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模板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美麗的傘”的主題活動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下雨,聯(lián)想到下雨的季節(jié)。眾所周知每個季節(jié)的特征。而“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區(qū)初夏季節(jié)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chǎn)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jié)”來歷的探究;顒又辛η笞兛菰锏墓噍敗⒈粍拥慕邮転橛變褐鲃訉嶒灐⒋竽懲茰y、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fā)”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xiàn)象。
2、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jié)”的來歷。
3、激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3)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fā)”的'現(xiàn)象嗎?
3、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xiàn)象。
(1)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fā)現(xiàn)什么?
(2)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教師提問: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到哪里去了?
5、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啟發(fā)幼兒用所掌握的經(jīng)驗解釋“梅雨季節(jié)”。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jié)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xiàn)象。
活動延伸
梅雨季節(jié)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fā)霉的情況。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走迷宮能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空間智能,幫助幼兒學會整體觀察、全方位思考,培養(yǎng)幼兒逆向思維能力及沉著冷靜、敢于挑戰(zhàn)的品質等。
我班幼兒對走迷宮有一定經(jīng)驗,但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幼兒能迅速判斷并選擇通暢的路徑走出迷宮;有的幼兒很容易迷失方向,多次"碰壁"后才能走出迷宮;有的幼兒急于求成,缺乏一定的耐心,等等;诖,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將科學學習融入走迷宮游戲中感知迷宮,了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又富有挑戰(zhàn)的情境中,提升經(jīng)驗,形成策略,鞏固走迷宮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感知迷宮,了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體驗迷宮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迷宮圖3副。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的游戲嗎?
2.迷宮圖上會有哪些標志呢?
二、分析迷宮圖:
。ㄒ唬┏鍪久詫m圖一,初步感知迷宮。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代表什么? ×代表什么?
2.誰愿意上來走一走?
。ǘ┏鍪久詫m圖二,剖析迷宮圖的秘密。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知道了什么?
2.這兩張迷宮圖藏著一個共同的秘密,都有什么?
3.誰愿意大膽嘗試幫小豬來搭橋?
。ㄈ┏鍪咀灾泼詫m半成品圖,學習擺迷宮陣。
1.走迷宮看來難不到你們,那你們玩過擺迷宮陣的游戲嗎?
2.今天我們來一起布迷宮陣,怎么擺放才能使迷宮陣覺得有難度、更好玩?
3.師生共同擺迷宮陣:第一步:放石頭 第二步:鱷魚 第三步……三、幼兒操作1.幼兒第一次布迷宮陣,教師巡回指導,并用相機拍下幼兒擺的迷宮陣。
2.教師有針對性的多媒體展用示幼兒擺的迷宮陣,請幼兒說一說這幅迷宮圖擺的好嗎?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3.幼兒再次布迷宮陣,請旁邊的小朋友來走迷宮陣。
四、展示幼兒設計的迷宮圖教師對幼兒設計的迷宮陣進行設當點評。
五、延伸活動:
出示圖四: 這張迷宮圖和之前我們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如果讓你來走一走,你會嗎?回去之后我們可以繼續(xù)布迷宮陣,走迷宮圖,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多種水果的名稱及外形特征。
2、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活動的新奇、愉悅。
活動準備:
1、柚子 獼猴桃 蘋果 石榴 桔子 火龍果 香蕉等各類水果。
2、自制"水果魔箱",配樂,配班老師,禮物包,水果刀,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我喜歡的水果"。
1、出示裝滿各類水果的"禮物包",激發(fā)幼兒對認識水果的興趣。
師:你們才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里面會有什么呢?那我們來猜猜看,請它們出來吧!
2、出示各類水果,教師用語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出示香蕉,師:哎呀,它今天第一次來到這,有點難為情了,它指出來了一點點,是什么呀?(請幼兒回答,并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特征)
師:那我們就請它出來吧,1、2、3哇,真的是香蕉,你們猜對啦!
總結:香蕉是彎彎的,黃黃的,像一個月亮。
3、用以上同樣的方法把桔子請出來。
4、打開"禮物包",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說出其特征。
二、比輕重。
比較蘋果與柚子的重量,師:請小朋友說說是蘋果重還是柚子重,我們來用手感覺一下。(教師把柚子拋到每位幼兒手上,讓孩子用手去感覺它的重量)
三、水果排排隊,認識水果的種類。
師:現(xiàn)在水果已經(jīng)排成一個長長的隊伍,數(shù)一數(shù)有幾種水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四、游戲:誰不見啦
玩法:教師從水果里拿走一到兩種水果,讓幼兒猜什么水果不見了。
師:現(xiàn)在,水果寶寶要跟我們玩游戲,它們要考考你們,讓你們猜猜誰不見啦。
五、出示"水果魔箱",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1、師:水果寶寶們?nèi)チ艘粋很神秘的'地方,你們想知道嗎?
