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心理學知識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基礎心理學知識點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下面就是為大家整理的基礎心理學知識點,請看下面。
基礎心理學知識點梳理【1】
心理學科研究范圍
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與言語,動作,情緒情感與動機、意識,個性傾向性與能力、氣質、性格等及其有關生物學基礎。
基礎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心理學史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動物心理學的研究。認知神經科學將認知過程與神經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成為基礎心理學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1、心理學是:研究動物、兒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
2、基礎心理學總結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是: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的規(guī)律,對心理學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導的意義。
3、一般把心理現象分為:心理過程和人格,知、情、意和個性。
4、心理過程包括:認識、情感、意志。
5、人的心理是:腦的功能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6、人的心理是腦的機能得到了心理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的:科學實施的證明,臨床事實的證明,人們生活經驗的證明。
7、心理科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8、心理學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個案法、實驗法。
9、神經元可分為: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
10、外周神經系統包括:軀體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11、自主神經系統:又叫植物神經系統,一般不受意識的支配,與情緒反應有密切的關系。
12、腦干包括:延腦、橋腦、中腦。
13、以溝和裂為界限,可把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顳葉。
14、巴甫洛夫認為,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包括:興奮和抑制。
15、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強光作用下收縮屬于:無條件反射。
16、談虎色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望梅止渴屬于:條件反射。
17、感覺的屬性包括:它是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反映,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18、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叫:差別感閾限,差別閾限,最小可覺差,j、n、d。
19、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從亮處到暗處,開始看不到東西,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的現象屬于:感覺適應。
20、電燈滅了,眼睛里還會看到亮著的燈泡的形狀,聲音停止后,耳朵里還有這個聲音的余音在縈繞的現象屬于:感覺后像。
21、綠葉陪襯下的紅花看起來更紅了,這是:同時對比現象,彩色對比。
22、吃完苦藥后再吃糖覺得糖更甜,一樣亮的灰分別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來明度不一樣了,綠葉陪襯下的紅花看起來更紅了的現象:屬于感覺對比現象。
23、紅色看起來覺得溫暖,聽著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覺得燈光也和音樂節(jié)奏一樣在閃動的現象屬于:聯覺現象。
24、視覺的適宜刺激是:380納米-780納米的電磁波,光波。
25、5000赫茲的空氣振動,10000赫茲的空氣振動,樂音,噪聲在聽覺適宜的范圍內。
26、嗅覺適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氣當中,具有揮發(fā)性,有氣味。
27、皮膚感覺實際上包括:痛覺,溫覺、冷覺,觸壓和振動覺。
28、皮膚表面的溫度:是皮膚不覺得熱和涼的溫度,叫生理零度。
29、生物鐘可以:調節(jié)人的行為,給人估計時間提供依據。
30、電影、動畫、霓虹燈的動感變化:是依據似動現象的原理制作出的。
31、錯覺的性質包括: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只要具備產生錯覺的條件,錯覺就一定會發(fā)生,錯覺所產生的歪曲帶有固定的傾向。
32、記憶是指:信息輸入到大腦,在大腦中儲存,并從大腦中提取的過程,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
33、遺忘是指: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的現象,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的現象。
34、三個記憶系統是以:信息儲存時間的長短,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方式作為標準來劃分的。
35、根據思維的形態(tài)所劃分的思維的種類包括: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
36、瓦特看到睡開時蒸汽把壺蓋頂起來,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掉在地上發(fā)現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時覺得身體受到水的浮力發(fā)現了浮力定律,魯班被帶齒的絲毛草割破了皮膚發(fā)明了鋸齒。
37、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間會把他讀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數字中間會把他讀成13,老師對某位學生映像好,閱卷時會不由自主地給他幾分等都是:定勢的表現。
38、心理學家認為,通用的問題解決策略有:算法策略,啟發(fā)式策略。
39、遵循子目標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計劃簡化策略都屬于:啟發(fā)策略。
40、言語的特點包括: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過程,言語是一種心理現象,言語活動離不開語言。
41、外部語言包括:口頭言語,書面言語。
42、參與言語活動的皮質部分包括:言語運動中樞,言語聽覺中樞,視覺性言語中樞,書寫性言語中樞。
43、有意想象包括:理想,空想,再造想象,創(chuàng)造想象。
44、幻想的特點是:其內容和一個人的愿望相聯系,其內容指向未來。
45、意識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
46、在同一時間內意識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叫:注意的廣度,注意的范圍。
47、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象叫:分心,注意的分散。
48、需要:是對有機體內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49、社會需要包括:求知,交往的需要。
50、可以激發(fā)動機的因素有:需要,內驅力,情緒,誘因。
51、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缺失性需要是:在種族和個體發(fā)展過程中早期出現的需要,力量強的需要,關系到個體生存的需要。
