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文化差異 推薦度:
- 項目商務合同 推薦度:
- 商務服務合同 推薦度:
- 商務合同 推薦度:
- 商務合作合同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差異
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差異【1】
【摘 要】隨著跨文化交際的不斷發(fā)展,商務英語翻譯的地位也越來越明顯。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文化差異,對翻譯質(zhì)量帶來了不利影響。
對此,筆者分析了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并提出了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解決對策,以減少翻譯錯誤。
【關(guān)鍵詞】商務英語翻譯 文化差異 主要表現(xiàn) 解決對策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家與地區(qū),有著不同思維方式與表達習慣,這就影響著翻譯效果。
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者需注意中文化差異,并把握其主要表現(xiàn),從而減少翻譯錯誤。
一、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
在商務英語翻譯者中,文化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
第一,地理環(huán)境差異。
如英國是島國,在其經(jīng)濟生活中,漁業(yè)與航海業(yè)有著重要地位,因而出現(xiàn)了不少與捕魚、航海有關(guān)的英語習語。
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處于陌生環(huán)境中不自在);而漢民族是陸地國家,農(nóng)業(yè)又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產(chǎn)生與之相關(guān)的習語。
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
同時,面對同一含義,因地理環(huán)境差異,其翻譯不同。
如英語spend money like water。
在漢語中則是“揮金如土”。
第二,風俗習慣差異。
文化具有獨特性,這就產(chǎn)生了不同風俗習慣。
在一些西方國家中,如美國,認為藍色象征憂郁,于是有“blue Monday”(憂郁的星期一)。
此外,一些比利時與埃及人認為藍色是倒霉之色。
然而在翻譯著名汽車商標“Blue Bird”—— “藍鳥”,則不可理解成“傷心的鳥”。
因為在西方文化中,blue bird有“幸福”之意。
而乘坐這一品牌汽車的中國人,考慮的則是身份象征,并不會聯(lián)想到“幸福”“倒霉”或“憂郁”。
第三,對事物認知差異。
地域、國家不同,人們在事物認知上有所差別。
所以,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翻譯者需要注意一些敏感詞匯。
如中國生產(chǎn)的“白象”電池,其英語翻譯成 “lion”,則深受外國人認可。
而若直接翻譯成“White Elephant”,那么,西方消費者則認為其是普遍事物,則缺少品牌含義。
此外,還有心理特點、習語諺語等方面的差異,這些都是商務翻譯者需要注意的,要把握諺語所表達的不同含義,把握不同地區(qū)的人們心理特征,切忌以漢語模式對英語諺語進行生搬硬套,否則會出現(xiàn)翻譯偏差。
二、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解決對策
由上述可知,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翻譯者不但需要關(guān)注語言字面意義,還需注意其深層含義,以避免出現(xiàn)理解偏差。
這就需要商務英語翻譯者具有一定文化常識與翻譯技巧,以有效解決中文化差異問題,實現(xiàn)高效高質(zhì)的翻譯。
第一,積累豐富的目標語與本土語言文化常識。
語言是文化載體,每種語言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既展現(xiàn)了個體特性,也體現(xiàn)了個人的社會屬性。
因此,由文化視角看,翻譯者不可根據(jù)文本直接翻譯,尤其是商務英語翻譯,還需要根據(jù)一定的文化常識加以思考與翻譯。
所以,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若想避免文化沖突,減少語用失誤,翻譯者則需不斷積累本土語言與目標語的文化常識,如文化知識以及文化習慣等,以減低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翻譯錯誤。
第二,把握文化背景差異。
因為民族文化差異,不同國家有著自己獨特的禮儀方式,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
因此,若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翻譯者,則需花費一定精力與時間,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地區(qū)的語言表達方式及其語言含義,從而找出目標語與本土文化差異的翻譯結(jié)合點,減低翻譯錯誤。
如詞匯含義:“龍馬精神”中的龍,英語詞匯是“dragon”。
然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中,龍屬于兇惡怪物,象征兇殘。
因此對一些漢語中的龍,在英語中并未被直接翻譯成“dragon”。
譬如“亞洲四小龍”,英語翻譯成“the Four Asian Tigers”。
如隱私意識:西方注重個體主義,注重個人隱私,因此,對于婚姻狀況、年齡、財產(chǎn)狀況、宗教信仰等話題,在交際場合是需回避的。
而中國崇尚集體主義,因而樂于談及自己及其家庭情況,為體現(xiàn)自己對他人的關(guān)系,也往往問及上述問題,有時對西方人也是如此,但這易于激起西方人的反感。
又如禮節(jié)方面,中國人較為委婉。
如在中國,若有客人來訪,主人會熱情張羅,會對客人說道:“招呼不周,未準備什么飯菜。
”若客人是外國人,他們則難以理解,桌上明明有許多好菜,為何卻說沒有準備什么飯菜。
若遇到這一情況,商務英語翻譯者則需適時調(diào)整翻譯原則而靈活翻譯。
如“Hope you like it. Please help yourselves”。
第三,掌握翻譯的技巧。
在信息傳播中,翻譯也是一種有效形式,并表現(xiàn)了翻譯者、被傳播者與傳播渠道的互動關(guān)系。
相較于普通傳播相比,翻譯者在傳播信息中會中需要文化轉(zhuǎn)化碼,從而保證不同語言在表達含義上的一致性,這就需要一定的翻譯技巧。
如面對特有詞匯,翻譯者可適當?shù)卣归_釋義性翻譯。
譬如機構(gòu)、職務名稱,可適當說明其業(yè)務范圍或職務等,以幫助信息接收者更好地理解陌生詞匯。
其次,在商務英語中,其句子結(jié)構(gòu)一般比較復雜,文體十分正式,而句式也十分規(guī)范,特別是合同、招標文件、報刊文章等。
