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12 11:54: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2.引導學生學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復習導入】

  1.學生口述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練習: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于2、5的倍數已經掌握了,那么3的倍數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個位就行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新課講授】

  1.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個3的倍數。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觀察: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個位就能判斷呢?(不能)

  提問:如果老師把這些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進行調換,它還是3的倍數嗎?(讓學生動手驗證)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師:我們發(fā)現調換位置后還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有什么奧妙呢?

 。ㄒ运娜藶橐恍〗M、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匯報:如果把3的倍數的各位上的數相加,它們的和是3的倍數。

  3.驗證:下面各數,哪些數是3的倍數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結:從上面可知,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板書)

  4.比一比(一組筆算,另一組用規(guī)律計算)。

  判斷下面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1)下列數中3的倍數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僖髮W生說出是怎樣判斷的。

  ②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慮誰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數,個位數字一定是0)

 、诮又倏紤]什么?(最小三位數是100)

 、圩詈罂紤]又是3的倍數。(120)

  【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11~12頁練習三的第4、6、7、8、9、10、11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索過程,通過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驗一驗、比一比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教師在想一想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進行適當點撥、引導,這樣效果更明顯。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94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4題。

  二、教學要求:

  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數量關系稍復雜的求兩個數的(和倍、差倍)應用題,能正確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學會用檢驗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條件來檢驗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和檢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果園里有梨樹42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據下列句子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楊樹和柳樹一共120棵

  楊樹比柳樹多120棵

  楊樹比柳樹少120棵

  3、出示線段圖:梨樹:

  桃樹:

  從圖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樹的棵樹用x表示,桃樹的棵數怎樣表示?

  4、出示條件:母雞的只數是公雞的5倍。

  根據這個條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雞的只數用x表示,那么母雞的只數可以怎樣來表示?

  5、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練習二十一第1題)

  6、交流:板演,你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來解答的?

  7、導入:在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應用題,誰來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果園里梨樹和桃樹一共有168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

 。1)齊讀。

  (2)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邊問邊畫出線段圖。

  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把哪個數量看做一份?用線段圖來表示我們先畫梨樹,桃樹的棵數有這樣的幾份?還告訴我們什么條件?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

 。3)“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這道題要求的.數量有兩個,你認為用什么方法做比較簡便?

  (4)下面我們就以小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道題用方程來做,學生討論。

 。5)交流。

 。6)通過討論和同學們的交流,你們會解這道題了嗎?請做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校對板演。還可以怎樣求桃樹的棵樹?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準備怎樣檢驗?(把問題作為已知數進行檢驗,)生說,師板書,齊答。

  2、教學想一想。

  現在我們把第一個條件改一下,變成“果園里的桃樹比梨樹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嗎?(出示改編題)

  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集體訂正。提問:設未知數時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列方程的?

  3、請同學們比較這兩道題,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因此,你認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4、小結。

  從剛才的兩道題可以看出,如果兩個數量有倍數關系,就可以把1份的數看做x,幾份的數就是幾x;把兩部分相加就是它們的和,兩部分相減就是它們的差。我們可以根據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校對:你是根據哪個條件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的?

  2、只列式不計算。

  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天鵝的只數是丹頂鶴的2.2倍。

 。1)已知天鵝和丹頂鶴一共有9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鵝的只數比丹頂鶴多3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3、選擇正確的解法。

  明明家雞的只數是鴨的3倍,雞和鴨一共56只,雞和鴨各有多少只?

 。1)解:設雞和鴨各有x只。 x+3x=56

 。2)解:設雞有x只,鴨有3x只。 x+3x=56

  (3)解:設鴨有x只,雞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蘋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蘋果比梨多26千克。蘋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感覺到今天學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那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疑問嗎?

