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通用2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
[教學目標]
1、 背誦全文;
2、掌握重點文言詞匯;
3、 評價人物。
[教學重點]
1、評價人物。
2、掌握重點詞匯。
3、 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評價人物。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陳太丘與友期》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七年級語文上冊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yǎng)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chuàng)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為:知識與能力:積累重要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評價人物,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tài)度:傳承古人懂禮知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教學方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學法] 朗讀法: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熟讀背誦。合作法:交流自己對人物做法的理解。
[教學過程要點]
導入新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疏通文意(學生質(zhì)疑、教師和學生共同解答,注意:期、舍、去、不、委、引、顧及“君”“尊君”、“家君”的古代稱謂)評價人物(陳太丘、陳元方、友人)主題探究。
教學內(nèi)容: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新課導課
教師請學生說自己的品行優(yōu)點。
學生發(fā)言。
激發(fā)興趣
引入課文
二
誦讀課文
1、范讀
2、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3、引導學生背誦
4、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自讀、齊讀、背誦
感知課文內(nèi)容,文言積累
三
積累文言詞語
1、重點掌握(期、舍、去、不、委、引、顧)
2、教師補充
3、掌握古代一些稱謂詞語!顿浰土钭稹饭适轮v起。古代表敬稱:令、惠、高、請、賜、華、賢;謙稱:家、舍、小、老、拙、鄙、敝、犬
1、 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了解文意,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詞。
2、 舉手提出問題。請學生解答。
3、 明確:期:約定;舍:放棄;去:離開;不:通“否”;委:放棄;引:牽,拉;顧:回頭看
尊君:敬稱對方父親、君:敬稱對方,您;
家君:稱自己父親。
掌握積累文言詞語(古今異義、通假字)
四
研討課文(評價人物)
1、你同意文中三個人,你同意誰的做法嗎?
2、教師歸納(結合作品知識解答)本文選自《世說新語》“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
1、學生思考并寫好看法。
2、學生發(fā)言。
3、評價人物。
評價人物,獲取情感體悟。
五
探究活動
從人物姓名設計問題:
陳太丘——陳實(誠實)
陳元方——(原來方正)
學生給自取一個名、號表現(xiàn)自己的性格志趣。
請學生發(fā)言。
傳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
六
討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保ā肚f子·盜跖》)
學生發(fā)表看法。
拓展
附課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xiàn)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期:約會,約定時間。 期行:相約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 日中:正午時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離開了。 舍:放棄. 去:離開 乃:才,就。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尊君:對對方父親的尊稱。 家君:家父。 尊君在不: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委:放棄,拋棄。 相委:丟下別人。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委,丟下、舍棄。去,離開。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里指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至:到。 不:通假字,同“否”。 君:您。 行:出行。
附作品介紹:《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時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魯迅說《世說新語》是“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附故事《贈送令尊》:一天,一位農(nóng)民,向一位專愛咬文嚼字的秀才請教:先生這令尊二字是什么意思?因為農(nóng)民不懂,秀才就騙他說:這令尊二字么,就是稱呼別人的兒子.農(nóng)民:哦,原來是這樣,那么,敢問先生有幾位令尊,秀才聽了大怒,又不好發(fā)作.只好說:我沒有令尊.不料農(nóng)民是個熱心腸,說:我倒有四個不成器的孩子,如先生不嫌棄,隨便哪個,都可以送與先生做令尊。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字詞:期、舍、去、不、委、引、顧
敬稱與謙稱:對別人——敬:令、惠、高、請、賜、華、賢
說自己——謙:家、舍、小、老、拙、鄙、犬
人物:陳太丘:(守信)
友人:(急躁、率直、知錯能改)
陳元方:(知禮守信、方正)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課下的注釋,自行翻譯文言文;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能從朗讀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體會文意;
3、讓學生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信”和“禮”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能從朗讀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體會文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古代聰明孩子的故事呢?(生答)今天,老師再領大家去認識一位聰明的小朋友,好不好?(生答)今天我們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出示多媒體投影)
二、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三、正音,通假字不(fǒu)通“否”,語氣詞。(出示多媒體投影)
四、學生結合課文下的注釋,自行疏通文意,讀一句原文翻譯一句,把不會的字詞,隨時標注在書上,注意文中的省略成分,可以互相討論解決,仍有不懂的,等會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指導學生翻譯)
五、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全班解決,并提出重點需要掌握的字詞。
六、文言文里的字詞意思,盡管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但個別字詞的.
意思仍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請學生說出文中的幾個這種詞的意思。(出示多媒體投影)
七、每組選一個代表,一人翻譯一句,翻譯全文。
八、請女同學來齊讀,男同學點評。
九、抓住文中陳太丘友人元方三個人的“怒”,讓同學在朗讀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出示多媒體投影)
十、男同學齊讀課文,讀出三個人“怒”的不同感情。
十一、學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出。
十二、全班同學討論: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十三、講解誠信和禮儀的重要性。(出示多媒體投影)
十四、全體同學跟老師宣誓,做一個誠信的大中人,做一個禮儀的大中人。(出示多媒體投影)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到學校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成為具有高尚、高雅氣質(zhì)的人。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ㄒ唬┦柰ㄕn文
自讀課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并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1)關鍵實詞:
期:約會、約定時間。(今:日期,期限)
舍:放棄、舍棄。
去:離開。(今:到...去)
過:超過。
至:到。
戲:嬉戲、玩耍。
委:放棄、拋棄。
引:拉,這里是表示友好的`動作。(今:領,帶)
顧:回頭看。(今:照顧)
2)關鍵虛詞:
乃:才。便:于是、就。則:就。之:代詞,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異義:去,離開。例句:“去后乃至!