因此,在翻譯時,需要保證用詞的規(guī)范性與正式性。
另外,在保證譯文與原文語義對等,符合表達習慣與邏輯關(guān)系的前提下,翻譯者可適當?shù)卦鎏砘蛘咴鰷p詞量,以使譯文更流暢。
總之,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若想提高翻譯質(zhì)量,做到“信、達、雅”,翻譯者則需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而后在此基礎上,既要把握翻譯理論知識,也需不斷積累中西方語言文化常識,并強化翻譯實踐,探索出翻譯技巧,從而準確而地道地進行英語翻譯,減少翻譯失誤。
【參考文獻】
[1]黃歡.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及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05).
[2]向丹輝.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探析[J].飛天,2012(04).
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性【2】
摘 要: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注意跨文化因素,也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必須在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中找到一個切合點。
按照4Es標準和奈達先生的翻譯原則,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使東西方文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商務英語 跨文化 文化差異 不對等 翻譯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過程是跨文化交際。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傳統(tǒng)。
因此,從事國際商務的翻譯人員必須了解掌握本國與異國的民族文化差異,并設法使這些差異在傳譯過程中消失,同時在譯入語中找到準確的詞語,使異國文化在譯入語中再現(xiàn)。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它對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互相交換,也是兩種文化的傳遞。
文化在翻譯中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正如美國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所說:“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
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要注意文化信息的傳遞,盡量按照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4Es標準做到文化信息對等。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時很難傳遞到譯入語中,結(jié)果對等的標準就不能完全做到。
一般來說,導致文化差異有以下幾個因素:
1. 不同文化對事物認知的差異
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不同,各民族的人們對外部世界反映產(chǎn)生的印象和概念也會產(chǎn)生差異,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們對事物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知概念,因而產(chǎn)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義的語詞。
例如,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龍)不是中國人心中的吉祥動物,而是表示邪惡的怪物。
在中世紀,dragon是罪惡的象征,圣經(jīng)故事中惡魔撒旦(satan)就被認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還有“潑婦’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語國家人中所引起的聯(lián)想與中國人的“龍”完全不同,所以,翻譯時就要特別小心。
東亞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四個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被西方人稱為“亞洲四小龍”,將其翻譯成英語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當。
有人建議翻譯成Four Asian Tigers,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文化信息的對等,因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種強悍的動物,至少不會讓人聯(lián)想到某種可怕的動物。
再者,tiger一詞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語詞典增補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釋義為: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EastAsia,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
(任何一個在經(jīng)濟上較為成功的東亞小國或地區(qū),尤其指香港、新加坡、臺灣和韓國。
)所以說,將“亞洲四小龍”翻譯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達到了對等。
再如,我國著名的“白象”牌電池,翻譯成英語White Elephant,語義信息對等雖然不錯,但從文化信息對等來看卻是糟糕的翻譯,因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國家中意思是“沒有用反而累贅的東西”。
這個含義源自一個傳說。
相傳有個國王討厭手下的一個大臣,為了懲罰他,國王送給該大臣一頭白色的大象。
該大臣發(fā)覺這頭象非常棘手,因為是國王送給他的,他既不敢轉(zhuǎn)送給他人,更不敢宰殺,只好小心地侍侯著它。
可是白象的胃口極大,把大臣給吃窮了。
由此可知,英語國家的人恐怕不會買牌子為White Elephant的電池,因為消費者不愿買“沒有用反而累贅的東西”。
那么。
“白象”牌電池應該怎樣翻譯呢?我們可以考慮用一種西方人心中象征著強大、有力量的動物lion來代替,將“白象”譯成Brown Lion。
如果買來的電池真是威力無比,顧客何樂而不為呢?
