以下五個方面。
一 應再關注課題論證報告的整體思路
校本研究理念的興起,使各級研究機構爭相組織教師進行課題研究,但無論是各級課題規(guī)劃管理部門,還是各級教育學會、各專業(yè)研究會等,各自組織申報課題所下發(fā)的課題申請書、開題論證格式要求等均不相同。致使很多剛剛走上科研道路的一線教師雖然有了好的選題,但撰寫開題論證報告時就像回答問題一樣,按要求逐項回答各部分內容項目,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填寫這些內容,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不明。實質上,不論哪一級課題申報只是所要求的創(chuàng)新層級不同而已,其課題設計的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應用性與可操作性的評審原則是確定不變的。因此,教師教育科研課題申報,首先應在確定好研究意向的基礎上,明確課題論證無非就是要回答下表中的基本問題。各級組織部門所要求的論證報告各部分內容不是孤立的,是圍繞研究課題的基本問題所應回答的具有邏輯關系的研究要素(見下表),因不同部門組織者所選研究構成要素的不同,致使課題論證內容的格式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對于初次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面對開題論證報告中諸多需要回答的問題,首先不要畏懼、不要慌亂,要圍繞研究的基本問題認真梳理好研究思路,然后對照不同組織部門開題論證的格式要求適當調整表述語言即可。一般而言,課題設計往往要深入思考以下幾個基本問題,即: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怎樣研究?條件如何?有何成果?需要體現(xiàn)這樣的研究設計思路:清晰梳理相關領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礎上選擇缺乏研究或尚未完善的領域,提煉出新穎而富有實際意義的主題(主題新)→把主題分解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務(任務明)→為完成任務制定符合實際條件的操作方法、步驟和手段(道可行)。因此,初次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要善于將論證報告的諸多格式要求簡化為對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關注它們的邏輯關系、論證報告的整體思路。
二 應再關注課題名稱表述
課題論證設計要從課題的名稱做起,因為課題名稱中往往預示著課題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內容、研究的范圍等;課題名稱的表述要準確、精練、具體;要關注課題名稱中出現(xiàn)的關鍵詞內涵與外延等。上述關注課題名稱的一些基本常識很多一線老師已經知曉。但在實際論證指導活動中,我們感到,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對課題名稱中各關鍵詞之間聯(lián)系的思考,多問“為什么”,以利于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創(chuàng)新點。
例如,“借助多元智能理論實施小學語文評價策略的研究”。教師設計的研究目標是: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建立多元化的小學語文發(fā)展性評價體系,以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感到,教師對研究課題名稱缺乏思考,研究目標較為籠統(tǒng),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在課題研究背景介紹、課題研究內容涉及等方面都沒有體現(xiàn)。只是知道研究“評價”、“多元智能”,而且是在小學語文學科范圍內研究。為此,我首先指導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是“評價策略”(而非評價體系),是“小學語文評價策略”。進而啟發(fā)思考:為什么你單單研究“小學語文”中的評價策略(因為他是一位教學干部)?而且還是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它與“現(xiàn)代教育評價理念”指導下的有什么不同之處嗎?上述課題名稱中對關鍵詞之間的聯(lián)系的思考,可以使課題研究背景的論述以及研究目標的表述更加有針對性。以便整體上更加突出課題研究的價值,體現(xiàn)課題研究的特色。
三 應再關注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是課題研究的靈魂,只有核心概念界定清楚,課題研究的方向才能明確,課題研究的內容邊界才能更加清晰。為此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通過文獻研究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明確。目前,很多開題論證報告中都會明確要求要有核心概念的界定這一項內容。因此,教師往往能夠通過各種資料,查找到核心概念的定義。但實際課題論證中,我發(fā)現(xiàn)教師只是明確核心概念“是什么?包括什么?”等,但這還很不夠。反映在教師撰寫的論證報告中研究內容的設計、甚至研究重點都并非在核心概念所劃定的邊界內,研究背景撰寫時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表現(xiàn)、研究目標的設定均未與核心概念緊密聯(lián)系,相反,偷換概念的現(xiàn)象卻比比皆是。體現(xiàn)出教師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還很不到位。報告中要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有此項內容是基本要求,但概念的運用是否恰當,是否能夠體現(xiàn)在報告的整體思想中才是根本。 因此,我認為,教師的課題設計論證過程,有些沒有要求寫出來的部分,如相關概念的辨析也是很重要的。課題論證中,我指導教師在界定核心概念時還要運用比較法,辨析相關概念之間的異同,如“延時評價”與“即時評價”、“超前評價”之間的異同;“群體”與“團隊”、“集體”之間的異同;“策略”、“方式”、“方法”、“模式”、“對策”等,這樣可以有效幫助研究者明確研究內容,突出研究重點。