2.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xiàn)代語言復述。
3.學生復述課文;對比復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明確: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于)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保ㄔ剑┐鹪唬骸埃揖┐茫ň┎恢,(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人)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君)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ㄒ粚W生復述課文,其他的學生聽,提出不同的意見,老師指導點撥,明確統(tǒng)一意見,再請一同學復述,加強理解。)
4.集體朗讀課文
。ǘ┓治稣n文
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漢朝陳寔(shì),曾做太丘長。長,掌管。元方的父親。
“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薄粗爻兄Z,守時。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薄恢v信用,遲到了不知檢查自己的過失,反而當著元方的面責罵他的父親且言語粗野,不講禮貌。
“友人慚,下車引之。”——知錯能改。
元方:七歲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為人的不足,表現(xiàn)了元方明白為人要講誠信,要講禮貌的處世原則;也反映了他的機智和思維的敏捷。(懂禮識義,聰明機靈的小孩。)
“入門不顧”——對不講誠信,不講禮貌的鄙視;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饒人、年少氣盛和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
三、質(zhì)疑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明確:“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小知識:“家大舍小令外人”(謙稱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稱別人用“令”字)。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明確:
1)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應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
2)否。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元方怒氣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還有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不能對他求全責備。
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爭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四、學習體會
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明確: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資料。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三、教學方法:
朗讀、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討。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活力導入:上個星期,我和一個朋友約好早晨8點出發(fā)爬山,可時間到了,他還沒來,我該怎樣辦呢誰來幫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個叫陳太丘的人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景,他是怎樣做的,今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
二、檢查學生預習
課文到底講了什么資料預習時看懂了嗎請一生復述課文資料,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等這個同學講完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1)聯(lián)系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借助下頭注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我無法解決的,前后桌能夠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團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一樣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我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jù)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jié)奏。
5.團體朗讀。
6.分主角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課堂討論:
1.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1)陳太丘:
“太丘舍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無信無禮,缺乏修養(yǎng),然知錯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樣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你是怎樣做的
五、學生當堂表演元方與友人的對話。
六、自由朗讀,當堂成誦檢查。
七、課外延展
1、講一個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課堂討論中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寫一段文字,如《談陳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見》
3、習作:《我家來了客人》。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5
【教材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yǎng)作為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chuàng)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此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主要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聰穎機智,懂禮識儀。文中“無信”“無禮”二詞為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借“陳元方責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人必須明禮誠信。
【學情分析】
這篇文言文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初一的學生畢竟才接觸文言文,培養(yǎng)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思考質(zhì)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課型】新授
【教學方法】
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激趣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讀及自主學習感悟故事的內(nèi)容。
4、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yǎng)文言語感;積累一些常見文言詞語;學習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良好美德。
2.使學生了解《世說新語》“志人”的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一些小故事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世說新語》的資料,制作教學課件;
2.布置學生預習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圖片
猜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的畫面,表現(xiàn)了少年司馬光的機智聰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表現(xiàn)機智聰明少年的文章《陳太丘與友期行》。(板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理解并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
2、學習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學常識檢查(填空,師強調(diào))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方正”一門。
四、朗讀、翻譯
1.你讀我念。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3、文言文朗讀一定要讀出停頓,讀出節(jié)奏,老師標出了這篇課文的節(jié)奏,看黑板,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4、你翻我譯,自讀課文,對照注釋,試著翻譯文章。
5、你爭我搶,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
(1)陳太丘與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時年七歲、(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則是無信
。10)下車引之、(11)元方入門不顧
五、你思我想(讀懂了課文內(nèi)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是個不守信用,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聰明、勇敢、明理
4、“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了什么?
“慚”字寫出了“友人”已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盡顯人物羞愧的神情!耙弊謩t表明了友人想對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討我論
1、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不失禮:①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禮: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這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xiàn)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yǎng)嗎?所以我覺得元方最后的舉動略顯失禮。
2、《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xiàn)陳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禮”的重要。
(3)他的辯駁有理有據(jù),落落大方。
。4)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七、你收我獲。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收獲是什么?
八、你背我誦
【布置作業(yè)】
課后第四題
課后第五題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世說新語》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就改。
元方:聰明明禮直率。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6
教材分析
1、新課標要求構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本事,這是篇課內(nèi)閱讀課文,要求學生經(jīng)過學習有自我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完美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xiàn)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jié)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明白維護父親的尊嚴,感悟親情,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我感悟出道理。并樹立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我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構成自我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資料,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資料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資料,準確理解課文資料。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這節(jié)課教師想領同學們再次走進精典故事,去認識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時空,沿著中華文化的長河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去見見他好不好?[引出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讀懂它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落實重點詞句
3、學生講故事
4、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zhàn)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經(jīng)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資料,構成自我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讀順文意、讀進情境、尋讀思辨。
2、過程與方法:以讀文為線,以思辨為點,尋讀糾錯以順文入境;人物評說以探究思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評論中學會做人,在思辨中感悟“禮信”,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在糾錯中把握重點詞,在點讀中串接關鍵詞,走近故事,會意故事。
2、在審讀中縱橫思辨,在評論時反觀自我,透析故事,穿越故事。
【教學層次】
1、朗朗三讀,走進故事;
2、解關鍵詞,讀懂故事;
3、悟關鍵詞,評說人物;
4、反觀自我,續(xù)編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激活課堂
同學們,就在今早我剛要出門的時候,我兩歲的小女兒突然從奶奶的.床上跑了下來,拉著不放我走。昨天晚上,為了哄她睡覺,我和她作了一個約定:早晨給她講小貓釣魚的故事。那一刻,我非常震憾:一個兩歲的小女孩,能夠把昨天的約定記得如此牢固。
那么,古時候,人們是怎樣來看待和處理約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結合課文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并理解文意,爭取背誦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與態(tài)度: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誦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請發(fā)表你的看法。(開放性)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通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將學生分小組討論,集合小組智慧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發(fā)放學案,學生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jīng)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的時候,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有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huán)生。船家說:“船小負載重,客官必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茨贻p人哪一個都舍不得丟,船家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才有得!蓖瑢W們,如果你就是這個年輕人,你會舍棄哪個背囊呢?你會留下哪幾個背囊呢?為什么?好的,既然大家都覺得誠信應該留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誠信的一則文言文,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既聰明又講誠信的小朋友陳元方,請大家翻開書129頁,一起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二、初讀感知
1、首先,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對照課文下面的注釋自由朗讀課文。
2、在黑板左邊抄下來,思考題:
。1)文中主要講了哪幾個人,講的一件什么事?