2. 地理環(huán)境差異
地理文化是指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而形成的文化。
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間不同,因而自然環(huán)境各方面的差異影響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看法各有不同。
特定的地理文化賦予了語詞特定的意義。
例如由于地理環(huán)境差異所導致的顏色的文化差異,不同文化的人對顏色的認識盡管有相似之處,但他們對各種顏色的感覺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就在于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
例如,藍色在英語國家有憂郁的含義,美國有“藍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
blue sky在英語中意思是“沒有價值”,所以,把“藍天”牌臺燈翻譯成Blue Sky Lamp,意思便是“沒有用的臺燈”,這樣的臺燈怎能銷得出去呢?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時人視藍色為倒霉的顏色。
藍色在中國人心中一般不會引起“憂郁”或“倒霉”的聯(lián)想。
盡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藍鳥”汽車并不是“傷心的鳥”的汽車,否則怎么會用Blue Bird作為汽車商標呢? blue bird是產(chǎn)于北美的藍色鳴鳥,其文化含義是“幸福”,所以,英語國家人駕駛Blue Bird牌的汽車,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
但是,駕駛Blue Bird牌汽車的中國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駕駛世界名牌汽車是一種身價的體現(xiàn)和財富的象征。
英語國家視“紅色”為殘暴、不吉利,紅色意味著流血。
在中國紅色預示著喜慶,中國人結(jié)婚習慣穿紅色衣服。
經(jīng)商時,商人希望“開門紅”。
經(jīng)營賺錢了,大家都來分“紅利”。
某員工工作出色,老板發(fā)給他“紅包”。
美國人一般不喜歡紫色;法國入不喜歡墨綠色卻偏愛藍色。
在馬來西亞,綠色被認為與疾病有關(guān)。
巴西人忌諱棕黃色。
西方人視白色為純潔、美好的象征,在中國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義。
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可能將綠色和“缺少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而在中國綠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3. 習俗人情差異
語言來源于生活,生活習俗與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表達系統(tǒng)。
例如:數(shù)詞“八”在漢語中是現(xiàn)今最受人們喜愛的數(shù)額――因為其發(fā)音與“發(fā)”諧音,迎合人們發(fā)財致富的心理,而英語中“eight”則沒有這種意義。
在西方,“十三”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數(shù)字,其原因就是與圣經(jīng)故事中耶穌被他的第十三個門徒猶大出賣有關(guān)。
所以,在西方國家,人們通常避免使用“十三”這個數(shù)字。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數(shù)字“十三”沒有這種文化含義,但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近來這種蘊涵也被國人所接受。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九”因為與“久”同音,所以“九”經(jīng)常用來表示“長久”的意思。
例如,我國歷史中,皇帝都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長治久安。
因此,我國便有“999”藥品。
英語中的nine沒有這種含義。
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標的商品出口到英國,因為“666”在《圣經(jīng)》里象征魔鬼。
“七”在歐美國家有積極的意義。
所以,商標為“7-Up”的飲料翻譯或漢語為“七喜”,而不是“七上”。
英語國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當于中國人的“八”。
“七”對英語國家人是個大吉大利的數(shù)字,投擲中以“七”為勝利。
商標還有Mild Seven、7-Eleven(連鎖店)。
但在我國,“七”是個普通的數(shù)字。
上海生產(chǎn)的“三槍”牌內(nèi)衣,是名牌產(chǎn)品,翻譯成英語Three Guns。
如果將Three Guns牌內(nèi)衣出口到日本、哥倫比亞及北非地區(qū),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為“三”在這些國家表示“積極”的意思。
但是,在乍得、貝寧等地,則不能將“三槍”翻譯成Three Guns,因為在乍得像“三”這樣的奇數(shù)表示“消極”的意思,在貝寧“三”含有“巫術(shù)”的意思。
文化差異還受地理位置、社會制度、歷史等的不同因素的影響。
4. 宗教信仰差異
宗教信仰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定的宗教信仰產(chǎn)生了語詞的特定含義。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響著英漢語詞的翻譯。
在西方,以基督教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語言表達,基督教產(chǎn)生時,歐洲大陸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世俗的王權(quán)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們的“野性”,于是基督教應運而生,人們的語言也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
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議,上帝決斷)“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
在以佛教為主導的中國傳統(tǒng)宗教文化中,“老天爺”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