2、配合可愛的音樂聲"水果魔箱"出來了。
師:咦,是誰呀,它怎么在動。磕銈冇X得它想什么?(幼兒回答)
師:讓我來問問看。請問你是誰啊?
3、與"魔箱"玩游戲
玩法:叫出什么水果就出來什么水果,要求幼兒叫聲要一致。
魔箱:大家好,我是水果魔箱。
師:今天水果魔箱也要來和我們玩游戲啦,你們高興吧!那我們的水果寶寶也在里面嗎?(是)
師:那我們把它們叫出來吧!蘋果,蘋果,快出來。桔子,桔子快出來……
六、認識火龍果。
出示火龍果,認識其特征。
師:你們看,誰這么調皮在箱子上面一跳一跳的?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讓它在箱子邊休息一會吧!教師介紹火龍果的特征。
七、結束活動。
1、師:火龍果是一個很有營養(yǎng)的水果,里面的肉是白色的,還有黑黑的一粒粒的是它的種子,它的皮也是可以吃的,回家可以叫媽媽做成美味的菜。
2、找火龍果游戲。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摩擦產(chǎn)生靜電的現(xiàn)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紙屑、鉛筆、水彩筆、記錄卡、兩種顏色的盤子等。
活動方法:實驗法、觀察法。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碎紙片,請小朋友們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如果我們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里的紙屑放到黃色的盤子里。
小結: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到的辦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試一試:
請幼兒嘗試用一支水彩筆把小紙片從一個盤子里取到另一個盤子。
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看,這是什么呀?(水彩筆)水彩筆也能把小紙片取出來,你們信嗎?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玩一玩,注意玩的時候不要把小紙片掉在地上,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孩子。(教師巡回指導)你們把小紙片取出來了嗎?誰來說說看?
三、幼兒實驗,嘗試用水彩筆取出小紙片。
我的辦法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小朋友仔細看,彩筆彩筆頭上擦,紙片紙片起來吧。你們看小紙片怎么樣了?(吸起來了)誰來說說看我是怎么做的?(在頭發(fā)上擦擦)那你們想試一試嗎?(幼兒實驗)你們剛剛實驗成功了嗎?誰來試試看?
小結: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呢?原來水彩筆與頭發(fā)摩擦以后產(chǎn)生了靜電,這種現(xiàn)象就叫摩擦起電,叫什么呀?(摩擦起電)
四、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
1、猜一猜。
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鉛筆、筷子等)這兒還有一張記錄表,先請小朋友猜一猜,它們跟頭發(fā)摩擦以后,能不能產(chǎn)生靜電,將小紙片吸起來,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們把它記錄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試一試。
剛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現(xiàn)在我們來試一試,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請小朋友拿每樣材料跟你的頭發(fā)摩擦,看看那種物體能將紙屑吸起來,把你的驗證結果告訴老師記錄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兒操作,老師進行記錄。
3、提問: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筆能與頭發(fā)摩擦起電呢?它們有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為它們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發(fā)摩擦產(chǎn)生靜電,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產(chǎn)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科學教案 篇5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y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y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里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蕩,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么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后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tài)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jié)、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于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芍拔迩輵颉笔切兄行У慕∩眢w操。
得助于孩子的啟發(fā)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fā)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后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fā)現(xiàn)什么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后來,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fā)現(xiàn)。
“小人國”的發(fā)現(xiàn)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fā)明者。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余,磨制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fā)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fā)現(xiàn)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fā)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么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
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fā)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fā)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里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并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于試制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并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fā)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fā)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fā)明”。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的設計意圖:
氣球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是幼兒較喜歡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段幼兒,基于他們的年齡特點:
活潑、好玩,同時他們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常?吹剿麄?nèi)宄扇旱貒粯訓|西在觀察。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幼兒的求知欲,還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生成新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幼兒對事物與現(xiàn)象的探索欲。
新綱要指出,教育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傳授的過程,而是要幼兒通過自身主動地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本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為什么氣球被突然放飛會到處亂竄等等。
科學活動:我和氣球做游戲
教學目標:
。薄⒅罋馇蜃児氖且驗槌淙肓丝諝。
。、從氣流吹在臉上的`感覺,感知空氣的存在。
3、感知空氣從氣球中突然沖出的有趣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若干,充足氣的氣球一只。
2、打氣筒若干。
教學過程:
一、 氣球喜歡吃什么
分別出示未充足氣的氣球和充足氣的氣球。
這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樣?
