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時間:2024-08-22 07:13:1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能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等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情感目標:通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運用,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時2.學生交流(做一做):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

  1.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shù)量關(guān)系及算式。

  C、小結(jié):時間=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2.填表P11: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通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

  (三)實際運用

  1.填表:

  2.應用

  (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么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解決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2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nèi)ミ^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二、復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ㄗ寣W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nèi)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jié)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ㄗ寣W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jié)論,讓學生出現(xiàn)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三、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ㄏ日页隽撕芏啵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ㄉ页隽讼鄳匿J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lǐng)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ㄉf得很好)

  5、用紙折角

 。▽W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W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jié)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guān)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fā)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gòu)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ㄍㄟ^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gòu)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nèi)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屬于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qū)(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jié)課中多媒體的出現(xiàn)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shù)學的效果。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下面那些話是表示重量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問:你見過下面哪幾種秤

  2.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

  你知道哪個是重量單位嗎?

  觀察圖像,看看他們在說什么?

  3.總結(jié):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體有多重!

  ⑴稱一稱。

 、频嘁坏唷

 、枪酪还馈

 、日乙徽摇

 、刹乱徊。

  ⑹拎一拎。

 、苏f一說。

  4.單位換算。

  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朴谩発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

  1.說一說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說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2kg=()g

  4000g=()kg

  7kg=()g

  8000g=()kg

  3.算一算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jié)

  引導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中有何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計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jié)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重點難點讓學生掌握計算兩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豎式除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學習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是在學生已掌握百以內(nèi)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是本節(jié)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教材試圖通過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東西的過程,從中體會豎式的計算方法。學好這節(jié)課,為后面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奠定基礎。

  課堂實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課件展示(課件內(nèi)容)

 。▋芍恍『镌跇渖鲜幥锴,不小心把樹上的桃子碰落了許多,桃子紛紛落下,在樹下玩耍的兩只猴子看到從樹上落下來的桃子非常高興,他們數(shù)了數(shù)正好48個,兩只猴子比比劃劃好象在說什么,一會兒,一只小猴子說:這些桃子都是我的。另一只猴子說:這些桃子是我們兩個人的,我們兩個是好朋友,分桃要公平。聰明的同學看了上面的動畫你怎樣幫小猴解決這個問題呢,并且使兩只猴子都滿意)

  (評析:課件展示吸引了學生的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自然的引導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1.提出問題

  師:看了上面的動畫,你想說什么呢?

  生1.要讓兩只猴子都滿意,那必須平均分桃子。

  生2.要讓兩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樣多,兩只猴子才沒有意見。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48個桃子要平均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幾個呢?

  根據(jù)學生提的問題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師:該怎樣列式呢?

  生:48÷2

  2.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可以擺一擺,也可以算一算。

 。▽W生用圓片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練習本上計算,有的……)分完后小組交流分的方法,然后匯報。

  師:同學們怎么分的呢?哪個組來說一說分的過程。

  生1:我們組用圓片當桃子,10個圓片一堆,每只猴子分到兩堆,又分到4個,就是24個。

  生2:我們組是用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20+4=24,所以48÷2=24。

  生3:我們組是列豎式計算的。

  師:哪個組還用豎式計算的呢(好幾個組的同學舉手,指兩名學生板演)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5

  一、教學內(nèi)容: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教科書第29~38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了解用秤稱物體的質(zhì)量的方法,能夠根據(jù)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是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千克和克。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教學千克的認識,再教學克的認識,接著安排了一個練習,鞏固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最后還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稱一稱》。

  四、教學重點:千克和克質(zhì)量單位的認識

  五、教學難點: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學時間:4課時

  七、教學策略:以操作為主,讓學生通過動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課時 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第29~32頁,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臺秤一個、兩袋質(zhì)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shù)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shù)數(shù)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試一試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guān)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圖片,了解數(shù)學信息。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據(jù)剛才說出的數(shù)據(jù)提出數(shù)學問題,口答解題。

  4、想想做做4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提問:這道題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加大約?你能說出這兩種水果的重量嗎?

  5、想想做做5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6、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總結(jié)延伸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第2課時 克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3頁至35頁,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輕的質(zhì)量觀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兩袋共重1千克的鹽、2分錢的硬幣、羽毛、尺子、桔子一個、天平。

  學生:硬幣(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樹葉、水果等。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物品的質(zhì)量單位千克,稱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說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嗎?對于很輕的東西,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合不合適呢?

