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根據(jù)閱讀提示、課文內(nèi)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2、把握課文內(nèi)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難、善于克服困難精神,什么事情都會成功的道理。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繼續(xù)學習“根據(jù)閱讀提示、課文內(nèi)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2、把握課文內(nèi)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難、善于克服困難精神,什么事情都會成功的道理。
【教學難點】
把握課文內(nèi)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難、善于克服困難精神,什么事情都會成功的道理。
【學導過程】
一、設(shè)疑談話、導出新課
1、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一個人要活著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
(食、住、安全。)
如果一個人失去這個最基本的條件,還能生存下去嗎?
(不能。)
但是就有一個人在一個荒島上,沒有吃的、住的、又有野獸出沒,卻生活了二十幾年,你們知道是誰嗎?
(他就是魯濱孫。)
2、出示課題,交待出處:
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孫漂流記》是世界上一篇著名的長篇小說,作者是英國作家笛福。本篇課文是作者用精確的語言濃縮了小說的內(nèi)容、情節(jié),讀后會使我們了解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二、生制定學習目標
1、啟發(fā)學生根據(jù)什么制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參照閱讀提示及主要內(nèi)容)。
二是根據(jù)思想內(nèi)容(思考作者寫作目的.)。
三是從語文學科特點上定(學習語言,表達方式,積累運用)。
2、生:制定、交流目標。
3、師梳理目標:
一、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二、是什么力量使他戰(zhàn)勝這些困難的?
三、學習、積累描寫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好詞佳句。
三、生提出完成目標的方法
1、完成第一個目標的方法是:
認真讀書,讀懂課文內(nèi)容;
2、完成第二個目標的方法是:
抓住重點事例、詞語反復讀、研究、感悟;
3、完成第三個目標的方法是:
邊讀邊劃邊記,自己選擇要學習積累運用的語句。
四、學生自學第一個目標
五、交流反饋,點撥強化
1、什么困難:
就導語直接進入:沒有吃的、沒有住的、沒有安全。
2、怎么克服的:
吃的:(先找、打獵、捕魚、圈養(yǎng)、種。)重點感悟“種”和“圈養(yǎng)”。魯濱孫想了許多的辦法,但是只能是暫時的,要長期地生存下去,就要有長期的辦法。
住的:(有水、遮陰、能看大海)重點感悟“看大海”,深刻體會魯濱孫在這幾乎是絕望之中,還在時時想著回到祖國,沒有放棄。
3、強化訓練:
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不但……而且……”說上述重點感悟的內(nèi)容。
例:魯濱孫不但解決當時吃的而且還留下僅有的麥種,把它種在地里,讓它長出更多的糧食。
安全:教化野人成為伙伴。
結(jié)果:魯濱孫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幾年。
六、學習第二個目標
完成方法:
1、師用激情的語言進行小結(jié)過渡,促使學生深刻感悟,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例:魯濱孫在荒島上能生活二十幾年,他沒有被餓死,沒有被凍死,沒有被野獸吃掉,沒有被野人打死,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呢!
(這簡短的過渡語,打動了孩子們的心,心中的火焰一下子被點燃,是啊,是什么精神使他能這樣?大家開始研究,這個時候,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2、生研究,體會。
3、交流、反饋:
魯濱孫想活下去,想回到祖國,所以他不但有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而且還有善于克服困難的辦法。
(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談感受,加深對中心的感悟。)
生:我沒有遇到?jīng)]吃、沒住的困難,也很難感受,但是今后不見得不遇到困難,當我遇到困難時會記住魯濱孫的。
生:魯濱孫在船艙里找到那么多的錢,可是在荒島上也沒有用,充分說明金錢不是萬能的,那什么是萬能的,這篇文章充分告訴我們,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是萬能的。
師:孩子們,你們說的多好哇,現(xiàn)在你們還很小,你們的路還很長,在你們的成長的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希望你們像魯濱孫那樣敢于面對困難,善于克服困難,那你們做什么事情都會成功的。
七、學習第三個目標
完成方法:
1、激發(fā)積累語言的興趣。
(師運用簡短的過渡語:作家將長篇小說濃縮成一千多字的文章,又使我們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又能體會到一種精神,可以看出文章的語言是多么精煉,同學們一定很喜歡,那我們就來學習積累一下自己喜歡的詞語。)
2、先用筆劃出自己要積累的語言,然后再讀幾遍,能記下來就記住。
3、交流:
恐懼萬分、寂寞、一絲安慰、天涯海角、日曬雨淋、淡忘……
4、教師指導運用。
八、總結(jié)
師:……如果你們還想細致了解魯濱孫,去讀一讀原著吧。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在區(qū)別中識字,了解前、后鼻韻母以及平、翹舌的不同讀法,說好普通話。