52、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生長需要:是高層次的需要,的滿足有益于健康、長壽和精力旺盛。
53、情緒和情感:是主體以一種主觀感受的形式進行反映的,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有其外部表現形式,會引起一定的生理變化。
54、情緒和情感具有:適應,動機,組織,信號的功能。
55、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表現在:動力性,強度,緊張度,激動度上。
56、意志行動的特點是:一種有目的的行動,一種受意識調節(jié)和支配的行動,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表現出來的。
57、意志的品質有: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性。
58、能力是:和完成某種活動相聯系的個性心理特征,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59、智力:是人的認知能力,是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包括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和思維力等,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維力。
60、素質包括一個人生來具有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神經系統的構造和機能的特點。
61、氣質類型有體液說,體型說,血型說,激素說等學說。
62、氣質類型: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不決定一個人智力的高低,會影響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健康。
63、性格:容易受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風貌,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是個體間人格差異的核心
64、構成態(tài)度的基本核心是:認知、情感、行為傾向性。
基礎心理學【2】
1、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心理現象發(fā)生、發(fā)展和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
2、基礎心理學定義: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對象,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規(guī)律的心理學的最基礎的學科。
3、基礎心理學的內容可以分為四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4、認知: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表象、言語、思維、想象等。
5、情緒和情感:伴隨認識和意志過程而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和內心的體驗,是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維決策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
7、需要:對維持和發(fā)展其生命所必須的客觀條件的反映。
8、動機: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并朝向一定目標前進的內部動力。
9、能力:是順利有效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心理條件。
10、人格:(個性)批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huán)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11、心理現象又可分為兩大類,即心理過程和人格(領會):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的,它們都要經歷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的不同階段,所以屬于心理過程。
需要、動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能力,表現了人格的傾向性;能力、氣質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們都是人格的組成部分。
人格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心理過程表現出來的。
先有心理過程,而后逐漸形成了人格。
人格形成以后,又會對心理過程具有制約的作用。
12、心理是腦的功能
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識記):正常發(fā)育的大腦為心理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人的大腦是最為復雜的物質,是物質發(fā)展的最高產物。
心理現象是隨著神經系統的產生而出現,又是隨著神經系統的不斷發(fā)展和不斷完善,才由初級不斷發(fā)展到高級的。
動植物和植物沒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經系統的動物才有了心理。
像環(huán)節(jié)動物只有一條簡單的神經索,它們只具有感覺的心理現象,只能認識事物的個別屬性;脊椎動物有了脊髓和大腦,它們有了知覺的心理現象,能夠對事物外部的整體加以認識了;靈長類動物能夠認識事物的外部聯系,有了思維的萌芽。
只有到了人類,才有了思維,有了意識,人的心理是心理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因為人的大腦是最復雜的物質,是神經系統發(fā)展的最高產物。
從心理現象的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也說明了心理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活動的結果。
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是從事心理活動的器官。
13、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領會):心理現象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通過大腦活動而產生的。
所以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
客觀現實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類社會,還包括人類自己。
心理也是社會的產物,心理的反映不是鏡子似的機械的反映,而是能動的反映。
心理上大腦活動的結果,卻不是大腦活動的產品,因為心理是一種主觀映象,這種主觀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體驗,它是主觀的,而不是物質的。
應該把心理和物質對立起來,不能混淆,否則會犯唯心主義或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
14、心理是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為活動,又通過行為活動表現出來(領會):心理是在大腦中產生的客觀事物的映象,心理支配人的行為活動,又通過行為活動表現出來。
15、心理學是界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中間學科
心理現象既是腦的機能,又受社會的制約,是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領會):心理現象既是腦的機能,又受社會的制約,是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研究心理現象的心理學應該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中間科學。
16、科學心理學的建立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被看作是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17、學派的紛爭代表人物(識記):(二級?)
