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醫(yī)學分類醫(yī)學畢業(yè)論文

高職生心理健康

  • 相關推薦

高職生心理健康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xiàn)象。

高職生心理健康

  第1篇: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思考

  摘要: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突起,應把高職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重視其心理健康問題,從而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

  本文從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xiàn)狀;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分析;有效解決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

  1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

  例如,邱開金[1]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20%的高職學生進行綜合書面調查,結果表明:高職生進入職業(yè)院校學習有“先天不足”的因素,

  如主體的學習期望與現(xiàn)實矛盾大,角色認同度低,學習能動性差,厭學情緒大;就讀職業(yè)院校是“無奈選擇”,對完成學業(yè)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學生間整體人際關系環(huán)境一般、相處有困難,師生溝通的障礙較大;高職學生具有較強的道德感和正義感,但易感情用事、理智駕馭能力弱;高職學生心理承受力脆弱、愛面子和自尊心太強。

  2005年以來,邊文穎[2]先后對三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了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從測試結果看,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高職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國青年常模水平,尤其在抑郁、強迫癥、焦慮、人際關系敏感、缺乏安全感等方面,高職生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學生。

  綜上說明我國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其心理健康教育急需加強。

  2高職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分析

  2.1高職生身心發(fā)展的主要特點

  我國高職生的入學年齡一般在18歲左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既有與其他同齡青年相同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又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征。

  具體表現(xiàn)為:高職生心理發(fā)展的相對遲緩性、矛盾性、自閉性和不穩(wěn)定性[3]。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社會認同感較差,致使學生成就感差,心理壓力大,常有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又由于高職生進入高職院校后的生活、學習、人際關系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產生適應問題,內心的焦慮、茫然、困惑、憂愁若得不到及時釋放,便會產生心理問題。

  2.2高職學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校高職生多是90后,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總的來看,他們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但也不乏有心理健康問題存在。

  有研究表明,高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學習和生活目標不明;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學習動力和進取心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不夠等。

  高職大一新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適應環(huán)境方面的困惑,并伴有學習、專業(yè)和人際交往等問題;大二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發(fā)展定位、專業(yè)技能方面的困惑,并伴有學習目標和動力、戀愛等問題;大三學生心里問題主要是就業(yè)擇業(yè)和頂崗實習方面的困惑,并伴有未來發(fā)展和崗位適應等問題。

  可見,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2.2.1高考失利,信心受挫在高職非大學的傳統(tǒng)思想下,高考的挫敗感,導致學生校級頹廢,甚至出現(xiàn)厭學情緒。

  主要表現(xiàn)為:上課遲到、早退、曠課;上課不認真、說話、玩手機、玩游戲、睡覺;課下沉溺于網絡、宅在宿舍;應付作業(yè)、考試掛科。

  原因是進入高職院校是大部分學生的無奈選擇,表現(xiàn)為明顯的挫折感。

  有的抱著混文憑的心態(tài)進入學校讀書;有的對自己所學專業(yè)不滿意,缺乏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基礎較差,在繁重學業(yè)壓力下,學生的挫折感增強,導致厭學,焦慮癥等心理問題。

  2.2.2角色認同失衡,環(huán)境適應障礙從個體發(fā)展順序來說,高職生正處于青春期到成人的過渡階段,三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將是他們逐漸走向自覺自主、獨立成熟的重要轉折期。

  這就要求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化[4]。

  面對挫折,許多高職生抗挫能力差,缺乏思想準備,對自我認識不足,缺乏信心。

  在適應環(huán)境、人際交往、自我管理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出現(xiàn)心理危機。

  有的學生由于第一次離開父母,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生活陷入混亂狀態(tài),出現(xiàn)煩躁、迷茫、無助、焦慮、恐懼等心理,如若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糾正,則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2.2.3人際關系敏感,出現(xiàn)認知障礙進入大學后,面對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交往對象,尤其是90后獨生子女,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獨立生活、為人處世、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認識和評價別人的過程中難免帶有主觀偏向,從而導致與老師和學生交往困難、人際關系不和諧。

  同時,面對來自不同地域、民族、家庭的同學,由于經濟地位、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有差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出現(xiàn)障礙。