許多語詞來源于佛教、道教。
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該詞語用來形容機遇非常難得,可見宗教文化是構(gòu)成英漢語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
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異,就能更準確地表達詞語的文化意義。
5. 神話傳說與經(jīng)典著作的差異
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與經(jīng)典作品中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的習語與典故,反映了民族風味、社會世態(tài),使各民族的語言充滿了情趣與活力,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力。
如英語中:“Think with the wise,but talk with the vulgar”(與智者同思,與俗子同語)出自古希臘格言:“swan song”是根據(jù)西方傳說swan(天鵝)臨死時發(fā)出美妙的歌聲,用來比喻“詩人、音樂家等的最后的作品”。
又如“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東西”,漢語中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逼上梁山”、“葉公好龍”等,以上例子說明在民族各自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中產(chǎn)生的詞語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構(gòu)成了各民族語言表達方式的鮮明獨特性,是其他語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
在翻譯過程中應尊重各民族文化詞語的特點與個性,保留語言存在和表現(xiàn)的形式。
例如,Nike作為商標能使英語國家人士聯(lián)想到勝利、吉祥,因為Nike一詞在希臘神話中是勝利女神。
傳說中的Nike身上長有雙翅,拿著橄欖枝,給人們帶來勝利和諸神的禮物,她是吉祥、正義和美麗之神。
Nike作為體育用品商標,我們可以把它音譯為“耐克”,暗示Nike牌體育用品經(jīng)久、耐用,使用Nike牌體育用品能在比賽中克敵。
“耐克”可以說是較好的翻譯,不過,英語單詞Nike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對中國人來說,不可能像英語國家人那樣想起Nike女神。
翻譯中文化信息被丟失。
各民族有著其獨特的文化。
東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學、文化傳統(tǒng),所以,文化差異就必然存在。
此外,差異的原因還在于東西方民族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的不同。
正是這些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譯的可譯性受到限制。
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些差異,必須在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中找到一個切合點。
如果這個切合點是兩種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
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異,有時很難找到切合點,這時,譯者就必須就自己的能力讓這兩種文化盡可能接近,按照4Es標準和奈達先生的翻譯原則,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使帶異國情調(diào)的東西在譯入語中得以再現(xiàn)。
綜上所述,文化差異性的諸多因素影響著商務英語的翻譯。
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了解不同民族社會文化體現(xiàn)在語篇中的文化內(nèi)涵,正確理解詞語所包含的文化語義,采用適當?shù)姆g方法,如原文語言與文化因素與譯文基本一致時,可采用對等直譯法、形象套用法、借用類似法等;如果原文語言的文化因素與譯文不對等時,可采取求同存異法、意義對等法、添加注釋法等,當然將一種語言譯為不同文化的另一種語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將特定文化語境中的語詞翻譯成同樣體現(xiàn)文化特色的語詞就更是難上加難,有時難免出現(xiàn)引起讀者誤解和曲解的翻譯。
這就要求譯者應特別謹慎,仔細分析隱含在語詞背后的容易引起語義沖突的文化因素,根據(jù)具體語篇,在不違背原文語言的表達基礎上再現(xiàn)原文語詞的文化意蘊,達到忠實原文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兩種文化的溝通與移植。
參考文獻:
[1]關(guān)世杰.跨文化交流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李平.國際經(jīng)貿(mào)英語教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9.
[3]王乃彥.外貿(mào)英語口語.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0.
[4]陸谷孫主編.英漢大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版.
[5]謝之君.中國英語――跨文化交際中的干擾性變體.現(xiàn)代英語,1995年第3-4期.
【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差異】相關(guān)文章:
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01-23
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論文01-18
談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01-20
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論文03-23
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論文02-23
商務英語翻譯教學論文03-23
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11-29
商務英語翻譯問題研究05-30
研究商務英語翻譯的漢譯論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