構造心理學派——馮特·鐵欽鈉——研究化學的方法研究心理學——內省的方法
行為主義學派——美·華生——環(huán)境決定論觀點——拋開意識,探索刺激和反應(S-R)關系
格式塔心理學派——德·魏特海墨——從整體上研究心理現象——完形心理學
機能主義心理學——美·詹姆士——研究心理在適應環(huán)境中的機能和作用
精神分析學派——奧地利·弗洛伊德——不僅注重對意識的研究,而且開始了對無意識研究(行為源于本能和原始沖動,特別是性沖動)
18、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領會):
人本主義心理學——美·羅杰斯·馬斯洛——人格方面的研究——心理學的第三勢力,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提倡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
19、研究心理學的原則:1、客觀性原則2、辯證發(fā)展原則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20、方法:
1、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觀察人的行為和活動,從中發(fā)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方法。
2、調查法:就某一問題,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被調查的對象提問,讓他回答,通過對他的回答來分析了解他的心理活動的方法?陬^-訪談問卷-回卷法
3、個案法:對某一被試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詳細研究。
4、實驗法:主試者在嚴格控制條件的情況下,觀察被試者的行為或活動探索客觀條件和人的心理活動之間和因果聯系的研究方法。
自變量:由實驗者選擇用來引起被試者心理或行為變化的刺激變量。
因變量:(研究者試圖預測的行為):由自變量引起的被試者心理和行為的變化。
控制變量:除自變量之外的一切能夠對被試者的心理或行為產生影響的客觀條件。
例:研究不同的對記憶效果影響的記憶記憶方法——因變量記憶效果——自變量記憶材料、性別年齡、知識經驗、個性特點、環(huán)境——控制變量
21、神經元及其功能
神經元的定義(識記):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功能單位和營養(yǎng)單位。組成:細胞體、樹突、軸突。
22、外周神經系統及其功能:
腦N:12對(有感覺的,有運動的,有混合的)
脊N:31對,分管頸部以下身體相關部位的感覺運動。
自主NS:(一般不受意識支配)交感:喚醒有機體,調節(jié)有機體能量。
副交感:使有機體恢復或維持安靜狀態(tài)。使有機體儲備能量,維持有機體平衡
23、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功能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脊髓和大腦:脊髓、腦干、間腦、小腦(識記):
中樞NS是指大量的NC集中的地區(qū)脊髓
大腦中樞NS 最低的中樞外周NS 的脊N 胞體、構成NF
腦干:腦的最古老部位延腦
腦橋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等勝利活動的主要機構
中腦
延腦——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樞
腦橋——NF 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聯系大腦與小腦以及兩個小腦半球之間的NF 的通道
中腦——瞳孔反射和眼動的中樞
腦干網狀結構——許多散在的N 核團和上下行NF 的交織構成是調節(jié)瞳孔與覺醒的N 結構使集體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喚醒水平和清醒狀態(tài),維持注意并激活情緒。
間腦:丘腦:控制睡眠和覺醒中起重要作用。
下丘腦:調節(jié)內臟器官和內分泌S 的__________活動,激活情緒。
小腦:保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緊張度,實現沒有意和不隨意運動的機構。
24、大腦皮層的結構與功能(識記):
大腦大腦皮層指外層聚集的N 細胞體
大腦白質指內部是髓鞘化了的NF
幾個裂縫中央裂:把兩個半球分開的裂縫
核裂:大腦與小腦分開
外側裂:左右兩側的裂縫
25、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領會):(稱單側化)
右利手左半球:①言語功能占優(yōu)勢②概念形成③邏輯推理④數學運算等
右半球:①不需言語參加的②空間知覺③形象思維④音樂⑤美術⑥情緒表達⑦識別能力占優(yōu)勢左利手有的和右利手相反,有的則沒有單側化現象若又利手的人左半球損傷,則言語功能障礙而且難以在右半球再建言語中樞
布洛卡區(qū):左半球主管言語的區(qū)域——損傷——運動性失語(表達性失語)法·布洛卡
割裂腦實驗:右利手左半球——言語功能優(yōu)勢美·斯佩里
右半秋——空間知覺優(yōu)勢
內分泌系統、垂體腺、甲狀腺(識記):
(一)垂體腺:受丘腦控制垂體前葉:影響生長速度、生長持續(xù)時間,并影響其它腺體活動。
垂體后葉:控制泌尿、血壓,影響分娩,乳汁分泌。
(二)腎上腺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素類固醇,對機體的生理平衡和情緒行為有重要影響。
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與自主NS 中交感NS 活動所引起的現象類似。
26、興奮和抑制:
神經活動基本過程興奮:N活動由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活動狀態(tài)轉為活動或較強狀態(tài)。
抑制:N活動由靜息狀態(tài)或較強活動狀態(tài)轉為靜息或較弱狀態(tài)。
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轉化。
27、反射、反射弧和反饋:
反射:機體在NS 參與下,對內外環(huán)境刺激做出規(guī)律性回答。