  二、學習新課

 。ㄒ唬┱J識克

  1、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來作單位,用字母g表示(板書:克g)

  2、認識天平

 。1)介紹砝碼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導看圖(書中33頁圖)和物(天平)。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稱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來確定物品重多少,砝碼相當于臺秤中的秤砣。你能說說圖中的砝碼各重多少克嗎?

 。2)用天平秤稱黃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诜Q一稱10克的黃豆

 、蹟(shù)一數(shù)10克黃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黃豆有多少粒?

 。ǘw驗克

  1、1克很輕,大約是一枚2分錢重,幾粒黃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黃豆、一枚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比1克輕?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這個單位?舉例說明。

  5、估一估

  一個桔子重大約幾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稱一稱看你估得準不準。

  (三)千克與克之間的關(guān)系

  1、觀察一袋鹽重多少,(500克)兩袋鹽呢?(1000克)

  2、用臺秤稱一稱(師演示)把這兩袋鹽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問:這個臺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為單位的?看一看這兩袋鹽有多重?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板書:1千克=1000克

  小結(jié):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注意讀法:讀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單位換算

 。ㄋ模┩瓿稍囈辉

  (1)掂一掂:一本數(shù)學書和一個文具盒比一比輕重。

 。2)猜一猜數(shù)學書和文具盒大約有多少克?

 。3)再稱一稱,一本數(shù)學書大約重多少克?一個文具盒大約重多少克?

  小結(jié):數(shù)學書大約重300克。

  三、實際運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觀察包裝袋,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說說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2)你還見過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單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讓學生猜一猜這三種物品比1克輕還是重?實際掂一掂,在比較中加深對1克有多重的體會。

  3、想想做做3

  單位換算:學生先獨立填空再說說每題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動:稱一杯水的重量

  (1)觀察想想做做第4題圖,說一說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說一說:如果要稱出一杯水有多重,該如何稱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課總結(jié)

  用千克和克說一句話或講一個小故事。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冊第19頁認識克。

  第3課時 練習四

  教學內(nèi)容:第36~37頁。練習四。用千克和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口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1、第1題

 。1)提問:一個梨,一個雞蛋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估一估:一個梨大約有多重?一個雞蛋大約有多重?哪種重一些?一只母雞大約有幾千克?一頭肥豬大約多少千克?

  (2)用線連一連,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2題

  (1)出示掛圖提問:你們見過這些體育用具嗎?鉛球和籃球哪個更重?

  估一估:鉛球如果用千克做單位大約有幾千克?籃球如果用克做單位大約有多少克?

 。2)根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選擇適當?shù)挠嬃繂挝唬f說你的想法。

  3、第4題

 。1)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要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策略?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6題

 。1)理解題目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你能算出1號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嗎?怎樣算?

  (3)學生算出1號杯中水的重量。

  (4)提問:你能估計出2號杯和3號杯里的水大約各重多少克嗎?(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jié):用2號杯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估一估2號杯中的水大約重多少克?

 。90克)用3號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大約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題

 。1)學生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jié):因為每個菠蘿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從天平的兩側(cè)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個蘋果和1個菠蘿),發(fā)現(xiàn)2個菠蘿的重量等于6個蘋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重量的3倍。

  6、全課總結(jié)。

 。1)讀一讀你知道嗎?

  (2)小結(jié)質(zhì)量單位有生活中的應用,合理膳食對身體健康的意義。

  三、課堂作業(yè)

  1、第36頁第3、5題。

  2、估計它們分別有多重,用線連起來。

  一塊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頭牛 一塊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3、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臺小電視機

  100( ) 20( ) 20( ) 15( )

  4、看圖填空。

  空杯重50克,1號杯裝有半杯黃豆連杯共重150克,2號杯裝滿黃豆,1號杯的黃豆是3號杯里的黃豆的2倍。

  (1)1號杯中裝了( )克黃豆。

  (2)估計2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3)估計3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再交流比較不同的算法,得到簡便的'方法。并能規(guī)范書寫、正確筆算。

  教學重難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過程方法,0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圖片出示)同學們,你們觀察一下這幅圖,圖上都有些什么?讓學生說說,說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問題)平均每只兔能采幾個蘑菇?地上有幾個蘑菇?