。2)題目為“陳太丘與友期”為題而正文主要寫的卻是陳元方與友人,丘與友期,題目是否合適,為什么?
3、點兩個學生當堂朗讀,讓其他同學點評。(優(yōu)缺點,你最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有讀好,該怎么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注意:不通否,讀fǒu通假字
4、全班朗讀
要想把課文讀得好,我們還要明白課文的內(nèi)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字詞順的翻譯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就在課堂上一起解決,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借助課本注釋和工具書,把難點字音提出來先在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小組代表提出后全班一起解決。重點詞句:
尊君、家君、君
君: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期行”和“期日中”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不是期行:約定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三、譯讀課文:
清楚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我們請一位同學把全文翻譯一遍。點名回答
。1)譯:陳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約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門外玩。客人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沒來,(他)已經(jīng)離開了!笨腿吮惆l(fā)怒道:“(真)不是人。『腿思壹s好出行,(卻)丟下人家而離去。”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一同出發(fā)),中午(到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笨腿烁械綉M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的徑直走入家門。
。2)解決思考題:(1)主要講了陳元方和友人,相約日中,友人失信,友人罵元方父親,元方反駁,友人知錯的事情。(2)古人很多文章是沒有題目的,這個題目是后人加上去的,一般題目與課文主題相扣,而這篇文章是將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擬為題目,不是事件的內(nèi)容和事件結果,體現(xiàn)了人們的另一種擬題思維。
四、分角色朗讀:
我們把元方與客人的對話讀一遍。左邊組讀客人的話,后邊組讀元方的話,老師讀旁白。
(一)師: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客的兩處語言分別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生:第一處:詢問,很客氣。第二處:憤怒,音調(diào)很高。
師:元方會用什么樣的語氣回答呢?
生:第一處:很有禮貌,客氣的'說。第二處:聲調(diào)不高,但是義正嚴詞。
師:非常好。
下面,老師請幾個同學用這種語調(diào)讀一下,注意讀出自己的感情。
。ǘ⿴煟簩τ谠降幕卮穑腿说姆从呈鞘裁?
生:“慚”,“下車引之”。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友人為什么會羞愧?
生:元方說的話很有道理,有說服力,客人知道自己錯了,要表示歉意。
師: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沒有,他頭也沒回就進自己家門去了。
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友人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元方:聰明,誠實,剛正不阿(入門不顧)
友人:不講信用,無禮,知錯能改(友人慚,下車引之)
五、品悟課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學到了什么道理呢?點同學回答,引用名言來回答,在右邊寫上學生所說的名言,邊說邊寫。要求學生抄在積累本上
有關誠信的名言: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
民無信不立——孔子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ㄈ⿴煟耗銓υ健叭腴T不顧”的行為是怎么看的?贊成還是反對?我們先來舉下手,贊成的舉手,反對的舉手。
看來,大部分的同學支持元方,不過也有一部分的人認為元方做的不好,我們先來聽聽反對的意見。
生1: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友人已經(jīng)放下架子主動認錯了,元方就應該原諒他,不應該不給別人臺階下
生2:我不同意,客人做得很過分,古代講究孝,友人在兒子面前罵父親就是不對的,所以不應該原諒。
生3:我們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歲,心里是不能原諒就怎么樣做,我們應該為他的元方的坦誠,率真而鼓掌!
師:我應該為你們的精彩辯論而鼓掌,大家一起給自己一次響亮的掌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元方的做法,符合了他年齡的特點,也反映出了他的坦誠,率真。當然,我們也希望元方能夠原諒友人,給他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對嗎?老師想用一句名言來表達:比陸地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雨果師:讓我們帶著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把課文再讀一遍,一定要讀出感情。
六、背誦課文:
這篇百來字的課文,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把它背下來呢?有沒有信心,大聲的告訴我。好,現(xiàn)在,我們?nèi)嘁黄鹪囍阉诚聛砗貌缓茫?/p>
七、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表明了誠信的重要。而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擺正自己的立場,信守諾言,把誠信美德發(fā)揚光大,成為一個文明的好學生。
八、作業(yè)設計:
課文中的陳太丘一直都沒有出現(xiàn),我們假設這樣的一個場景,這位友人某天遇見了陳太丘,他將對陳太丘說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續(xù)寫這個故事的結局,字數(shù)要求一百字內(nèi)。
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9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講故事,以宋慶齡小時候信守諾言的故事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三、課文學習
1、你讀我念:
。1)聽讀課文,注意停頓;
。2)指名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你翻我譯:
自學課文,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3、搶答題:
。1)解釋加點文言詞語:
、倥c友期行
、谔鹕崛,去后乃至
、坶T外戲
、茏鹁诓
、荽貌恢
、尴辔
、呔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⑧下車引之
、嵩饺腴T不顧
。2)翻譯文言句子:
、倨谌罩,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還不見朋友來。
②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塾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門連頭也不回。
。3)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保ㄔ剑┐鹪唬骸埃揖┐貌恢,已去!保悖┤罩胁恢,則是無信;(你)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你背我誦:3分鐘背誦比賽
5、你扮我演:
再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同桌或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對話。
6、你思我想:
。1)對文中的三個人,你有何看法?
。2)問題探究
、訇愄鹞茨軋猿值扰笥咽欠褚膊粔蚴匦?
