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論文
英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論文大家會寫嗎?在此小編整理好了英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論文給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從功能語言學視角分析【1】
一、引言
流行語,既是一種詞匯現(xiàn)象,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
作為流行文化,它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段時間內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
流行語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借助大眾媒體,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相對廣泛的影響力,改變人們的交流內容和生活方式。
近年來,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語言類節(jié)目,如相聲、小品等藝術形式越來越受到觀眾的關注。
這些藝術形式的主要特點在于語言的幽默性和表演的互動性,而語言類節(jié)目也逐漸成為流行語誕生的舞臺。
學術界對春晚的流行語分析相對豐富,但以往的研究多從詞匯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和模因論等視角進行的,例如:英瑛的《春晚流行語的語用觀察》[1],牟楠的《春晚流行語小議》[2],邵茜的《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語》[3],馬琿彬的《模因論視域下的言語幽默——以2012年央視春晚語言類節(jié)目為例》[4]等,而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對流行語分析的研究則基本空白。
本文從一個新的視角,即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概念功能視角分析央視微博評選出的2013年央視春晚流行語及其幽默效果。
二、概念功能與及物性系統(tǒng)理論
系統(tǒng)功能學派認為,語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功能。
韓禮德把語言純理功能分為三種: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湯普森又將概念功能細化為經(jīng)驗功能和邏輯功能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http://收集經(jīng)驗功能指的是語言對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包括內心世界)中的各種經(jīng)歷的表達。
換言之,就是反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所發(fā)生的事、所牽扯的人和物及與之有關的時間、地點等環(huán)境因素。
邏輯功能指的是語言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單位之間邏輯關系的表達。
及物性(transitivity)是一個語義系統(tǒng),其作用是把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種“過程”,即將經(jīng)驗通過語法進行范疇化,并指明與各種過程有關的“參與者”和“環(huán)境成分”。
韓禮德通過及物性系統(tǒng)把人類的經(jīng)驗分成六種不同的過程:
1.物質過程不僅可以反映具體的動作,而且可以表示抽象的行為。
它通常涉及身體動作,這個過程有兩個參與者,即“動作者”和“目標”,描述動作發(fā)生的時間、空間、程度和方式等的部分是環(huán)境成分。
2.心理過程指描述內心世界的思想、喜好、欲望和感受等的過程,它通常涉及兩個參與者:“感覺者”和“現(xiàn)象”,感覺者是發(fā)生心理變化的人或動物,現(xiàn)象指存在的人、物、事件和情景。
3.關系過程指反映事物與事物之間所處的關系的過程。
它分成“修飾”型和“認同”型兩大類。
修飾型指某一實體具有的屬性或歸屬關系。
此類過程的兩個參與者分別是“載體”和“屬性”。
認同型的功能在于識別一個實體與另一個實體,其兩個參與者是“被認同者”和“認同者”。
4.行為過程指的是諸如呼吸、咳嗽、嘆息、做夢、苦笑等生理活動過程。
它通常只有一個參與者,即“行為者”,而且行為者一般是人。
在某些小句中,可能還有另一個參與者,即“范圍”。
5.言語過程是通過講話交流信息的過程。
過程的參與者分別是“說話人”、“受話人”或“目標”。
“說話內容”可能是傳遞給受話人的某個信息,也可能是要受話者做的某件事。
6.存在過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過程。
常用的動詞有be,exist,arise等。
在每個存在過程中,都必須有一個“存在物”。
三、春晚十大流行語的及物性特征分析
在2013年春晚結束時,央視官方微博啟動“轉發(fā)選流行語”的活動,最終評選了官方的2013年春晚十大流行語。
下面從概念功能的視角分析這些流行語的及物性特征:
1.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
流行語1是由兩個小句構成,涉及兩個關系過程。
第一個小句中被識別者為“打敗你的”,識別者為“天真”,第二個小句省略了被識別者,但從語境中我們可以得出被識別者還是“打敗你的”,而識別者則是“無鞋”。
表示這兩個關系過程的動詞都為“是”。
2.亮個相吧,小寶貝兒!
流行語2是由一個小句構成,包括一個物質過程。
其目標為“個相”,而動作者“小寶貝”則放在了小句的末尾。
表示物質過程的動詞為“亮”。
3.你以為你辦四個戶口本就能控制房源嗎!