  讓學生列出算式:6÷3=2(個) (出示問題)平均每只猴能采幾個桃?樹上有幾個桃子?一個桃子都沒有,我們用哪個數(shù)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幾個桃?0個請學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樣算?

  0÷4=0那0÷7等于幾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歸納出結(jié)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強調(diào)除數(shù)不為0))

  二、教學筆算

  1、復習0在記數(shù)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這三個數(shù)一樣嗎?哪里不同?有0、無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數(shù)相同嗎?

  2、出示例題,請學生讀題。怎樣列式?請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說明隱含條件:一個星期是7天。210÷7=

  3、結(jié)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嗎?讓學生獨立計算

  4、交流算法,讓學生起來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進行板書記載并做總結(jié)評價,對于好方法給予表揚。

  5、用豎式計算根據(jù)前面我們學習的除法筆算方法,這道題目是這樣筆算的,

  6、教學一般寫法我們看到最后把0移下來后,商0,再乘與除數(shù)又等于0,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可以簡單的寫:板書一般寫法。

  說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數(shù)。被除數(shù)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來。

  練習:360÷9 421÷7

  7、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估計商是比100小還是比100大?并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你能把這兩題筆算出結(jié)果嗎?讓學生獨立進行筆算。

  8、組織交流讓學生上臺板演,并說說計算過程。教師進行適當?shù)陌逖葜v解、評價。

  (1)306除以3,當用0去除3時,商幾?寫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樣算?(強調(diào)被除數(shù)中間商0一定要寫,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數(shù))把6移下來繼續(xù)除。

  (2)312除以3,當把1移下來去除3時,商0,0不用去乘除數(shù),再把2移下來,與1合起來變成12去除3

  9、總結(jié)筆算方法和注意點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jié)

  布置作業(yè):想想做做4

  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39-41頁,完成"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知道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础⒊醪脚囵B(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蹭浺簦

  "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shù)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shù)學宮中設了三個關(guān),要小朋友闖關(guān),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看看說說

 。ǎ保┯醚劬τ^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熤赋觯何覀儾恢篮欣镅b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掂掂說說

 。ǎ保┯檬值嘁坏啵杭t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提問:到底誰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ǎ常⿲W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用秤稱一稱。〕

 。、稱稱說說

 。ǎ保┱J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ǎ常┍容^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ǎ矗┰O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jù)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5)小結(jié)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

  "克"教師領(lǐng)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ǎ保笨擞卸嘀啬?(出示2分幣)1個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2)剛才我們稱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ǎ常┫旅嫖覀兙桶眩眰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A、稱1克大豆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稱15個圖釘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C、稱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D、讀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shù)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xiàn)在應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shù)學書、墨水瓶

 。ǎ矗┩瓿

  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完成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guān))

 。、思考題(第三關(guān)):屏幕重現(xiàn)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指導實際應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础⒄n外作業(yè):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總結(jié),再揭情思

 。ㄆ聊辉佻F(xiàn)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shù)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guān),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nèi)ヌ剿。小朋友,再見!?/p>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8

  教學內(nèi)容:課本P5—P7

  教學目標:

  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購物經(jīng)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shù)(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鼓勵學生根據(jù)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shù)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結(jié)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教學關(guān)鍵: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具: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書包8.2元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橡皮2.65元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2.68元○2.70元7.09元○7.03元

  三、練一練

  1、在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0.48元O1.3元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牙刷2.50元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牙刷2.62元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牙刷2.55元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么?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diào)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小結(jié)

  作業(yè):課后二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教材25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數(shù)與整十、整百數(shù)相乘,一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相乘的算理算法,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與計算速度。

  3.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有耐心地做題。

  教學重點:

  鞏固三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乘法,熟練計算乘數(shù)中間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難點:

  提高計算正確率與計算速度。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1.前幾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2.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和估算方法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結(jié)合例子說說在計算時分別要注意什么?請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一下。

  3.分組自由匯報,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4.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練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進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數(shù)與整十、整百數(shù)相乘,一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相乘的算理算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提高計算正確率與計算速度。

  二、分層練習,內(nèi)化提升

 。ㄒ唬┗揪毩

  1.出示:350×2的積是()位數(shù),積是()百多,積的末尾有()個0。

  學生獨立思考:

  (1)怎么不計算就能知道積是幾位數(shù)?