2 讀內(nèi)容豐富的句子,認識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感受其有效地增加語言的美感和表達力的表達效果。
3 讀《孝經(jīng)》、《論語》中的語句,積累語言,并了解、領(lǐng)悟中國古代文化的深邃。
4 在閱讀中了解成語的來歷,理解故事內(nèi)容,吸取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積累成語。
(二)過程與方法:
1 在區(qū)別中識字,讀準字音。
2 通過反復地朗讀,感受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插圖,在體驗中讀、品、悟,領(lǐng)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抓詞抓句品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激發(fā)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yǎng)探索語言規(guī)律的勤于動腦的好習慣。
2 培養(yǎng)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讀準字音,說好普通話。
2 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讀中感悟,理解詞句;語言訓練,積累運用詞句。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自由地反復讀詞,讀準字音。
2、指名讀。
3、默讀思考:說說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4、全班交流小結(jié):每小組內(nèi)的兩個詞語都是音近詞;第一組帶點字前后鼻音不同;第二組帶點字平翹舌音不同。
5、以各種形式鞏固讀音:①分男女生讀②游戲:聽音辨詞③齊讀。
6、列舉其他類似的詞語。
二.學習“讀一讀,說說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學生自由讀句子,邊讀邊想:說說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點?
2.指名讀、說:都使用了排比句式。
3.再自由讀,邊讀邊想: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4. 小組內(nèi)討論后,全班交流。
5. 教師輔導歸納小結(jié)排比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能有效地增加語言的美感和表現(xiàn)力。如:第一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形態(tài)各異的菊花在秋風中熱烈綻放的情態(tài);第二句使用排比之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氣勢充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6 .指導感情朗讀。
7.嘗試說說排比句。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自由讀句子,指名讀,要求:讀通順、流利。
2.再默讀思考: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后,師小結(jié)。
3.指導感情朗讀。
4.回想句子的意思,反復朗讀,嘗試背一背。
5.交流其他《三字經(jīng)》、《論語》中的語句。
四.學習“成語故事”
1 自由讀文,說說成語《邯鄲學步》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的'那位燕國少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再讀,說說文中的那位燕國少年可笑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3 同桌之間再講講這個故事。 口語交際:歡迎你,朋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習接待客人的禮儀;正確、有條理的表達。
2 學會聆聽、思考、質(zhì)疑、交流。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師生談話交流中,明確交際內(nèi)容、了解交際方法。
2.在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情境中,分角色互動交流,初步掌握交際方法。
3.再現(xiàn)交際情境,演、評結(jié)合,加強鞏固交際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待人接物,文明熱情、講求禮儀。
2.注重交流互動,增進情感,相互學習、促進。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清楚表達的能力和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講求禮儀、清楚表達,讓別人樂于接受自己的談話內(nèi)容。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交流,明確交際內(nèi)容、了解交際方法。
1.同學們,你們知道近期學校又有哪些新變化嗎?
2.學校的這些新變化可真不少,一定會吸引鄰校的許多師生來參觀的。為了到時候,更好的展現(xiàn)學校風貌,讓他們來了有所收獲。今天就讓我們提前做個準備吧!假如今天鄰校的師生代表就來到了咱們的學校參觀,作為小主人的我們應(yīng)該怎樣接待這些客人呢?你會怎樣向他們介紹學校和班級的情況呢?
3.互動交流:
、俅蜁r,熱情文明,講禮儀
②介紹表述時,正確、有條理
、劭腿速|(zhì)疑時,認真傾聽、仔細作答。
4.待客之道,在于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客人所需。為了更好地接待這些鄰校朋友,現(xiàn)在,我們也來換位思考:假如我們到別校去參觀,我們希望受到怎樣的待遇呢?我們又該注意些什么?
5.互動交流:①態(tài)度謙遜、舉止文明②仔細觀察、認真聆聽③善思會問,互動交流。
二.真實交際,初步掌握交際方法。
1 .同學們,咱們可不能停留在“紙上談兵”上!行動起來吧!
