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制藥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隨筆
【關鍵詞】制藥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方法
摘要:生物化學是制藥工程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是學生進行后續(xù)課程學習及深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在新形勢下,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制藥工程專業(yè)人才,要結合專業(yè)特點,依據社會需求,進行生物化學教學。文章結合多年的生物化學教學經驗,對制藥工程專業(yè)生化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隨著改革開放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醫(yī)藥產業(yè)整體呈現高速發(fā)展勢頭,對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具備現代化藥品生產技能,熟悉行業(yè)管理和運行過程,并能解決一定現場問題的技能型、復合型高層次制藥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制藥工程本科專業(yè)的設立及時地迎合了這種需求,它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在1997年調整學科結構與大幅度整合高等學校專業(yè)的時候推出的新專業(yè),在1998年公布確定制藥工程本科教育在化工與制藥類下設立,重在藥物生產過程的技術集成和產業(yè)化[1],而生物化學是制藥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以及這些物質在體內發(fā)生新陳代謝的過程和代謝變化與復雜生命現象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它是制藥各專業(yè)課程的基礎,是學生進行后續(xù)課程學習及深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在新形勢下,如何結合專業(yè)特點進行生物化學教學,為培養(yǎng)合格的制藥專業(yè)人才,滿足社會需求奠定良好基礎,是我們生物化學教師的一個共同目標。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生化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兩方面分析如下。
1、整合教學內容
1.1協調各相關課程關系,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生物化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雖然1903年才從有機化學、生理學等學科中獨立出來,發(fā)展卻非常迅速。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多、涉及多門學科內容、概念抽象、代謝途徑多且雜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因此,一直被師生看作是最難啃的骨頭。生物化學雖然自成體系,但是在內容上與有機化學、物理化學、藥理學等課程相互關聯甚至重復,尤其是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重復較多。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及時間的浪費,避免浪費師生雙方的精力,提高教學效率,一定要注意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最好根據各門課程的開設時間,使相關任課教師事先協商,劃分各自的教學范圍,作好教學內容的取舍,及后續(xù)課程銜接。根據教學經驗,筆者對該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有這樣的建議:首先,在課程安排時間上,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應該先于生物化學(而藥理學、藥代學等課程要安排在生化課之后),因為學習生物化學需要應用到這些課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這種安排有利于學生對生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把與上述課程重復的瑣碎知識點直接從生化中刪除,不必重復講授,這樣即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簡化了教學內容,又達到了教學目的,如,傳統靜態(tài)生化中主要講述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以及對代謝起催化和調節(jié)作用的酶、維生素和激素,即生物化學中的四大基本物質和三大活性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功能,而有機化學含概了糖類、氨基酸、脂類、核酸的組成、結構和理化性質以及構型、構象、手性分子、反應機理等內容,所以,要把這一部分重復內容在有機化學中詳細講授,而有關這類物質的功能、高級結構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等內容則要在生化中細致講解;另外,在生化課中的生物氧化及氧化磷酸化這章中涉及到的熱力學三定律、氧化還原電位及電極電勢等知識點是物理化學中的重點內容,因此,這部分內容應該從生化教學內容中刪除,由物化老師在物理化學課程中講授;而生化本身的內容也要重新進行梳理和整合,如,維生素在生物體內主要作用是作為酶的輔酶和輔基參與新陳代謝過程,故可將維生素(重點是維生素與輔酶、輔基的關系、維生素缺乏癥)這章內容穿插在酶化學中講解;而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是物質分解代謝、水、二氧化碳和ATP生成的基本理論,是物質代謝及能量產生必須的理論基礎,所以最好的安排就是把這部分內容放在糖、脂、蛋白質及核酸的代謝的前面講解;最后,再結合圖示講解各代謝之間的聯系,突出三羧酸循環(huán)的核心作用,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并輕松地掌握本課程難點、重點中最復雜的代謝內容。經過梳理整合之后,不僅可以有效地簡化多而雜的生化知識點,使其條理清晰、簡潔明了,而且還使得整個課程體系的聯系更加密切,銜接更加通暢,每門課程各有側重,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1.2用英語注釋部分專業(yè)術語,為雙語教學作準備自從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秋發(fā)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廣雙語教學以來,陸續(xù)在全國各高校掀起了雙語教學實踐高潮,我院制藥工程專業(yè)為雙語教學的開展也進行了積極的準備。根據已經開設雙語課程教學的一些高校反映,教學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有喜有憂。分析其原因很多,但筆者認為,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學生、雙語教師的專業(yè)詞匯量、英語表達和聽力水平。一般來說,專業(yè)課涉及到大量的專業(yè)術語,其內容本身就很難懂,用母語講學生理解都有難度,何況再加之上述因素,雙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借鑒其他兄弟院校的雙語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設立了我院制藥工程專業(yè)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由于生物化學課程與有機化學、物理化學、藥理學、藥代學等基礎、專業(yè)課程密切相關,而且,其所包含的專業(yè)性較強的詞語是后續(xù)專業(yè)課程中必須掌握的術語,所以,為了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我們選定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適時采用英語對一些詞匯進行注釋、講解,讓學生提前接觸英語專業(yè)詞匯,提前適應在專業(yè)基礎課中出現、使用英語的教學模式,從而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基本專業(yè)詞匯,奠定雙語教學的基礎。例如,當新陳代謝失調時會引發(fā)疾病,而新陳代謝停止時則意味著生命終止,所以動態(tài)生化所研究的代謝對制藥專業(y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把體內研究(invivo)、體外研究(invitro)、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新陳代謝(metabolism)、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葡萄糖(glucose)、蔗糖(saccharose)、多糖(polysaccharide)、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糖酵解(glycolysis)、三羧酸循環(huán)(tricarboxylicacidcycle)等等這些術語的英文解釋一定要隨著課程內容的進行而不斷的講解,從而達到耳熟、嘴熟的目的,使得師生雙方在任何課程中遇到這些專業(yè)詞匯也不會陌生,為雙語教學的進行作好充足的準備。