再出示未充足氣的氣球,引出故事《氣球吃什么》
。、氣球喜歡吃餅干、饅頭、糖果嗎?
。、氣球究竟吃什么才能鼓起來,變得胖胖的?(氣球喜歡吃空氣)
感受氣球輕輕吹在臉上和快速吹在臉上的不同感覺
二、 我?guī)蜌馇虺钥諝?/p>
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里溜出來,怎么樣讓氣球吃得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呢?(幼兒個別回答)
教師示范,重點是如何抓住氣球的嘴。
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可以兩兩合作。
玩氣球:摸摸氣球胖乎乎的肚子、和氣球碰一碰(身體的各個部位),說說有什么感覺。
三、 放飛氣球
猜猜:氣球突然放飛會怎樣?
請個別幼兒模仿氣球亂竄的樣子
為什么氣球放飛后會到處亂竄?是誰給了氣球力量?
四、 游戲:流星球大戰(zhàn)
組織幼兒來到空地
游戲:聽到教師喊“放射”的口令,全部幼兒放飛氣球,表現(xiàn)流星球大戰(zhàn)的情形。
延伸活動:
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流星球大戰(zhàn)的情形。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汽,遇冷會結冰。
2、能用語言表達已觀察到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引導幼兒體驗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電吹風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水變成冰的過程。
1. 小朋友,你們昨天把水放進冰箱里里嗎?那你們今天看到放進去的水有什么變化嗎?(結冰了)你們知道放進去的水為什么會變成冰嗎?(幼兒說:放進冰箱里了)
冰箱里的溫度很低,當水在溫度降到0度的時候就會結成冰。
:原來水就是這樣變成冰的。
2、你們說說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兒說、討論)誰能來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核牧鲃拥,冰是一塊一塊的。
3、水能變成冰,冰能變成水嗎?(能)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呢?(好朋友說一說)并請幼兒說
:小朋友都很聰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變成水,有的說可以用太陽曬、有的說可以用、、、、、,原來有這么多的方法可以使冰變成水。
老師也想了很多跟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也能使冰變成水,我們一看吧!
4、教師操作各種方法使冰變成水。
。何覀冇昧诉@么多的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其實太陽曬、開始泡、吹風機吹,用火燒這些方法都是在給冰塊加熱,原來冰塊加熱就能變成水。
二、水變氣。
1、我們給冰塊加熱變成水,要是給水加熱,水又會變成什么呢?(幼兒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說了給水加熱會變成什么?那我們一看吧!
2、教師操作將水加熱(幼兒觀察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了什么?(水壺上面冒氣了)水壺上面冒出來的氣就是水蒸氣。
3、想想水為什么會變成水蒸氣呢?(水經(jīng)過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原來給水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三、氣變水。
1、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那水蒸氣還會變嗎?那我們來看看吧!
出示鏡子: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鏡子摸起來怎樣?(很光滑)但是摸起來還感覺是冷冷的。老師把水壺放在冒氣的.水壺上,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老師操作鏡子放在冒氣的水壺上面,引導幼兒觀察。
2、小朋友,看看現(xiàn)在鏡子上面有什么變化嗎?(有水)
3、你們想一想為什么會有水?(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核魵庥龅嚼渚蜁兂伤。
今天我們做了那么多的實驗,知道水遇冷后能變成冰,冰加熱后后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后又會變成水,原來水是這樣循環(huán)變化的。
四、游戲:我是變化的小水滴。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小水滴能變來變?nèi),我們也來想小水滴一樣變冰、變水、變蒸氣,等下游戲開始的時候老師說“結冰”的時候小朋友就站起來不動,當聽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樣在活動室里東流西竄,自由地做各種動作。到老師又發(fā)出“結冰”的信號時,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動,三個一群,五個一伙,表示結冰在一起。當老師發(fā)出“水蒸氣”的時候,你們就輕飄飄地飛舞起來,飛出教室。
2、幼兒游戲。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背景
東?h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縣,聞名中外的“水晶之鄉(xiāng)”,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水晶棺就是由東海水晶精制而成,為此東海人民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幼兒作為一個東?h的小公民,也目睹了水晶的神奇與美麗。為了豐富幼兒對“水晶”的認識,加深對水晶的進一步了解,更好萌發(fā)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為此,我設計了大班“美麗的水晶”社會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東海水晶。
2.能積極交流、分享收集的水晶資料。
3.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水晶的各種原料、制品及水晶的有關圖片、資料等,布置出展臺、圖片展板。
2、介紹水晶及東海其他特產(chǎn)的VCD錄像(介紹東海水晶的產(chǎn)量、加工規(guī)模、工藝品種類等。)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臺、圖片展板。
1、教師:“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收集來的水晶展覽,請小朋友看看大家都收集了
水晶的哪些資料,小聲地向你的小伙伴講一講哪些東西是你收集的”。
2、幼兒參觀。
二、介紹收集的水晶資料。
1、引導幼兒可拿實物或指圖片介紹。
教師:“請小朋友介紹你帶來了什么?”
