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探討論文
大學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傳播活動。它以語言表達為重點,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利用語言實現(xiàn)師生間的信息傳輸和交流。語言教學的核心是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水平直接影響語文教學質量,本文對大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和特色加以探究,希望能提升大學語文教學效果。
一、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是一種互動交流過程,通過語言實踐開展,要求師生共同參與。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及其特色直接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恰當運用語言,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教學實踐中的思想概括和內容講解都應體現(xiàn)其言語特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因此,言語特色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教師的藝術表達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的語言特色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的感染力、動聽程度以及學生對語言的接受程度。教師如果有較強的語言能力,語言生動、特色鮮明,就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更愿意聽課。語言是一種重要的表達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的語言,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循循善誘、步步設疑,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能讓學生全面認識周圍的事物,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語言藝術的具體表現(xiàn)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運用教學語言,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融入教材的意境中,讓教材內容呈現(xiàn)出一種“說風聞聲,言雨見形,談花花現(xiàn),指人人在”的真實感,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涵。例如在講授陶淵明的《飲酒》一詩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情感、色彩等方面認真體會,將該詩當作一幅田園風光圖來鑒賞,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充分領悟詩中“心遠地自偏”“欲辨已忘言”等哲理性詩句,既能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又能充分理解課文大意。不同文章特點各異,教師須采用富有特色的語言和適當?shù)慕虒W形式,在講課時盡量聲情并茂,積極轉變語言風格,以更好地傳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對于敘事性較強的課文,教師為了將學生更好地引入情節(jié)中,講授時可用或高昂或低沉的語調,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論述類文章有較強的理論性,教師為了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可借用名言警句進行綜合表達,使學生對文章的內涵和主旨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拓展思維。至于意義深遠、辭藻優(yōu)美的散文,為了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在表述時可加入繪聲繪色的描述。例如,在講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文時,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教師可用樸實深情的語言引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讓學生更加珍惜父母親情。語言具有很大的魅力,激昂深沉的語言令人振奮,動聽優(yōu)美的語言使人愉悅。大學語文教學對語言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無論講述課文還是范讀,教師都應注重情感表達的輕重緩急以及語音的抑揚頓挫。在講授一些情感細膩的詩歌和散文,如《聲聲慢尋尋覓覓》《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時,教師可配合樂曲,運用獨特的語言藝術為學生范讀,使學生在富有特色和感染力的語音中對文字產生切實感受,加深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對于教材中扣人心弦的戲劇及曲折生動的小說,教師為實現(xiàn)情景再現(xiàn),可事先進行語言設計。如在講授雜劇《竇娥冤》時,教師可用激昂悲愴的語調表現(xiàn)竇娥的無奈憤怒之情,用急切的語調凸顯竇娥的不甘,使學生對作品做到感同身受。
三、提升語言藝術的措施
1.化枯燥為有趣,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現(xiàn)代大學生思維開闊、興趣廣泛,但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師在授課時沒有極具吸引力的語言,即使學富五車,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使枯燥的知識向生動有趣的內容轉變,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增強教學的“可聽性”。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生動的教學語言和有趣的知識,是大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特色。教師在教學時,為了配合語言練習,可播放一些優(yōu)秀影片,為學生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中外名著時,教師可利用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作品的審美活動,在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同時,使自身的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化陳舊為新穎,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大學語文教學通常包括幾大版塊,即修辭、語法、文字和語音等。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每一版塊的內容,或詳細講解本學期課本中安排的二三十篇文章,反復研討、細致拆解課文。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之一,就是“炒冷飯”。教學方法陳舊,且大量重復中學語文知識;教師語言枯燥,既沒有趣味性,又毫無啟發(fā)性。這樣即使遵循量化的標準、科學的教學程序、合理的教學內容,也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大學語文教學應與時俱進,化陳舊為新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課程更受學生歡迎。教師應增大信息量,補充新內容,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同時,教師在講課時,不應平均用力,而應立足重點。語言的習得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采用新的方式,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
3.引入語言藝術新形式,確保課堂生動
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的進步促進了語言文化的發(fā)展,大量新鮮的句法和詞語不斷問世。一名優(yōu)秀的大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除了具備一定的語言積累,還應盡量掌握“熱詞”,涉獵新詞,對新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加以關注,構建屬于自己的語言庫。教師只有吸收各種新的語言藝術,并在教學實踐中恰當?shù)厥褂,才能使語言表達更加得心應手。例如,在講解詞語時使用一些新鮮的語言,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和親近感,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語言講授從陳舊、枯燥向新鮮、有趣轉化,讓學生從被動聽講向主動學習轉變。這樣既克服了學生的厭學心理,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確保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富有趣味,進而大幅提升教學質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語言魅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和語言特色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涵,養(yǎng)成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教育,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多地感悟語言的魅力,對文學之美有更透徹的感知。
【大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實驗教學探討論文06-24
淺議大學語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論文10-13
對歷史課教學實效及其語言藝術性探索論文10-13
電視播音主持人語言藝術論文10-13
“熱愛”教育在高職護理專業(yè)教學中的探討論文(精選10篇)09-02
預防醫(yī)學教學改革思考探討畢業(yè)論文(精選9篇)08-04
網絡經濟的特征探討電商論文10-13
探討化學紙筆測試評價設計的原則論文10-13
企業(yè)電子商務風險管理的探討論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