2、更新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2.1根據學生特點,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一直以來,我國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模式幾乎都是“填鴨式”教學,只強調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學”的個體差異及主體作用。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學方法也逐漸更新,以便更適應現代學生的教育。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我認為就是啟發(fā)式教學--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發(fā)展智能”為原則,在教師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幾年生化教學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啟發(fā)式教學的好處。學生都比較討厭學習枯燥、抽象的知識,喜歡時尚、挑戰(zhàn)自我,對能引起他們好奇心、興趣的內容格外青睞,所以在教學時,分別采用下列啟發(fā)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①適時提問。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授課效率,在講課過程中要在適當的時候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既能集中精力聽課,又能積極思考,得到啟發(fā),嘗試運用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如,在講解糖有氧分解代謝時,首先說明該途徑釋放的能量是無氧分解代謝途徑的18(或19)倍,然后提出問題:計算該途徑所凈產生的ATP。這樣,學生就會認真聽課,開動腦筋,結合前面學過的無氧代謝能量計算方法,主動尋求問題答案。②帶著問題預習。由于生化課本身內容雜而多,所以一次課要講授的知識點也比較多,學生想要當堂消化理解課堂內容是很難的,除非積極作好課前預習,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下課前,將下節(jié)課要講的重點、難點內容中提出幾個典型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教材、參考書或查閱資料,進行預習,然后,在上課時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這樣,即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鍛煉學生查閱、利用文獻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通過這種方式講解的內容,學生都掌握的比較牢固、持久,而且學生也學會了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是最佳的教學目的。③理論聯系實際。生化知識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過程中,若能結合病歷、實際問題講授理論知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體檢時為什么通過驗血可以判斷患者是否有肝炎?口服超氧化物歧化酶藥片可以防止衰老嗎?沙漠中駱駝為什么耐饑渴?"等等這些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得深奧、抽象的生化知識變得淺顯、具體、形象起來,不僅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學生對生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吸收。
2.2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教學的合理結合目前,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雖然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直觀、圖聲俱全等優(yōu)點,但它不能代替?zhèn)鹘y的板書教學模式,它只是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補充。“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多媒體總是處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輔助設施,不能反客為主,我們?yōu)榱私虒W而使用它,并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教學。多媒體教學應立足于傳統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人格力量和榜樣力量,教學活動只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必須服從于提高教學效果的要求[2,3]。因此,是否使用多媒體,應取決于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根據上課內容進行傳統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的合理結合,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靜態(tài)生化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抽象,象蛋白質、核酸的分子結構、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DNA復制等這些內容十分抽象,單憑傳統板書加上老師的講授是很枯燥,很難講解清晰的,學生也很難理解。如果能夠配上多維彩色圖片,或制成動畫,那么教師一邊播放多媒體,一邊講解,則能取得神奇的效果。再如,在動態(tài)生化中主要講解的就是糖、脂、蛋白質和核酸的代謝,用多媒體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在黑板上書寫反應步驟、分子式等過程所耗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由于代謝過程往往比較復雜,不能把某一代謝途徑完整的呈現在一個多媒體屏幕上,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這部分內容,因此,必須要結合板書,把整個代謝歷程簡要的以流程圖的形式寫在黑板上,尤其要注明與能量產生和消耗有關的步驟,以及限速的步驟,然后,再根據這個流程圖計算出代謝所凈產生或消耗的能量,從而給學生以清晰的思路,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這部分內容?傊,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生化教師要善于根據社會需求、專業(yè)特點、學生情況,合理地設計、調整、更新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摸索和改良教學方法,提高生化教學質量,跟上現代藥學前進的步伐,為培養(yǎng)出21世紀的新型制藥工程專業(y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波,陳超,黃國英等.醫(yī)學雙語教學的發(fā)展、模式及策略[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4,3(4):42.
[2]陶萍,楊靜.試談生物化學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yōu)點與使用原則[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20):38.
[3]李克.淺談醫(yī)藥院校多媒體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5,16(12):1342.
【制藥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制藥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研究論文10-11
生物制藥專業(yè)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10-05
制藥工程專業(yè)簡歷10-02
制藥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方法10-08
制藥生物工程專業(yè)簡歷10-26
制藥工程專業(yè)求職信10-04
生物制藥工程專業(yè)簡歷10-05
制藥工程專業(yè)自我介紹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