2 .按要求分小組、分角色。
3.到校園中進行真實交際。(師巡視輔導)
三. 再現(xiàn)情境,演評結(jié)合,加強鞏固交際方法.
1.再次回到課堂,以競賽的形式,分小組匯報真實交際的情況。
2.再現(xiàn)情境,演評結(jié)合,加強鞏固交際方法.
3.評出并頒發(fā)最佳禮儀獎、最佳表述獎、最佳互動獎,將此次交際的影響引向深遠。
習作·家庭趣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練習寫事過程中,培養(yǎng)善于觀察的習慣,從細微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體會期間蘊藏著的細細密密的愛。
2.敘述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3.能從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趣”。
4.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5.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課前回憶、搜集家里發(fā)生的趣事。
2.互動交流,明確習作要求,梳理、選擇搜集的素材。
3.鑒賞范文,學習寫作方法。
4.獨立習作,師巡視輔導。
5.交流習作,修改提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注重家庭情感交流。
教學重點:
在練習寫事過程中,培養(yǎng)善于觀察的習慣,從細微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體會期間蘊藏著的細細密密的愛。
2.敘述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3.能從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趣”。
教學難點:
1.敘述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2.能從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趣”。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開啟思維。
1 家是幸福的港灣,你愛你的家嗎?舉例說說。
2 你家里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最令你難忘的是哪一件?
3 組織交流,開闊思路。
4 教師小結(jié):發(fā)生在家中的事情很多很多,要更好地展現(xiàn)家庭趣事,就應(yīng)選取最令你難忘的趣事來寫。
二、互動交流,梳理、選擇搜集的素材。
1 靜靜地思考一會兒,從搜集的素材中選取典型的事例與同桌談?wù)劇#ń處熛鄼C引導學生抓住最能突出“趣”的事例去談,指導想說幾件事的學生,注意理清順序,確定詳略,有重點的講)
2 全班交流。
三、鑒賞范文,學習表情達意的方法。
1、聽教師朗讀優(yōu)秀習作,思考:作者是怎樣通過記敘趣事表達對家的愛的?
2、互動交流。
3、教師小結(jié):①有詳有略地敘述,突出“趣”。②通過家庭成員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趣”。③寫真事,突出“趣”;抒真情,表達愛。
四、獨立習作,教師巡視輔導。
第二課時
一、講明習作的修改要求,強調(diào)修改的方法、符號。
二、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自評自改習作。
2、組內(nèi)互相交換看對方習作,組內(nèi)互評。
3、推薦組內(nèi)同學讀習作,大家欣賞。
4、針對某些典型情況,教師有目的講評。
5、集體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課外。
1、按要求,再次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nèi)容提出修改意見,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習作抄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語文教案 篇3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lǐng)讀。農(nóng)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lǐng)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nóng)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jié)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nóng)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畫去括號內(nèi)不恰當?shù)腵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钡摹傲!北硎荆ǎ叭f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nóng)》的詩意。
5、背誦《憫農(nóng)》。
語文教案 篇4
設(shè)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别B(yǎng)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xù)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本教案采用以讀代講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從朗讀中領(lǐng)略作者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另外,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插圖,圖文結(jié)合,加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直至熟讀成誦。低年級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本設(shè)計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學習獨立識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從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教師)
2.秋天樹葉的實物。(教師)
3.大雁圖片。(教師)
4.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實、植物等。(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美,感受到了美,F(xiàn)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xiàn)的.畫面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jié):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設(shè)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引領(lǐng)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導學: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jié),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qū)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設(shè)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范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jié)的復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fā)生了很多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這里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的字——汽,“氣”與氣體有關(guān)系,“汽”與水有關(guān)系。
(2)(課件演示)做辨別形近字游戲,把漢字送回家。
氣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出示多媒體課件)
導學: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的形狀各有不同。
(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 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3)課件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
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磥,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diào)“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jié):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jié)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jié):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義是平而薄的物體。我們還可以說“一片”什么?