  老師有個疑問,想請你們幫我解決:為什么今天學的應用題用方程來做比較好,而復習題用算術方法做比較好呢?說明同學們掌握得不錯。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一/2—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3

  設計說明

  1.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節(jié)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學對象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開頭也不會相同。本節(jié)課直接拿出計算器,開門見山,明確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使學生在新課開始就明確了學習目標,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2.注重開展自主學習。

  別人說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學生親手操作演示的東西,由于有切身實踐,往往體會深刻,有助于激發(fā)悟性,增強思維力度。緣于上述原因,在每個板塊的活動中,都積極為學生主動嘗試、交流、討論等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交流、總結、應用的過程,層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的樂趣,這樣才會使課堂生動有趣。此外還重視方法的總結,在學生會用規(guī)律寫商后,讓學生回顧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并試著總結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計算器

  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今天的新課,我們請來了一位特別的“朋友”(計算器),有了它,我們的計算既快捷又準確,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發(fā)現規(guī)律。接下來我們就利用計算器一起來探索數學中的奧秘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通過利用計算器的好處,讓學生帶著“特殊功能”這個疑問進入新課。

  ⊙合作探究,總結規(guī)律

  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兩題:1÷11 2÷11

  (1)使用計算器。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出1÷11的結果。

  (2)根據結果猜想。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已經得出1÷11=0.0909…,如果在這道除法算式中,除數11不變,被除數乘2,得到的商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為除數11不變,被除數1擴大到了原來的'2倍,得到的商也應該擴大到原來的2倍。

  2.驗證猜想。

  (1)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2÷11的商,驗證猜想。

  (2)引導學生舉例進一步驗證猜想。

  猜想:

 、偕淌茄h(huán)小數;

  ②2÷11的結果是1÷11的結果的2倍……

  出示3÷11、4÷11、5÷11,不計算,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這幾題的商,并用計算器驗證。

  3.總結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

  (1)觀察各商的特點,尋找規(guī)律。

  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還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預設:

  生1:除數不變,被除數與第一題相比分別擴大到原來的2~5倍,商與第一題相比也相應地擴大到原來的2~5倍。

  生2:商都是循環(huán)小數,整數部分都為0。

  生3:循環(huán)節(jié)都是被除數的9倍。

  (2)運用規(guī)律。

  請學生根據探究出的規(guī)律寫出例9中后四題的商。

  4.總結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的方法。

  用計算器計算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4

  設計意圖:在設計的時候我想要引導學生學會看書,學會咬文嚼字,比如書上是這樣寫的: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一般先用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連續(xù)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質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數連乘起來。在品味這段話時,有些學生會注意到“一般”這兩個字,從而提出“為什么一般用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連續(xù)去除,不用質因數去除行不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通過向別人求教、上網查資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質因數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數去除,不過習慣上用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去除。解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就會覺得數學語言是非常嚴謹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

  教學要求

 、偈箤W生理解公約數、最大公約數、互質數的概念。

 、谑箤W生初步掌握求兩個數最大公約數的一般方法。

 、叟囵B(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公約數、最大公約數、互質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質因數是 ,它們公有的質因數是( )。③10的約數有( )。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求一個數的約數,現在來看兩個數的約數。

  三、探索研究

  1.小組合作學習

  (1)找出8、12的約數來。

 。2)觀察并回答。

 、儆袩o相同的約數?各是幾?

 、1、2、4是8和12的什么?

 、燮渲凶畲蟮囊粋是幾?知道叫什么嗎?

 。3)歸納并板書

 、8和12公有的約數是:1、2、4,其中最大的一個是4。

 、谶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8 1 3

  2 4 6 12

  8 和12 的公約數

 。4)抽象、概括。

 、倌隳苷f說什么是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嗎?

  ②指導學生看教材第66頁里有關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概念。

 。5)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7頁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題。

  2.學習互質數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組數的公約數來: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這幾組數的公約數有什么特點?

 。3)這幾組數中的兩個數叫做什么?(看書67頁)

 。4)質數和互質數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質數是一個數,而互質數是兩個數的關系)

  3.學習例2

 。1)出示例2并說明:我們通常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2)復習的第2題,我們已將18和30分解質因數(如后) 18=2×3×3 30=2×3×5

  (3)觀察、分析。

 、購18和30分解質因數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約數嗎?

