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溝通一種源于心靈的藝術教育論文
【摘要】溝通,作為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已成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技巧和手段。而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如何更好的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可以稱之為一門藝術,F結合本人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一下的原則和方法,方便大家更好的展開學生工作。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溝通 教育 技巧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與大學生溝通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能高效而又高質的完成工作,則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掌握一些原則和必要的技巧。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所面對的溝通對象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初、高中學生。對于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人生觀、價值觀都已初步形成,對社會也有初步的認知。因而,在此基礎上,只有我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才能讓他們在生活和思想教育等諸多方面接受我們給予的正確引導和建議。
1 主動了解,建立傾聽
1.1 多側面了解
在高校,由于特殊的教學模式,同學們都是上課來,下課走,其余時間均由自己支配,除了與身邊同學有所接觸,與任課教師等都很少有交流。對于工作在辦公室的高校輔導員來說,與同學之間的接觸就更少。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因此,我們鼓勵高校輔導員走到學生身邊去,適時、適當的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去,做他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性格、興趣、特點,掌握他們在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和困惑,從多個側面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他們適時的幫助。
1.2 多途徑溝通
在信息時代,我們的溝通方式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面對面的溝通,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借助校內、qq、郵箱等多種網絡工具實現我們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多途徑的溝通,就要求輔導員的工作做的更加細致,更加的全面,及時準確的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狀態(tài),對同學們的留言,郵件都要做到及時的回復,以此來給予學生們更多精神上的力量。
1.3 多角度傾聽
傾聽,作為有效溝通的基礎和前提,是開展學生工作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們這里所說的傾聽,并非簡單意義上的“聽見”,我們是指帶有感情和思考性的聆聽。一方面,對于學生們主動性的傾訴,我們不僅僅要明白對方要表達的意思;另一方面,我們要體會對方表達是所體現的深層感情和用意。而這個步驟卻經常被老師們所忽略。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教育給予學生們正確的引導,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了解學生們的困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教育是從心與心的溝通開始的,是從真正的聆聽開始的,而這個引導教育的過程也正是在聆聽與傾訴之間彼此轉化,相互應答中形成的。因此,作為高校輔導員,多角度傾聽,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先期準備,也是先決條件。只有做好了傾聽,才能開始建立溝通。
2 原則技巧,成就溝通
2.1 消除防衛(wèi)
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在發(fā)揮其主導作用時,通常會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盛氣凌人,居高臨下,一種則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對于前者而言,他們的態(tài)度往往過于強硬。一方面,他們希望學生接受他們正確的指引,而另一外面,學生又無法在如此僵硬的溝通中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而對于后者,師生關系更近似與朋友關系,他們感激老師的關愛,而且會在理智上和情感上去接受老師的意見。因此,我們要放棄粗暴的言語,語氣變得再溫和一點,讓學生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放下心理防線,真正的敞開心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溝通氛圍。
2.2 構建認同
人際溝通理論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溝通關系的重要條件。在師生溝通的過程中,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感受,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們的理解,與他們在思想上構建一種認同和同理心,有效的將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學生,給他們溫暖感和滿足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3 真誠溫暖
輔導員與大學生談話時堅持真誠溫暖的原則,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并結成深厚的友誼。輔導員堅持真誠溫暖的談話原則,開誠布公地與學生交談,適當的時候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有利于師生雙方談話的深入發(fā)展。
2.4 適度保密
正如我們前面所談到的,我們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面對面的溝通,還是非面談的方式,保密承諾都能讓學生更有安全感,能夠打消學生的顧慮,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筆者近一年時間內綜合使用上述幾種不同的方式,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效果很好。
2.5 培養(yǎng)能力
師生溝通交流的過程,并非單純的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師生的溝通的意義,并不是簡單的為了幫學生出主意,讓學生一味的接受我們認為正確的解決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幫他們度過心理的難關,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一種獨立思考的素質。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我們的言語,讓他們感受到所要面對的危機,讓他們欣然的接受這種來自生活的困境和挑戰(zhàn),在給予他們鼓勵的同時,讓他們擁有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得到真正的成長。
3 深入反思,升華溝通
3.1 做好溝通記錄
作為一個稱職的高校輔導員,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輔導某一個,或是某一些問題學生,我們更重要的職責是如何更好的幫助更多的學生擁有更好的發(fā)展前途。所以,在每一次的溝通中發(fā)現的問題,都對我們以后的輔導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做好每一次的談話記錄,找到彼此的相通相容點,做到解決一個問題,發(fā)現一類問題,以便我們很早,更準確的發(fā)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防范與未然。
3.2 做好自我反思
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要經常的反思自己的工作。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他需要我們用真心,誠心,良心來對待我們的學生,因此,做好自我反思,才能及時的發(fā)現我們在工作中的疏漏。反思我們自己在工作上的長處、短處,反思我們是否了解我們的學生,反思我們是否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溝通的平臺,甚至反思我們是否真的熱愛我們的學生,熱愛我們這份神圣的工作。
高校教育,在本質上仍是對人的全面理解和全面培養(yǎng)的素質教育。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和靈魂。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和溝通。與中、小學教育相比較,高校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較少,這必然對教育目標的實現有著負面影響。然而,高校教育,是學生從校園步入社會的最后一道保護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度階段。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對學生在思想和能力上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溝通,作為我們了解學生,輔導學生的一種重要方式,做好溝通交流工作也已成為我們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
善于傾聽與反思,是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是高校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有效手段。把握好溝通過程中的原則與技巧,高效、高質的實現溝通,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
參考文獻
[1] 翁鐵慧.高校學生輔導員行動指引[M].上海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4.
[2] 劉鐵英,茅蕾.高校新生適應期的引導策略探討[J].教育研究,2005(1):58,59.
【溝通一種源于心靈的藝術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家園溝通的藝術論文10-08
藝術教育論文10-01
論藝術與科學的溝通關系藝術論文03-24
批評也是一種藝術的論文10-06
藝術教育聲樂藝術論文10-08
藝術教育研究論文10-09
高校藝術教育的論文10-01
教育藝術論文10-01
審美教育下的藝術教育論文10-02
藝術教育民間藝術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