流行語3是由一個主從復句構成,包括一個心理過程和一個物質過程。
主句中感知著為“你”,現(xiàn)象為“你辦四個戶口本就能控制房源”。
從句中動作者為“你”,目標為“四個戶口本”,環(huán)境成分為“控制房源”。
表示心理過程和物質過程的東西分別為“以為”和“辦”。
4.疼不說唄。
流行語4是由一個小句構成,包括一個言語過程。
語篇中省略
了講話者,但通過分析得知,講話者為“我”,講話內容為“疼”。
表示言語過程的動詞為“說”。
5.惡心他媽給惡心開門——惡心到家了!
流行語5是由兩個小句構成,包括兩個物質過程。
第一個小句中,動作者為“惡心他媽”,目標為“惡心”和“門”。
第二個小句中,動作者為“惡心”,目標為“家”。
表示這兩個物質過程的動詞分別是表示連動式的“給……開”和“到”。
6.瞧你們那模樣,長得就跟鬧著玩似的。
流行語6是由兩個小句構成,包括一個心理過程和一個行為過程。
第一個小句中,語篇省略了感知者,但不難看出感知者為“你們”,現(xiàn)象為“你們那模樣”,表示心理過程的動詞為“瞧”。
第二個小句,語篇省略了行為者“你們”,環(huán)境成分為“就跟鬧著玩似的”,表示行為過程的動詞為“長得”。
7.沒想到你人是萎縮的,心還是猥瑣的。
流行語7是由一個主從復句構成,包括一個心理過程和兩個關系過程。
主句中省去了感知者“我”,現(xiàn)象則是“你人是萎縮的,心還是猥瑣的”這個“事實”,表示心理過程的動詞為“想到”。
從句中“你人是萎縮的”,載體為“你人”,屬性為“萎縮的”;“心還是猥瑣的”,載體為“心”,屬性為“猥瑣的”。
表示這兩個關系過程的動詞均為“是”。
8.都是千年的狐貍,玩什么聊齋。
流行語8是由兩個小句構成,包括一個關系過程和一個物質過程。
第一個小句中省略了被識別者“我們”,識別者為“千年的狐貍”,表示關系過程的動詞為“是”;第二個小句中省略了動作者“你”,目標為“什么聊齋”,表示物質過程的動詞為“玩”。
9.像你這種站起來都像沒站起的人都站起來了,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站起來。
流行語9是由兩個小句構成,包括一個行為過程和一個物質過程。
第一個小句中,行為者為“像你這種站起來都像沒站起的人”,表示行為過程的動詞為“站起來”;第二個小句中,動作者為“我”,目標為“什么理由”,表示物質過程的為連動式“有……站起來”。
10.你攤上大事兒了!
流行語10由一個小句構成,包括一個物質過程。
動作者為“你”,目標為“大事兒”,表示物質過程的動詞為“攤上”。
表1 2013年央視春晚流行語過程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和表1,不難看出2013年央視春晚十大流行語包含18個小句,就數(shù)量而言,物質過程最多,關系過程其次,心理過程、行為過程和言語過程較少,而存在過程沒有出現(xiàn)。
四、從概念功能視角分析春晚流行語的幽默效果
下面我們將重點分析出現(xiàn)最多的體現(xiàn)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和關系過程的流行語的幽默效果。
1.表示物質過程的動詞有:亮、辦、給……開、到、玩、有……站起來和攤上。
根據(jù)帶賓語的情況,這些動詞分兩類:及物動詞包括“亮、辦、給……開、到、玩、有和攤上”,不及物動詞包括“站起來”。
根據(jù)動詞的情狀可分為持續(xù)動詞“亮、辦、給……開、玩、站起來和攤上”,靜態(tài)動詞“有”,終結動詞“到”。
由此可見,這些動詞構成的小句中必定會有動作者和目標,而且觀眾可以清楚地判斷兩者的關系,即動作者對目標施加了何種影響。
如流行語10“你攤上大事兒了!”中,小品作者巧妙地將動作者“你”和目標“大事兒”由動詞“攤上”聯(lián)系,體現(xiàn)出某人惹上禍端,這是追求平安和諧的中國人不想看到的。
而這句話結合小品的語境得知是諷刺貪官腐朽,可謂針砭時弊,達到了幽默的效果。
2.表示心理過程的動詞有“以為”、“瞧”和“想到”。
例如,流行語3中,“你以為你辦四個戶口本就能控制房源嗎!”小品作者運用表示心理過程的動詞“以為”批評某些人過于主觀,想當然地以為自己控制房源的能力之大,揭露當前個別人以不法手段囤聚房產的社會現(xiàn)實。
流行語7“沒想到你人是萎縮的,心還是猥瑣的”中,心理過程動詞“沒想到”的運用更讓人感到一種出乎意料,而現(xiàn)象“人是萎縮的,心還是猥瑣的”,通過運用“萎縮”和“猥瑣”的諧音效果、詞義差異體現(xiàn)了一種詼諧及對人刻薄的挖苦。
3.表示關系過程的動詞有“是”,在春晚流行語中應用的比例也較大。
如流行語1中,“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與被識別者“打敗你的”相對應的“識別者”分別為“天真”和“無鞋”。
作者巧妙地運用成語“天真無邪”的拆分及“無邪”和“無鞋”的諧音達到幽默效果。
這與作品中的情景語境“無鞋”聯(lián)系在一起,讓人忍俊不禁。
流行語8“都是千年的狐貍,玩什么聊齋”就更加巧妙。
在中國文化中,狐貍被認為是狡猾的東西,而這種動物的形象在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中更是廣泛提及。
作者將被識別者“我們”和識別者為“千年的狐貍”聯(lián)系在一起,體現(xiàn)了說話者的相同身份識別。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大家都是有思想、有經(jīng)驗的人,就不要攻擊算計對方了。
總之,春晚流行語的幽默效果是綜合運用修辭手段、情景語境、過程參與者之間關系的結果,這種效果與語言類作品作者高深的藝術造詣、細致的觀察社會生活及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是分不開的。
五、結語
作為流行文化的一種,春晚流行語以其幽默、通俗的特點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
流行語的出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人們日常交流的話題和內容。
流行文化以流行語為載體表現(xiàn)出來,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
因此,我們應該在欣賞和運用流行語中豐富和發(fā)展流行文化,傳播和諧文化和正能量。
如此,從不同角度研究流行語和流行文化就變得十分必要。