四 應再關注文獻綜述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很多教師教育科研信息資料的匱乏已經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師課題論證中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寥寥幾筆的現(xiàn)象已經很少見。但是,課題論證中,應如何選取有價值的資料進行綜述確是目前值得關注的重點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文獻綜述只是對該領域的研究歷史做一簡單介紹,或只對該領域研究的文章或論著進行羅列者有之。文獻研究沒有緊密圍繞關鍵詞或忽視關鍵詞進行論述者更是普遍。例如,“科學游戲中促進幼兒主動探究策略的實踐研究”一題,“科學游戲”的文獻研究要關注,不能僅限于科學教育的文獻綜述上;針對“主動探究策略”的關鍵詞,他人對“策略的研究如何”也要重點論述,因為,已有“主動探究策略”的再研究、實踐中豐富完善策略的研究等是該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再如,“外地務工子女學習困難成因與對策的研究”的文獻綜述,如果只對國內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管理文獻的研究,而沒有關于“學習”方面的研究文獻論述,顯然文獻研究的針對性極為欠缺。
因此,教師文獻研究的目的要更加明確:一是為了找到他人研究的不足或空白點,以明確研究的意義與價值;二是借鑒前人對該問題的界定,即要明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以界定研究的邊界,確定研究的目標與內容。如果文獻研究不到位,就不能起到應有的“站在巨人的肩上”進行研究的目的。
此外,研究參考的文獻還要注意其權威性。
總之,撰寫文獻綜述時要注意:(1)緊扣主題。綜述應與課題直接相關。(2)高度概括。對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復。(3)有所選擇。選擇出自政府或專業(yè)機構有影響、有價值、正式出版的文獻。(4)內容翔實。對相關觀點和成果的敘述要全面客觀,內容精練而不干癟,選擇精要而不偏頗。(5)有述有評。引述不可扭曲別人的觀點,但可闡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
五 應再關注教師對論證專家指導的心態(tài)
規(guī)劃課題一旦立項,請專家論證指導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很多一線教師對專家的質疑或意見不知如何處理,甚至有些教師只喜歡聽表揚、肯定,唯恐專家提出問題與意見。課題論證時的專家質疑很多課題承擔者難以接受。其實,有專家認為,課題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個命題作文的過程。專家的質疑,是在幫助課題研究者能夠自圓其說,不是對課題全盤否定。
如面對某市級立項課題,專家論證時質疑道:“你的課題中的某種提法科學嗎?”實質上是在指出你的理論文獻論述不夠充分,“怎么樣表述才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呢?”我們應這樣思考與改進。那么,如何正確對待專家的質疑?質疑是課題論證中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有些專家擅長質疑,其目的是幫助你思考,不一定要求教師都一一作答,因為該課題的研究主體是教師本人,而非指導專家。其實,課題立項,從某種角度已經肯定了該課題的研究意義與價值即研究方向、研究基礎等,但開題論證是請有經驗的研究者幫助課題承擔人進行課題研究周密設計、修改完善。因此,教師對待事情的思維角度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是”與“非”、“對”與“錯”的兩維水平,要多維立體思考。
專家的質疑是指引課題研究創(chuàng)新的方向,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問題。開題論證專家不是檢查者、評價者,而是指導者、幫助者。教師課題論證時要放松心態(tài)。
總之,開題論證報告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對于尚處于初期研究階段的一線教師承擔課題研究任務,尤其要注重開題論證報告,以保證研究過程順利,研究成果豐碩。
參考文獻
[1]耿申、周春紅主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張豐.校本研修的實踐嬗變——教研工作手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教師提升開題論證報告質量五個再關注】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質量控制的程序與要素03-28
課題研究論證報告03-11
項目論證報告08-23
質量提升方案03-15
質量提升方案09-30
小學語文教師的再提升工作計劃11-30
質量提升總結01-13
教師質量提升心得體會03-16
教師培訓開題報告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