  此外,有些獨生子女性格孤僻,當他們有困惑或心理不平衡時,不愿與人交流,將煩惱和壓力沉積于心底,內心的孤獨感越積越深,甚至形成多疑、偏執(zhí)、自卑、自閉等不良心理問題。

  2.2.4戀愛困惑,情感問題高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愛情”是一個敏感而神圣的話題。

  產生戀愛的愿望和行為是正常而普遍的現(xiàn)象,然而如果在戀愛和交友問題上處理不當則會導致情感危機,并影響身心健康。

  正由于愛情的美好令人神往,常有學生因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或找不到理想中的戀人而痛苦;也有學生因戀人不愛自己而抑郁,因為沒有形成完善的、正確的戀愛觀,在戀愛和感情問題上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調控能力,一旦失戀則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形成嚴重的戀愛心理問題。

  2.2.5學習、生活壓力重重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不斷擴大的高職教育規(guī)模,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yè)精神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有名無實,導致相當數(shù)量的高職生在面對激烈的求職競爭缺乏過硬的技能,因而造成部分高職生缺乏自信,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擔憂,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高職學校的課程考試、考級、考證等諸多壓力也導致許多高職生常感到緊張焦慮,個別學生由于不堪重壓甚至染上網絡成癮、抽煙酗酒、吸毒的惡習,產生嚴重心理疾患。

  3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

  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諸多工作存在不足之處。

  因此,我們須強化職業(yè)責任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和改善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構建以預防為主,輔導與咨詢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3.1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高職院校除開設專業(yè)類課程外,還應以公共選修課、網絡通識課等形式積極開設《普通心理學》、《大學生身心保健》等心理健康教育類課程,向學生傳輸相關知識,

  增強學生自我測評、調節(jié)和保健的意識,促進學生對心理現(xiàn)象、認知結構和健康立新品質的構建,幫助學生掌握常用心理保健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學校還應根據各年級、層級高職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如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大學生行為指導。

  3.2建好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

  高職院校要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詢中心,利用網絡平臺針對全體學生開展普查,對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同學提供進一步的心理咨詢;通過心理健康活動中心、心理咨詢室,

  為學生提供松弛、宣泄、交流和了解心理知識的場所和渠道;通過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報、心理咨詢信箱等形式,對少數(shù)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惑、苦惱、挫折等問題而產生焦慮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指導和咨詢。

  3.3利用好朋輩群體資源開展情感的心理疏導

  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加強師生和同學間的情感滲透的健康教育才能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教師應該把自己的愛融入工作中,融入師生關系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最信任的人。

  另外,加強學生之間良好的交流與合作,建立積極健康的同學關系。

  在每個班級設立2名心理健康委員(男女生各1人),幫助和指導各類特殊學生。

  3.4建立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和主動干預機制

  高職生正值心理成熟和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和壓力很容易導致內心矛盾,出現(xiàn)不良心理狀況。

  加之自身知識的局限和考試的壓力,個別學生對自身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所顧慮和隱瞞而不主動求助。

  因此在全體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早期普查和篩查,及時發(fā)現(xiàn)有心理困擾的學生,通過主動預約咨詢的方式主動提供幫助,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

  3.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輕松良好的氛圍

  校園是高職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是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縮影,輕松、和諧、友愛的校園文化就成了影響高職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和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的學校,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較高,適應性較強,學習積極性較高,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對較高,違紀現(xiàn)象較少,極端事件發(fā)生少。

  對一所大學來說,建設具有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緩解學生心理壓力,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邱開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2):444-446.

  [2]邊文穎.關于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49-52.

  [3]楊玉紅.淺談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思路[J].中國科技信息,2009,(8):265-266.

  [4]趙逸群.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68:-70.

  第2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因素及解決措施

  【摘要】本研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對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高職學生的進行人文關懷和教育、提升其問能解決能力、完善其人格特質等干預措施。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狀況;影響因素;干預措施

  1.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1.1客觀因素。

  研究表明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國大學生的常模水平,其心理健康水平分別受年級、性別、出生地、家庭經濟狀況、是否獨生等因素影響[1]。

  高職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高于高職女生,大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級,對比高職畢業(yè)生與高職新生研究發(fā)現(xiàn),高職畢業(yè)生有中等以上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要大于高職新生,主要體現(xiàn)在軀體化、抑郁和偏執(zhí)方面。