 、18和30的公約數就必須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18和30公有的質因數有哪些?

 、18和30的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是哪些?(1、2、3、6(2×3))

 、葑畲蠊s數6是怎樣得出來的?

 。4)歸納板書。

  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6是這兩個數全部公有質因數的乘積。

 。5)求最大公約數的一般書寫格式。

  為了簡便,我們把兩個短除式合并成一個如: 18 30

  讓學生分組討論合并后該怎樣做?

 、倜看斡檬裁醋鞒龜等コ?

 、谝恢背绞裁磿r候為止?

 、墼僭鯓幼鼍涂梢郧蟪鲎畲蠊s數?

 、転槭裁床话焉桃策B乘進去?

 。6)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8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后點幾名學生講每步是怎樣做的,最后集體訂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①誰能說說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谝龑W生看教材第68頁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四、課堂實踐

  做練習十四的1、2、3題。

  五、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六、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四的第4題。

  2.做練習十四的12*題。

  課后反思:教學"求最大公約數",課本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及一個"做一做",教學時,當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之后,讓學生討論質疑其它二例時,學生A就提出:"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也就是這兩個數的差。"教師問:"有什么根據?"學生回答說:"按照課本的三個例題: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是6;90和72的最大公約數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約數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約數是20。"還真是呀!學生們很驚訝,教師了解到學生錯誤結論的由來,但不急于指出學生的錯誤,首先肯定了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精神,接著又向學生指出:"是巧合呢,還是真有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呢?"學生為了驗證,紛紛舉例演算,就連平時較少開動腦筋的學生,也算得很起勁。過了一會,小B第一個發(fā)現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約數就不是它們的差。教師又及時把這一信息交給學生,學生的研究熱情被激發(fā)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下課了,大家的討論還在繼續(xù)著,并且樂此不疲。他們?yōu)榱颂角?規(guī)律",愉快地做了幾十道求最大公約數的練習,牢固地掌握了知識。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途徑中,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更激發(fā)了他們探求知識,孜孜以求,為學業(yè)成功更努力學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結合具體實物說出體積的含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并且能用體積單位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感悟體驗等學習活動,經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逐步建立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交流傾聽,善于比較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在原來知識結構里:學生學習了線段的長度、面積的大小及相關的計量單位,學生初步建立了一維二維的空間觀念。這些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體積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對北師大版、蘇教版、人教版的本課內容做了比較。發(fā)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通過實驗演示或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體積的含義,構建體積單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顧、感知、操作、想象,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對比中學習,逐步達到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在觀察思考、感知體驗、操作想象等活動中建立體積概念及體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體驗活動中理解體積的含義,經歷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體積和體積單位

  一、對比引入新知。

  學生匯報:分別是線段,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引導:

  線段有長短之分,長(正)方形和長(正)方體有大小之別。

  為了表示物體的長短,我們認識了長度。

  為了表示物體平面部分的大小,我們學習了面積。

  如果要表示整個物體的大小,那又將產生什么呢?

  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塊來學習。

  【設計意圖】對比引入,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同時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這三者相互之間有聯系嗎?

  活動2【活動】體積和體積單位

  二、活動揭示概念。

  活動一:體驗書包里的空間。

  提出問題:觀察一下自己的書包,是不是還可以再放些東西?

  學生匯報:有的已經裝滿,有的還可以再放些東西。

  教師引導:書包沒塞滿說明它還有一定的空間。書包已經塞滿,說明它沒有了空間。它的空間被占據了。(板書:空間)

  追問:書包的空間被誰占據了?

  學生匯報:書占據了書包的空間,學習用具也占據了一定的空間,還有一些喜歡吃的食品,同樣也可以把書包的空間占據了。

  追問:這說明什么?