反射。簩崿F反射活動的N 通路。由感受器、傳入N、反射中樞、傳出N、效應器組成。
反饋:指反射活動的結果又返回傳到N 中樞,使N 中樞及時獲得效應器活動的信息,從而更有效調節(jié)效應器活動的過程。
28、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無條件反射:動物和人具有的不學而會的反射。
條件反射:個體通過模仿、學習、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形成的反射。
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將無關刺激物與非條件刺激物多項結合后形成的條件反射。
操作條件反射(工具條件反射):斯金納研究的對動物所進行的某種活動或操作的獎勵。
29、第一信號系統:以直接作用于感感覺器官的、現實的、具體的刺激物為信號刺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
30、知覺的種類(識記)(領會):
物體知覺:對物體的知覺
社會知覺:對人的知覺
(1)對物體的知覺:
空間知覺:對物體大小、形狀、形狀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
距離知覺(深度知覺):判斷遠近距離的知覺。
雙眼視覺:兩眼視網膜上形成的兩個略有差異的視像,是判斷遠近的主要據。
相對運動時,近物移動快,遠物移動慢;(立體電影,立體攝影。)
時間知覺:對物質現象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
生物鐘:機體內部生理節(jié)律性的變化所引起的機體外部行為節(jié)律性的變化。
運動知覺:對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移產生的知覺。似動現象(動景現象)(/現象):物體在空間中并沒位移。(電影、霓虹燈動感、路牌廣告中畫面變化)卻被知覺為變動。
(2)社會知覺:
對他人的知覺:外表、言談、舉止、表情。影響因素: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光圈效應)、定勢效應、投射效應。
角色知覺:自我、他人、角色、人際
人際知覺:
自我知覺:
31、特殊的知覺現象:
錯覺: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不正確知覺。
幾何圖形錯覺
形重錯覺:等重的棉和鐵。
方位錯覺:飛行在海上易產生倒飛現象(不是幻覺)。
運動錯覺:對比錯覺,時間錯覺。
幻覺:虛幻的,不正常的知覺,。“無中生有”、“無意想象”。
32、知覺與感覺的區(qū)別:
概念:①整體的反應;個別屬性的反應。②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個別感覺器官參與活動。
影響因素:③受知識、經驗的影響;受刺激物的性質影響。
表象的這種特性使它發(fā)揮了從知覺到思維的橋梁作用。還是思維的感性依托,它給想象提供情報素材。
33、記憶的定義(識記):過去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是人類智慧的源泉,人心理發(fā)展的奠基石。
34、記憶的種類(領會):形象記憶:對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的記憶。
情景記憶:對親身經歷的事件的記憶。
情緒記憶: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
語義記憶(語詞-邏輯記憶):對語詞概括的多種有組織的知識的記憶。
動作記憶:對身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動作技能的記憶。
35、記憶的過程(領會):
識記:學習和取得知識經驗的過程按目的性分有意識記
無意識記
按理解性分機械識記
意義識記
保持:知識經驗在大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
回憶:從大腦中提取知識經驗的過程。
再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但在它重現時都有一種熟悉感,并能確認是自己接觸過的
材料
識記: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是保持和回憶的前提
保持:是識憶和回憶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通過回憶是對識記和保持的檢驗
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的現象。
永久性
暫時性
提筆忘字
德——艾賓浩斯對記憶進行實驗和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
保持曲線:保持量與間隔時間關系是負加速度型曲線,速度先快后慢。
36、表象的定義:是對過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再現的過程,在頭腦中出現的象也叫表象。
37、表象的作用:既有直觀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人們積累感性知識的一種形式,又是從感知向思維過度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因為表象的直觀形永性像知覺,概括性像思維。
38、認知心理學,記憶,人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
瞬時記憶(感覺回憶)(感覺登記):外界刺激人的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后,信息在感覺遐想內迅速被登記和保留
特點:1、是外界刺激人的感覺后象的形式在感覺通道內的登記,具有鮮明的形象性。
2、瞬時記憶容量很大(9-20比特),保留時間很短,斯波林-部分報告法
3、若對此信息加以以注意,可轉入短時記憶,否則消失。
短時記憶(領會):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出現后,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