課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研讀文本,勾畫出談及“民不加多”的語句,理清文脈,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張。
2.合作探究,涵泳體味,分析人物的觀點和情感,賞析孟子邏輯嚴謹、氣勢酣暢的論辯藝術(shù),認識孟子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教學重難點】
1.層層深入,分析孟子對治國得失的哲學思辨,站在現(xiàn)代理想與智慧經(jīng)典的契合點上理解孟子思想。
2.披文入情,反復誦讀,感知文本的內(nèi)容、節(jié)奏、美感和理趣,感受語言魅力,豐富語文素養(yǎng)。
【教學方法】
1.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2.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思路】
1.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有關(guān)孟子及其經(jīng)典名言的圖片)
他,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學大師。他有民本思想,“民貴君輕”,主張行“王道”,施仁政;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論辯跌宕生姿。他,就是孟子。他的思想穿越時空,至今散發(fā)著智慧的芬芳。
2.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用3分鐘速讀課文,勾畫出談及“民不加多”的語句,并以此續(xù)寫標題。
梁惠王的困惑在于:“寡人之于國也”,“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孟子對此的評價為:“寡人之于國也”,“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孟子認為治國應(yīng)當:“寡人之于國也”,“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據(jù)此文章自然分為三層: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決“民不加多”的措施。
(設(shè)計意圖:一線貫穿,由“多角度續(xù)寫標題”切入,符合文本的對話情境,便于學生緊扣治國問題與文本進行對話,并進行信息篩選整合,更能體會孟子議論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特色;便于深文淺教,直入正題,使全文結(jié)構(gòu)自然呈現(xiàn);便于背誦,每句都是一個思維結(jié)點,彰顯了背誦思路。)
3.再讀文本,涵泳體味。
畫“三國形勢圖”,標明秦、魏、齊的相鄰位置,指出河內(nèi)、河東所在,并簡介談話背景。
(設(shè)計意圖:知人必先論世,了解梁惠王西畏強秦東敗于齊,“國以空虛”,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為何焦慮“民不加多”,為何特邀孟子指點強國之道。圖文結(jié)合,更利于學生置換角色,以天下為己任,分別從梁惠王和孟子的角度思考治國之道,從而與文本交流、碰撞、共鳴。)
(1)第一段誦讀探究。:
讀析示例: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學生分組接力誦讀這兩句話,體味:語調(diào)、語速、表情如何?哪些字要重讀?“盡心”有何為證?(用原文回答)“盡心焉耳矣”能否置換為“盡心矣”?這句話反映出梁惠王怎樣的心理?上下文有何為證?背誦第一句和相關(guān)語句。
明確:前句輕讀,后句重讀。語調(diào)沉郁,語速滯重,表情苦悶。“盡心”是梁惠王自評的核心語,要重讀!氨M心”表現(xiàn)在“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換為“盡心矣”削弱了表達效果,“焉耳矣”三個句末助詞重疊使用,是為了加重語氣。突出反映了這個一國之君對自己勞而無功的抱怨、困惑心理!皠凇北憩F(xiàn)在“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保盁o功”表現(xiàn)在“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困惑”有“何也”為證。
仿照示例,師生對本段其余句子進行合作探究。探究點:結(jié)合形勢圖用文言對“河東兇亦然”作完整表述;“無如……者”能否換一種表達方式? “何也”讀成升調(diào)還是降調(diào)?能否改成“何哉”或“何故”?背誦第一段。
(2)其余段落分組合作探究。
按文本內(nèi)容分為四組:“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天下民至”。
誦讀準備:每段從語意看可分幾層?語調(diào)、語速、停頓、重音,如何處理?