  (2)積是幾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

  (3)你認為積的末尾有幾個0?

  先小組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組織學生集體交流。

 。ǘ┚C合練習

  1.第25頁第2題。

  小卡片出示口算題,進行口算,并選擇其中幾題說出口算過程。

  小結(jié):口算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只要先用一位數(shù)乘0前面的數(shù),乘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第25頁第3題。

  (1)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提問:每組中的上下兩題有什么不同?

  (3)小結(jié):用豎式計算時,乘數(shù)中間有0的,一位數(shù)要與它的個位對齊,要乘三位數(shù)中每一位。乘數(shù)末尾有0的,一位數(shù)要與它的末尾0前面的數(shù)對齊,先乘0前面的數(shù),再看乘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3.第25頁第4題。

  (1)出示題目,讀題目要求。

  (2)學生先估算,再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3)學生填表,指名回答,再集體交流。

  4.第25頁第5題。

  (1)仔細觀察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樣求一共有多少袋?獨立完成。

  (3)同桌校對、交流。

  三、拓展延伸。

  完成25頁思考題。

  1.要使積最大:同學們先來估算下,用幾百乘以幾積才能最大?

 。500×7或700×5)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完成。

  2.要使積最。和瑢W們先來估算下,用幾百乘以幾積才能最?

  (200×3或300×2)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完成。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新收獲?覺得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如何?

  教學過程:

  自主探索,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讓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我放開手腳讓學生大膽的嘗試、體驗,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鞏固練習設計的最優(yōu)化: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練習的優(yōu)化。同時根據(jù)學生在練習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拿出來讓學生集體議一議,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0

  設計說明

  1、重視實踐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通過組織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動手擺一擺并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獲得口算方法。在說算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過程說完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明確每種算法各有優(yōu)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體現(xiàn)了算法的多樣化。

  2、以學生為主,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口算60÷3,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名想說的學生都有機會去說,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60根小棒

  教學過程

  ⊙出示主題圖,引入新課

 。ǔ鍪窘滩11頁情境圖)

  1、導語:請大家觀看大屏幕,印刷廠的工人師傅正在分裝彩色手工紙,從這個情境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彩色手工紙每沓10張,每盒100張)

  2、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這是60張彩色手工紙,工人師傅要把這6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每人得到多少張)

  3、引入新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板書課題:口算除法)

  ⊙親身實踐,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出示教材11頁例1)

  (1)理解題意并列式:要求每人得到多少張,該怎么列式?(60÷3)

 。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怎樣口算60÷3?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小棒代替60張彩色手工紙來分一分。

  (學生匯報不同的口算方法,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教師歸納)

 、傧肟谠E:二三得六,2×3=6,6÷3=2,所以60÷3=20。

 、谙氤朔ㄋ愠ǎ阂驗20×3=60,所以60÷3=20。

 、劾脭(shù)的組成口算:6個十除以3等于2個十,所以60÷3=20。

 。3)想一想600÷3=(),讓學生交流討論,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嘗試口算。

  (4)小結(jié):在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可以用想口訣的方法口算,也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口算,還可以利用數(shù)的組成口算。

  設計意圖:結(jié)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從圖中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2、教學例2。(課件出示教材12頁例2)

 。1)理解題意并列式。(120÷3)

 。2)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不同的算法。

 、傧肟谠E:三四十二,3×4=12,12÷3=4,所以120÷3=40。

 、谙氤朔ㄋ愠ǎ阂驗3×40=120,所以120÷3=40。

 、劾脭(shù)的組成口算:120里面有12個十,12個十除以3等于4個十,所以120÷3=40。

 。4)小結(jié):幾百幾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可以把幾百幾十數(shù)看成幾個十,再用幾個十除以一位數(shù)。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shù)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jù)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1-32頁的例題7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2.培養(yǎng)學生筆算除法的計算能力,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商中間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以及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為什么要落下來。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展示臺、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判斷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位數(sh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804 8)712 5)305 2)206

  師:請同學們想想下面各題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數(shù)位上,商是幾位數(shù)。

  2.筆算(選擇你喜歡的一道題進行筆算,兩題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完成后,師問:為什么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

  師:這兩題是我們昨天學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還難,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積極動腦,一樣能學得很好。(板書出示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例7:(1)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師:全班一起把題目讀一遍。(學生讀題)

  (1)找找這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據(jù)條件和問題你想怎么計算。

  師:為什么用除法,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沒有用除法計算最正確。

  師:他說的很好,陳老師也這么認為。接下來我們就試著獨立筆算這道題。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不同的筆算過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師: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好,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評價:班級交流哪種算法最好,對學生的算法進行評價。適時進行表揚鼓勵。

 。6)歸納小結(jié):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和804÷4這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不用落下來呢?