、谠阶詈蟆叭腴T不顧”,是否失禮?
7、你收我獲:
從這則故事我們學到了什么?
四、小結與延伸
1、詞語積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點字的含義,并寫出帶該字的一個成語例子: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成語:三令五申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2、動手試一試:解釋加點的的詞語
、訇愄鹋c友期②太丘舍去
、巯萝囈苋腴T不顧
3、中外名人講誠信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志。
——[法]諺語
4、教師寄語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講誠信——懂禮貌言必信——行必果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0
一、情景導入(2分鐘)
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就認識很多這樣的少年英雄。比如說砸缸救友的司馬光,四歲學畫的王冕,六歲稱象的曹沖,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翻到課文《陳太丘與友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少年。[打開ppt](板書:陳太丘與友期)請跟著老師把課題齊讀兩遍。
二、檢查預習(五分種)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打開ppt)[過渡:課前,老師已經(jīng)要求大家進行了預習,現(xiàn)在我就要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請給下面的字詞注音)
2、解釋下列重點字、詞。(打開ppt)
三、朗讀課文,體味情感(十分鐘)
。ㄟ^渡:朗讀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點,現(xiàn)在就請大家先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注意老師朗讀的停頓與節(jié)奏。)
1、翻下ppt,老師范讀課文。
2、(聽老師讀完了,我就要檢查一下你們剛才有沒有認真聽了。所以,現(xiàn)在角色互換,由你們把課文齊讀一遍,我來當聽眾。(按下ppt)朗讀時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學習齊讀課文。
。ɡ蠋煟亨牛x得真整齊,聲音也很洪亮,有點那種感覺了,但停頓還欠明顯,如:客問元方。還有后面,友人便怒,發(fā)怒的友人,語氣應該有點急,所以朗讀時,語速要稍微快點。)
3、點讀。(現(xiàn)在,哪位勇敢的同學,愿意再來給我們讀讀課文,一定比剛才讀得更好了。注意老師剛剛講的幾個細節(jié)處)(老師: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吧,大家給點掌聲。停頓處處理得很到位,朗讀很清晰。不過老師希望你下次朗讀時聲音再大聲點
四、疏通文意,講故事。
1,所謂“書讀百變,其意自見”。我們已經(jīng)把課文朗讀了四遍,而且本文比較淺顯易懂,同學們應該已經(jīng)能大致翻譯文章內(nèi)容了。那現(xiàn)在你們還有沒有哪些不懂的字詞或語句的意思不懂的,就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學生反饋,師生共同解答。)(三分鐘)
3、請同學們翻譯下列句子。(放ppt)(八分鐘)
(1)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沒有回頭看。
4、分角色朗讀(過渡:很好,大家學得很認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一定讀得更有感情了。為了讓同學們讀得有味,我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老師當敘述
者,女生扮演元方,男生扮演友人。)【一分鐘】
五、整體感知課文(放ppt)
1、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過渡:讀得真好,現(xiàn)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呢?)板書:元方
(老師:除元方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友人。)板書:友人。
2、(過渡:都說人物語言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別具有哪些性格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探討人物性格。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就改。
元方:聰明,懂事,正直不阿,勇敢
六、合作探究
。ㄟ^渡: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問題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放ppt
1、文中“君”“尊君”“家君”稱謂在意思上有何不同?
2、本文結尾處“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痹竭@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
3、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1
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批評父親的朋友“無信”“無禮”,自己卻“入門”“不顧”的行為。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講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幼小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傳開了。據(jù)說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shù)九寒冬,他總捧著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2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二 簡介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zhí)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yōu)閷U勑?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三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2
一、導入
1、同學們平時喜歡看故事書嗎?
老師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世說新語》,這是由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晉代名士言談、行事的一本書,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陳太丘與友期》。
2、陳太丘,就是陳寔,因曾任太丘縣令,所以稱陳太丘。期,就是約定。整個題目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陳太丘和友人約定”。陳太丘和友人約定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我們一起來讀讀全文。
二、讀文釋義
。ㄒ唬┏踝x課文——出示無句讀全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全文,你能讀準字音、讀對停頓嗎?
2、請一個學生讀,讓另一生從字音、停頓進行評價
3、打開課本,齊讀課文
。ǘ┦柰ㄎ囊
1、同學們剛才自讀的時候,能看懂這篇文章的意思嗎?有哪些字、詞、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來,
2、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放開聲音翻譯全文
3、師讀一句,生齊翻譯一句
4、字詞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讀了這篇短文,
8、大家覺得,這篇短文為什么要安排一個才七歲、把喜怒都還擺在臉上的孩子來指責友人的遲到失信呢?(更能突顯“信”的重要)
9、剛才同學們讀友人和元方的對話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所使用的稱謂?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尊”是敬詞,用于稱跟對方有關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父親的一種謙稱;“家”是謙詞,用于對別人稱自己親屬中年長于自己的人,比如“家父”
中國乃禮儀之邦,古人在人際交往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貧民百姓,都有許多謙辭和敬辭,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際交往中沒了這些禮貌用語,見面必呼職位,充分體現(xiàn)官本位社會的`特點。元方這個七歲小兒,即便是在生氣狀態(tài)下,也仍然尊稱對方為“君”,而沒有爆粗口,說臟話,更加顯示出“禮”的重要。
四、課堂回眸
1、陳太丘嚴格遵守約定,決不姑息不守時守信的人,是一種正直;
友人面對一個孩子合理的批評,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錯能改,是一種正直;
元方不因?qū)Ψ绞谴笕,有理有?jù)地指出對方過錯,對自己的愛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種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講了一個關于信和禮的故事,塑造了三個正直的形象,告訴人們:要做一個守信講理的人,要做一個正直不阿的人,這恐怕就是編者要把這篇文章收錄在“方正門”的意圖了。
2、這么涵義豐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來總覺得有點缺憾。我們一起背背這個小故事把,老師背旁白,同學們背友人和元方說的話。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
3、課外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書
七、反思
本次教學比較順利地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基本落實了教學目標,在朗讀中解決字詞積累與運用,通過分析三個人的語言、動作描寫,體味人物內(nèi)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符合劉義慶把這個故事收入“方正門”的意圖。課堂總會有一些遺憾,時間把握上還有一點欠缺,還要努力加強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還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引導他們更多元化地理解。自己再盡量少講一些,讓學生再多講一些。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基本字詞,翻譯并且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時的語氣、停頓,并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白“做人做事講誠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字詞,翻譯并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人物語言從不同的標準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分析。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聰明機智的孩子,同學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嗎?(同學回答,教師總結)有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沖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這些都是大家的榜樣,今天就讓我們伴著古人的腳步走進另一個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二、讀古詩,品詩味
1、了解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小說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本文選自“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2)作者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洲)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洲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朗讀課文,然后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由教師總結,讀的時候不僅僅要把字音讀準,同時還要注意停頓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齊讀。(暫設5分鐘左右)