  學生匯報:任何物體都會占據一定的空間的。(板書:物體占空間)

  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可以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物體占有空間的現象。

  學生交流:我們占據教室的空間教室占據學校的空間學校占據小區(qū)的空間……

  【設計意圖】學生身邊引入,通過引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體驗書包里有“空間”。并隨之拓展,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

  活動二:觀察演示實驗。

  1.盛水的杯子裝入石頭,水面升高。

  2.裝滿沙的杯子倒出沙子,放入石塊,結果沙子不能全部被裝入。

  3.與第一個實驗相比,盛水的杯子裝入一塊較大石頭,水面升高的幅度較大。

  提出問題:你能解釋實驗現象嗎?

  學生交流:水面升高,是因為石頭把水的空間占據了。

  沙子不能被裝入,是因為石頭占據了沙子的空間。

  石頭較大,占據的空間就較大,水就升的高。

  教師歸納:物體要占據空間,并且所占的空間大小是不一樣的。(補充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

  教師引導:粉筆盒與電腦桌比,粉筆盒占據的空間小,電腦桌占據的空間大……為了更加簡潔地表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我們引入了“體積”(板書)

  引導學生敘述:書包的體積是書包所占空間的大小,電腦的體積是指……教室的體積是指……

  引導概念:物體的體積是表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設計意圖】為了進步加深學生對“空間”的理解,以及對概念的完善,繼續(xù)通過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步步相扣,層層推理,逐步引出物體的體積概念,較好地處理好了體積概念的抽象。

  三、多角度認識單位

  1.認識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所占空間大就是體積大,所占空間小,就是體積小。

  下面的電冰箱、小水杯和籃球,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

  學生交流:電冰箱體積最大小水杯的體積最小。

  問題引導:上面的物體,體積大小非常直觀,若是像這樣的兩個物體,你能一子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嗎?

  學生建議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立方體。教師課件演示。

  結論:要想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有統一的體積單位。

  2.對比加深記憶。

  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9面,自學書上內容,看看常見的體積單位有哪些?書上是怎樣描述的。

  學生匯報: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填寫表格:通過比較,使學生能夠感受單位的共同結構與特征。從而加深記憶。

  意義

  常用單位

  簡寫符號

  長度

  面積

  體積

  3.建立單位表象。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和其它實物。

  辨認:讓學生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并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舉例:一個手指尖的大小、一個篩子的大小、一個鍵盤字母按鍵的大小等。動手摸一摸,親自學生感受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

  操作: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有幾種擺法?

  想象: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2個這樣正方體,體積是2立方厘米,10個呢?100個呢?1000個呢?那么1000立方厘米又有多大呢?

 、谡页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感受1立方分米實際大小或幾立方分米。

  認識1立方米

  先讓學生比劃。看看教室里面那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米。

  學生體驗:三把米尺借助教室的一個墻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老師想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

  教師可進一步舉例:一個櫥柜的大小,一個電腦柜的大小約是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裝滿500個暖瓶。

  【設計意圖】學生對一個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斷地體驗和強化,本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感知、操作、想象等活動逐步建立單位的表象,較好地滲透了單位化的思想。

  活動3【練習】體積和體積單位

  四、鞏固運用提升。

  1.結合具體實物說一說體積的含義。

  電腦的體積是指電腦所占空間的大小。

  2.在下面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第6頁《因數與倍數》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貫穿這部分教材的一條主線。簽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qū)分整除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學情分析: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對于后面的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導學生用聯系的觀點去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機械地記憶一堆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概念和結論。數論本身就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學科,有時不太容易與具體情境結合起來,而學生到了五年級,抽象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讓學生通過幾個特殊的例子,自行總結出任何一個數的倍數個數都是無限的,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等等。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書上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這里,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教師板書因數,倍數)

  2、出示書中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試著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學生口答,鞏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3、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說是因數和倍數關系?能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因數和倍數必須是成對出現,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

  4、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總結: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整數(不包括0)。

  5.小結引出課題。

  師: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教師板書)

  6.例題學習

  出示例題: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學生獨立試做,集體訂正

 。1)想誰和誰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數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數是哪一個?1還是哪些數的因數?18最大的因數是那一個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數有哪些?36呢?學生獨立練習,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發(fā)現了什么?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8.小結: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述因數和倍數的關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數,N和P是M的因數,M是N和P的倍數。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數,A和B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

  二、鞏固練習

  1.(出示主題圖)下面的四組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課本練習

  三、總結反思:

  由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7

  (一)、實踐操作

  1、組織談話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同學們都學了哪些知識,誰還記得。

  生: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

  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

  2、媒體演示

 。ǔ鍪菊n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個長方形撞倒了,變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于是小山羊就發(fā)現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問題呢?)