本文運用功能語言學及物性系統(tǒng)分析2013年央視春晚流行語及其幽默效果,是流行語分析的一個新視角和新方法,同時期待學術界更多關于此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國際文化交流視角下的應用語言學【2】
1 國際文化交流與應用語言學
1.1 認識應用語言學
19世紀70年代,波蘭學者、語言學家?guī)鞝柼貎茸钤缣岢隽恕皯谜Z言學”這一學科概念。
在其相關的著作中,相對理論語言學來說,其對象是把理論語言學的知識應用于其他領域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雖然對應用語言學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各學者普遍認為其指語言應用方面的研究,而非語言理論方面的研究。
應用語言學曾被定義為語言學在社會各領域的實踐性應用研究,如翻譯學、辭典學、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學等方面,也包括現(xiàn)今應用最為廣泛的外語教學及第2語言教學等學科應用領域。
1.2 應用語言學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1.2.1 應用語言學的語言媒介傳播作用
(1)英語在國際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
國際文化交流是依賴于語言這個媒介,英語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至關重要。
當前的信息網(wǎng)絡的國際化,對于應用語言尤其是英語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由于全球信息資源大多以英語作為主存儲媒介,因此,英語在整個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凸現(xiàn)。
隨著信息化網(wǎng)絡化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需要掌握自己的母語外,還需要掌握電腦語音和英語。
也正因此,賦予了應用語言學研究對英語教學研究的更多發(fā)展空間和保證。
全球化帶來語言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http://收集整理界英語優(yōu)勢地位的同時,更凸顯了應用語言學的的學科作用。
(2)漢語在國際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
據(jù)一份官方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在亞洲地區(qū),漢語作為應用領域、范圍最廣的一種古老語言而存在著。
wwW.11665.cOm由于漢語言歷史悠久,本身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及語言意境,因此,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漢語擁有著其他語言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個性優(yōu)勢,是新世紀國際文化交流的必須用語,更讓中國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為世界精神文明發(fā)展及文化交流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例如,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有一首流行歌曲“心靈清明”,從語言源流上可以追溯到中國古老典籍“清明”這一詞匯中來,這一例子就形象說明了漢語言的獨特文化魅力。
1.2.2 應用語言學在文化傳播活動過程中的工具作用
在當今計算機應用領域中,語言作為文化傳播以及人際交際的工具必不可少,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根基。
國際文化交流的擴大化促使了語言多樣化的形成,在各國際文化交流傳播的活動過程中,各語言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轉化為可以互相交流的符號,從而達到國際文化交流的目的。
當代社會文明的傳播必須依賴于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傳播媒介,我們常見的如書刊、報紙、影音數(shù)字出版物等,并且具有與之呼應的通訊系統(tǒng)和對應的符號及信號系統(tǒng)。
綜觀世界,任何一項文化的傳播都離不開“語言”這一基本工具與載體。
例如,我們漢語是聯(lián)合國官方工作用語之一,因此,中國法定的“漢語拼音文字”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與文明的主要工具語言。
1.3 應用語言學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應用
世界全球化的形勢,使得各領域的交流擴大也形成了語言的多樣化。
各種語言通過計算機的處理轉換為可交流的符號信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
現(xiàn)在通用的傳播媒體,從電視到電影,從廣播到報紙書刊及音像出版物,都有自己對應的符號信息系統(tǒng)。
任何一項傳播與交流都是依據(jù)語言為載體。
2 應用語言學的學科意義
母語是掌握各種知識的初始條件與基本工具,外語或第二語言的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標準。
全球化的發(fā)展推進了社會對現(xiàn)代化語言理論和水平的發(fā)展以及人才需求,語言教育工作也日益被重視起來。
歷史不止一次證明,任何一個經(jīng)濟實力強國,其首先必定是一個語言文化強國。
應用語言學具有無限的生命活力,為了應對當前日新月異不斷發(fā)展中的國際文化交流,為了滿足這一市場需求,除開不斷培養(yǎng)本國語言文化人才外,還要不斷培養(yǎng)外國語言人才。