特點:1、容量有限,一般在7±2,即5-9個項目,易受干擾,發(fā)生遺忘。
2、語言文字材料在短時記憶中多為聽覺編碼,即容易記住的是語言文字的聲音,而不是形象。
3、短時記憶的信息是當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可被意識到。
4、短時記憶的信息經過復述,可轉入長時記憶S。
長時記憶(領會):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后,保持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
特點:1、記憶的容量無論是信息的種類或數量都是無限的。
2、編碼語義編碼:用語詞對信息進行加工,按材料的意義加以組織的編碼。
形象編碼:以感覺映象形式對事物的意義進行的編碼。
3、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憶,人們是意識不到的。
4、和時記憶力的的遺忘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擾造成的。
前攝抑制:指先前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
倒攝抑制:指后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前學習的材料的干擾。
39、思維的定義(識記):
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的內在聯系。
間接性:以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為媒介,對沒有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甚至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觀事物進行反映,還包括人能對沒發(fā)生的事物作出預見。
概括性:把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抽取出來,形成概括性的認識。
40、思維的智力操作過程(領會):
基本過程:分析:在頭腦中將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的過程。
綜合:在頭腦中將事物的各個部分、各種屬性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具體的過程。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又是思維兩個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方面。
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征抽取出來,舍棄非本質屬性和特征。
概括:把抽取出的共同屬性和特征結合一起的過程,概括得出概念。
比較:對事物進行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不同點之間的關系的過程。
分類:把具有共同點的事物歸為一類的過程。
41、需要的層次理論(識記)(領會):美·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
42、動機(識記)(領會)、內驅力、誘因和情緒也都可激發(fā)活動的動機(領會)。
1、定義: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激發(fā)動機:需要、內驅力、誘因、情緒。
2、種類:
(1)生理性動機(驅力或內驅力):(吃飯、穿衣、休息、休息性欲)由機體生理需要產生的動機。
社會性動機:(成就動機、權利動機、人口興趣、愛好)以人類的社會化需要為基礎而產生的動機。
(2)原始動機:生而具有,以人的本能為基礎的動機。
習得動機:通過學習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動機,即后天獲得的動機。
(3)有意動機:能意識到自己行為活動動機及能意識到自己活動的目的的動機。
無意動機:沒有意識到或清楚的意識到的動機。
定勢:指人的一種心理活動的預先準備狀態(tài),它對人的意識、記憶、思維、行為、態(tài)度都會起到重要作用(知覺的定勢作用、思維的定勢作用)
(4)內在動機:由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而學習)
外在動機:人在外部環(huán)境影響下所產生的動機(為獲獎而學習)
思維習慣定勢作用:你認為某學生好,評分時,自己不自覺地給他高分。
知覺的定勢作用:把13放在數字里讀13,放在英文字母里讀B
43、情緒和情感的定義(識記)(領會)
1、定義: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外界客觀事物與主題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
情緒、情感是以人的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反映的是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情緒、情感是一種主觀感受,或者是一種內心的體驗。(不同與認識過程,因為認識過程是以形象和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外界事物。)
情緒、情感有其外部表現形式,即人的表情(面部表情是鑒別人的情緒和情感的主要標志。)
情緒、情感會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變化。
2、二者的區(qū)別和聯系:
情緒是感情反映的過程,是腦的活動過程(人、動物、)
情感是感情的內容,即感情的體驗和感受。具有更大的穩(wěn)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被用來描述具有深刻而穩(wěn)定的社會主義的感情。
感情: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體驗(為區(qū)別于認識過程)
