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的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提取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逐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信息解決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數(shù)學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隊的同學們來到郊外開展了一次野營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同學們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后回答。(同學們有的在搭帳篷,有的在燒烤食物,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洗菜,還有的給小鳥做窩。)
板書:搭帳篷 燒烤食物 釣魚 洗菜 做鳥窩
二、引導觀察,體會方法
1.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參加活動的隊員們已經(jīng)把毛巾晾曬起來,如果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每個帳篷里住多少人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課件演示:晾曬毛巾的六個架子突出,其余場景虛化。
。ㄓ械膶W生可能是數(shù)出每個帳篷里住12人,教師引導學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嗎?)板書:26=12。
(2)教師提問:根據(jù)搭帳篷小組隊員們的活動,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3個帳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師指導學生從圖中提取相關信息并追問:你怎么算出來的?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個架子上有6條毛巾,有6個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個帳篷住12人,有3個帳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根據(jù)參加活動的同學晾曬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數(shù)學問題,并用各種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參觀其他小組的活動情況,看看你們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師提問:選擇你喜歡的活動項目,仔細觀察,和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再想一想,別人提出的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比一比,哪組同學合作提出的問題最多,解決的辦法最好。
2.各小組選擇有關活動,在組長帶領下,互相提問,開展討論,解答說理。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組活動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四、匯報交流,應用拓展
1.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補充。匯報的內(nèi)容有時是無序的,教師通過以下有機的設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表達。
我提出的問題是( ),發(fā)現(xiàn)( )條件后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說列式解答的過程及理由,教師板書相關解法。
。1)燒烤活動。
、賹W生可能提出:參加燒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據(jù)圖意,學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說出道理,教師都予以鼓勵。
、趯W生可能提出:燒烤中拿著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
教師提出:你是怎樣想的?
。2)洗菜活動。
、賹W生可能得出:在河邊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邊洗菜有3組,每組有2人,23=6)
、趯W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個菜籃子?(每組有4個菜籃子,一共有3組,34=12)
。3)給小鳥做窩。
、賹W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個鳥窩?(每棵樹放2個鳥窩,有5棵樹,25=10)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樹?
。4)釣魚。
、賹W生可能提出:扛魚竿的小朋友釣了多少條魚?(左邊的小朋友說:我釣了4條魚?隔~竿的小朋友說:我釣的魚和你同樣多?梢娍隔~竿的小朋友也釣了4條魚)
、趯W生可能提出:兩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4+4=8或42=8)
教師對于能夠根據(jù)對話提出問題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及時小結(jié):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找到條件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對話知道解決問題的條件。
3.總結(jié)延伸。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的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音樂第二單元教案10-07
第二單元小數(shù)除法教案10-09
數(shù)學單元復習教案12-19
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10-08
語文第二單元起始課教案10-06
單元練習十五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0-09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各單元教案10-07
二年級數(shù)學單元練習課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