  師:現在你能發(fā)現什么問題呢?

  生:為什么會變成平行四邊形呢?面積是否變了呢?

  師:小山羊到底發(fā)現了什么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呢?

 。ǔ鍪締栴}:現在的平行四邊形和以前的長方形誰的面積大呢?)

  生:一樣大。

  生:我認為長方形面積大,平行四邊形面積小。

  師:現在有兩種意見,大部分同學認為面積一樣大,個別同學認為長方形面積大。到底誰說得對呢?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比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

  師:有什么方法驗證一下它們的面積是否一樣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們的面積的大小。

  師:怎樣算呢?

  生: 長方形的'面積 =長×寬(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高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我是看書知道的。

  生:我是家長告訴的。

  師:那么,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是怎么來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師: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學具,試著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

  (小組合作,4人一組,然后在全班匯報)

  (二)交流匯報

  師:你轉化后的圖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轉化的呢?誰能大膽的上來說一說。

  生:是長方形,我是沿著高剪的。

  師:你為什么這樣剪,不沿著高剪開行不行?

  生: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著高剪開才能轉化成長方形。

  師:這個長方形和原來的平形四邊形個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仔細觀察(媒體演示轉化的過程:找出底,畫高,剪開,平移,拼補,轉化成了長方形)。

  師::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

  生:轉化后的圖形是長方形,我發(fā)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

  師:誰再來完整的說一遍。

  師:我們通過轉化推導出來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書本上的一樣。同學們真是了不起,會自己發(fā)現數學知識了。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還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樣表示嗎?(學生說,教師板書)

  生:公式是s=ah

  師:通過剛才的學生,我們知道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下面一起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發(fā)展

  1.口算下列各題。

  生:第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練習:

  師:你能根據圖中給出的數據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課件出示下圖,單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為……

  師:為什么說面積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認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為6厘米這條高不是9厘米這條底上。如果沿6厘米這條高剪開拼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6厘米這條高,長方形的寬卻不是9厘米這條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師:誰再來說說。

  師: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你能計算了嗎?(課件出示)

  生:2×9=18;3×6=18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8

  一、主要教學內容

 、鍞蹬c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huán)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yǎng)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huán)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認識自然數,倍數與找倍數,2、5、3倍數的特征,因數與找因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后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計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六個情境活動:在“數的世界”活動中,主要是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探索活動(一)——2、5的倍數的特征”中,學生將經歷探索2、5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2、5倍數的特征,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二)——3的倍數的特征”中,學生將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在“找因數”活動中,利用直觀的拼圖游戲,讓學生體會、掌握找因數的直觀方法;在“找質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用“篩法”制作質數表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并在活動在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些數學史,豐富對數學發(fā)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在“數的奇偶性”活動中,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法問題策略發(fā)現規(guī)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征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以及知道質數、合數;將經歷2、3、5的倍數特征的探索過程,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征,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fā)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數的特征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或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

  3、第五單元“分數”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假分數、分數大小變化規(guī)律、公約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計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分數教學的重點。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九個活動情境:在“分數的再認識”活動中,通過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了解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則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在“分餅”與“分數與除法”兩個活動中,學生將知道分數的`分類標準,并能掌握帶分數與假分數的相互轉化的方法;在“找規(guī)律”的活動中,經歷探索分數大小不變規(guī)律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在“找最大公因數”與“約分”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正確地約分,也為后續(xù)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礎;在“去少年宮”與“分數的大小”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并能運用這一知識,會正確地通分與比較分數的大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婵臻g與圖形