課堂細節(jié):為什么同學們“尊君在不”要讀成“fǒu”?指出這是通假字,請同學們思考下,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還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項為之強”,《論語十則》中“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是知也”。(重新讀一遍,男生、女生、教師合作,讀旁白、元方、友人)
3、根據(jù)文章注釋和工具書,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翻譯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詞圈出來,全班解釋。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太丘舍去:舍,放棄;去,離開。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丟下、舍棄;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下車引之:拉;顧:回頭看
4、請同學翻譯全文。(暫定八分鐘)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后友人沒有到達,陳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嬉戲?腿藛栐秸f;‘你的父親在嗎?’元方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的說:“真不是人。∨c人約定同行,丟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說:“您和家父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您還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庇讶烁械綉M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的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三、品句子,評人物
1、當友人知道陳太丘已經(jīng)離開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文中是用哪個詞表示的?(學生集體回答)友人便怒
2、縱觀整篇文章,在整個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嗎?(不是)那么還有誰也怒了呢?(學生答)陳太丘、元方請根據(jù)你的理解來談談他們分別是為什么怒?
友人:因陳太丘沒有等他已經(jīng)先離開而怒。
陳太丘:因友人沒有按照約定準時赴約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僅失信而且還責罵自己的父親而怒,或者說因友人不但無信而且無禮而怒。
3、友人怒后對著元方責罵他的.父親,對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樣看待的?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你是怎樣看待的?
、傥曳磳τ讶说淖龇ǎ骸凹核挥,勿施于人”,自己沒有遵守約定就沒有權利去責備別人;作為一個長輩不應該在元方面前對陳太丘不尊重,這影響了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僅沒有信用而且沒有禮貌。
、谠降淖龇ú⒎菬o禮: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而且當子面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禮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認得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知錯能改的人,不正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胸襟寬廣和修養(yǎng)嗎?
4、在你看來,友人是個怎樣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結果“不至”,說明友人言而無信,不講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鹣入x去時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說明他是一個缺乏教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義正言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較為誠懇,說明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養(yǎng),懂禮識義;“入門不顧”,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同‘方正’相聯(lián)系)
四、散思維,表立場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遺憾,陳太丘無聲的抗議,元方因“入門不顧”而使知錯就改的友人尷尬,這樣在無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面對遲到的友人陳太丘應該怎樣做呢?面對友人的道歉,元方應該怎樣做呢?
、訇愄饝摰纫粫
、谌绻荒艿龋土粢粡埣垪l讓元方帶給友人,讓元方成為化解矛盾、傳遞友誼的使者。
③元方應該說話婉轉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同學們之間發(fā)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誦課文,悟哲理
1、請同學們背誦課文。
2、布置作業(yè):做完《智慧大課堂》。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4
學生分析:
這篇言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初一的學生畢竟才接觸言,培養(yǎng)他們學習言的積極性、思考質(zhì)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任務分析:
學生在第一、第二兩個單元中已經(jīng)學過兩篇言,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一些言知識。本將繼續(xù)積累言的詞語,學習翻譯言的辦法,調(diào)動學習言的積極性。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意,理解課的基本內(nèi)容,并爭取能背誦。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與態(tài)度: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誦讀背誦課,以寫名言的形勢加深學生對“守信”的感悟。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
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言,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意。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激趣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打印的學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發(fā)放學案,學生做預習。
一、導入新課:中華古詩是我國傳統(tǒng)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為之知,
不知為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為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為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進古詩,親近古詩,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古,讓我們徜徉在古的天地之間。共享學習古的.樂趣。
學習言老師推薦五字法:讀、譯、背、悟、寫。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按這五字法進行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然后同學評議朗讀情況。(優(yōu)缺點。你特別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讀,該怎么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讀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通假字:“項為之強”中“強”通“僵”,“誨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讀。
過渡:要想讀得更,還要明白課內(nèi)容?赡艽蠹以陬A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字詞句的翻譯還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三、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讀課,疏通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詞語要勾畫出來。如重點詞語:“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推舉一個中心發(fā)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課件展示翻譯言六字法。
翻譯言的六字法:
留: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稱要保留。
換:用現(xiàn)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diào):調(diào)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說法。
補:補出省略的詞語。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更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
2、課件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翻譯,以搶答的形式作答。
重點詞句:
期:約定至:到去:離開行:走舍:放棄乃:才委:丟下舍棄則:就,便,那么引:拉顧:回頭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學生質(zhì)疑。(讓學生學會交流,敢于提問。)
4、再次朗讀。讀出語氣,重音,節(jié)奏?梢栽谛〗M內(nèi)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按組來讀。別的同學讀的時候,自己可以想象課中的情境,為背誦作準備。
5、找一名學生復述課,看本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3、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yōu)秀品格。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成為具有高尚、高雅氣質(zhì)的人,并計劃為同學們開設禮儀課。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并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2、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并通過交流解決問題。
明確:
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發(fā)言提出一些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并總結一些解決字詞的.方法和途徑等,如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組詞法等。
1、多媒體顯示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1)、與友期行:約定。
2)、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3)、太丘舍去:舍,舍棄;去,離開。
4)、尊君在不:通“否”,讀“fǒu”
5)、相委而去:委,丟棄;去,離開。
6)、下車引之:拉。
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去后乃至:才。
3、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xiàn)代語言復述。
4、學生復述課文;對比復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5、集體朗讀課文
。ǘ┓治稣n文
1、思考問題:
。1)友人為什么“怒”?元方怎樣反駁“友人”的?
