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的素質教育承擔的教育內容的分析論文
一、引言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中,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政府也依據(jù)此思想對學生進行了減負。而在基礎教育改革中,以小學的教改相對比較順利能夠偏向素質教育。這一方面與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沒有中考和高考_樣巨大的考試壓力,另_方面也與小學生對教師的服從性相對較高,教師的指導效果較好有密切關聯(lián)。
在小學素質教育中,存在多種不同的思想爭論,體現(xiàn)對素質教育的不同理解。有些觀點認為,素質教育是提高人的綜合知識的教育,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提倡對小學生的音樂、美術、體育等副科的教育,讓小學生獲得多學科的發(fā)展。有些觀點認為,素質教育是有別于應試教育的教育,應該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為主,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小學提倡進行求新、求異的思想,采用類似公務員形測式的題目考察學生的能力。而還有_些觀點認為,素質教育是在于對學生基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應當掌握學習的高級技巧,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教師傾向于對學生傳授學習科學的應用性知識,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學習計劃等技巧。
小學的素質教育已經持續(xù)多年,不同的觀點都有支持的研究者。但是,從總體的教學效果來看,小學素質教育的教育成果在進入初中、高中后沒有起到對應的作用。這就促使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本質進行反思。小學的素質教育到底應該如何進行,到底應該在人的一生的教育中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二、小學的素質教育承擔的教育內容的分析
當前小學的素質教育存在的種種嘗試,都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小學的教育究竟應當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將該問題簡單化就是:小學的素質教什么能對初中有用,對應就需要解決以什么樣的標準選拔出的小學生能夠在初中也表現(xiàn)良好。
按照初中生所學習的內容來看,要求初中生有較為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我控制能力,能夠制定學習計劃,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較強的學習耐力,能夠長時間地在沒有積極性反饋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對這些內容所包含的意義進行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對小學的教育的需求,首先,要求小學生有基本的教育素質和基礎知識。其次,要求小學生能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學習計劃組織能力、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最后,要求小學生能夠有較高的延遲滿足感,能夠長期堅持既定目標。
進一步將以上的要求結合小學生實際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的素質教育中,對學生行為的培養(yǎng)是非常符合初中的教學要求。而對小學進行多學科的教育,在小學生缺乏對應的學習興趣的條件下,不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且,不是每名學生都適合進行多方面的教育,離開個人的特色談多學科的教學難以實現(xiàn)。我國基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也決定了不能為每_位學生提供全方面的資源,只能由學生另行尋找;A教育本身要實現(xiàn)的是國民基礎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的知識水平,這也需要學生對大量的知識進行識記。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進了相當長的時間,盡管對與初中和高中的內容還所有所爭議,但對于小學教育部分所應當教學的內容已經取得了相當?shù)囊恢滦浴漠斍暗慕逃齼热輥砜,由于小學教育的基礎性,識記的內容占主要的部分是必然。在這種情況下,考試的題型過于傾向成人化,則不利于小學生按部就班地發(fā)展思維能力。
三、小學的素質教育主要在于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小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隨著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信息、物質條件的發(fā)達,小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向前推進,青春期明顯提前。這就使小學教育面臨新的問題,隨著青春期的提前,學生的叛逆期的提前,使教師對學生管理和教學的權威性大大下降。這就使在小學教育早期階段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顯得更為迫切。
由于小學教育的大部分內容在于記憶,而記憶對小學生本身相當消耗時間和精力也相當?shù)目菰,考驗小學生學習的耐心。因此,教師對小學生進行的記憶技巧的傳授,幫助小學生進行記憶計劃的制定,教導小學生如何按照記憶計劃進行自我管理,促進學習的自主性的提高,均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地短暫,也非常容易疲勞,當前小學生完成作業(yè)的困難,很大的原因在于其注意系統(tǒng)本身發(fā)展不足。在這種條件下,如何加快小學生注意喚醒能力,使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由注意分散再次集中,就成為一個解決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再進_步,如何教會小學生能夠把握自己注意的興奮與低落的規(guī)律,掌握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則成為影響小學生_生發(fā)展的關鍵。
一方面小學生的相關知識與自我控制能力水平均較低,另一方面則是其學習與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那么教師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相關教學?可行性較高的_個解決方法是依靠學習習慣。即,教師根據(jù)本班的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強制指定小學生的學習、休息的時間以及學習的強度,讓小學生適應這些強度并形成學習習慣。一旦學習習慣養(yǎng)成,那么小學生在被動的條件下就養(yǎng)成了合格的學習模式。而這一學習模式隨著學生的成長,當其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時可以進行調整。
【小學的素質教育承擔的教育內容的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素質教育浸入小學教學論文10-13
談小學美術教學如何適應現(xiàn)代的素質教育論文10-13
小學生德育教育內容探索論文11-15
初中數(shù)學教育與美育分析論文10-13
分析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內容中興趣點的統(tǒng)計論文10-13
小學素質教育實施方案10-10
小學素質教育報告范文10-18
案例分析論文11-07
分析建筑智能化特色的教育形式論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