  1、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等。

  2、第六單元“組合圖形的面積”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與生活中各種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

  估計與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

  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兩個情境活動:在“組合圖形的面積”中,重點介紹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計算組合圖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中,主要學習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計與計算。通過這些內容的安排,讓學生形成解答組合圖形的基本能力。

 、缃y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與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識設計日常生活中的方案。在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級時,他們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可能性的大小,認識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現是與相關的條件有密切的關系,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游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認識等可能性。

  本冊教材安排的綜合應用內容將進一步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三個領域的內容,并進一步加強課堂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集中性的專題綜合應用內容:在“數學與交通”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相遇”、“旅游費用”以及“看圖找關系”三個小專題的內容,通過這些活動,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在“嘗試與猜測”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雞兔同籠”與“點陣中的規(guī)律”的兩個小專題,通過這兩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從中能發(fā)現一些特殊的規(guī)律。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現象分析與解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二、課時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小數除法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打電話”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人民幣和外幣的兌換活動,掌握求積、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夠按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4.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分爬行多少米,發(fā)現余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循環(huán)小數,并會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huán)小數取近似值。

  重點與難點說明

  小數的除法,分為三種情形分別進行探索:一是小數除以整數,二是整數除以整數;三是小數或整數除以小數。

  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結合實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數當成整數,變成整數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在以往學過的整數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數的商及余數。但在小數的除法中,整數的余數可以化為更小的單位(小數單位),因此可以繼續(xù)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數。所以,今后遇到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數(整數)的末尾添上小數點,在這個小數點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這樣,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又轉化為上述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了。

  除數是小數的情形,應用商不變規(guī)律,根據把除數變成整數的需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上述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了。

  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復雜的小數的乘法或除法運算,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且會根據要求,取積或商的近似值。

  認識循環(huán)小數,結合豎式除法的過程,體會出現了什么情況,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環(huán)小數。

  第三單元目標: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52頁至53頁中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把簡單的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2、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與簡潔性,發(fā)展符號感。

  3、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發(fā)展歷史,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教學難點: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越性。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魔盒神奇

  師:大家喜歡玩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神奇的數學魔盒?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你隨便說一個數,輸入進去,經過魔盒的加工,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數,想不想來試試

  學生報數,師隨機輸入,經過魔盒加工后,果然變成了一個新的數。

  2、發(fā)現秘密

  師:我聽到有的同學說發(fā)現秘密了,發(fā)現什么秘密了?

  輸出的數要比輸入的數大10,是這樣的嗎?

  3、猜測驗證

  猜猜看,你猜輸出的會是幾?

  師:我們剛才輸入的數都是什么數,小數行不行?

  4、想方設法

  師:為什么試不完?你說說

  師: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我們這樣試下去,永遠也試不完,對吧?

  師:那現在,你能不能想個辦法,用一個你認為比較簡明的形式,把我們想試的數都包括進去,它既能代表(),又能代表(),還能代表我們想試的任意一個數,那你覺得它應該怎么表示呢?

  想一想,寫在練習本上

  5、交流匯報

  師:好,大家都有方法了,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老師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

  漢字,數,字母

  師:a代表任意的數,其實呀,在數學上就是用字母來代表變化著的數,用x也好,用a也行,都可以代表輸入的數,如果我們用a表示輸入的數,輸出的數怎么表示呀?

  6、思想滲透

  師:為什么用a+10表示呢?它就表示輸出的數,沒錯,所有輸入的數都在不斷地變化,(板書:變化)輸出的數也在變化,那么什么沒有變?

  我們明明這些數都試不完,后來我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把它解決了?

  7、板書課題

  8、逆用規(guī)律

  你看字母的作用大不大呀?如果我們用字母x表示輸出的數,那么輸入的數?(板書:x-10)

  二、兒歌展開,學習新知

  我們用字母或還有字母的式子就能表示數,你看,字母的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們接著來研究

  1、讀編兒歌

  《數青蛙》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還能接著往下讀嗎?