。2)從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課文,培養(yǎng)文言語感。
三、質(zhì)疑探究。
四、學習體會。
五、字詞積累練習。
六、課后作業(yè)。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6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言字詞
3.從古人身上學習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學習重點】
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疏通文意。
【學習難點】
學習古人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情境導入】
看著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老師不由得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詩,來,請同學們大聲齊讀:“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笔茄剑怨乓詠,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七歲讓梨的孔融、智救友伴的'司馬光,他們的故事,至今還在流傳。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聰穎機智的少年——陳元方。
出示課題《陳太丘與友期行》
出示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言字詞
3.學習古人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學生大聲齊讀
銜接:同學們朗讀整齊洪亮,希望繼續(xù)保持。
【初讀課文】
正字音
劃節(jié)奏
1.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要求注意朗讀停頓,人物的語氣語調(diào)。
板書提示:不通否,讀fu
2.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
(1)聲音洪亮;
。2)讀準字音,停頓恰當;
(3)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diào)。3.注意人物的語氣。(PPT展示)
a.客問元芳:“尊君在不?”(疑問語氣)
b.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尊君”是對對方父親的尊稱,
展示敬辭和謙辭PPT,提示尊稱和謙稱。
指導學生分角色演讀,特別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再讀課文】
解字詞通句意
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釋,標注重點字詞,試著了解句意
2.重點字詞
與友期行約定相委而去離開
太丘舍去舍棄入門不顧(回頭)看
3.重點句子翻譯
a.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b.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c.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三讀課文】
析人物明事理
1.默讀課文,用原文回答問題:
客人發(fā)怒的原因是?客人不守信的表現(xiàn)是?
2.我最喜歡(或不喜歡)————————,因為————————。(結合人物動作語言進行分析)
同桌之間互相討論友人有什么優(yōu)點?板書:
元方:明禮剛直不阿友人:無禮無信知錯能改
3.從這兩個人身上,你學到了什么道理?板書:信禮
【拓展延伸】
1.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說你該怎樣做到“信”“禮”。
【課堂小結】
你掌握了哪些字詞?
2.你學到了什么道理?
【課后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收集關于誠信、禮貌的名言警句,抄寫到你的摘抄本上。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7
【教學目的】
1、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
3、分析人物的言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請翻開書P132。
2、昨天,老師布置大家預習了,并搜集作者的相關資料,現(xiàn)在誰來用游戲的方式給我們介紹一下?能把作者的這些資料做成一張卡片嗎?
3、作家知識卡片。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雅好文學,招納賢士,并組織文人編著我國古代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全書分德行、言語、文學、方正等共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的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被魯迅評為“一部名士底教科書”;“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
4、這篇文章的學習要求是六個字:“誦讀,積累,運用!
二、誦讀
1、能齊讀一遍嗎?那就讓我感受一下同學們是怎樣度課文的。
2、本文在《世說新語》被編入“方正”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這是一種好品質(zhì)。課文主要通過陳元方與客人的對話,告訴我們要誠信知禮。因此,我們要將文中人物的感情讀出來。那么如何讀出這種感情呢?抓住“語氣,語調(diào)”。第一步先通過把握句子的停頓來讀出語氣語調(diào)。那起筆來,聽錄音,做上記號。
3、試齊讀一遍。(提示速度要慢,要若無旁人的朗讀)
4、如果是這樣的文章,你們能準確斷句嗎?出示無標點的課文。點名再讀。
5、光讀出節(jié)奏還遠遠不夠,我們更要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 客人的兩處語言應該分別用怎樣的語氣讀?(提示關鍵的語氣詞:不、哉)
一處:詢問,很客氣。 二處:憤怒,音調(diào)很高。
、 元方會用怎樣的語氣說話呢?(提示關鍵詞:信、禮)
一處:有禮貌,客氣的說。 二處:聲調(diào)不高,但義正辭嚴。
、 男女生對話。男生客人,女生元方。
6、第三步學習什么呢?根據(jù)上下文讀補出文章的省略成分。請看(先說第一句):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庇讶吮闩骸(尊君)非人哉!(尊君)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君)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友)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下面請兩位同學演讀全文。讀完后:很好!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兒不敢開出自己的亮色,怎么能夠立身于爛漫的春天呢?你們就是那美麗的花朵,敢于開放出自己的亮色!
三、積累
“誦讀”就到此為止。下面是“積累”。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老師介紹的翻譯古文的方法。
1、關鍵詞積累。你能說出下列加點詞的含義嗎?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⑶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⑷ 相委而去。
⑸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⑹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走進)
、 尊君在不。
⑻ 待君久不至(對別人的'尊稱)(還學過哪些尊稱──子)
、 君與家君期日中
2、第二步是“辨析積累”。這是你們的活動了,怎么辨析呢?文言中有很多的詞是反復的用,有時表現(xiàn)為“同形不同意義”,這叫做“一詞多義”。下面你們就做這樣的活動,結合5、10、20課,每個人找一組這樣的詞。如:“對子罵父”、“子曰”的兩個“子”,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先生”。找到后寫在書上P132課文的下方。開始。
用這種方法可以找出很多組詞義不同的詞。它的方法是兩兩相比,甚至更多。當然也可以找出詞義相同的詞。
3、翻譯積累。對著課文用說話的方式將課文譯成現(xiàn)代文。(開火車)(可略)
4、探究積累:
、 有人認為客人已經(jīng)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jīng)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 在“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敝嘘愒椒瘩g友人的話妙在何處?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什么樣的人?