情緒和情感指的是同一的過程和同一的現象,只是分別強調了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不同的方面。
44、情緒理論:
(1)情緒的外周理論:(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強調:情緒和植物性NS活動的關系。強調情緒與機體變化的關系。
美-詹姆斯: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先有身體上的變化,對變化的知覺才是情趣。
(因為哭才愁,因為動手打了才生氣,因為發(fā)斗才害怕)
丹麥-蘭格:強調血液系統的變化和情緒發(fā)生的關系。
植物N支配作用↑→血管擴張,產生愉快情緒。
植物N活動↓→血管收縮,器官痙攣,產生恐怖情緒。
(2)情緒的丘腦理論(識記)(領會):
美-坎農:情緒的生理機制在中樞NS的丘腦。激發(fā)情緒的刺激由丘腦進行加工,向上傳大腦皮層,引起情緒的主觀體驗。向下傳至交感NS引起生理變化。故:身體變化和情緒體驗是同時發(fā)生。
(3)情緒的認知理論:
美-沙赫特:情緒的產生是由外部環(huán)境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對外部環(huán)境刺激的認識過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而認知過程又起決定作用(辛格)。
(4)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
湯姆金斯:直接把情緒看作動機,情緒正起著放大心理過程的作用。不僅如此,情緒本身可以離開內驅力的信號而起到動機的作用。
伊扎德:情緒的主觀成分即體驗是起動機作用的心理機構。各種情緒體驗是驅動有機提采取行動的動機力量。
還認為:情緒是新皮質發(fā)展的產物,隨新皮質體積的增長和功能分化使情緒具有多種大樣的適應功能。也只有這樣,情緒在生存和適應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45、什么是情緒和情感的緯度的兩極性
情緒情感變化的緯度(識記)(領會):指對情緒、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
情緒、情感的兩極性:每一種特征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特征的狀態(tài)。
動力性:贈力,減力;激動度:激動,平靜; 強度:強,若; 緊張度:緊張,輕松。
緊張程度依賴與情景的緊迫程度個體的心理準備應變能力
46、情緒的內容來分-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識記):
47、從情緒的狀態(tài)來分-心境、激情和應激(識記):
情緒分類從內容分基本情緒:情緒基本形式:快樂、憤怒、悲哀、恐懼。
復合情緒:由基本情緒的不同組合派生出來的:敵意、焦慮。
從狀態(tài)分心境(心情):一種微弱、持久而具有彌漫性的情緒體驗狀態(tài)。
激情:一種強烈、爆發(fā)式的、保持時間短的情緒體驗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生理反映和外部行為表現。積極,消極。人的認識范圍變的狹窄,分析能力、自控能力降低。
應激:出現突事件和遇到危險情景的情況下所出現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
48、情感的種類-種類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識記):
道德感:按一定的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
美感:按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自然界、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品所產生的主觀體驗。美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是主客觀的對立統一。
理智感:在智力活動過程中所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對未來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認知的興趣。在解決問題時表現出的懷疑、自信、驚訝。解決問題時的喜悅都是理智感)
49、什么是意志
意志的定義(識記)、意志行動的基本階段(領會):
50、意志行為的基本階段
準備階段: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雙重趨避式沖突(識記)(領會)、執(zhí)行階段(識記)(領會):
1、定義: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jié)和支配行為,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2、基本階段:
準備階段:確立目的是意志行動的前提,會遇到沖突。
執(zhí)行階段:既要堅定地執(zhí)行既定的計劃,又要克制那些妨礙達到既定目標的動機和行為。不斷審視自己的計劃,及時修正計劃。
51、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的一種心理特征。
氣質: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等動力特點方面的心理特征。
性格:表現在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與這種態(tài)度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2、氣質定義: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征。
一個人言談舉止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維的靈活性都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的表現。
情緒產生的快慢、強弱程度
情緒的穩(wěn)定性和變化的速度
意志努力的強度
53、氣質類型學說(領會):(二級?)