2、介紹水晶原石及圖片。
教師:“水晶的原石是從那里來的'?有什么顏色?形狀是什么樣的?”
3、 交流水晶制品及圖片。
教師:“水晶有哪些制品?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師小結:水晶的原石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東海的地下水晶藏量非常大,產(chǎn)量占全國的1/4,東海的水晶原石也比較堅硬,水晶制品很豐富,如:項鏈、手鐲、戒指、耳環(huán)、眼鏡、景石、工藝雕刻品、按摩靠墊等,不僅有可以作為裝飾、美化生活,還有許多保健作用。
三、欣賞介紹水晶的錄像。
1、教師:“請小朋友看介紹東海水晶的VCD錄像,跟小朋友說的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師小結:東海的水晶文明世界,有“中國東海水晶之鄉(xiāng)”之稱,毛主席的水晶棺材就是我們東海縣房山鎮(zhèn)出土的水晶做成的,這是我們東海縣的驕傲。
四、拓展經(jīng)驗。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知道了美麗、神奇是水晶,東?h還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或有名的地方呢?講給大家聽一聽吧!
2、教師小結:好吃的有平明的大米、山左口的板栗、黃川的草莓、石良河的葡萄、桃林的燒雞等,好玩的地方有羽山風景區(qū)、西雙湖、李埝狩獵場等,有名的有亞洲第一井、安峰山烈士陵園等,希望小朋友們從小學好本領,長大把我們的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麗。
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xù)收集水晶原石及制品,充實自然角,使幼兒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美麗的水晶。
2、在美工區(qū)提供水晶珠、線等,穿制水晶項鏈和手鏈等。
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對動物的一些防身絕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對動物的再生本領卻比較陌生,活動以《螃蟹的奇遇》這個故事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長出大螯、發(fā)現(xiàn)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領為線索。在欣賞課件和觀察畫面的過程中一些動物的再生本領。通過思考、交流、討論、分享經(jīng)驗,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再生本領的探索。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一些動物的再生本領。
2.在傾聽、思考、探索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萌發(fā)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魔術道具、課件、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表演一個精彩的節(jié)目。
1.教師表演魔術,將大拇指拔走。
2.和幼兒一起揭穿魔術。
師:老師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術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問題。
師: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沒了,還會長出來嗎?
生:不會。
師:是的,人沒有這樣的本領,那動物有嗎?
生:有。
二、欣賞故事,了解動物再生的本領。
(一)播放課件,設疑、猜測,了解三種動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師:這個小家伙是誰呀?它是一只怎樣的螃蟹?
生:開心的、帥的、可愛的······
師:可是今天它被人抓進了籠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會怎做呢?
生:用鉗子挖個洞。
生:爬上來,用鉗子把蓋子剪開。
生:用鉗子刨個地洞逃走。
師:你們說的鉗子就是螃蟹的大鰲。
師:那它有沒有逃出來呢?
師:看它真的爬上來了,想從洞口擠出來,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鰲擠斷了。
2.欣賞課件,引發(fā)討論。
師:螃蟹丟掉了一只大螯很難過?這時壁虎看見了走過來說——(觀看動畫1)
師:壁虎是怎樣安慰它的?
生:別擔心,你的'大鰲還會長出來的。
師:你們相信壁虎的話嗎?
