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歡迎大家分享。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了解“變奏曲”在文本中的運用,把握上下兩節(jié)在主體與變奏上的關系。
4、感受詩歌語言,初步了解詩歌的語言特征,指導寫詩要點并仿寫。
能力目標
1、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象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2、揣摩語言,把握“星星”“詩”“蜜蜂”“晚上”“螢火蟲”“春天”等形象的內(nèi)涵,借助對這些形象的感悟,深入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感知“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德育目標
感受時代脈搏,體會生活的`美好,激發(fā)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學重難點
了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征,理解詩歌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靜謐的星空是一個能引起人們無限遐想,讓人放飛心靈的地方。
詩人介紹,了解時代背景。
二、明確學習目標
1、深情地朗讀
2、細膩地感受
3、詩意地仿寫
三、深情地朗讀
教師提示注意上下節(jié)的語氣語調(diào)和情感,學生自由讀。點名學生簡單談談朗讀的體會;兩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教師點評并示范朗讀。
四、細膩地感受
1、談感受:整首詩給同學的感受或說說詩歌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請用一兩個詞來表達。
2、品讀交流:學生從語言運用、修辭手法、寫作手法、作者的情感等多角度品味語言。
小結(jié):
(1)請找出上節(jié)詩中象征光明美好的詞語,并用“這是一個xx的世界”來說話。
(2)請找出第二節(jié)詩中象征黑暗冷酷的詞語,并用這是一個xx的世界”來說話。
3、總結(jié):把握星星的象征意義,詩人的情感
4、請同學們找出兩節(jié)詩在內(nèi)容和句式上的異同。
五、詩意地仿寫
請用“如果……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來寫幾句詩,表達你內(nèi)心的期盼。學生寫作,展示。教師示范。
六、總結(jié)
一個聰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視的民族。朦朧詩潮就是對那場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為代表詩人之一的江河的詩作灌注了厚重的歷史感!缎切亲冏嗲肥钦嬲膶τ诠饷鞯暮魡,溫柔的靜穆中讓人體驗了咸澀的沉重和苦難,那雖然迷惘失落卻不失堅定的希望,無論是對于身處逆境的個人,乃至整個民族,這種信念永遠都是鮮亮的。
七、推薦閱讀
舒婷《致橡樹》顧城《一代人》北島《回答》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2
一、導入新課
播放莫扎特歡溢童趣的鋼琴名曲《小星星變奏曲》導入。
二、作者簡介及朦朧詩的解說
三、學習新課
(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2、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3、兩小節(jié)詩在結(jié)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ǘ┖献魈骄,理解課文:
1、“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4、這首詩中有幾處出現(xiàn)了“星星”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義?
(三)揣摩運用,體味語言: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四、歸納本詩的主題
五、課堂練習:
1.寫出下面加點字的拼音。
顫動()閃爍()朦朧()覆蓋()疲倦()
2.下面詩句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1)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
(2)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3)誰愿意,總寫苦難的詩,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3.詩歌中描寫了兩種情境,你能夠說出來嗎?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了解朦朧詩的特征和創(chuàng)作背景,領悟詩歌的意象和主題。
2、過程和方法:
反復吟誦,在吟誦中整體感知詩歌意象、語言、結(jié)構、意境的詩意和深意。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追求精神生活的信念和深入探討詩歌主旨的意圖。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欣賞是一種心情,一種體驗。同學們欣賞過深邃靜謐夜空中那一閃一閃的繁星嗎?它溝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心境呢?今天我們要一起去拜讀朦朧派詩人江河帶給我們的《星星變奏曲》。
二、相關知識
朦朧詩是指以舒婷、顧城、北島、江河等為代表的一批在“革命”中成長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詩潮。
“革命”十年間,新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處于動蕩狀態(tài),詩人們在迷惘和清醒、痛苦和莊嚴、失落和尋找、追悔和重建的感傷詩情中試圖建構一個新的詩學主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边@句詩正是朦朧詩潮的縮影。
朦朧詩人們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xiàn)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朦朧詩在藝術上,不直接表現(xiàn)或呈現(xiàn)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的表現(xiàn)經(jīng)驗。
三、誦讀感悟
1、教師范讀全詩《星星變奏曲》,第一小節(jié)的朗讀處理得輕柔甜美,第二小節(jié)的朗讀處理得相對沉重悲憤。學生根據(jù)老師剛剛的范讀提示再自由朗讀詩歌,看看這樣的處理是否恰當?為什么?
(因為第一小節(jié)寫的都是美好的事物,有詩、星星、蜜蜂、柔軟的晚上、湖、螢火蟲、睡蓮、春天、白丁香等,而第二小節(jié)寫的卻是冰冷沒有生機的事物,比如苦難的詩、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瘦小的星星。)
2、品味詞句:
⑴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 “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⑶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扔懈星槔首x,讀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一個如夏夜般柔軟的世界,一個像春天般溫馨迷人的世界。
、裳凶x第二小節(jié),品味語句,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為何用“顫抖”一詞?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⑹兩個小節(jié)中分別有這樣兩句對夜晚的比喻:“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和“誰愿意,看著夜晚凍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同時形容夜晚,詩人卻用了兩個不同的比喻,這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ㄖ饕谟谧髡哌x擇了兩個不用的喻體,前者用“湖”來形容夜晚帶給人的是平靜、柔和、溫馨和安寧的感受,創(chuàng)造了一種恬靜如夢的詩意感覺,而后者用“土地”來形容孤寂夜晚那種冰冷、貧瘠,“僵硬”的又何止是土地和夜晚,更是心靈劫難者所面臨的內(nèi)心世界。)
3、結(jié)構分析:
、爬首x處理除了詩歌選擇的'意象外,同學們還發(fā)現(xiàn)這首詩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嗎?