  2、發(fā)現規(guī)律

  師: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不整齊了,是不是在算眼睛的只數和腿的條數遇見問題了,誰發(fā)現有什么竅門?怎么來算?你來說說?

  師:哦,青蛙只數乘2就是眼睛只數,青蛙只數乘4就是腿的條數,

  哦,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發(fā)現了這首兒歌中還有數學規(guī)律。這樣的兒歌你們可以說多少句?這首兒歌我唱了30多年也沒唱完,你們能不能運用剛才學到的本領——用字母表示數,只用一句話就能把這首兒歌唱完?

  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3、展示交流

  同時呈現幾種方式、討論評價。

 。ǎ保粒拢茫

 。2)aaa×2a×4

 。3)yyy×2y×4

  4、簡寫形式

  師:其實a×2還可以寫成更簡單的形式。(多媒體顯示:數學上規(guī)定:

  數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記作“?”,或者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現在如果讓你來編這首兒歌,你會怎樣編?

  5、字母優(yōu)勢

  師:你覺得用字母表示數好不好?誰來說說好在哪兒?

  師:它形式很簡潔,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書:簡潔概括)

  三、介紹“韋達”,提升思維。

  其實人類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并不像我們這樣一堂課這么短暫,而是經歷了一個長達幾千年的漫長過程。在古代埃及的<<藍特紙草書>>中,就出現過用x代表數,這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記載。

  系統的使用字母來表示數,這個功績要首推法國十六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韋達,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數的人。自從韋達系統使用字母來表示數后.引出了大量的數學發(fā)現,解決了很多古代的數學問題。在西方他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

  師:韋達是不是很偉大呀!我想,如果同學們也能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將來你們也會取得偉大成就的。

  四、看書質疑,理解新知

  看數學書52頁的例1和53頁的例2

  1、例1

  a+30表示爸爸的年齡,還表示爸爸比小紅大30歲,那么大家想一想a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還能是任意的一個數嗎,在這里它取值可有一定的范圍

  2、例2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月球上的秘密,x表示人在地球上的舉起物體的質量,那6x表示人在月球上舉起物體的質量,人在地球上的舉重成績,目前最高的是伊朗運動員挺舉263kg,可見x也有一定的取值范圍。

  五、及時練習、鞏固新知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并且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還知道了字母與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相乘時的簡寫形式,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吧

  1、請看53頁的做一做

  2、“嫦娥1號”探月衛(wèi)星平均每秒飛行v千米,5秒飛行()千米,t秒飛行()千米。

  3、李明今年x歲,爸爸今年3 x+1歲。猜猜李明今年可能()歲。

 、 5歲② 12歲③ 50歲

  六、師生交流,感悟收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都認識了字母這個好朋友,該下課了,你想對字母說些什么?

  師生交流后,師再次強調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簡潔、概括。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簡潔、概括

  +10

  輸入的數輸出的數青蛙(只)嘴(張)眼睛(只)腿(條)

  變化關系不變變化A B C D

  3 13 a a a×2 a×4

  96 106 2a 4a

  3000 3010 y y 2y 4y

  9.8 19.8

  …

  a a+10

  x-10 x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ㄒ唬┲该逖,集體訂正:5628÷67

  (二)演示課件:商不變的性質

 。ㄈ┙處煂耄撼龜凳钦麛档某,我們已經掌握了它的計算方法,那么除數是小數的

  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4

  1.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2.嘗試不同思路(把題里的米數都改寫成厘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條)

  教師說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為什么要把除數和被除數都擴大100倍呢?擴大1000倍可以嗎?

  4.練習:繼續(xù)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5.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關鍵是什么?轉化時以誰為標準?

  6.小結計算方法

  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看除數的.小數

  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然后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二)教學例5

  例5

  10.5÷0.75

  1.學生試算

  2.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1)位數不夠用“0”補足.