  城鄉(xiāng)差異方面,農村生源的高職學生要比城鎮(zhèn)高職學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問題,農村生源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城鎮(zhèn)生源學生。

  家庭經濟狀況中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尤其明顯,其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2%,貧困高職畢業(yè)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家庭經濟普通及以上的畢業(yè)生,其中“特別困難”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且女性、經管類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男生、其他專業(yè)學生[2]。

  不同專業(yè)中,文科、工科專業(yè)高職畢業(yè)生顯著差于理科畢業(yè)生,冷門專業(yè)畢業(yè)生顯著低于熱門專業(yè)及普通專業(yè)。

  獨生子女也是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因素,獨生子女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因子上得分均低于非獨生子女。

  1.2主觀因素。

  高職學生由于其人格特質、歸因方式、應對方式、自尊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也會導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研究表明,高職學生情緒調節(jié)能力與神經質、外傾性、宜人性、責任心顯著相關;當面臨負性事件時高外傾的高職學生能夠更加理性客觀地對看待問題、更有信心調節(jié)好消極情緒,而低外傾性的高職學生傾向于悲觀看待問題、夸大負性事件的危害、對情緒調節(jié)失去信心。

  不同的歸因風格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影響,外控型歸因方式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內控型歸因方式的學生。

  在應對方式方面,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如:求助和解決問題)比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如:幻想和自責)的高職學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求助和問題解決等積極應對方式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正確處理應激事件、維護心理健康,而過多采用幻想和自責的消極方式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損害。

  目前社會上對高職教育的認同度不夠,致使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某種程度的自卑心理,導致其自尊水平降低。

  研究表明自尊與個體抑郁成顯著負相關,高職學生自尊水平越低,其抑郁水平、強迫狀癥水平、人際關系敏感水平、焦慮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程度越低。

  2.干預措施

  2.1加強對高職學生的人文關懷。

  針對不同的學生要根據其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多方面、多層次使用不同策略來進行輔導。

  高職新生初到學校后,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砷_展一些活動,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環(huán)境,認識和結交新朋友,減輕他們孤單和想家的心理,盡快融入新環(huán)境。

  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可以開展一些就業(yè)講座,校方可多舉辦宣講會、校園招聘會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yè)信息和就業(yè)渠道。

  對于一些來自貧困地區(qū)的學生要幫助其對貧困形成的正確認識、糾正其自卑心理,并提供相關勤工儉學崗位,讓其自食其力、發(fā)掘其自身價值。

  2.2重視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明顯不足,有的學校雖設立的心理咨詢機構,但并未切實的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對學生的輔導與咨詢就更少;還有不少學校連咨詢機構都未設立,就更談不上對學生進生心理輔導了。

  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校和學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健全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隊伍建設,并嘗試開發(fā)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綜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對高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3提升高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高職學生在遭遇負性生活事件時,由于其之前形成的不良歸因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導致其無法有效擺脫負性生活事件對其的不利影響。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呈現(xiàn)實例和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歸因方式和應對方式對事件的影響,并由之帶來的情緒變化,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和使用正確的歸因方式和積極的應對方式來處理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負性生活事件,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應對各類負性事件的能力。

  2.4健全和完善高職學生的人格特質。

  健康人格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石,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人格尚處于形成的初始階段,有較大的可塑性。

  學校可多開展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和講座,成立一些興趣和互助小組,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潛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自信、樂觀開朗、獨立宜人等良好的人格品質,完善其人格。

  2.5設立及時有效的心理援助體系。

  心理援助體系可以幫助有心理危機的學生從絕境中擺脫出來,還能對遭受情緒困擾的學生進行疏導與幫助。

  對于每個高職院校來說,必要的援助體系是不可缺少的。

  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心理社團、班級心理委員等人員和機構需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學校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中心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援助體系。

  參考文獻:

  [1]丁瑩瑩.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0(4):18-20.

  [2]甘良梅.高職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以南京某高職院校為例[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4):42-44.

【高職生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試論文化建設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10-06

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論文10-01

高職生頂崗實訓報告04-28

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探討10-01

怎樣提高高職生的學習興趣10-10

農大高職生畢業(yè)自我鑒定10-06

關于高職生涯規(guī)劃課程研究10-05

利用英語戲劇提升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10-07

健康服務類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研究10-01