。ㄓ谩叭绻l不愿意……誰不愿意……如果……誰愿意……誰愿意……”這樣的句式。第一小節(jié)用“誰不愿意”、“誰不愿意”、“誰不喜歡”開頭進行了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組比喻以及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正表現(xiàn)了詩人所向往的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朗讀時應當輕柔甜美;第二小節(jié)用“誰愿意”、“誰愿意”、“誰喜歡”開頭也進行了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系列陰冷的事物,表現(xiàn)了詩人所面對的陰暗冷酷、壓抑苦悶的現(xiàn)實世界,朗讀時要沉重悲憤。)
、圃娙诉x擇這樣的結(jié)構表達還有什么用意呢?
。ㄟ@和詩歌的題目“變奏曲”正好是相呼應的,上下兩節(jié),結(jié)構對稱、句式、修辭、用語也相近或相似,但兩小節(jié)的詩歌意境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符合“變奏曲”的基本模式。同時,這種模式所造成的強烈對比,讓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深深體會到一個經(jīng)歷過心靈劫難的敏感詩人對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呼喚珍視?梢姡姼璧慕Y(jié)構并不是一種形式的責任,更承載著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齊讀全詩。
四、提升領悟
1、如何理解《星星變奏曲》中詩人將星星作為自己的抒情意象?
這勢必要聯(lián)系到朦朧詩產(chǎn)生的背景,這一批經(jīng)歷了革命動蕩企圖在迷惘和清醒、痛苦和莊嚴、失落和尋找、追悔和重建中尋求新詩學主題的作家們,它們在藝術上往往不直接呈現(xiàn)思想,而總是借助一些意象來暗示自己的表達。
。ā靶切恰边@個意象在這里象征著光明、希望、詩意和精神自由,詩人對星星的反復詠嘆正表現(xiàn)了對這種美好的極度渴求,詩歌看似表達了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豪邁情懷。但“星星”這個意象的背景是無邊無際的夜幕,夜幕所代表的黑暗如此巨大,而星星的光芒卻如此弱小,這其間我們又會體會到什么呢?是一種在濃重的失落感中萌發(fā)的追求和尋找,是一種不甘泯滅和湮沒的悲劇性沖突。)
2、《星星變奏曲》中追求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主題其實在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
比如拓展閱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這首詩里,海子所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境界,正是對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終極體現(xiàn)。同時在這首詩里,我們也同樣讀到了這種追求無法實現(xiàn)的悲劇性,因為詩人不只一次地強調(diào)“明天”這個時間概念,這說明詩人的樸素理想在當下的無法實現(xiàn)。
3、《星星變奏曲》課后研討與練習中第三題: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4
【教學目標】
。薄⒅R和能力:
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學會通過分析詩歌意象解讀詩歌;學會用意象表達情感。
。病⑦^程和方法:
誦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討論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场⑶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激發(fā)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學建議】
以“意象”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近作者。教學時采用雙線結(jié)構:
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安排聽詩──讀詩──品詩──吟詩。
二是緊扣意象浸潤詩情:“溫故知新”明晰“意象”;“初讀感知”明確“意象”;“品讀明理”賞析“意象”;“學以致用”捕捉“意象”;“心湖泛舟”運用“意象”。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莫扎特的《星星變奏曲》,配上畫面,字幕:
欣賞是一種心情,欣賞是一種體驗。音樂家用旋律表達自己的情感攝影師用鏡頭捕捉自己的體驗。
一、導入意象
出現(xiàn)四幅圖:蓮花雨月亮星星
讓學生人任選一幅圖說說自己的觸發(fā)。(看到這些圖你聯(lián)想到什么?想說些什么呢?)
二、溫故知新
《天凈沙·秋思》
三、找出詩句中出現(xiàn)的意象
這些意象可以分成幾類?作者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第一節(jié):
意象:星星、詩、蜜蜂、螢火蟲、柔軟的晚上、湖、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讀女聲。
情感:營造出溫情、浪漫、自由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理想熱烈向往。
第二節(jié):
意象:凍僵的夜、苦難的詩、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
情感:寒冷和殘酷的意境,是詩人所厭棄和憎惡,也是對冷酷現(xiàn)實強烈否定。
四、背景介入
本詩寫于1980年,詩人經(jīng)歷了噩夢一般的十年,目睹了專制的殘酷和人情親情的毀滅;叵氚狄谷缒哪甏,詩人不能自已,寫下了這首詩,傾訴自己最質(zhì)樸的期盼。
五、品讀明理
讀自己有感受的句子,賞自己有感觸的意象。說與同桌聽,同桌推薦,賞析詩句。
可參用句式:我最欣賞的.句子是,我欣賞它美,我讀到,我感到(仿佛看到、聽到)。
分析時注重詩歌聯(lián)系上下片。比如:“顫抖”“僵硬”文中都出現(xiàn)了兩次,教師適當?shù)囊龑W生比較、揣摩。又如:“像蜜蜂顫動”,如果學生提到這句,教師要積極地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等。
六、學以致用
詩歌欣賞: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
顧城是怎樣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苦悶,一代人覺醒后的憂傷,和對未來的希望?
致橡樹
舒婷
。▋(nèi)容略)
女詩人舒婷又是如何借助詩歌訴說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的道德理想的呢?
七、心湖泛舟
用特定的意象;或者仿照詩句“如果……誰不愿意……”或“如果……誰愿意……”表達自己的心情。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01-31
初三語文復習教案11-30
初三語文教案02-07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優(yōu)秀01-31
最新初三歷史教案05-20
最新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優(yōu)秀03-31
琵琶行北師大版初三上冊語文教案11-17
初三語文總復習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