 。2)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練習

  51.3÷0.27

  26÷0.13

 。ㄈ┛偨Y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

  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有什么聯

  系?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堂練習

 。ㄒ唬┨羁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_____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幾位,_____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_____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_____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ǘ┌严旅娴念}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ㄈ┯嬎阆旅娓黝}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業(yè)

  (一)計算下面?zhèn)題.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ǘ┦澜缟献畲蟮镍B是鴕鳥,體重達135千克,最小的鳥是蜂鳥,體重只有0.0016千克.鴕鳥的體重是蜂鳥的多少倍?

  六、板書設計

  一個數除以小數

  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

  例5計算

  10.5÷0.75

  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條短褲

  一個數除以小數(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能比較熟練的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

  二、用分數表示各題的得數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噸

  13分=()小時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2、比較分數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并用小于號連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四、總結歸納

  1、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進行比較。

  2、幾個分數排列是,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根據意思進行解答。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新知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題

 。1)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2)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為什么?(+,表示把兩個分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師:你能算出結果嗎?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是1個,是3個,合起來是4個,即。

  (4)師:+的和是,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你會寫出計算過程嗎?

  同桌商量后舉手發(fā)言,教師歸納:因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5)課件動畫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示,可以看出結果是,也就是。強調: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教學例1的第(2)題

  (1)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指名學生說一說求“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應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師: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減?

  因為它們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3個減去1個,得到2個,即,也就是。

  3.分數加、減法的含義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出分數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減法的含義相同,加法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數,求另一個數的運算。

  4.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鞏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頁第1~5題。

  3.完成教材第92頁第6題。(提示: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連加或連減)

  課后小結

  你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了嗎?

  課后習題

  工程隊鋪一條公路。六月份上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四,下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八,還剩這段路的幾分之幾沒有鋪?

  板書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ǘ、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ㄈ、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ㄋ模W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fā)現?

  (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guī)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ǚ謹禍p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fā)現?

  (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ㄎ澹c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fā)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fā)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ㄓ嬎愕慕Y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七)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yǎng)概率素養(yǎng),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yǎng)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節(jié)有趣的活動課,學生非常感興趣,在游戲中探索可能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對隨機思想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出課題:

  1.師: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如果要開始一場足球賽大家覺得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球,這樣公平嗎?為什么?(課件)

  2.揭題:硬幣拋出后可能是那些面?(正反面),所以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事件,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1.猜測:

 。1)既然認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那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除數為小數的算理,掌握相應的計算法則。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為小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將除數為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

  1.板書題目:除數為小數的除法

  2.指名板演,集體訂正:5628÷67

  3.演示課件:商不變的性質

  4.教師導入:我們已經掌握了除數為整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接下來,我們將會探討除數為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2)嘗試多種思路,如將題目中的米數改寫為厘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條)

  (3)教師講解:同學們思路正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思考:為什么我們要將除數和被除數乘以100才能計算?是否可以將除數和被除數乘以1000計算呢?

 。5)練習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6)小結計算方法:在計算除數為小數的除法時,先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之變?yōu)檎麛担缓髮⒈怀龜档男迭c也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最后按照行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

  2.教學例5

 。1)例5:10.5÷0.75

 。2)學生試算,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

  a)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足。

  b)商的小數點應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練習

  51.3÷0.27

  26÷0.13

 。ㄈ┛偨Y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的計算規(guī)則

  對于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計算:

  1、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

  2、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

  3、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和除數為整數的情況有什么聯系?我們能從今天的學習中獲得什么收獲?

  四、課堂練習

 。ㄒ唬┨羁

  小數除法中,我們需要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然后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二)將下列題目轉化為除數為整數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ㄈ┯嬎阆铝蓄}目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業(yè)

 。ㄒ唬┯嬎阋韵骂}目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ǘr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體重達到了135千克;而蜂鳥則是最小的鳥,體重僅有0.0016千克。計算出鴕鳥的體重是蜂鳥體重的多少倍。

  六、板書設計

  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

  1、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

  2、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

  3、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

  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例5:計算10.5÷0.75,可以做多少條短褲?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條短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4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案02-15

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范文10-30

小學數學教案09-18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12-30

【熱】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薦】12-30

小學數學教案【精】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