古希臘·希波克拉特·四種體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
1、體液說:希波克拉特:樸素唯物主義、人體內有四種體液
黃膽汁-膽汁質,血液-多血質,黏液-黏液度,黑膽汁-抑郁質
2、體型說:德·克雷奇米爾躁狂抑郁癥-矮胖型
精神分裂癥-瘦弱型-瘦弱型/強壯型/發(fā)育異常型
認為:正常人與精神病人只有量的區(qū)別,沒有質的區(qū)別,所以,可以根據一個人的體型特征來預見他的氣質特點。
美·謝爾頓、斯蒂文斯認為:人的體型由胚葉決定。
胎兒的胚葉發(fā)育狀已經決定了他的氣質類型。
3、血型說:日·古川竹三:
A型:消極保守,焦慮多疑,冷靜,缺乏果斷,富于情感。
B型:積極進取,靈活好動,善交際,愛說寡信,多管閑事。
O型:大膽好勝,自信,意志堅強,愛支配人。
AB型:外表象B血型人,內在卻象A血型人
2、激素說:美·伯曼
甲狀腺型:過多:精神飽滿,意志堅強,感知靈敏
不足:遲緩、冷淡、癡呆、被動
垂體腺型:智慧、聰穎
腎上腺型:易激動
性腺型:性別角色突出
54、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領會)
1、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興奮、抑制
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特征:強度、平衡型、靈活性
神經活動的廣度:指NC能接受的刺激的強弱程度以及NC持久工作的能力。
神經過程的平衡型:指興奮和抑制兩種過程的力量是否平衡。
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指興奮和抑制的兩種過程的相互轉化的難易程度,有靈活不靈活之分。
2、高級N活動類型:
兩種基本過程的三個特征之間不同組合,理論上12種活動類型。
3、氣質的特征:感受性、耐受型、反映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緒的興奮性、指向性。
4、氣質類型的外在表現(識記):
(1)膽汁質:N過程的特征是強但不平衡,感受性第一,耐受性高。顯得:精力旺盛,行為外向,直爽熱情,情緒興奮性高,但心理變化強烈,脾氣暴躁,難于自我克制。
(2)多血質:N過程的特征是強、平衡、靈活。感受性第一,耐受性高;顫姾脛,言語行動敏捷,反映速度,注意轉移的速度都較快,氣質外向。容易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善交際,不怯生,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易分散,興趣多變,情緒不穩(wěn)定。
(3)抑郁質:N過程的特征是:弱、而且興奮過程更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多疑多慮,內心體驗深刻,行為極端內向,敏感機智,膽小,孤僻,寡歡,愛獨處,不愛交往,做事認真仔細,動作遲緩,防御反映明顯。
(4)黏液質:N過程的特點是:強、平衡、但不靈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舉止平和,行為內向,頭腦清醒,做事有條不穩(wěn),踏踏實實,易循規(guī)蹈矩,注意力集中,穩(wěn)定性強,不善言談,交際適度。
55、如何看待氣質類型:
(1)氣質的穩(wěn)定性和可素性
(2)氣質的類型沒有好壞之分。
(3)氣質類型不決定一個人成就高低,但影響工作效率。
(4)氣質類型影響性格特征形成的難易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
(5)氣質類型影響健康
56、性格:是一個人在對顯示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
態(tài)度:是一個人對任務或思想概念的一種反應傾向性。它是后天生活中習得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
氣質:更多體現了人的生物屬性
性格:更多體現了人的社會屬性
個體之間的性格差異,核心是:性格差異。
前蘇聯:強調氣質、性格間的性質不同。
西方:更多看到它們在行為中的融合。
57、性格的結構:
性格的上述特征是彼此關聯、相互制約、有機組成一個整體,并不是相互分離的,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機械的組合。常常是在不同場合會顯露出一個人性格的不同側面、韌性、統一性。
58、人格理論(應用)
1、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相互交織,形成有機整體。
本我——原始的人自我——現實的人超我——道德的人
2、容格的內外向人格類型理論: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指向內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內部叫內向;指向外部叫外向,每個人都有內向和外向兩種特征,根據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占優(yōu)勢,可將人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的。
3、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把物質看作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征,是構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評價人格的基本單位。
分為:共同物質:同一文化形態(tài)下人們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質。
個人特質:個人所獨有的特質,它代表個體之間的人格差異。
首要特質:影響個體多方面行為的特質,最典型,最具概括性,在人格結構中處于支配地位。
中心特質:決定一個人的一類行為而不是全部,一個人身上5-10個中心特質。
次要特質:在特殊場合下才表現出來的個體一些不太重要的。
4、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因素分析法:提出一個基于人格特質理論模型。
表面特質:通過外部行為表現出來,能夠觀察到的特質。
根源特質:那些對人的行為具有決定作用的特質。
5、艾森克的人格結構的維度理論:
兩個維度內外向:
情緒的穩(wěn)定性:坐標軸、直角坐標系、四個象限,四種不同類型的人格。
主張:特征群,類型
實際上把人格的類型模式和特質模式有機結合起來,使人格的描述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具層次性。
【基礎心理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基礎心理學知識點匯總10-05
心理學基礎10-26
基礎心理學知識11-15
基礎心理學ppt10-26
基礎心理學結構10-26
基礎心理學書籍10-05
心理學的基礎知識10-26
基礎心理學知識要點08-15
基礎心理學試題及答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