生:信。
師: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話,它覺得壁虎是在騙它呢!可是壁虎說——(觀看動畫2)
師:壁虎說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還會長出來,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你的大鰲斷了也會長出來的。
師:原來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斷了可以再長出來,所以它覺得螃蟹的大鰲斷了也可以長出來,那它的想法正確嗎?(觀看動畫3)
師:螃蟹真的長出新的大鰲。
師:那你們知道螃蟹除了大鰲斷了可以再長出來,還有哪些地方?jīng)]了也可以長出來?
生:腿斷了可以再長出來。
生:哪里沒了都可以長出來。
生:腸子吐出來,還可以再長。
師:螃蟹不僅大鰲斷了可以再長出來,腿斷了也可以長出來,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壞了還可以再長呢!
師:螃蟹長出新的大鰲,它可開心了,又活靈活現(xiàn)的在岸邊爬來爬去,忽然它聽到“哐”的一聲,發(fā)生什么事了?(觀看動畫4)
生:蛇被刀砍成兩段。
生:毛毛蟲被刀砍成兩段。
師:告訴你們是蚯蚓,它被人用鐵锨砍成了兩段,它還能活嗎?(觀看動畫5)
師:螃蟹是怎么樣安慰蚯蚓的?
生:別擔心,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你還會再長出一條新的蚯蚓。
師:螃蟹說的對嗎?我們來聽聽蚯蚓自己來告訴你們答案。
師:螃蟹只說對了一半,蚯蚓不但會再生,而且兩個半段身體會分別長成蚯蚓,這樣一條蚯蚓就變成了兩條。其實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長出三條、四條蚯蚓。
(二)總結故事情節(jié),理解再生的含義。
師:故事聽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鰲斷了可以再長出來
生: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長出來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兩段會長出兩條新的蚯蚓。
師:這些動物的特殊部位斷過之后可以重新長出新的來,我們把這樣的本領叫動物的再生本領。有了這個再生的本領,動物在遇到危險時就可以順利逃走,保護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繼續(xù)探索
師: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動物有再生的本領嗎?
1.出示動物卡片,幼兒自由討論,思考一些動物的再生部位。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看看你拿到的動物是誰?有不認的嗎?(一起認識水螅)
師:拿到相同動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討論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們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龍蝦是大鰲、尾巴、腿。
生:章魚是腳爪、頭。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過視頻,驗證探索的結果。
小結:其實自然界中像這樣有再生本領的動物還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查資料,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四、初步探究人類的再生。
師:動物有這么強大的再生本領,那我們?nèi)梭w有嗎?
生:沒有。
師:互相觀察一下,看看你旁邊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兒相互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人體的再生部位。
生:頭發(fā)、指甲、骨頭、皮膚、胡子······
師:老師每年去獻血,我的血會不會被抽干啊?
生:吃紅豆補血。
生:還會生出新血。
師:我們的骨髓細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關愛自己,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師:那如果我們的四肢,器官失去了會不會再長出來?
生:不會。
師:所以身體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五、活動延伸:探究動物的其他自我保護方法。
師:動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領保護自己,還有什么本領也可以保護自己呢?(出示圖片)
師:認識它們嗎?
生:變色龍變色。
生:枯葉蝶停在枯樹葉上。
師:那海馬呢?蜘蛛呢?不著急,這個問題你們回去后再慢慢探討。
課后反思:
拿到這個故事素材時,覺得要把它設計成科學活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圍非常廣泛,動物、植物、人類都有再生的功能,還有再生能源、再生資源等。但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認識是粗淺的,他們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應該是簡單易懂的,所以,我還是圍繞故事情節(jié),把再生的概念定義為,物體對失去的部分能長出與原來形態(tài)功能相同的結構的現(xiàn)象稱為再生。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xiàn)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wěn)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jīng)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huán)境準備:
體育區(qū)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吧"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xiàn)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wěn)?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wěn)?
4、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wěn)、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延伸活動:區(qū)角里投放紙張、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讓孩子嘗試實踐更多的讓小球站穩(wěn)的方法。
活動反思:
科學在于探索,科學在于發(fā)現(xiàn),其實,有些我們無需說得過于清楚,孩子們只要在實踐中多看、多學、多玩,他們便能知道這其中的奧秘,一些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科學教案02-06
手的科學教案11-03
關于科學教案11-03
中班科學教案12-01
植物的莖科學教案01-12
小學科學教案02-06
大班科學教案11-15
小班科學教案11-17
蒙氏科學教案11-26
科學教案大班實用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