3 討論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我們的外語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圍繞著語言理論知識的單一傳授,外語教學活動中往往僅局限于對語法、句章、詞匯等的分析、舉例與教學,而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人際交往與交流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文化的輸入與學習還遠遠不夠。
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于將語言作為一中符號知識來進行傳授與學習,而沒有認識到語言的外部文化信息,忽略了語言作為文化傳播載體的文化交流地位,使得人們在語言的學習中往往是抽象的、索然無味的,對語言卻沒有具體的感性認知,一旦接觸到實際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總顯得手足無措,難以應付。
近年來,人們已經(jīng)逐步認識到,外語教學僅圍繞語言理論知識的單一傳授是不夠的,只有與相應的文化教學結合起來,語言教學活動才能實現(xiàn)外語教學的目標,培養(yǎng)出具備扎實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的綜合性實用人才。
4 結語
在當前全球化文化、經(jīng)濟浪潮席卷下,外語教學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因此,我們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準繩,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外語應用性人才。
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離不開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因而其研究范圍也在一天天的擴大和變化之中,實踐應用中對其所提出的問題也會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其跨學科性、實驗性與開放性也顯得更加突出,語言學研究者們面臨的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其次,應用語言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理論根基還很不成熟,研究任務艱巨。
這些現(xiàn)狀要求我們的語言學研究人員必須以廣泛的多學科理論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無論是狹義的語言學研究還是廣義的語言學研究,都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作為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及教學人員,要不斷擴充知識視野,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積極吸納語言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并將其進行有效結合,實現(xiàn)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跨越,為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與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英語語言學習中,語法和交際的關系【3】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用英語進行的交流,才能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嬰幼兒學習母語時,并不在意語法,最關鍵的是要別人明白他們表達的意思。
而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終生都不會分析句子。
相反,他們都可以自如而準確地表達自己。
在起初階段,新事物在其腦海中幾乎是一片空白,隨后才有理性的分析。
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毫無疑問,在起始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http://收集整理階段,用一種全新的語言與人交談,這對于我國的學生來說,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許許多多的語法錯誤會隨之而來。
然而,這些錯誤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這時,老師應注意只要學生敢于用新學的語言進行交際,就要大力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
一 增強學生交際自信心
有些老師擔心,如果不及時糾正語言上的錯誤,勢必會導致日后不能準確使用這種語言,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
因為對于錯誤不加糾正,必然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問題。
但真正的關鍵在于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進行糾正,至少在初學者模仿階段時,不斷進行糾正是不合時宜的。
這在某種程序上會使學生感到失望并喪失信心。
只要學生的交際能正常進行,老師就要表揚,就要鼓勵。
如果在英語教學中一味地強調語法的重要性,不斷地糾正語法錯誤,其結果只能使學生感到厭倦,積極性受到挫傷。
如果在全體同學面前糾正一位靦腆同學的錯誤,也許他就永遠不會再開口講英語了。
如果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本上批滿了紅錯號“×”,他一定會感到沮喪,并會對英語棄而不學。
wWw.11665.coM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錯誤。