妙在抓住“信”和“禮”進行反駁。首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惡意攻訐(jié),是沒有禮貌。針鋒相對,言簡意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
四、運用
約不可失
魏文侯⑴與虞人⑵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⑶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⑷之。
────────
【注解】
、 魏文侯:戰(zhàn)國是魏國國君。
、 虞人:掌管山澤的官。
、 焉:哪里。
、 罷:停止,取消。
1、解釋加點的詞含義:
、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 是日,飲酒樂,天雨
、 乃往,身自罷之
⑷ 豈可不一會期哉?
2、與“身子罷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友人慚,下車引之 B、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C、邑八景之一也 D、學而時習之
3、這則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現(xiàn)出來的_________的品德至今還值得我們學習。
(言而有信 講信用)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從“誦讀,積累,運用”三個方面進行體味與研討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謝謝大家。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8
教學目標:
1. 能準確識別并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現(xiàn)代文翻譯全文。
3. 通過朗讀、討論等說出文中兒童所具有的品質(zhì)。
4. 學習古代少年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1. 用現(xiàn)代文翻譯全文。
2.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他們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能準確識別并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請一位學生講故事)
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jīng)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xiāng)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課本翻開至《陳太丘與友期》。
二、整體感知
1. 范讀:注意字詞的讀音和語句的停頓。
2. 請學生自己找出本文應注意的字詞:舍(she) 不(fou)
3. 學生自由朗讀
4. 齊讀
三、疏通文意
1. 剛才同學們在老師范讀的基礎上進行了朗讀,但是對于有的語句的停頓,可能同學們還有疑問,為什么在這里要斷句呢?這就需要對文意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小組內(nèi)的同學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nèi)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2. 質(zhì)疑(關于字詞句)
【明確】期日中:約定; 太丘舍去:離開(區(qū)分古今異義); 過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丟下、舍棄; 下車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簡潔,正因為如此,有的內(nèi)容因為與上文重復,作者就會將其省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言文初學者,像我們各位同學,帶來一些閱讀困難,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翻譯之前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我們試著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這句話只是一個例子,文中還有幾處省略的地方,請同學們拿起筆,將本文中你認為是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屏幕顯示答案)
5. 關于文章字、詞、句的難點我們大體已經(jīng)梳理了一遍,有沒有同學可以給我們把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來。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學們的朗讀肯定會有所進步,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
四、討論探究:
1. 在前面,同學們就文章的語句理解提出了許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文章已經(jīng)理解了,現(xiàn)在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新的疑問呢?比方說,在人物刻畫、語言處理、主題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沒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呢?
2. 那么,我這里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動動腦筋。文章一共提到幾個人?(3個)主要人物有幾個?(2個)陳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對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的?(語言、神態(tài))
同學們應該知道人物語言是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我們一起把這段對話朗讀一遍,看看誰最先把這段話背下來。
。ㄗx背這段對話)
4. 通過這段描寫,你認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樣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無信”“無禮”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孝順;伸張正義;落落大方;
5. 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
通過文章對這兩個人的描寫,以及對這兩人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的記敘,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
不守信用、不懂禮貌
友人
知錯能改
事情本身:啟示我們做人就要有有誠信,講禮儀。
6. (題目合適嗎?)
五、小結
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努力的學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培養(yǎng)自己的誠信觀念。
六、作業(yè)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背誦全文。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19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我們品味了兩個少年關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處。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則小故事,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啟示。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
到底講了什么內(nèi)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請一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薄⑦吚首x,邊口譯全文。
要求: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 聯(lián)系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借助下面注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⑵ 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討。
、 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础⒆杂衫首x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jù)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jié)奏。
。、集體朗讀。
。、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為──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陳太丘:太丘舍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怒 非人哉!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yǎng),然知錯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為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xiàn)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2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能力目標:培養(yǎng)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
情感目標:了解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中華民族守信、有禮等傳統(tǒng)美德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語的積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教學難點
1.自主閱讀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決問題
2.感悟守信、有禮等美德的現(xiàn)實意義,反思自身日常行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CAI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引趣
CAI課件:播放出自《世說新語》里的成語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歲少年王戎的聰明;引出《世說新語》一書(教師出示實物書),簡介此書作者、特點,并向?qū)W生推薦閱讀;引起學生學習《世說新語》里同樣也是表現(xiàn)七歲少年聰穎機智的另一則故事——《陳太丘與友期》的欲望
二、熟讀悟趣
1.(聽一聽)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找應注意讀音的字詞,清除字詞障礙
2.(想一想)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個主要人物?課文用什么描寫方法來描寫人物?(語言描寫)想一想人物的對話應該怎樣讀?
3.(試一試)學生找出人物對話的語句并隨意模仿文中人物語氣自由朗讀文中人物對話
4.(品一品)CAI課件:播放課文Flash動畫、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把握朗讀語氣并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5.(讀一讀)學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課文教師再次點撥、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習課文,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派代表寫在黑板上(教師指導學生提出好問題)
2.全班一起先解決黑板上字、詞、句等有關疏通文意的問題
3.課件顯示本課重點文言詞語,教師適當拓展,學生掌握并積累
期:約定 君:您,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委:舍棄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去:離開 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4.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里的故事,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組再次探究、解決課件顯示的問題(大致與黑板上剩下的問題類似,均為理解性的問題)
課件顯示:a.假如你是陳太丘,會先走嗎?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兩個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談談你的看法
d.友人是個怎樣的人?元方是個怎樣的人?