  2.比較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是0,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于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______

  3.鞏固5)525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筆算這道題。

  學生練習后,問:你是怎樣想商中間的0的,為什么?

  如果不筆算,你能不能馬上判斷出商中間有沒有0呢?看看上面的題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想一想,看誰最聰明。(最高位是除數(shù)的倍數(shù),十位比除數(shù)小商中間一定有0。)

  三、鞏固練習

  ______ ______

  1.選做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學生完成后講評,問:怎樣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呢?(驗算)

  2.當一回小醫(yī)生(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0 0

  5.編題游戲。

  師說一位數(shù),生說三位數(shù)使它們相除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后再筆算進行驗證。你們說了這么多數(shù),是不是都符合游戲規(guī)則呢,想不想驗證一下?筆算看看。

  四、知識應用:第33頁第1題。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3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guān)注對舊知的復習,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復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面學習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guān)注方法的類比,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jù)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jié)論。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shù)學概念、理解數(shù)學本質(zhì)、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它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xiàn)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guān)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現(xiàn)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卷尺

  學生準備卷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里填上“>”“<”或“=”,并說說怎樣比較整數(shù)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shù)位數(shù)不同時,位數(shù)多的那個數(shù)大;當位數(shù)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大的那個數(shù)大,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shù)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shù)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那么你們想知道怎么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設置復習題,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都想為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里的同學們也在為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jié)束,成績?nèi)缦拢?/p>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列?

  4、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信息,并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jié)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shù)的含義來比較。

  因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較。

  因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卷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jù)卷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卷尺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jié):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zhuǎn)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經(jīng)常用到。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4

  授課內(nèi)容教科書第36~38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養(yǎng)、操作及思維的能力。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教室立體圖。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shù)學知識。在教室里你們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先用手沿著邊圍一圍,再讓我們把它描下來。(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2、舉例。

  生活中像這樣的僵局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長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談話: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特征,仔細觀察黑板面,課桌面以及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請學生匯報。

 。2)驗證

  談話:同學們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小組,互相討論,想辦法驗證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這些特點。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驗證?

 。3)班內(nèi)交流,總結(jié)。

  提問: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ò鍟洪L方形四條邊,對邊相等)

  講述:我們把相對著的邊叫做對邊,相鄰邊叫做鄰邊。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發(fā)先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臺上演示。

  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用折、量、比這些方法說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講述: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提問:長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呢?指名回答并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課件演示)

  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就是長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過電腦演示長方形的變化,呈現(xiàn)正方形。指出:長方形的長縮短到和寬相等,這樣就成了一個正方形。

  引導學生依據(jù)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總結(jié)出正方形的特征。

  講述: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板書:邊長)

  3、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應用拓展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長方形,再將圍成的長方形改成一個正方形,說說圍成的圖形為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用兩副同樣的三角形,分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3、用長方形紙折出正方形,并說明折出的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個正方形。

 。1)照樣子剪出圖形,再看看是什么圖形?

 。2)說一說,剪出的圖形為什么是一個正方形?

  5、動手測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計數(shù)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大約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三、全課小結(jié)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進一步認識、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shù)姆椒ㄟM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以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去春游嗎?我們?nèi)ゴ河蔚穆飞嫌幸恍┱系K,誰能掃清路上的這些障礙?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

  (一)觀察第91頁情景圖。

  1、仔細觀察,從這幅圖上,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guān)的問題?

  2、學生提問題。

 。ǘ┯^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jù)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31 32+39

 。ㄈ┙沂菊n題,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三、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探究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二)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jié)果如何?

  四、鞏固練習。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后,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五、小結(jié)。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10-30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02-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數(shù)學小學教案模板范文04-13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0-07

小學數(shù)學除法教案06-08

小學數(shù)學《周長》教案07-26

小學數(shù)學除法的教案10-07

小學數(shù)學除法教案10-07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