不要因為語法上的錯誤而影響其進行正常交際。
二 語言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些習慣于語法翻譯教學法的中學老師認為,使用該教學法可以體現(xiàn)教學工作的有序性。
他可講完一個語言點再講另一個語言點,而且可以從簡到繁地講。
他可以教、可以練,可以測試,可以把教學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種程序上,這種觀點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另外一些教師則認為,語法翻譯法有很大缺陷,它對整體理解和交際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以“af-ter you,madam”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詞,“you”是代詞賓格作“after”的賓語。
“after you”是個介詞短語,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語的含義,那么知道這條短語和會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更能說明這一點,有一次,一位擔任外語教研組長的英語教師在應邀向帶領學生在該校實習的外籍帶隊教師介紹該校情況時,面對幾位美國同仁,她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無論那幾位外籍教師問什么,她的唯一答語只是“yes”、“yes”,這使得幾位外籍教師起初感到納悶,繼而感到生氣。
他們不能理解這位教師為什么只會不厭其煩地說“yes”。
這次談話后,那位教師說,她根本聽不懂幾位外籍教師的問話。
但可以肯定,如果他們把所說的話寫下來,她可以分析他們所說的所有句子。
另一個例子是我認為是稱職的一一名英語教師,除了讀英語單詞和課文外,無論何時何地,她都只會說漢語。
她被認為是位稱職教師,只是因為她能按照英語課本清楚地解釋語法內容。
這種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學時就只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
由于語言的約定俗成性,許多句子從語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對的。
但這些語句卻被人們廣泛地使用。
語言的這種特性要求人們不需只重語法而忽視習慣用法。
例如句子“他很精神”。
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詞,“很”是副詞。
按語法規(guī)則分析,名詞前不能有副詞。
本語句的正確說法應是“他很有精神”。
然而,當人們講到“他很精神”時,沒人認為它是個錯句。
這是因為本句是約定俗成的。
盡管它的詞語搭配是錯誤的,但卻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
因此,完全按照語法規(guī)則去分析和解釋某些語言現(xiàn)象是十分困難的。
由此可見,只注重語法就只會浪費時間,而注重交際就會避免上述所講問題的出現(xiàn)。
三 文化背景對交際的影響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語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
例如,中國人常問對方“你多大年紀了?”既使與對方剛剛相識,此話也無傷大雅。
而對西方人,尤其是對于女士來說,是絕對忌諱的不禮貌問題。
中國人在交談時.常談到工資收入問題。
“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是常談話題,它甚至可以表明對對方生活的關切。
而對西方人,這樣的話題卻是難以接受的。
他們非常討厭對方問到自己的收入問題,因為這是個人的秘密。
既使父母與子女之之間也不談這個問題。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師在課堂上支配的時間是有限的。
如果在解釋個別詞句或語法結構上花費太多時間,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于第二語言的廣泛接觸。
這樣,學生在結束該課程學習之前,就不會學到他們應學到的東西和應掌握的技能。
即使他們在結束該課程學習時已經(jīng)掌握了大量的語言結構或語法規(guī)則,也會像一些現(xiàn)任中學英語教師那樣,不會很好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
我們知道,交際是教授和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作為中學英語教師,面對的是初學外語的學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使用它進行交際的能力。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音、語法和詞匯規(guī)則只是作為工具幫助初學者達到預期目標--熟練使用已學到的語言,因此,擯棄傳統(tǒng)的只重語法的教學方法,采取交際領先的教學原則,指導學生在課內外大量操練交際技能的明智之舉。
同時,教師要相信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一定會逐步掌握語法內容。
【英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商務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10-05
英語專業(yè)碩士畢業(yè)論文10-08
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提綱11-15
畢業(yè)論文商務英語專業(yè)10-01
商務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10-01
商務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