小組派代表選自己喜歡的問題發(fā)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學習課文后的感悟、收獲、啟示,并反思自己日常行為有無做到守信、有禮
2.課件顯示教師贈送的有關守信、有禮的名言,學生誦讀、默記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從小要培養(yǎng)有禮的良好習慣——約翰.克洛
五、背誦記趣
1.師生討論背誦古文的方法
課件顯示背誦方法:a.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b.抓關鍵句子背:客問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敘事線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門外戲)……→引之(入門不顧)
2.教師按背誦方法帶學生背誦
3.學生按方法自由背誦全文
4.集體背誦全文
5.學生自薦背誦全文,檢驗是否活學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課件顯示教師推薦的其他聰明少年的故事題目,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
故事推薦:曹沖稱象、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羅……
2.課件顯示讀書筆記,引導學生課后小結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2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順暢翻譯全文,并能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領悟故事情節(jié)所包含的積極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領悟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教學難點】
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
2.本故事所包含的誠信道理在今天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的意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朗讀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三、質(zhì)疑討論活動(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zhì)疑相結合)
1.四人小組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zhì)疑。
2.師明確這則譯文及重點詞。
3.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大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xiàn)你的態(tài)度)。
4.哪些言行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xiàn)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過語言,行動的描寫地表現(xiàn)。元方駁斥“友人”并“入門不顧”,可見他對無信無禮之人的態(tài)度。由此可見,從小就做一個守時守信有禮的人)
6.“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jīng)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7.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zhì)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四人小組解答:問題3、4、8師指導生解答。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22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能講譯,能理解課文的主旨。
。病⒎e累文言詞語,提高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场⒈痴b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文中主要贊頌的人物是誰?(東晉才女謝道韞)贊美了她什么呢?(聰明有才學。)我們現(xiàn)在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二、老師范讀,學生齊讀,然后再叫一個學生單獨讀,讀后讓學生評論正誤優(yōu)劣
三、學生自學課文并討論
。ǹ勺寣W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薄⒆x懂課文并翻譯。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一、二兩題中屬這課的內(nèi)容。
。、學生提問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答。
。、若學生沒有提出以下問題就由老師提問:
⑴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 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
⑶ 在《世說新語》中《詠雪》列入“言語”,《陳太丘與友期》列入“方正”,這是為什么?
四、先讓學生讀無標點的原文,再叫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先背誦
五、學生課堂做練習,如有時間就課內(nèi)訂正
或留作課外作業(yè)。如有時間可讓學生即興表演。
六、下課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2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乃、期、委、去、引、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教育學生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動作語言,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誠信是為人之本,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著許多做人講誠信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二則中的'《陳太丘與友期》,通過這篇課文來領悟誠信。(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一)、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
。ㄒ髮W生聽清字音、停頓、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讀
。ǘ、疏通文意
學生小組合作,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并指導。
點撥:語句中詞語“期、舍、乃、委、引、顧”
。ㄈ褪稣n文
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注意情節(jié)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內(nèi)容,師生點評。
板書(故事起因、經(jīng)過、結果)
三、師生互動,研讀課文
1.學生讀文質(zhì)疑,提出問題。
2.師生探究問題。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2)、你還知道那些敬稱、謙詞?
(3)、文中有那些人物?你喜歡誰?為什么?
。4)、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jù)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四、課堂練習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投影顯示)
2.翻譯下列句子。
、偬鹕崛,去后乃至。
、诰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于敬詞,哪些屬于謙詞。
①敝人②卑職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詞與“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誨女知之乎B.學而不思則罔
C.路轉溪頭忽見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一文。這篇課文敘事簡潔,語言精練,以小見大。文中友人無信無禮的行為從反面教育我們做人要誠信、懂禮,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這種美德。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起因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陳太丘與友期經(jīng)過父友——問——怒——非人哉
元方——答曰:無信無禮
結局父友: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做人要誠信懂禮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 24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文言詞語的意思,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熟讀課文 并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之上背誦課文。
3、認識并學習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等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熟讀課文并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之上背誦課文。
2、認識并學習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等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
教學對象分析: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nèi)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對于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xiàn)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強調(diào)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xiàn)了師生交流,由于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fā)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4、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本,再從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后“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言。使整個課堂凸現(xiàn)“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整體把握
(一)朗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
2、請一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齊讀課文。
(二)理解文意
1、快 速閱讀課文,對照注釋理解文意,碰到疑難處做上記號。
2、學生質(zhì)疑字句,師生共同答疑。
3、疏通文意后齊讀課文。
(三)探究人物
1、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的故事?
2、除了他,文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誰呢?
3、這兩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呢?請結合 文中語句進行分析 。
4、這則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發(fā)?
三、我來演一演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元方確實是聰明機智的孩子,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信與禮的重要性, 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并發(fā)揚這一光榮傳統(tǒng),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上內(nèi)容;
2、熟讀并背誦短文。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文時,有學生提 出:“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卻“入門不顧”是不是太無禮了?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讓同學樣各抒已見。
于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還有的同學認為元方怒氣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經(jīng)過一番爭論后,許多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 爭 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見,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我們因當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 進行思維,鼓勵學生 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尋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不能一錘定音,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過程。知識是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讀中體驗,理 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在教學課文時,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過程不能急于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感受。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體驗的產(chǎn)生、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因此, 教學中要注重過程和體驗。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nèi)容走向?qū)W生體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 本課程”,更多的是“體驗課程”,是學生的自主學習。
【《陳太丘與友期》精彩教案】相關文章:
《 司馬光救友》教案08-20
精彩的馬戲教案03-30
《精彩的馬戲》教案10-31
喜洋洋和灰太狼教案03-17
試用期辭職申請書精彩05-08
與自然為友作文03-09
與地球為友作文03-01
與狗為友作文01-02
籃球為友作文03-31
阿姨,你太牛了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