誦讀要求:讀出心理,讀出個性,讀出情韻,讀出理趣。
誦讀方法:組內(nèi)接力誦讀、同一句子比較誦讀、熟讀成誦
探究重點:仿照示例,自主確定。
學生分組展示探究成果,教師相機追問,進行縱深拓展,并予以總結(jié)、評價。
(設(shè)計意圖:教是為了不教。由首句小切口打造出探究閃光點,激活思維,提供探究范例。第一段后文研讀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鑒賞“言語”的路徑,熟讀精思,為自主探究作準備。然后放手讓學生作為探究主體進行個性化閱讀,“人—本對話”、“人—人對話”,“滲透知識、理清結(jié)構(gòu)、觸摸思想、熟讀成誦”,一舉四得。)
4.三讀文本,賞析特色
“王之好戰(zhàn)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移民移粟,小惠耳,雖能行之,何益?”跟原文比較,看比喻引君入彀的妙處。
第五段3種措施刪去“也”字或刪“也”加“則”重新組句,第六段4種主張4個“矣”字讀出語氣,體味運用排偶音節(jié)鏗鏘、文如連珠的氣勢。
末段一揭二諷三勸勉,且照應(yīng)開頭,體會孟子鋪張揚厲、雄辯縝密的文風。
5.五讀文本,熟讀成誦
思路解說
1.立足文本,讀出“三味”!白x書讀人讀生活,品詞品文品人生”,讀而品之,品讀出語言味、文學味、人文味,這是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精義所在。而讀和品的對象與基礎(chǔ)都是文本,語文教學的互動文化——“人本對話”,若淡化或脫離了文本就難免誤讀和浮躁。文言經(jīng)典尤其要注重由“言”及“文”,這些古老的語言文字可謂民族文化的地質(zhì)層,它不僅是載體,實質(zhì)上就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必先感受優(yōu)秀的言語形式,進而破解其深含意味的'信息密碼,然后方能感知字里行間躍動著的情感、思想。抓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句,設(shè)計緊扣梁惠王心理律動、輻射全篇的問題鏈,以反復誦讀、篩選、整合、探究原文的形式進行,就為學生的感知、品味設(shè)置了全息式的、籠罩性的文言語境。再加上孟子為梁惠王作的這個道德設(shè)計,僅445字,語言生動、流轉(zhuǎn)自如,十分宜于誦讀,用中速讀一遍僅需2分鐘,讀5至6遍(包含分段式、多角度的文本探究)加上誦讀中的間歇,40分鐘足矣!皾B透知識、理清結(jié)構(gòu)、觸摸思想、熟讀成誦”,完全可以“畢其功于一役”。
2.突出主體性,保證主導性。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應(yīng)該更多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尤其是有了必修1和必修2兩冊的文言積淀,對于這篇相對淺顯的文言文,相信學生有自覺探究的能力。但淡化預設(shè)與講授,并不是要教師淡化出場,讓課堂放任自流。第一段小切口進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設(shè)計,一反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講解,質(zhì)疑解疑活化文本、激活思維,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正是“授之以漁”,實現(xiàn)了由教讀到自讀的過渡。七段中其余六段放手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誦讀感悟,再展示探究成果,教師規(guī)正其探究方向,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的生成和深化,使課堂收放有序,活而不亂。
3.審美之旅,精神培育!豆讶酥趪病放c《勸學》相對短而淺,卻列為精讀篇目,其后相對較繁難的《過秦論》《師說》要讓學生自讀,并且第三單元定位于“古代議論性散文”,而不是議論文,所以我將教學定位為“鑒賞”而不是“分析”,因為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同時鑒古也是為了知今,與古人精神相遇應(yīng)是鑒賞的落腳點。孟子其文的尺幅興波,精神的燭照千古,保證了鑒賞活動與讀法指導的相得相融,人文經(jīng)典與時代脈搏的宏音共振,再加上從導入到結(jié)語都注重文學性與邏輯性并重,學生可以充分感受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情韻美、思想美,熟習文言讀法,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興趣也有底氣來面對以后的自主學習。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意的啟示。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
你在悄悄的長大,對許多事情已有了主見,有時候,對某些問題,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樣一個故事,然后談?wù)勛约旱母惺芎腕w會。
二、整體把握
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jié)。
[“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萬芳,被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很傷心。]
要感知課文內(nèi)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自由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jié)]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jié),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谖恼陆Y(jié)構(gòu)順序能否調(diào)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fā)現(xiàn)、有感悟,進而有創(chuàng)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倨肺洞θ宋飩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谖恼陆Y(jié)構(gòu)順序
調(diào)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jié)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jié)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羚羊木雕》教學設(shè)計6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偃绻阌龅筋愃啤拔摇蹦菢拥膫氖,會怎樣處理?
、趯W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jié)]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xiàn)。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xiàn)文中的矛盾沖突。
作業(yè):確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準備辯論提綱。
第二課時
辯論。辯論30分鐘,評議10分鐘,評議先由學生發(fā)言,最后教師小結(jié),尤其肯定擺事實講道理,并掌握好說話分寸的同學。
教學反思: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與親人、友人關(guān)系。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遠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為,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必須為命是聽,似乎成為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現(xiàn)象。到今天,開放、交流、改革成為社會的主題曲,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當然會隨之而行。課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層性,主體意識的朦朧覺醒,甚至于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會文化變化的例證。課文的結(jié)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不就是孩子輕輕的反擊嗎?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精選)12-01
語文教案【精選】01-07
語文古詩教案09-22
語文小學教案10-21
語文教案【精選】09-06
語文教案[精選]01-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5-27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2-3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2-26
語文教案(精選)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